富豪张跃的成功秘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8132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豪张跃的成功秘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富豪张跃的成功秘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富豪张跃的成功秘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富豪张跃的成功秘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富豪张跃的成功秘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富豪张跃的成功秘诀.docx

《富豪张跃的成功秘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豪张跃的成功秘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富豪张跃的成功秘诀.docx

富豪张跃的成功秘诀

富豪张跃的成功秘诀

富豪张跃的成功秘诀

 

从研发几台取暖锅炉到经营全球最大的直燃式中央空调,位居《福布斯》2002年中国富豪排行榜第26位的张跃,做到了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这其中当然包括考取了中国第一份直升机私人驾照,成为中国首架企业公务飞机和直升机的拥有者,也包括连续5年无贷款缴税过亿。

在3月20日举行的“清华学子财富论坛”上,43岁的张跃坦言,“一个年轻人如何出人头地,一个企业如何成功,这个话题是讲三、五个小时也讲不清的,成功无法定义。

但是成功的人应具备哪些素质和行为,我们倒是可以讨论一下。

 

“爱好广泛”是张跃提出的第一个渴望创业成功的人需具备的品质。

 

“一个人是否有广泛的爱好,是否能从五千年的文化遗产中得到享受很重要。

从古到今,我还没见过一个比我爱好更广泛的人,即使是在最忙碌的时候,我也99会忙里偷闲。

我的爱好包括美术、音乐、人文科学、昆虫、飞行等等,对美的感觉我更敏感一些。

”“你是否在某一个阶段对某一东西的爱好十分强烈,甚至能达到忘我的地步,这是第二点。

凡是成功的人都是有某种程度的偏执的。

 

张跃说,从13岁到20岁,他疯狂迷恋画画;而从19岁到24岁,他又狂热地喜爱文学,“那段时间我基本没好好学过课本上的知识。

在我创立并发展远大期间,对空调技术的狂热又促使我不停地研究、思考、修改、完善、创造,甚至是半夜忽然醒来顿悟了某个难题,而正是这种狂热弥补了我知识上的缺憾。

 

“你是否能在任何时候都清楚自己的责任,这当然包括对家人、同事、朋友的责任;是否意识到你的责任并把它放在最高的位置,这也是一个成功者必须具备的品质。

责任就如同是眼前的一根箭,你必须看得清清楚楚。

 

张跃很欣赏自己的狂热和专注,他认为正是这种近似于偏执的激情驱动他走向成功,鞭策他超越自我。

“开发研制第一台空调的时候,半个多月我就瘦了20多斤,而从第一代到现在的第九代空调,我经过了九次超级狂热。

狂热的激情产生了灵感,又驱动了超级的付出。

 

但是,张跃称他没有一次因为赚钱而狂热开心,因为远大不是因为某一笔订单而暴发的。

“如果创业是一场网球竞赛,金钱就像是你打网球时的计分牌。

如果你只看计分牌而不注意球的话,你就会接不到球或者打到球却没有力度,那么你就不可能成功。

对于创业的人来讲,这一点很重要。

 

张跃说,在过去的一年,他一直在关注民营企业,想搞清楚究竟哪一种企业可以持久下去,这里面的经济规律是什么。

“我发现,这三点缺一不可,如果缺少了其中一点,你可能就不会成功,或者可能由胜转衰。

 

“在创业之初,我们不敢用‘私营’或者‘民营’,而用‘集体’的招牌,并不是因为政府的歧视,而是社会原因,是老百姓或者说用户对我们有歧视,不放心我们的产品质量和信誉,但是,社会现在很信任我们,社会经济活动也很健康。

 

张跃认为,得不到贷款的实际原因是这些人没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和发展的潜力,没有给银行足够的信心。

“现在银行出台那么多优惠的政策就是为了吸引投资信贷,不要总以客观原因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

人不能总是好高骛远,想一下子就赚大钱。

想创业,想成功,秘诀就是从赚小钱开始。

”“人既要有技能,又要有积累的过程,就像我早先用绘画来赚钱。

这种积累的过程就是对你的磨练,锻炼你的说服力和操作能力,用小的经营活动来尝试赚小钱,锻炼自己谈价钱的能力,验证自己的双手是否能赚钱。

这一切活动锻炼了我积累的能力,把技术和能力变成钱的能力,并逐渐懂得让别人满意你的工作成果,喜欢和你合作。

 

