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7416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2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x

《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docx

1大山杨家河沟煤矿完成

盘县大山杨家河沟煤矿

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

二○○六年九月二十四日

盘县大山杨家河沟煤矿

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

 

核定资质单位负责人:

核定资质单位项目负责人: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

二○○六年九月二十四日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及报告编制人员

姓名

专业

职称

签字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第一节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1

第二节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3

第三节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5

第四节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6

第二章煤矿基本概况7

第一节自然属性7

第二节矿井建设情况14

第三节煤矿生产现状16

第三章煤矿生产能力核查计算20

第一节资源储量核查20

第二节主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22

第三节副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26

第四节井下排水系统能力核定29

第五节供电系统能力核定31

第六节井下运输系统能力核定36

第七节采掘工作面能力核定38

第八节通风系统能力核定42

第九节地面生产系统能力核定52

第十节压风、灭尘、瓦斯排放、通讯等系统核查情况54

第十一节安全程度、监测监控等核查情况55

第四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57

第一节各环节能力核定结果分析57

第二节煤炭资源保障程度分析57

第三节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58

第五章问题与建议59

第一节各生产系统(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59

第二节建议采取的整改措施61

附:

一、附表

1、核井01表井工矿生产能力核定人员登记表

2、核井02表煤矿基本情况表

3、核井03表上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4、核井04表煤矿前3年实际产量和后3年预安排产量表

5、核井05-1表上年底煤炭资源储量表

6、核井05-3表上年底可采储量表

7、核井06-2表主井提升带式输送机能力核定表

8、核井06-3表副井提升能力核定表

9、核井06-4表混合井提升能力核定表

10、核井07表排水能力核定表

11、核井08表供电能力核定表

12、核井09-1表井下运输能力核定表

13、核井10表采掘工作面能力核定表

14、核井11-1表通风能力核定表

15、核井11-2表采煤工作面通风参数表

16、核井11-3表掘进工作面通风参数表

17、核井12-1表地面生产系统能力核定表

18、核井12-2表汽车运输能力核定表

二、附件

1、核定生产能力协议书

2、矿井提供资料承诺书

3、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批复文件

4、2005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批复文件

5、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三、附图

1、井上下对照图

2、采掘工程平面图

3、矿井通风系统图

4、矿井运输系统图

5、矿井排水系统图

6、矿井供电系统图

7、矿井井上下供电图

8、地面生产系统图

9、避灾路线图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

我院与杨家河沟煤矿签订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协议书后,于2006年8月至9月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到该矿进行实地核查,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下井核查。

对矿井的提升系统、井下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井下运输系统、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和地面生产系统等各系统(环节)生产能力分别进行核定,所用参数,均为已公布或上报的生产技术指标、现场实测和合法检测机构的测试数据,经统计、分析、整理、修正,并进行现场验证确定,最终取各生产系统(环节)最低能力并按就近下靠的原则,初步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

但由于矿井煤炭生产许可证能力6万t/a,贵州省煤炭管理局“黔煤规字(2005)244号”文件,关于对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技改方案设计的批复,同意该矿由6万t/a技改为15万t/a能力。

目前该矿已完成技术改造,但尚未组织验收。

根据本次生产能力核定的有关精神,本次矿井核定的生产能力不能越级,最终确定杨家河沟煤矿的核定生产能力为8万t/a。

根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第2条的要求,对本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必备条件进行核查,核查结果见表:

杨家河沟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必备条件核查表。

杨家河沟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必备条件核查表

序号

核查内容

核查结果

备注

1

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采矿许可证

合法

有效

安全生产许可证

合法

有效

煤炭生产许可证

合法

有效

营业执照

合法

有效

2

有无健全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机构及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

生产管理机构

较健全

技术管理机构

较健全

安全管理机构

较健全

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

较健全

3

有无完善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管理制度

较完善

技术管理制度

较完善

安全管理制度

较完善

4

各生产系统及安全监控系统运转情况。

生产系统

主井提升系统

基本运转正常

副井提升系统

基本运转正常

混合井提升系统

井下排水系统

基本运转正常

供电系统

基本运转正常

井下运输系统

基本运转正常

采掘工作面

基本运转正常

通风系统

基本运转正常

地面生产系统

基本运转正常

安全监控系统

基本运转正常

第二节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本次矿井生产能力核定严格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819号)和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认真开展全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紧急通知》(黔煤办字[2006]123号)文件要求进行,该矿核定能力的主要依据为:

