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古代亚非文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7709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古代亚非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一章古代亚非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一章古代亚非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一章古代亚非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一章古代亚非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古代亚非文学.docx

《第一章古代亚非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古代亚非文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古代亚非文学.docx

第一章古代亚非文学

第一章古代亚非文学

亚洲和非洲历史悠久,是古代世界文明的摇篮。

古代亚非文学是古代亚非社会生活的产物,主要是奴隶制社会生活的产物,多方面反映了从原始公社制末期到奴隶制社会的社会生活,具有多源性、口头性和宗教性的特点,在世界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习本章要了解各国文学的起源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重点掌握古埃及文学、巴比伦、印度史诗和旧约文学。

一.名词解释

  1.古埃及神话:

流传于埃及古王国时期(前27世纪一前22世纪)的神话。

埃及的神话和其他民族的神话一样,借助于人们的丰富的、虚幻的想象,阐述他们对周围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与理解。

他们往往把尚未认识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都归之于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所以创造出来许许多多的传说和故事。

埃及神话的特点是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并且神的数量庞大,数以千计,而最有影响的神也足有数百之多。

神与神、神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古埃及神话包含了宇宙的创造、人的起源、动物的崇拜等丰富内容。

在古埃及的神话中,最有名的是关于太阳神和传说中的国王奥西里斯的故事。

  2.巴比伦神话:

古巴比伦时代的神话传说在文学中占重要地位。

这些神话传说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宇宙起源、自然变化等问题的理解和探求。

巴比伦最有名的神话之一,是写在七块泥板上的关于世界创造和巴比伦保护神的神话。

这则神话后来曾被视为圣书,流传很广。

关于女神伊什妲尔的神话则表现了古代巴比伦人对一年四季时令变化奥秘的探索。

此外,还有关于洪水方舟的神话传说,古巴比伦人还把两河流域神话中的诸神与天上星宿联系起来,并认为每天有一位星神值勤,七天轮一回,后世七天为一星期,即起源于此。

想象丰富、寓意深刻的古巴比伦神话,对希伯莱《圣经》和以后的欧洲文学有一定的影响。

3.跋娑:

(约2-3世纪),古印度梵语戏剧家。

他的作品长期失传,1909年发现13部戏剧抄本,被称为跋娑十三剧。

这些作品分别取材于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黑天传说、优填王传说及其他民间传说。

其中的4幕剧《善施传》内容相当于《小泥车》的前半部分。

5幕剧《神童传》主要描写了黑天诛戮自己的暴君舅父的故事。

《惊梦记》是一部6幕剧,写犊子国遭到敌国入侵,负轭氏施展计谋,取得摩揭陀国援助,击败敌国,收复国土。

作者用笔的重心不在政治,而在爱情,强调国王对故妻的眷恋之情。

跋娑的剧作语言简洁有力、情节富于冲突、场景描写生动、人物个性鲜明、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代表了古典梵语戏剧的早期成就。

4.首陀罗迦:

(约2-3世纪),古印度梵语戏剧家。

有剧本《小泥车》传世,另有独幕讽刺剧《莲花礼物》和多幕剧《琶琶和仙赐》(现存前8幕),也被认为是他的作品。

《小泥车》是10幕剧,写名妓春军爱上了穷婆罗门商人善施,国舅想以权势霸占舂军。

春军几经周折,与善施结成姻缘,对善施的小儿子十分慈爱,以自己身上的全部首饰为代价替他买了一辆小金车。

春军不幸落入国舅手中,被他掐死,适逢一个曾被春军救过的按摩匠经过,将她救活。

善施被国舅诬告,判了斩刑。

按摩匠与春军赶到刑场,将他救下。

这时牧人阿哩耶迦起义成功,建立了新王朝,善施被封官,并获准与春军结为正式夫妻。

这部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戏剧冲突紧张激烈、语言朴素而机智,又充满诗情画意。

  5《亡灵书》:

埃及古代文学汇编,又译为《死者之书》,产生于新王国时期,是由“金字塔文”和“棺文”演化而来的,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各种各样。

古埃及人十分重视尸体的保存和死后生活的指导,把死者的尸体制成木乃伊,并在古埃及所特有的纸草上,写下许多诗歌,置于石棺和陵墓中,指导死者对付地下王国的种种磨难。

这些指导死者生活的诗歌编辑成集,题名为《亡灵书》。

《亡灵书》汇入了大量的宗教性诗文,是古代埃及文学的汇编。

有利于后人了解与研究古埃及人民的生活习俗、思想意识、世界观及宗教信仰。

从中可以看到他们酷爱生命,向往欢乐的愿望,他们对神学、圣典和来世的概念,这一切都基于一种朴素的信念:

以永远活着的形象来表明永恒的生命。

  6.《吉尔伽美什》:

古巴比伦英雄史诗,世界文学中最早的完整史诗。

完成于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反映了两河流域的城邦文明。

亚述古都尼尼微出土的《吉尔伽美什》,全部史诗载于12块泥板,总共3500多行,名称是后来西方人规定的。

史诗主要讲述的是古巴比伦军事民主制时期乌鲁克城邦国王吉尔伽美什征服半人半神的勇士恩启都并结为好友,后齐心协力战胜魔鬼,杀死天牛,为民除害,却得罪了天神,使恩启都受惩罚而死,吉尔伽美什悲痛万分,千里跋涉、历尽艰险寻找祖先,探索生死奥秘和寻找人类长生不死之术的故事。

史诗通过对吉尔伽美什性格的展示颂扬了古代英雄,反映了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歌颂了为民建功立业的思想和行为,表现了古代人民认识自然法则,探讨生命奥秘的愿望。

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运用排比、反复和夸张的手法刻画人物,情节集中、曲折,汇人大量的神话传说,形象悲壮感人、语言古朴明快、诗句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

  7.《旧约》:

犹太教最主要的经书,又是古代希伯莱文学总集。

大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

全书共39卷,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杂著4部分。

律法书包括《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末记》《民数记》和《申命记》5卷,称为摩西五经,讲述开天辟地、伊甸园、洪水方舟等神话和族长亚伯拉罕、摩西等英雄传说;历史书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塞缪尔记》《列王记》《历代志》《以斯帖记》和《尼赫迈亚记》等10卷,记述了犹太国和以色列国形成和兴衰的历史;先知书包括《以塞亚书》《耶米利书》《以西结书》等15卷,是希伯莱先知揭露社会不平,预言未来的政论性散文;诗文杂著又称诗文集,包括诗歌《诗篇》《雅歌》《箴言》《传道书》《耶米利哀歌》,小说《路得记》《但以理书》等。

总之,《旧约》以丰富的想象和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反映了古代希伯莱人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8《约伯记》:

《旧约》中杰出的诗剧。

它把诗、戏剧和哲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约伯是个富翁,他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七千只羊、三千只骆驼、一千头牛、五百头驴.日子过得很美满。

他敬神,为人也正直。

上帝和撤旦打赌:

撒旦认为富有而幸运的人才敬神,如果毁了他的一切,就是另一番情景了。

于是上帝决定考验约伯一下。

狂风吹倒了他的房屋,压死了他的儿女,外族人杀死他的牧童,掠走了牲畜,约伯变得一无所有了。

但他毫无怨言,说他的一切是耶和华给的,耶和华有权利把它取走。

上帝又使约伯从头到脚都长满了毒疮,皮肉都烂了,痛苦难堪。

约伯仍不怀疑神明,只是他不承认自己是有罪的。

约伯对神的信仰始终不变,上帝很满意,便重新赐给他儿女和失去的一切财产。

约伯活了一百四十岁。

这虽然是一个关于宗教信仰的故事。

但人们不禁要问:

虔诚的、遵守教规的人为什么要遭受苦难呢?

神的这种残酷考验的方式是公正的吗?

好人受苦的问题历来都是社会问题之一。

  9《吠陀》:

印度最古的诗歌总集,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00年前后,共有4种本集,包括《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娑摩吠陀》和《夜柔吠陀》。

“吠陀”一词原为“知识”和“学问”的意思。

《梨俱吠陀》主要是祭祀时用来朗读的颂神诗,尽管带有浓重的宗教或迷信色彩,但表现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情绪。

诗集中收入了一些劳动歌谣和民间情歌。

《阿闼婆吠陀》主要是巫术咒语诗。

《娑摩吠陀》是专供举行祭祀仪式时唱的歌曲集。

《夜柔吠陀》是关于祭祀仪式和使用《梨俱吠陀》中诗歌方法的规定。

其中,前两部文学成就最高。

广义的吠陀文学还包括《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

  10.《摩诃婆罗多》:

印度古代史诗。

常和另一部史诗《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相传作者是毗耶婆(广博仙人),实际为无数诗人、歌手在长期口头传唱过程中加工而成,成书于公元纪元以后。

全诗共18篇,10万“颂”(诗节),被称为大史诗。

史诗主要讲述婆罗多王的后代持国和般度所代表的俱卢族和般度族之间争夺王位的斗争。

通过两大王族旷日持久的王位之争,反映了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统治集团内部以坚战为代表的进步势力和以难敌为代表的落后势力的斗争,揭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其中不但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还有宗教哲学以及法典性质的著作.因此篇幅很长,是一部诗体的百科全书,反映了古代印度的很长一个时期内的社会生活和思想面貌。

这部大史诗是用对话体写成,仿佛是可以表演和对唱的戏剧。

全诗由一个“歌人”背诵出来。

全诗除标明人物的道白和个别散文章节以外,都是诗体,绝大部分用的是32音一节的双行诗体,每行16音又分为两句吟唱。

这种诗律一般称为“颂”,这八言联句像中国古时七言或五言诗句一样是古代印度应用最广的诗律。

在艺术手法方面,这部作品也有突出的成就。

首先是它概括一个时代社会面貌的能力。

其次是结构方面的组织方法,还有许多人物形象的艺术创造。

它所描写的一些带典型性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对后来一直发生影响,他们的事迹为印度人民长期传诵。

  11.《罗摩衍那》:

又名《罗摩的生平》或《罗摩传》。

它与《摩诃婆罗多》并称印度古代两大史诗,被印度称为“最初的诗”,相传为跋弥(蚁垤仙人)所作,实际为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逐步加工而成。

全诗共分7篇,有24000多颂,大约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

主要内容是描写英雄罗摩和他妻子悉多一生的故事,可以说是一篇对战胜艰苦和强暴的英雄的颂歌。

史诗内容极为丰富,环绕着罗摩救妻的中心故事,进步势力的代表罗摩与邪恶势力的代表罗波那之间的斗争,表现了道义和善行的胜利.其间还穿插许多古代神话与传说,广泛反映了印度封建社会初期的政治风貌。

但是由于婆罗门权贵对这部民间叙事诗的传统进行了篡改,所以《罗摩衍那》中通篇充满着下层对上层唯命是听、听天由命的思想。

史诗成功地塑造了理想的古代英雄的典型罗摩和古代贤妻良母的典型悉多,以及机智勇敢的神猴哈奴曼等一系列个性突出的艺术形象,在尖锐的矛盾中展开情节,故事跌宕起伏、引人人胜,对大自然的描绘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氛,给后来的长篇叙事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奠定了格式的基础。

  12.《佛本生经》:

巴利文三藏《小部》的一部经典。

又译为《佛本生故事》,唐义净译为《社德伽》,意思是有关出生的故事,由于是有关佛的出生事迹,就成了佛本生故事了。

作者不详,估计是佛教徒的集体创作,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

共包括寓言、童话和民间小故事547个,是佛教徒为了达到传播教义、阐释教规与道德准则和神化教主释迦牟尼的目的而收集、加工整理的。

叙述方式是散文体与偈颂诗歌相结合,散文讲故事,偈颂诗歌起总结性的作用。

《佛本生经》既有佛教经典的作用,又有文学欣赏的价值,并成为一些国家古典文学重要的题材来源,影响特别深远。

  13.《五卷书》:

古印度故事集。

用梵文写成,因有5卷而得名。

流行较广的本子为12世纪一耆那教和尚所编订。

根据这个本子,5卷的篇目是:

《朋友的决裂》《朋友的获得》《乌鸦和猫头鹰从事于和平与战争等等》《已经得到的东西的丧失》和《不思而行》。

全书诗文并用,有一基于故事,首尾相应。

每卷也各有一基于故事。

故事中又插入许多寓言、童话和小故事,形成一种连串插入式的特殊结构。

此书是向王子传授治国安邦之策的。

人民亦可从中学习处世为人之道。

书中宗教说教与道德教条都不多,主要通过对各类动物的描写,讽刺了各种统治势力,颂扬了普通人的智慧和斗争精神,反映的是城市平民的思想意识,总的倾向是宣传团结互助、弱者团结能战胜强者。

14.《小泥车》:

10幕戏剧,印度古代梵语戏剧家首陀罗迦的代表作,《小泥车》取材于印度古代历史上的一个传说。

相传在公元前6世纪有个蒲尼干王朝,第三任王位继承者八腊王是残暴的君主。

后来,被其侄子阿哩耶迦推翻。

《小泥车》的作者借用这一历史传说,并进行了革命的改造,以妓女春军和穷婆罗门商人善施的恋爱故事为主要情节,把阿哩耶迦由王室贵族改写成为一名牧人。

原来的宫廷斗争改为人民和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加进国舅爷蹲蹲儿的形象,通过蹲蹲儿的横行霸道和法庭误断公案、草菅人命的情节,更加突出了奴隶主腐败和残酷的统治。

塑造了善施和春军的形象,通过他们的人品和爱情故事,宣扬了市民阶级的道德和理想。

这部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戏剧冲突紧张激烈、语言朴素而机智,又充满诗情画意。

二.简答题

  1.《吉尔伽美什》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是两河流域的早期人类留下的文学珍宝。

它塑造了一个具有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的英雄,反映了古代人民力图探寻自然法则和生死奥秘,以及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理想。

史诗的中心是颂扬以吉尔伽美什为代表的英雄和英雄行为,描写了他建造乌鲁克城的历史功绩以及和恩启都一起出走为民造福以及探索生命奥秘的过程。

它通过原始的但却引人人胜的情节,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巴比伦从原始公社制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展示了正在形成中的阶级关系,再现了古代两河流域居民与自然暴力以及社会暴力进行斗争的某些情景,颂扬为民建立功勋的英雄、英雄行为以及英雄人物之间的友谊,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古代巴比伦人认识自然法则、探索人生奥秘的斗争精神,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和认识价值。

其中关于英雄应当为民造福的思想,直至今天仍有启示作用。

  2.试述《吉尔伽美什》的艺术特色

  《吉尔伽美什》继承了苏美尔、阿卡德和巴比伦文学的优良传统,在许多方面保留着远古人民口头创作清新朴实、生动活泼的特点。

  首先,史诗故事情节的发展比较自由灵活,在颂扬英雄的同时,纳入了一些远古神话传说。

如伊什塔尔女神被救后向吉尔伽美什求爱遭到拒绝的故事、大洪水的故事等,都是颇为引人人胜的。

其中关于大洪水的神话传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通过吉尔伽美什的先祖乌特那庇什提牟秉承神意躲避洪水并战胜洪水的过程,表现了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同大自然斗争的朴素愿望和精神力量。

  其次,史诗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它既写人,又写神,善于把神话世界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把人赋予神的特性,把神赋予人的感情。

在描写上,如芬巴巴神秘的杉树林;吉尔伽美什长途跋涉中不平凡的经历和见闻;战胜威力强大的天牛的场面等,都给人以新奇之感。

同时,在吉尔伽美什、恩启都以及众天神的刻画上,既带有很大的传奇性,又充满了人间社会生活气息,从而产生了引人人胜的艺术效果。

  最后,史诗在语言运用上广泛采用了联想、排比、反复、象征、夸张等艺术手法,比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性格,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如多次通过梦境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象征并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事件;通过哭泣的场面渲染感伤的气氛等,都增强了艺术感染的力量。

  3.简述《旧约》的内容

  参见名词解释部分,此处内容从略。

  4.《旧约》文学作品有什么鲜明的特征?

  

(1)文学与宗教、历史紧密结合。

《旧约》文学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同时也是希伯莱民族的历史。

(2)民族心声的倾诉。

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爱国正义精神。

(3)民间文学的奇葩。

摩西五经是由四种资料汇编而成的,那些资料是根据古来流传的歌谣、神话、传说、风习和法律等由不同的手笔写成的。

(4)简洁、生动的文体和风格。

  5.简述《旧约·创世记》的思想倾向。

  它的基本主题是颂扬上帝创造世界、创造人类的功德,表现出上帝是人类命运的主宰者。

重要意义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巴勒斯坦居民对天地万物、人类起源的朴素想象和理解,特别是反映了人类敢于违抗神命的创造精神。

  6.古希伯莱文学遗产有何特点

古代希伯莱文学遗产的基本内容包括神话传说、故事、诗歌(哲理诗和抒情诗)、戏剧和先知预言。

具有如下的特色:

其一,它反映希伯莱民族的发展和王国兴亡的全部历史。

它的背景是原始氏族末期和奴隶制社会,是希伯莱民族发展和以色列、犹太王国兴衰历史的艺术记录,提供了大量具体的生活画面,为认识希伯莱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学成就有着重大的文献意义。

