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优势病种.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7822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泻优势病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腹泻优势病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腹泻优势病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腹泻优势病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腹泻优势病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腹泻优势病种.docx

《腹泻优势病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泻优势病种.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腹泻优势病种.docx

腹泻优势病种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2014年修定)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内小儿泄泻的诊断依据(ZY/T001.4-94)

(1)病史:

有乳食不节、食物不洁,或感受时邪病史。

(2)主要症状:

大便次数增多,1日3-5次或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或夹少量黏液,重者大便如水下注。

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主要体征:

重症泄泻、呕吐严重,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皮肤干燥,眼窝、囟门凹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部胀满,四肢逆冷等症。

(4)辅助检查:

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白细胞、红细胞,或为镜检无异常的水样便。

心肌酶可有异常。

血常规白细胞可增高可不高。

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疾病分期疾病分期疾病分期疾病分期

1.急性期:

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

病程2周至2月

3.慢性期:

病程大于2月

疾病分型疾病分型疾病分型疾病分型

1.轻型:

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

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3.重型:

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二、中医辨证

湿热泻:

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大肠,传化失职,故泻下如水,或呈蛋花汤样,或夹少许黏液,气味臭秽,腹痛阵发,发热烦躁,口渴喜饮,食欲不振,肢倦乏力,或伴呕恶,小便短黄,肛门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

风寒泻:

风寒客于脾胃,寒凝气滞,中阳被困,运化失职,故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风寒郁阻,气机不畅,故肠鸣腹痛。

风寒束表,肺卫失宣,故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咽痒。

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淡红为风寒外袭之象。

伤食泻:

一般有乳食不洁史,乳食伤脾,脾失健运,食停不化,蕴蒸腐败,故泻下稀溏,气味酸臭如败卵;乳食停滞,壅塞肠胃,气机不畅,故脘腹胀满,疼痛欲泻,泻后气机通畅而痛减;宿食内停,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故嗳气,呕恶不食。

“胃不和则卧不安”,故夜寐不安。

舌苔厚腻或黄垢,脉滑实有力或指纹滞皆为乳食积滞之象。

脾胃虚弱泻:

素体脾虚,或爆泻失治迁延而成。

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清阳不升,故大便稀溏,色淡不臭,时轻时重;脾胃虚弱,纳化失常,故食欲不振,食后作泻;脾虚失运,精微不固,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精神倦怠。

舌淡苔白,脉缓弱或指纹淡为脾胃虚弱之象。

脾肾阳虚泻:

常因久泻不止,脾虚泻发展而来。

脾肾阳虚,火不暖土,土寒不运,故食入即泻,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脾虚气陷,则脱肛;命门火衰,阳气不布,阴寒内生,故形寒肢冷,面色淡白无华,精神萎靡,睡时露睛。

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或指纹淡皆为脾肾阳虚之象。

三、中医施治

湿热泻:

大便水样,或呈蛋花汤样,或夹少许黏液,气味臭秽,腹痛阵发,发热烦躁,口渴喜饮,食欲不振,肢倦乏力,或伴呕恶,小便短黄,肛门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

治法:

清肠解毒,利湿止泻

方选: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10-15g黄芩6-10g甘草6-10g黄连6-15g

水煎服,一日三次,每次50-100ml。

加减:

发热口渴,加生石膏、芦根,清泄生津;湿重水泄,加车前子、苍术,燥湿利湿;苔腻,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呕吐,加竹茹、半夏,降逆止呕;腹痛,加白芍、木香,理气止痛;纳差,加焦山楂、神曲,运脾消食;

风寒泻:

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咽痒。

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淡红为风寒外袭之象。

治法:

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方选:

藿香正气散

藿香10-15g大腹皮10-15g白芷10-15g紫苏15-20g

茯苓15-20g半夏曲6-10g白术10-15g陈皮6-15g

桔梗6-15g

水煎服,一日三次,每次50-100ml。

加减:

腹痛甚者,加干姜、砂仁;腹胀苔腻,加大腹皮、厚朴,顺气消胀;小便短少,加泽泻、车前子,渗湿利尿;

伤食泻:

大便稀溏,气味酸臭如败卵;脘腹胀满,疼痛欲泻;嗳气,呕恶不食。

夜寐不安。

舌苔厚腻或黄垢,脉滑实有力或指纹滞皆为乳食积滞之象。

治法:

消食化滞,运脾和胃。

方选:

保和丸

山楂10-15g神曲10-15g半夏6-10g茯苓6-10g

陈皮6-10g连翘6-10g莱菔子6-10g

水煎服,一日三次,每次50-100ml。

加减:

腹痛,加木香、槟榔,理气止痛;腹胀,加厚朴、莱菔子,消食除胀;呕吐,加藿香、生姜,和胃止呕;积滞化热,加黄连,清热燥湿。

脾胃虚弱泻:

大便稀溏,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食欲不振,食后作泻;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精神倦怠。

舌淡苔白,脉缓弱或指纹淡为脾胃虚弱之象。

治法:

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方选:

参苓白术散

人参(党参)10-15g白术10-15g砂仁10-15g桔梗6-15g

白扁豆10-15g白茯苓10-15g莲子肉10-20g山药10-20g

甘草10-15g薏苡仁10-15g大枣10-15g

水煎服,一日三次,每次50-100ml。

加减:

纳呆,舌苔腻,加藿香、苍术、陈皮,芳香化湿,消食助运;腹胀不舒,加木香,理气消胀;腹痛,加白芍、木香,理气止痛;久泻不止,加肉豆蔻,石榴皮、罂粟壳。

脾肾阳虚泻:

食入即泻,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脱肛;形寒肢冷,面色淡白无华,精神萎靡,睡时露睛。

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或指纹淡皆为脾肾阳虚之象。

治法:

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方选:

附子理中汤和四神丸

附子6-15g人参(党参)10-15g干姜10-12g甘草10-16g

白术10-15g补骨脂10-20g肉豆蔻10-15g五味子10-15g

吴茱萸10-15g

水煎服,一日三次,每次50-100ml。

加减:

脱肛,加黄芪、升麻,升阳举陷;久泻脱肛不禁,加诃子、石榴皮、罂粟壳,收敛固涩止泻。

中药外治法:

1)中药贴敷方

1号方:

调理脾胃,涩肠止泻。

黄连20g、石榴皮20g、砂仁20g、党参20g、

白术20g、茯苓20g、白芍20g、五味子20g、

玄参20g、肉豆蔻20g

贴神阙、下脘、气海、阴交、足三里。

上一付药打沫醋调,纱布包,一日一

2号方:

运脾化湿。

次。

云苓60g、苍术60g、炒白术40g、煨诃子40g、

炒五倍子40g、樟脑15g、炒茱萸60g、丁香15g、

肉桂15g、冰片10g

上一付,打沫醋调,贴脐部(神阙、下脘、气海、阴交、足三里)

2)中药灌肠方:

党参15g、云苓15g、苍术15g、炒白术15g

煨诃子15g、炒五倍子10g、炒茱萸10g、丁香10g

肉桂10g;

以上药三付,水煎50-50ml中药直肠给药,一日二次;

禁忌症:

肛周及直肠疾病患者。

3)耳针:

选脾、内分泌等

4)小儿推拿疗法:

1)分阴阳,清

未完善,消化机能较弱,故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乳食,均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泄泻。

泄泻日久,必将损伤脾阴,因此,脾阴虚证及脾阴虚兼证腹泻是小儿腹泻的最常见类型。

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5)穴位注射:

足三里穴位注射654-2。

6)腹部艾灸。

7)红外线照射或者微波治疗。

四、预防与调护:

1)预防

2)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应新鲜、清洁,不吃变质食品,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餐具要卫生

3)注意科学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不宜在夏季及小儿有病时断奶,遵守添加辅食的原则;

4)加强户外活动,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感染外邪,避免腹部受凉。

5)调护

6)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胃肠负担。

对吐泻严重及伤食泻患儿暂禁食,以后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食量。

忌食油腻、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7)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勤换尿布。

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预防上行性尿道感染和尿布皮炎;

8)注意中药穴位贴敷及腹部艾灸、红外线照射时间,以免烫伤或烧伤。

9)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包括呕吐及大便次数、大便量和性质以及尿量等;

五、难点讨论

小儿腹泻(infantilediarrhea),或称腹泻病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

严重者常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甚至死亡。

本病是基层医院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以2岁以下婴幼儿多见。

本病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

可呈流行性,但多数为散发。

四季均可发病。

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者多见于秋冬季节,大肠杆菌感染等引起者以夏季多见。

1992年我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将腹泻病分为感染性(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和非感染性(包括食饵性、症状性、过敏性和其他原因)两大类。

本病发病机制因病因而异,分为分泌性、渗出性、渗透性和肠道功能异常等4种类型。

中医把腹泻称为泄泻,并且认为泄泻之本在于脾胃,由于小儿脾胃发育尚未完善,消化机能较弱,故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乳食,均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泄泻。

泄泻日久,必将损伤脾阴,因此,脾阴虚证及脾阴虚兼证腹泻是小儿腹泻的最常见类型。

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六、疗效评价

(一)评价指标

1.主要症状:

大便次数、性状、气味、恶心、呕吐、尿量、精神改善。

2.体征:

精神、小便、皮肤干燥、腹胀、眼眶及囟门凹陷改善情况

3.理化指标:

大便检查未见脂肪球、白细胞,血常规无明显异常情况

(二)疗效判断

1.临床痊愈:

大便次数、性状、气味,体征完全恢复正常,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主要积分减少≥90%。

2.显效:

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减少至治疗前的1/3以下),性状好转,症状、体征及异常理化指标明显改善,主症积分减少<90%、≥67%。

3.有效:

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的1/2以下,性状好转,症状、体征及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主症积分减少<67%、≥33%,。

4.无效:

大便次数、性状明显变化或加重,精神、饮食欠佳,尿量少,其他临床症状也多无改善或加重或不符合以上标准者,主要积分减稍<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