从3万块钱到现在的十几亿的产值、全球销量第一,最初的积累过程为张跃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早期通过绘画来赚钱,1989年,张跃兄弟的无压锅炉专利在国际上获奖。

不久后,他们将技术发明转让给了国内几家工厂,由此积累了他们事业的第一笔钱。

“创业者首先要检验自己是否是个能赚来钱的人。

赚到钱,银行贷款会来争取你,但你自己要懂得打好基础。

 

不过,张跃虽然鼓励创业者赚小钱,却坚决反对创业者为贪图小利而铤而走险。

“有时小钱会变成不良的经济行为,创业者要警惕这种诱惑,别让这种贪图小利的非法行为害了自己一辈子。

如果你发现自己赚不了小钱,那么你最好就不要去创业,去做个专才。

企业家需要广泛的能力,而专才却只要精通一项技能也可以过上很舒服的日子。

 

张跃非常推崇的另一个成功秘诀是他常挂在嘴上的“农场法则”。

他曾说,农场法则符合自然规律,它的特点就是播种、施肥、耕耘、收割,再加上外部良好的天气。

无论信息时代,还是经济全球化或者其他,都不会与农场法则相冲突:

必须有很好的种子,而且是适当的种子;必须要有足够的肥;必须要进行耕耘,锄草、杀虫;必须有基本的外部气候,最后才能获得丰收。

“我深信‘农场法则’,做人做生意决不能投机取巧,任何收获都没有捷径,都是长时间艰苦劳动的结果。

我觉得我这一辈子从没有浪费过时间,没有不良的嗜好,一直在超额地付出。

 

张跃计算着他平均每天14至15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和每个月近29天的工作日。

“虽然我现在创业有14年半,但几乎相当于普通人工作了30年。

我可以说,没有一个省,我不认识一部分有级别的领导,但是我不会把精力消耗在社交上。

我也认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千万不能花太多的时间在人际关系上,这是错误地支配时间,应该把时间用在核心问题上,比如说解决技术突破和科技攻关。

 

张跃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是不能定义的,正如中国人说“盖棺定论”,只有你死的时候,别人才能判断你是否成功。

“在你二十几岁时设计的成功,那些梦想中渴望的鲜花和掌声与你四十几岁真正拥有一定财富时的成功是完全不同的。

 

在创业过程中,你需要承受煎熬的痛苦,忍受奋斗的艰辛,面对紧张,克服困难,享受喜悦,而这些又将不断反复。

成功只可能是某一阶段的,对某一事件的,成功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

当一个人没有成功后面临新的挑战和煎熬的心理准备时,他会承受不了。

 

“人生就像是一场直播,不能停息片刻,需要的是一种持久的付出,尤其是企业的领导。

”或许张跃就是这场直播的最佳导演。

“或许就在明天,当我对空调不再狂热,我就会转移我的注意力,对更高的东西感兴趣,很有可能是太阳能技术方面的合作,只要它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无论是什么,我都会全心投入,再次狂热。

 

目前,美国有不少富翁年龄都不超过40岁,其事业的起点并不高,其致富方式可大致归为三类。

 

勤勤恳恳型

 

虽然也有一些百万富翁的成功之路充满传奇色彩,但更多的还是靠勤劳的双手和多年的苦干。

 

比利·斯达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993年,23岁的比利出于对冬季运动的热爱开了一个不足20平米的滑雪板小店,此后,比利和妻子一道将经营范围从滑雪设备一步步扩展到少女时装、运动器材。

谁知“9·11”给他们带来了沉重打击,公司连续三年亏损,险些破产。

他们历尽艰辛重振旗鼓,去年终于迎来了600万美元的赢利。

 

为等待机会,老练的企业家都需要卧薪尝胆,白手起家的年轻人更不例外。

 

亚美·凯兹和德纳·斯拉维特在纽约的各种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商机。

一个偶然的机会,微软公司向他们订购一批礼品包装袋,这使他们瞄准了跨国公司礼品市场。

在各个跨国公司之间周旋多年后,2004年他们与法国专营包装的行业大王达成合作协议,这次机会使他们去年的销售额达到了900万美元。

 

另辟蹊径型

 

有人喜欢埋头苦干,有人却喜欢寻找别人不曾注意的市场盲点。

但能够另辟蹊径干成一番事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得克萨斯州36岁的维耐·巴阿特的赚钱思路很与众不同。