一、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

1、《煤炭法》、《矿产资源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有关法律;

2、《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法规、政策;

3、《煤矿安全规程》(2004版);

4、关于开展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1019号);

5、关于规范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和严格控制超核定能力生产的紧急通知(发改运行[2005]819号);

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819号文);

7、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矿字[2005]42号文);

8、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发改运行[2004]2544号文);

9、《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10、原煤炭工业部制定的《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炭工业计划与统计常用指标计算方法》;

11、采用或参考了在煤炭生产建设的实践中经实测、统计、分析、和总结,并已取得合法依据的有关技术参数;

12、其它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二、矿方提供的主要资料

1、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协议书;

2、矿方提供资料承诺书;

3、杨家河沟煤矿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

4、杨家河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批准文件;

5、杨家河沟煤矿安全程度评估报告;

6、杨家河沟煤矿2005年度矿井生产能力核定报告;

7、杨家河沟煤矿技改方案设计说明书;

8、杨家河沟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报告及批准文件、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9、杨家河沟煤矿日常生产用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运输和排水系统图、供电系统图、矿井井上下对照图等)

10、相关证照:

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11、杨家河沟煤矿其它有关的经济技术参数及各种实测记录。

第三节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

我院工程技术人员通过现场收集有关技术经济资料、下井查看各个生产系统,并进行各系统(环节)有关参数测定或验证,认真分析矿井实际情况,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819号文)文件精神,对矿井的主井提升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井下运输系统、采掘系统、通风系统、地面生产系统以及灭尘、监测、监控等系统的能力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核定。

核定程序严格,理由充分,所提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议矿方对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予以高度重视并结合矿井实际实施。

经过技术专家会审,认定该煤矿各系统(环节)核定结果见下表:

表1-3-1各系统(环节)核定结果表

生产系统(环节)

实际计算能力

(万t/a)

核定能力

(万t/a)

备注

主井运输提升能力

135.5

135

副井提升系统

33.26

33

排水系统能力

自然排水

供电系统能力

30.7

30

井下运输系统能力

44

44

采掘工作面能力

30.15

30

通风系统能力

41.7

41

地面生产系统能力

31.68

31

第四节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

通过分析、计算,矿井生产系统最大能力为主井运输提升能力135万t/a,最小能力为采掘工作面能力30万t/a,确定杨家河沟煤矿的核定生产能力为30万t/a,但由于矿井煤炭生产许可证能力6万t/a,贵州省煤炭管理局“黔煤规字(2005)244号”文件,关于对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技改方案设计的批复,同意该矿由6万t/a技改为15万t/a能力。

目前该矿已完成技术改造,但尚未组织验收。

根据本次生产能力核定的有关精神,本矿井核定的生产能力不能越级,最终确定杨家河沟煤矿的核定生产能力为8万t/a,相应矿井剩余服务年限为27a。

 

第二章煤矿基本概况

第一节自然属性

一、地理位置、企业属性、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杨家河沟煤矿位于盘县南部大山镇小雨谷村境内,直距盘县城关镇52km,红果镇78km,大山镇9km,盘县至兴义公路从井田外围大山镇经过,盘县经水塘至响水公路从井田东北边缘经过,南昆铁路从煤矿外围南部经过(煤矿直距小雨谷站2km),交通十分方便。

(二)企业属性

贵州省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属私营企业。

(三)隶属关系

贵州省水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隶属盘县煤炭管理局管理。

(四)地形地貌、气候及地震

矿区内为侵蚀切割地形,区内沟谷纵横,地形起伏较大,属山区丘陵地带。

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据水城县气象局统计资料,年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5.5℃,年平均气温15.7℃。

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无河流经过,区内岩溶作用强烈,构成地下水系,水文条件简单。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井田范围内地震烈度为VI度。

二、井田位置、边界范围、拐点坐标、井田面积、相邻矿井边界关系

(一)井田位置

杨家河沟煤矿位于贵州省大山镇河沟村内。

(二)边界范围

矿界是一个不规则的五边形,走向长1.2~1.5km,倾斜宽0.85km。

(三)拐点坐标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1年12月颁发的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矿区范围由以下5个拐点圈定:

其拐点坐标为:

拐点

X

Y

1

2820643

35461309

2

2820574

35462080

3

2820138

35462434

4

2819404

35461012

5282387735465755

2819774

35460735

 

