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湛蓝(zhàn) 殷勤(yīn) 督战(dū)
B.掠过(lüè) 翘首(qiáo) 屏息(píng)
C.仲裁(zhònɡ) 擎起(qíng) 娴熟(xián)
D.挪威(nuó) 渗透(shèn) 咆哮(xià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芜湖 溃退 平畴 颁发
B.巨额 签订 无锡 优雅
C.敦煌 绷直 钞票 磅礴
D.巅峰 边锤 驾驭 缅怀
3.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的。
B.不经意看见一张泛黄的照片,里面是风华正茂、英姿飒爽的爸爸,他正举着一面旗子,威风凛凛地站着。
C.这个地区的人们个性开朗大方,都是唱歌的高手,一有机会他们就引吭高歌,雄厚而甜美的歌声像是在云端上飘啊飘的,非常好听。
D.大灾发生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
A.8000多名官兵和500多辆战车绵延2公里多,像一条凝固的铁流,等待着国庆60周年阅兵的庄严时刻。
B.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C.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D.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1900年,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C.《“飞天”凌空》讲述的是跳水运动员吕伟的精彩表演。
D.200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
6.综合性学习。
(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字)
中新网西昌4月30日电(记者 张利文 孙自法) 北京时间4月30日凌晨4时5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顺利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
本次“一箭双星”发射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及“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60次航天飞行。
主要内容:
(2)认真观察下面的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②这幅漫画对你有什么启示?
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7.依次填入上文括号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占有 牵制 封锁 隔断
B.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
C.占领 控制 封闭 隔断
D.占有 牵制 封锁 切断
8.文中“至发电时止”从新闻角度考虑,它的作用是什么?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10.“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具体分析。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难忘的英格丽·褒曼
她不施脂粉出现在银幕上,美国化妆品马上滞销。
她在影片中演修女,进入修道院的女子顿时增加。
一个影迷从瑞典把一头羊一路赶到罗马作为礼物送给她。
多少信只写“伦敦英格丽·褒曼”便可送到了她手中。
褒曼是当时最有魅力的女性,她曾在斯德哥尔摩、好莱坞、罗马、巴黎和伦敦用五种语言登上舞台、银幕,无往不胜。
她拍摄了47部影片,三次获得奥斯卡奖,一次获得埃米奖。
但是,她始终保持了她的本色。
她在人生舞台上尽量领受生活的情趣。
她有子女四人,是位慈爱的母亲。
她爱吃冰激凌,爱在雨中散步。
她以狂热的精神献身工作。
她这么说过:
“如果不让我表演,我一定活不下去。
”当海明威《战地钟声》里玛利亚这个角色得要她把头发剃掉的时候,她大声回答说:
“为了演这个角色,要我把头割掉也行!
”她可以通宵达旦地排练,甚至导演早已满意了,她还要求重来一次。
话剧《忠贞之妻》在伦敦上演八个月后的晚上,她还同导演讨论她的表演有哪些可以改进之处。
在成为影坛最璀璨的明星后,她仍然坚持每片试镜头,而且可以为了演一个难度大的角色而放弃主演,甘当配角。
她不愿定型,力争演各种性格的人物,如《郎心似铁》中濒于疯狂的新嫁娘,《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沉默含蓄的瑞典女传教士(这两个角色都为她赢得了奥斯卡奖)。
在23岁那年,她从瑞典初到好莱坞,宁愿马上拎起行李回国也不接受公司老板要她“改头换面”的命令,从此她以她著名的“本来面目”出现在银幕上。
《间奏曲》里孤独的女钢琴教师、《神魂颠倒》里热情的精神病学家、《圣玛利亚教堂的钟声》里爱打垒球的修女……一个接一个令人叫绝的角色使她几年之间便饮誉影坛,票房成绩世界第一。
50年代,她因婚变而星运中落。
但五六年后,她重放光彩,以《真假公主》一片再次获得奥斯卡奖。
谁要是当褒曼的替身,非失业不可。
《忠贞之妻》在美国上演初期,她脚部受伤骨折。
可是在接下来的六个星期里,她仍坚持上舞台——改成坐在轮椅上演戏。
无论病得多重,她总是笑着说:
“舞台医生能把我治好的。
”的确,幕一升起,她的病似乎霍然而愈。
1973年,癌症攫住了褒曼,但它未能摧毁她的意志和毅力。
她不顾病痛接受了邀请,在一部电视剧中出演以色列已故总理果尔达·梅厄。
她承认:
“时间越来越少了,但是,我在癌症面前多争取到一天便是胜利。
”电视剧开拍前,她到以色列了解梅厄的生平。
拍摄期间,她一条胳膊已必须每夜作牵引。
拍完最后一个镜头,她两眼含泪,自知从此要与她热爱的摄影机告别。
她凭借此片获得1982年埃米奖。
她于1982年8月29日逝世,终年67岁。
可是褒曼将活在许多电影观众的心里,如同加里·古柏在西班牙白雪皑皑的山上;如同千里·格兰特在间谍出没的里约热内卢。
但是,最生动地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是《卡萨布兰卡》里的褒曼。
她靠在钢琴旁喃喃地说:
“再弹一遍吧,为了过去……”在雾茫茫的机场上,她回首告别,眼神凄楚。
(有删改)
1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人物通讯在第1自然段用四句话概述了四个典型事例,突显出褒曼的影响力、知名度和观众对她的狂热崇拜。
B.这篇人物通讯的结尾展现了褒曼的三个经典电影的画面,说明褒曼将活在许多电影观众的心里。
C.“为了演这个角色,要我把头割掉也行!