美国各行业的竞争都很残酷,让维耐很不适应,为躲避竞争,他把注意力转向了那些非营利组织:

专为不善经营的非营利组织提供管理服务,帮助他们改善与商业客户的关系。

 

如今,他的公司为几千家非营利组织服务,仅去年就赢得了2000万美元的丰厚利润。

 

利人利己型

 

有些人创业之初就立志要建功立业,但有些人的成功却只是“无心插柳”。

 

1983年,年幼的约瑟夫·萨姆皮维夫患上了糖尿病,不能吃含糖过多的冰淇淋。

为了解馋,他为自己做了个不含糖的冰淇淋。

15岁时,他已经研制出好几种不含糖的甜点。

 

在美国,胖人很多,这种低糖食品非常受欢迎,约瑟夫尝试着把自己研制的甜点拿去卖,取得了巨大成功。

如今这位34岁的企业家已开发了40多种无糖食品,畅销全美,仅去年的销售额已超过1亿美元。

 

说起利人利己,33岁的安德鲁·福克斯做得也不差。

福克斯年轻时最热衷的就是出入纽约高档俱乐部,为省钱,他想方设法去蹭票。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问自己:

为什么不直接与俱乐部老板协商,给那些热衷于过夜生活又想省钱的消费者优惠待遇呢?

没想到这一简单的主意给他带来了巨额财富。

 

现在,人们通过他的网站不仅可以享受到美国各大俱乐部的优惠服务,还能找到各地的旅游信息。

网站去年的营业额已达到2200万美元。

 

一家可再生材料公司创立者雷切尔说,上海有我需要的一切。

在中国创业并不是寻找低廉的员工,而是“创造实践经验,提供培训、公正的薪酬,高质量的生活和工作,还有上海非常安全的社会环境”。

 

 

雷切尔(RachelSpeth)在上海已经待了4年了,今年是她过得最开心的一个国际妇女节,节日前夕她获得了上海唯一一个由外籍职业女性社团“外籍职业女性协会(ExpatriateProfessionalWomen'sSociety,下称“EPWS”)颁发的“年度女性企业家”大奖。

雷切尔是一家名为Bambu公司的创始人兼老总。

雷切尔很兴奋地向记者讲述自己在上海的生活,她有时甚至会忘记自己来自美国,已经在此拥有了事业,找到了丈夫,并成为了两个孩子的母亲。

EPWS是上海一个独特的职业女性社交群体,主要是由外籍在沪的职业女性组成,社团的目的是想让在沪工作的外籍女性形成职业的社会化文化网络。

雷切尔便是其中的会员之一。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开心。

”谈到在上海的生活时,雷切尔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创业上海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龙头地区,上海吸引了众多的来沪工作的外籍人士。

2005年的数据显示,有13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来沪工作或居住,每年临时来沪的外籍人士约200万人次,因工作、学习在上海常住的外籍人士有6万多人。

1993年,几位外籍职业女性在一次偶尔相识的企业聚会上,商量成立一个全女性的组织,能够帮助外籍女性在上海更好地生活、创业。

随后,EPWS应运而生。

现在这个协会拥有正式会员175名,成为上海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

“在上海工作的职业女性,从事的行业领域很广,但是从事市场、银行、服务业、公关以及技术的人员居多,并且有不少的人都在公司中担任高管的角色。

”西澳班·达斯·巴赫兰(SiobhanDasBachran)说。

巴赫兰是EPWS的董事会成员之一,也是“年度职业女性大奖”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几年前,巴赫兰放弃了自己的工作跟随丈夫来到上海,虽然没有经济上的压力,但她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她得知EPWS的成立,便主动申请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这个协会所有组织者都是志愿者,没有任何报酬。