其二,最早的作品离我们已经三千多年了,最晚的也二千多年了。

其思想特点是一神论犹太教思想。

两三千年前奴隶制的民族都信仰宗教-而希伯莱民族尤为突出。

它的文学思潮以宗教为中心。

它最初不是严格的一神教,在被巴比伦俘囚后才逐渐完成犹太教义,编成圣经,成为后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经书的土壤。

其三,它受过四邻文化古国的影响。

如天地创造、洪水方舟等神话和巴比伦的极相似;“智慧文学”(《箴言》《传道书》)深受埃及的影响,诗歌方面吸收了埃及文学的某些成分,并将其本民族化,并有所创新和发展;戏曲、牧歌和小说等受希腊的影响。

其四,希伯莱文学的风格是简洁、朴实、生动,高度的形象性。

语言通俗生动,好用形容语,使要表现的内容具有感情色彩。

作品的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想象丰富,善于将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了早期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倾向。

其五,《旧约》被翻译成希腊文并成为《圣经》的组成部分以后,和《新约》一起,对欧洲社会生活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圣经》中的人物、情节、典故丰富了欧洲社会生活的内容,后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成为欧洲人民以及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如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歌德的《浮士德》、拜伦的《该隐》、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都受其影响。

其六,它和希腊神话、史诗一样有“永久的魅力”,到现在还能受到各国文学爱好者的欣赏,虽然读者中绝大多数不信犹太教。

7.简述古印度两大史诗的思想内容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印度著名的两大史诗,它们的主要思想内容如下:

《摩诃婆罗多》(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堪称一部诗体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古代印度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社会生活和思想风貌。

史诗描写的是婆罗多家族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通过般度族和俱卢族的冲突,有力地批判了狂热的贪欲、争权夺势和不义的战争,深刻表现了古代印度人民的愿望:

维护正法、坚持善行,反对卑劣的占有欲望;维持家族内部的和睦,提倡兄弟之间的友爱;争取繁荣幸福的美好生活,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施行仁政。

史诗中宣扬的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主题思想,是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

  《罗摩衍那》宣扬的是:

一个人的言行必须符合“正法”,并应维护“正法”。

在家族内部的王位问题上,谴责了在王位继承问题上争权夺利的行径,提倡兄弟之间的互让、互爱、毫无私心地作出自我牺牲的禅位;在对外关系上,歌颂了符合真理和道德的正义战争,强调不畏强暴和反对掠夺,同时,对兄弟应该支持和帮助,对人民应该关怀和爱护,表明人民希望开明君主实行仁政的思想。

史诗也宣扬了一夫一妻制,具有进步倾向,但也流露出统治阶层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

另外,通过罗摩的美好品德颂扬忍受千难万险、坚守信义的言行,敢于赴汤蹈火、战胜顽敌的斗志,以及以弱胜强、坚信胜利的乐观精神。

这些是人民群众美好愿望的体现,是奴隶主贵族难以具备的。

  8.《佛本生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佛本生故事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寓言故事,这类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是动物,是借动物的习性、特点和活动来说明人类社会一定的哲理、教训和处世的经验或方法,如《齐心协力本生》和《苍鹭本生》。

另一类是神话传说故事,《尸毗王本生》说的是尸毗王施舍的故事,反映了婆罗门的一种理想,或者说是老百姓对理想国王的期盼。

《月亮紧那罗本生》说的是紧那罗小神夫妇的故事,故事谴责了破拐:

一对情侣幸福美好生活的邪恶的国王。

第三类是劝善惩恶故事,这类故事是大量的。

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充分反映在这类故事中,如《有德象本生》和《宽心本生》。

还有一类可以说是现实社会的斗争故事,这类故事现实性较强,虽然一般带右传奇性或神秘色彩,如《精通脚印青年本生》《箴言本生》描绘了人民起义推翻暴君的生动场景。

除以上几种主要类型的故事外,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故事,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论述题

  1.论古代亚非文学的特征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古代亚非文学的产生大大早于欧洲古代文学。

世界上最早的神话传说是在埃及、巴比伦、伊朗、印度、中国等国产生的,世界上最早编成的诗文集是埃及的《亡灵书》和伊朗的《阿维斯塔》,世界上最早编成的诗集是印度的《吠陀》和中国的《诗经》,世界上最早编成的史诗是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等等。