”这句话旨在表现褒曼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使读者对这样的明星肃然起敬。
D.“谁要是当褒曼的替身,非失业不可”,因为褒曼是当时最有魅力的女性,具有精湛的表演技艺,无可替代。
12.褒曼是如何始终保持其本色的?
请简要概括。
13.文章以褒曼在《卡萨布兰卡》中的一个镜头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4.请结合文本,从材料与中心关系的角度,谈谈这篇文章对你的写作的启示。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远 行
李森祥
一走进大溪滩,就能望见我家的屋,望见那扇开启着的门。
门像掉光了牙齿的老人之口,像是要说什么,又像是什么也不想说。
有时,我觉得门总是在等。
我去县城参加征兵体检,合格了。
该怎么向父亲母亲说呢?
他们愿意儿子离开那么长久吗?
母亲坐在门槛上,两手抵在下巴上,目光恍惚。
听我叫她一声,眼睛就有些红了,扯起围裙揩眼角,叹了一口气说:
你一定验上了。
母亲说完就离开门槛去烧夜饭。
我就坐在母亲坐过的地方,屁股下面热烘烘的。
父亲声音很低地说:
你娘等你半天了。
第二天起,我就发觉,芋艿、薯丝炒辣椒、大白菜,这些平日里最爱吃的菜,几乎每顿都有。
我对母亲说:
你不用搞这搞那了,我又不是刚认识,我是你儿子。
母亲说:
儿子出门就是客。
娘对不住你。
人家儿子上大学出远门,都要办一桌酒肉饭的。
娘办不起,你别怪。
母亲杀了一只鸡,这是我们家唯一的鸡。
这鸡过年要派大用,母亲却将它杀了。
她像是早有准备,把弟弟妹妹们都支开,才端出鸡让我吃。
我怎么咽得下?
我坚持全家人一起吃,不然,我一口也不吃。
母亲只好让步。
吃的时候,弟弟妹妹们却都不肯往鸡肉里动筷子。
后来,我发现母亲的眼睛都在往弟弟妹妹们的脸上瞟。
我离家的日子快到了,母亲愈发忙,门槛上跨进跨出的,忙得她平日里最喜欢坐的门槛也不坐了。
终于到了这天。
早晨,我睁开眼,看到我脑袋旁摆着一套崭新的蓝咔叽布中山装。
这是母亲的习惯。
每年过年时,母亲总是在年夜里悄悄放上一套新衣在我枕头旁,让我能穿着新衣去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比谁的衣服做得好。
比过了,就疯玩。
常常是,新衣服穿一天就弄得很脏或把扣子绷掉了。
晚上,母亲一边给我钉扣子,一边埋怨我:
你这孩子,娘给你做套衣服不容易,你怎么一点儿都不爱惜……今天,我又穿上新衣服了。
我知道该怎么爱惜,却要走了。
村子里的人知道我要走,都来看。
屋子里,屋门口,有不少人。
房里只有母亲。
母亲坐在一只旧的箱柜前,箱柜上翻开一只梳妆盒。
梳妆盒是母亲的陪嫁,这几年不大见到她用,梳妆盒很旧了,镜子已经氧化得斑斑点点。
母亲的脸映在镜子里,我看到母亲的脸也斑斑点点。
母亲很耐心很仔细地梳着头,头发滋滋的。
母亲将扑了水的头发梳得很光鲜。
母亲见我很仔细地看她,就不好意思地一笑说:
娘老了。
我连忙说:
娘不老。
母亲就笑笑。
结果一笑笑出满脸皱纹。
我见了,心里怦然一动,眼眶里热热的,便连忙退出房门。
该上路了,门外有很多人送我。
当我一脚跨出门槛的时候,无意之中碰了一下我家的木门,木门“吱——嘎”叫了一长声。
后来,这一声也很深地刻进我心里。
突然,有个女人叫了一声,说:
你们家今天跟过年一样。
我发现,我们家人人都穿着新衣服,的确跟过年一样。
我走到母亲与父亲面前,想唤他们一声,结果喉咙里像堵着什么,只是低低说一声:
我去了。
我点点头,父亲和母亲也就点点头。
我在大溪滩的旷野里,再一次回头,再一次遥望我家的门。
我母亲穿着新衣,梳着很光鲜的头,倚在木门上。
父亲坐在门口,猛抽旱烟。
从这时起,我不知道,父母及那扇我走进走出的门是离我近了还是开始遥远了……
[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有删改]
15.从母亲爱儿子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6.看到娘“一笑笑出满脸皱纹”,“我”“心里怦然一动”。
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此刻“我”的心理活动。
(50字左右)
17.文章多次写到“门”,其作用是什么?