雷切尔2002年来到上海,考察了8个月以后,坚定地决定在此开始她的全新事业。

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利用可再生材料为现代家庭创造现代用具。

公司成立三年后,竹制产品逐渐从上海推广到了欧洲、美国还有中国香港,拥有了60多个代理商。

雷切尔说,她从来没有休息天,每周七天都在不停地工作,上海是个繁忙的城市,她要比上海更忙才能立足。

她在工作的同时还在努力地学习如何与中国人做生意。

她不懂中文,不能直接跟不说英文的中国人交流。

来之前,她也有为会否遇到所谓的“奸商”而担忧。

然而中国文化的丰富,以及其中的“商道”让她觉得更有趣。

她说,也许是她运气好,她遇到的人都很友善,还没有碰到过之前预想的担忧。

为了更好地融入上海,雷切尔加入了EPWS。

在这里,她接受到了很多关于上海文化的培训。

雷切尔在这里了解了老上海的外籍女士和职业女性的生存状况。

EPWS提供的讲稿甚至很详细地记录了当时外籍女性住在哪里、做什么工作。

除了文化,EPWS还定期举办由成功的会员企业家主讲的职业发展规划培训,今年最近一期的主题是关于雇用和劳动赔偿的趋势。

雷切尔说,在中国创业并不是寻找低廉的员工,而是“创造实践经验,提供培训、公正的薪酬,高质量的生活和工作,还有这里非常安全的社会环境,这里有我需要的一切,我不会在夜晚单独行路时感到恐慌”。

巴赫兰说,EPWS已从成立初期以在上海工作的外籍商业女性为主,扩展到各个行业的所有女性,并逐渐吸纳了中国女性的加入。

在上海,女性企业家正在呈明显的上升势头。

据上海市工商局统计,截至2005年10月31日,全市私营企业中法定代表人及负责人总人数为470689人,其中女性为131599人,占总数的28%。

 

“新上海人”

虽然,EPWS的成立是非营利性的,但是为了保证社团正常运营,巴赫兰和市场部的同事还不得不共同去企业寻求赞助。

“年度职业女性大奖”是EPWS每年一次的大型活动,其中包括“年度女性企业家”奖项,现在这个奖项的所有奖励都是由企业赞助的。

道琼斯和汇丰银行等都是赞助单位。

雷切尔难忘的颁奖一夜,也同样让颁奖晚会的赞助商——道琼斯亚太地区公关总监乔·斯彼特(JoeSpitzer)印象深刻。

“我们之所以愿意赞助一个这样的团体,是因为非常欣赏上海外籍职业女性协会对企业家精神、进取心和社会意识的颁奖。

这和我们的企业文化是一致的。

”乔·斯彼特对本报记者说。

这群在上海的外籍职业女性,除了正常工作,也在积极投身于上海各种慈善活动中。

巴赫兰除了做EPWS的志愿者工作,还参加了上海的支助贫困儿童求学、保障贫困人群健康等一系列的志愿活动。

雷切尔还是一个动物保护组织的董事会顾问。

EPWS每年还将举行一次大型慈善活动,扩大外籍职业女性在上海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慈善基金,专门用于慈善捐赠。

“EPWS的成员大多都很满意在上海的工作与生活现状,喜欢这里充满挑战又机遇无限的生活,淮海路、茂名路是我们社交聚会与购物的最佳选择。

”巴赫兰说。

EPWS的活动显然征服了同样来到中国的外籍男士。

乔·斯彼特说,他从美国到中国工作,也能深深地体会到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苦闷”,对于女人来说更为不易,这些女性职业者在用行动证明着自己。

雷切尔曾经到过世界其他很多城市,来到上海之前她在亚洲其他四个国家待了近十年。

虽然来上海的时间长短不同,但上海让她有了定居的冲动。

雷切尔现在租住在一套3000美元的公寓里,她说这几年都一心一意地将精力和投资放在公司上。

明后年,她将在上海购房。

“既作自住,也是投资,我打算成为一名新上海人。

”雷切尔说。

 

差一点去印假钞

张先生90年代初大学生

 

念大学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每个周末回家都要为一毛钱车费绞尽脑汁。

穷极了的时候甚至还在脑袋里盘算,想要说服室友出资合买一台彩色打印机———印钱!

吓得几个室友天天来给我洗脑子,“你想进‘提篮桥’啊!