  古代亚非文学与西方文学相比,它的形成是多源性的。

欧洲文学皆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学,而亚非文学却是在埃及、巴比伦、伊朗、印度、中国和希伯莱等几大文明地区独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这种多源性和欧洲文学的一脉相承是大不相同的。

  古代亚非文学是在人民口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人民口头创作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它的早期作品本身就是口传文学,即使是作家的作品也不能不受到人民口头创作的滋养和影响。

正因为如此,人民口头创作不仅是古代亚非文学的母体,而且也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体裁众多、丰富多彩是古代亚非文学另一个特点。

古代亚非的人民口头创作,不仅内容纯真朴实,而且体裁多种多样。

保留至今的作品有劳动歌谣、神话传说、民族史诗、抒情诗、叙事诗、颂神诗、情歌、故事、寓言、箴言、传记、戏剧等。

这些文学样式既反映了古代亚非文学的创作水平,又为以后各种文学体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古代亚非文学在形成之初就与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往往是伴随着宗教产生的。

有些作品本身就是宣传某种宗教观念的。

比如,古代希伯莱文学与犹太教分不开;古代印度文学与婆罗门教、佛教关系密切;古代伊朗文学深受琐罗亚斯德教影响等。

由于历史的局限,某些宗教观念不能不对古代亚非文学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宗教也对古代亚非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使得不少的作品得以保存并呈现出神秘的浪漫的色彩,产生了发人深思、引人人胜的艺术效果。

  2.分析吉尔伽美什的形象

  吉尔伽美什是一个由原始公社制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化时期的部落英雄,是一个勇武非凡的神化了的人物。

他非人非神,众神创造了他完美的身躯,并赋予他美貌、智慧、勇敢,他拥有着三分之二为神,三分之一为人的极高神格,使他具有世人无法具有的完美品质。

  吉尔伽美什开始出现时,是乌鲁克城的城主,是由军事民主制时期的酋长发展起来的城邦领袖。

他不仅有超人的勇武,而且深谋远虑、机敏多智。

为了防止敌人进犯,他组织群众修建了牢固的城垣,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然而吉尔伽美什这些成就是靠专横和强制完成的,他的严厉和粗暴激起了贵族和武士等乌鲁克居民的不满和愤怒。

吉尔伽美什与贵族、武士及其家庭成员的矛盾,是原始公社制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社会矛盾的反映。

显然,史诗对他建城的功绩是颂扬的,对他的专横和特权是抱否定和批判态度的。

  天神听到百姓的哭诉后,就令大神阿鲁鲁为吉尔伽美什创造了一个对手-半人半兽的勇士恩启都,让恩启都去制伏吉尔伽美什。

两位英雄经过艰苦厮杀后,不分胜负。

最后,两位英雄相互敬佩,结成了莫逆之交。

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苦战成胶反映了先进的城市文化与落后的游牧文化的矛盾和融合,这种融合导致了吉尔伽美什性格的转变。

他们生活在一起,做了许多有益于人类的事,其中主要有战胜沙漠的狮子、杀死保卫杉树林的怪物芬巴巴、反抗女神伊什妲尔、击毙女神派来的天牛等。

征服芬巴巴和杀死天牛的情节,既反映了人类战胜自然暴力的顽强斗争精神,又突现了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的英雄本色。

  史诗在颂扬吉尔伽美什为民建立功勋的同时,也表现了他敢于违抗神意的积极探索精神。

天牛被杀死使女神又一次没了面子。

伊什妲尔的怒火自然不会就此平息,她以区区人类居然敢杀死神兽为罪名向众神请求杀死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其中一人。

伊什妲尔的愿望被众神所接受,于是两人中的一个,即神所造出的恩启都无法违抗天命,渐渐地衰弱而死。

挚友的去世,使吉尔伽美什悲痛欲绝,拥有着不逊于自己的力量,有可能还胜过自己的唯一的朋友恩启都死去了,这个事实对吉尔伽美什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

他怀着探索自然法则和人生奥秘的强烈愿望,开始了长途远游,决心到人类的始祖乌特纳庇什提牟那里去探寻永生的秘密。

他在经过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后,终于找到了乌特纳庇什提牟。

乌特纳庇什提牟向他讲述了人类曾经历大洪水的灭世之灾,但自己一家得到神助而获得永生的经过。

显然,乌特纳庇什提牟获得永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