18.对文中画线句中的“远”和“近”如何理解?
结合文意说说你的看法。
三、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鲁迅先生说过,人类历史是血战前行的历史。
历史的前进总是伴随着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
战争有正义的,也有非正义的;有保卫战,也有侵略战。
不同类型的战争向人们展示了同样的事实:
流血。
你理想中的和平世界是怎样的?
请以《我心中的和平》为题作文,要求想象合理,内容充实。
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答案:
B 解析:
B项中,“屏”应读bǐng。
2.答案:
D 解析:
D项中,“边锤”应为“边陲”。
3.答案:
A 解析:
“眼花缭乱”的意思是“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不符合语境。
4.B
5.答案:
B 解析:
首次颁发诺贝尔奖的时间应为1901年。
6.
(1)中国首次“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两颗导航卫星。
(2)①图上画了一头驴和一只蝉;蝉正在唱歌,驴听了,心想:
蝉老弟唱得好,俺要学唱歌。
②示例:
不能盲目模仿,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走适合自己的路。
二、
(一)7.B
8.它明确具体地交代了发稿时,人民解放军东路军渡过长江的情况,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
9.人民解放军东路军在渡江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10.这句话充满了讽刺意味。
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
(二)11.答案:
D 解析:
“因为褒曼是当时最有魅力的女性,具有精湛的表演技艺,无可替代”的说法错误,应该是“因为褒曼有敬业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即使生病仍坚持上舞台”。
12.答案:
①人生舞台上,她尽量领受生活的情趣,活得真实而积极。
②她虽然成就斐然,但是仍然以狂热的精神献身于工作,对作品精益求精。
③她始终坚持以其“本来面目”出现在银幕上。
解析:
解答时,需要从褒曼在舞台上的表现、对生活的追求和人生态度等方面来分析。
13.这样写化虚为实,把英格丽·褒曼的形象定格在这个永恒的镜头里,表现了观众对她的怀念和难忘,耐人寻味。
14.答案:
①材料要为中心服务。
这篇人物通讯,事例虽多,但都经过了严格筛选,很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把褒曼动人的风采、感人的精神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选择典型材料。
这篇人物通讯之所以叫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是因为作者选择了大量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典型材料,概括地叙述了褒曼一生的经历。
解析:
材料要真实、典型,要为中心服务,围绕这些分析即可。
(三)15.①母亲深明事理。
虽不舍儿子远行,却默默支持儿子当兵。
②母亲朴实细心,疼爱儿女。
她为不能给儿子办酒席感到内疚,儿子临行前,她做儿子最爱吃的菜,杀掉了家中唯一的一只鸡。
③母亲勤俭能干。
给儿子做新衣,钉扣子,天天忙碌。
④母亲自尊心强。
自己头发梳得光鲜,全家穿新衣,体面地送儿子去当兵。
16.示例:
娘啊,您真的老了!
您时时为儿子牵肠挂肚,怎能不老?
您一心为儿子操劳忙碌,怎能不老?
您满脸的皱纹让我揪心!
17.结构上,有首尾照应的作用。
内容上,作者借“门”表达“我”与家之间的深厚感情,回家时的遥望,离家时的回望,都包含“我”对家的爱与眷恋。
门开启时的等待,门“吱——嘎”叫了一长声,又寄予了家对“我”的爱与不舍。
18.示例:
“远”的感觉来自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离家参军,岂能不远?
但从离家的那一刻起,对家的厚爱,对父母的眷恋,将萦绕心头,无论何时何地都将伴随“我”。
所以说这份感情更真切、更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