 

1991年,上海掀起了投资股票认购证的狂潮,那会儿的学生每天还在做诗写小说,很多都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我虽然学的是文科,但是恰巧比大家早一步开始潜心研究投资理财,于是劝了自己的父母,把家中仅有的3000元存款变成了100张股票认购证。

结果100张认购证中收益最低的一张是5000元,一夜之间,我们有了50万家产。

 

后来,我曾经邀请了当年的室友去苏州游玩,并且送给每人一块价值千元的手表———要不是他们当年的诚心规劝,我早就进监狱了。

 

偷学生会的半瓶颜料

 

谢先生90年代初大学生

 

现在我们聚会的时候,还时常提起当年寝室里那哥们的生财之道,他当年学的是考古,于是有一天想到了要制作石膏观音去买卖的“生财之道”。

做一个观音像的成本是2分钱,但成品却可以卖到3毛钱,不过一开始并没销路,因为做出的观音像不是彩色的,于是他专门找到了美术系的哥们为观音像着色,可是朋友告诉他:

“叫我帮忙没问题,可我没钱买颜料啊。

 

多亏学生会主席是他“大哥”,他便打起了借用学生会颜料的主意,而且心思极细———每次去办公室倒颜料只倒半瓶,再用水把瓶子装满……

 

转眼几年过去,昔日同学相见,这哥们早已成了身价千万的有钱人。

他把一批朝向不好的房子买下来,切割成四五个小房型出租,然后再申请按揭,用房租还债,到现在,所有的房子都已经落到了他口袋。

上次同学聚会,他还笑着说:

“其实,这和我当年只倒半瓶颜料的道理是相通的。

 

我的富翁同学

 

刘女士80年代后期大学生

 

和同学20年后再聚首,发现凡是后来挣大钱的,当年在学校里都是行事很另类的,比如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个上了福布斯榜的×××。

 

他那时发现学校团委办公室里有一批过期的校刊,若是换作别人,顶多想到去废品回收站卖了换钱买冰棍,他倒好,抱着杂志到兄弟学校去推销———文学杂志上没有日期,人家并不知已过期,经过一番口头包装,居然全都卖了出去。

 

他用这笔钱买了一辆自行车,在那个根本没有“拉赞助”一说的年代里,居然成功地说服了一家企业得到了他们提供的一笔资金,最后不仅凑齐了从上海到海南“万里行”所需要的基本费用,连路上的零花钱也有了着落。

如今,这位当年的学生会部长已经身价数十亿———从那次免费旅行,我们或许就能预见到。

 

本期提要:

有了120万美元垫底,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开发,XX1.0问世。

徐勇和李彦宏兼做Sales。

2000年1月3日,XX创业的七剑客第一次聚齐了。

七剑客,是后来大家对XX创业时最初的几个人的戏称。

这七个人是:

李彦宏、徐勇、刘建国、郭耽、雷鸣、王啸、崔珊珊。

大家寒暄了一下,开始了第一次会议。

XX在资源宾馆的办公室在四楼,一个编号是1414,另一个的编号是1417。

公司正式运作了,这是一家参照美国模式创办的公司,李彦宏只规定了两条办公室纪律,一是不准吸烟,二是不准带宠物。

据传言说,前者是因为他不吸烟,后者是因为他对猫有些过敏。

事实上,李彦宏更有深意。

不在公共场合吸烟,这在国外已是一种绅士习惯;而养宠物,是防患于未然。

这两条纪律,是对中西文化的糅合与矫正。

除此之外,百无禁忌,程序员们可以穿着拖鞋坐在桌子上讨论问题。

XX的工程师到现在都一直有免费咖啡、免费早餐,还有零食可吃。

李彦宏说:

“在XX,我希望聪明人永远能无拘无束地工作与思考。

XX,脱胎于辛弃疾的名句“众里寻他千XX”。

首先,李彦宏认为,既然是做中文的,起的名字一定要富有中国的文化韵致;再者,要能跟搜索联系起来;其三,不能太直白;最后,要足够简单,中国人一听就能明白。

众里寻它千XX,“XX”呼之欲出,正符合这几个条件。

当时,XX的商业模式很明确,做出最好的搜索引擎,卖给门户网站。

那时的李彦宏不像老板,更像是搜索引擎的产品经理,主要精力放在产品开发设计上,思路、定位他都要引导。

在开发的那段时间,XX公司那两间办公室里半夜依然键盘声劈里啪啦。

1414挂着一块小白板,经常在晚上九点之后写出这样的通知:

“工程师们,今天晚上10点45开会。

”到了开会的时间,有技术问题没解决,那就调整时间,真正开会的时间改到凌晨两三点钟也很正常。

再后来,1420也成了XX的大会议室。

 

公司运作前,郭眈很兴奋,也很迷茫,不知从何着手。

但等他坐到电脑边开始写下第一行代码的时候,人一下子就踏实了,感觉也越来越顺畅。

这个团队,所有的人都很聪明,大家的交流很直接,碰到什么问题,就喊一嗓子,“那个谁谁你过来我们讨论一个问题”,然后两个人就到小桌上去讨论。

这种氛围下,任何事情推动起来都不复杂。

有120万美元垫底,十来个人七八条枪,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开发,XX1.0问世。

那时,徐勇和李彦宏兼做Sales,四处推销他们的搜索技术。

尽管打上了IT的印迹,却与卖电脑、卖冰箱的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在互联网上,什么都有可能。

搜索引擎不是一个噱头,大家坚信,它最终能改变人们的生活。

此时,XX的市场战略打着美国Inktomi公司模式的印迹。

Inktomi是Yahoo等大门户网站后台搜索技术提供商。

而每个搜索都是要收费的,比如0.4美分,算上每天几千万个搜索,利润很可观。

下期提示:

李彦宏和徐勇开始寻找二次融资。

但那时,互联网已从火焰山变成了冰窟窿。

XX能拿到投资,靠的是业绩。

 

在李彦宏的执着面前,董事会终于同意XX尝试转型,结果非常成功。

 

XX的“独立宣言”

那天,李彦宏并没有说服董事会。

但董事会最终答应他尝试一下。

无疑,面对这位在中国的执行者,他的敏锐与执着,让远在美国的投资人更愿意把赌注押在他身上。

“是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论据打动了我们。

”XX董事会最终同意公司转型。

2001年9月20日,XX推出了自己的网站。

这时,已很少有人看好网站了,XX却变成了一个地道的.com公司。

同时,XX正式推出搜索竞价排名服务。

XX的竞价排名还采取了与门户网站收入分成的模式,这使得XX转型能以一种平滑的方式进行。

为了减少对门户网站的依赖,李彦宏一直强调,XX从单一门户网站中获得的收入不得超过总收入的10%,同时加紧扩大自身网站的流量和影响。

XX的这次转型非常成功。

2002年2月的一个下午,已成为技术总监的郭眈正在卡座上收邮件。

这时电话响了。

刘建国在电话那头说,停止为新浪提供搜索服务。

接到命令,郭眈很诧异,他再次向李彦宏、刘建国确认了一下。

得到的答复是,这个事情已经决定了,相应的善后工作由销售部门去处理。

3点钟左右得到命令,郭眈带着几个工程师很快就处理完了,在傍晚时分,当网民点击新浪的搜索框时,就会跳出一个XX的声明,称相关的服务被停止了。

这一声明可以说是XX的一次“独立宣言”。

李彦宏身心俱痛

砍掉已经顺利推进的业务模式,是一次壮士断臂。

对李彦宏来说,寄生于别人身上,总是一块心玻只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就在他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之时,一场病又让他也承受着肉体上的折磨。

 

很顾家的李彦宏,每年都要回美国看望妻子和刚出生的女儿。

2001年4月,李彦宏再次去美国,他准备把孩子接回中国。

有一天,李彦宏坐下时感到一阵钻心的痛,去看医生,医生说没事儿,吃点消炎药就行了。

这位医生的判断是错误的,李彦宏的肌肉组织里出现了一小块感染,生成了鸡蛋大小的硬块,让他坐卧不宁。

李彦宏实在痛得受不了时,只好去挂了一个急诊。

医生一检查,非常诧异:

“病成这样了,你怎么还能自己开车过来,你需要立刻做手术。

”手术后,医院没建议李彦宏住院,甚至没有开药。

为李彦宏清洗伤口的任务,交给了马东敏。

对马东敏来说,除了刚做完小手术的李彦宏需要照顾,他们才8个多月的女儿也是最需要妈妈的时候。

他们的女儿从小就不爱睡觉,白天也能睡上几回,但每觉最多40分钟,一觉醒来就一定要人哄着抱着。

马东敏不可能在哄孩子的时候去换药,为此她进行了精确的计算,每换一次药,从洗手开始,到把刀口清理干净,差不多要30分钟,而孩子一觉是40分钟。

所以,每次换药,她都是赶在把孩子刚刚哄睡着的时候开始,尽力在40分钟内结束。

明日提示:

梁冬,从一个主持人变成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副总裁,让很多人都为他也为XX捏了一把汗。

当然,更多的是为XX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