(四)井田面积

矿区面积约1.1483平方公里。

(五)相邻矿井边界关系

该矿井的东翼为大田边煤矿,井田边界相距约4000m,东面3000m是大地河坝煤矿。

三、井田地层情况、含煤地层、构造情况

(一)井田地层

杨家河沟煤矿矿区出露地层有:

矿区内及其周边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1m)至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1、二叠系(P)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1m)

出露于井田西北部外围。

主要为浅灰色、灰色厚层灰岩,含白云质团块,具缝合线构造,产腕足类、蜓等动物化石。

顶部厚约3m左右的红褐色硅质灰岩(硅质蚀变岩),角砾构造,坚硬。

厚度为400~500m。

与上覆峨眉山玄武岩组呈假整合接触。

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

出露于井田西北部外围。

厚度211~334m,平均230m。

岩性上部主要为灰绿色拉斑玄武岩及玄武岩,致密块状,坚硬,具大量紫红色铁质浑圈,具小气孔构造,厚度42~62m,平均45m;中部为浅灰色、绿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凝灰岩,产植物化石。

含煤13层,均不可采,厚度28~38m,平均35m;下部为深灰色、紫色、暗绿色火山角砾角岩,偶夹玄武岩。

顶部20m左右为含砾凝灰岩,厚度106~185m,平均150m。

与上覆龙潭组呈假整合接触。

上统龙潭组(P2L)

为本区含煤地层,出露全。

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煤层为主,夹泥质灰岩菱铁矿薄层。

其中砂岩成分以岩屑为主。

含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头足类等动物化石及大羽羊齿、栉羊齿、瓣轮叶等植物化石。

2、三叠系

下统飞仙关组(T1f)

出露于本井田东南部,以砂岩为主,夹泥岩。

上部为红紫色、暗紫及紫色泥岩、粉砂岩,含白色蠕虫状方解石。

夹多层细砂岩,常夹粉砂质泥岩。

具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含腕足类及瓣鳃类动物化石,厚度430~640m,平均525m。

3、第四系(Q)

主要为残坡积物、冲积物、岩石风化形成的粘土等,厚0~15m不等。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二)井田含煤地层情况

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龙潭组,含煤层20~40层,一般28层,煤层总厚度22~45m,平均34m。

含可采煤层5~8层,可采煤层总厚度13~36m平均22m。

设计开采为C3、C5、C17和C19号C4层煤。

C3号煤层:

顶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较坚固、稳定不易垮落。

见煤后局部支护。

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粉砂岩,无膨胀、底鼓现象。

C5号煤层:

顶板岩性以泥质粉砂岩为主,较坚固,较稳定,不易垮落。

见煤后大部支护。

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粉砂岩,无膨胀或底鼓现象。

C17号煤层:

顶板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坚固、稳定性差,易垮落。

见煤后基本全部支护。

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粉砂岩,无膨胀、底鼓现象。

C19号煤层:

顶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较坚固、较稳定,不易垮落。

见煤后大部支护。

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粉砂岩,无膨胀、底鼓现象。

区内岩石可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岩组:

松散岩组:

由第四系残坡积物及表层土,含碎石粘土、亚粘土、粘土,一般具可塑状,厚度较薄,主要分布在矿区低洼地段,对坑道工程施工影响不大。

软弱岩组:

由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炭质粘土岩、粘土岩及煤层构成,该岩组厚度、岩性变化大,抗压强度低,工程适宜性差,坑道掘进卸荷后,易产生底鼓现象,需用坑木及条石支护。

硬质岩组:

由泥灰岩、灰岩组成、该岩组呈层状,结构完整,岩石致密坚硬,抗压强度高,稳固性较好,节理裂隙不发育,适宜坑道施工。

(三)井田构造情况

杨家河沟煤矿矿区位于盘南背斜西段,地层总体走向呈NE,倾向SE,倾角10~25°,一般15°。

井田内滑坡断杨家层发育,井田西部见—大滑坡—杨家河沟滑坡。

区内有断层3条,构造复杂趁度中等。

井田北东部见F11-1、F11-4、F12断层分述如下:

F11-1正断层:

位于井田北部。

走向近东西,倾角南,倾角61°左右,向北延伸出井田外,落差30~100m。

F11-4正断层:

位于井田北部。

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61°左右,向北延伸出井田外,落差30~100m。

F12正断层:

位于井田北部。

走向近东西,倾向近北,倾角一般为65°左右,落差30~140m,两端小、中间大。

四、主要可采煤层赋存条件、层数、厚度、资源储量、煤质、煤种

(一)主要可采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层数、厚度

该矿区共22层煤,总厚度22m。

其中C3、C5、C17、C19号煤层发育良好。

C3、C5、C17、C19号煤层情况如下:

C3号煤层:

属中厚煤层,平均厚度1.83m,煤层稳定。

属中灰、中低硫、中高发热量、高灰熔点,煤类为瘦煤。

C5号煤层:

属中厚煤层,平均厚度1.21m,煤层稳定。

属中灰、低硫、中高发热量、高灰熔点、煤类为瘦煤。

C17号煤层:

属中厚煤层,平均厚度3.89m,煤层层位稳定,厚度不稳定。

属中灰、中低硫、中高发热量,高质熔点,煤类为贫煤。

C19号煤层:

属中厚煤层,平均厚度2.81m,煤层层位稳定,厚度较稳定。

高中灰、中低硫、中高发热量、高质熔点、煤类为贫煤。

详见煤层特征表2-1-1。

表2-1-1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

编号

煤层厚度(m)

夹矸

层数

煤层

倾角

(°)

顶底板岩性

最大

最小

平均

顶板

底板

C3

3.15

1.23

2.19

1~2

18~25

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较坚固、稳定、不易垮落。

泥岩或粉砂岩

C5

1.59

0.94

1.26

0~2

18~25

泥质粉砂岩为主,较坚固。

泥岩或粉砂岩

C17

6.72

0.87

3.8

1~3

18~25

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泥岩,坚固、稳定性差,易垮落

泥岩或粉砂岩

C19

4.3

1.32

2.81

1~3

28~25

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较坚固、较稳定,不易垮落。

泥岩或粉砂岩

(二)资源储量

根据贵州省地矿局105地质大队提交的《贵州省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储量核实报告》、六盘水市国土资源局(市国土资函[2005]18号文),《关于印发盘县石桥镇长田煤矿等74对矿井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的函》及“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审查意见书”,核实截止于2005年12月止,杨家河沟煤矿矿区范围内保有(112b)+(333)+(334?

)资源量445万t,可采资源量324万t。

(三)煤质、煤种

煤质特征见表2-1-2。

表2-1-2原煤煤质主要指标分析表

煤层

编号

煤种

类别

工业分析

Q

(MJ/kg)

Mad(%)

Aad(%)

Vdaf(%)

St.d(%)

C3

瘦煤

0.76

16.74

20.65

0.47

30.4

C5

瘦煤

1.19

23.5

18.44

0.28

31.2

C17

贫煤

1.24

24.3

17.24

0.80

30.2

C19

贫煤

0.93

14.49

16.92

1.54

29.9

 

五、水文地质情况、开采技术条件

(一)水文地质情况

1、含水层、隔水层

井田内龙潭组和飞仙关组下段主要由砂泥岩组成,该地层含浅部风化裂隙水,有泉点出露,俞往深部含水性俞弱。

井田西部的杨家河沟滑坡面积较大,含丰富的滑坡水。

井下煤层巷道中,顶板见有淋水及滴水现象。

第四系主要为坡积物、残积物,厚度0~15m,透水性强,有泉点出露,泉水流量动态变化大,主要受大气降水的控制。

大气降水、地表水、老窑积水、滑坡水是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

一般沿基岩裂隙渗入井下,裂隙发育地段矿井充水会有所增大

2、老窑积水

区内小窑开采历史悠久,煤层浅部老窑密布且开采年代久远,因此老窑积水对矿井生产具有很大的威胁。

其主要表现形式为:

老窑积水通过裂隙渗入井下,增加了矿井的涌水量;再就是矿井开采一旦误透积水老硐,或老窑水压力突破隔水煤主,将造成矿井透水事故。

3、断层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井田范围内无大断层,估计有小断层存在,但其富水性、导水性均微弱,对矿井充水的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矿井充水的主要条件是大气降水,通过老窖和采动塌陷裂隙渗入井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4、矿井涌水量

根据对历年涌水资料分析统计,矿井正常涌水量20m3/h;最大涌水量40m3/h。

(二)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和煤的自燃倾向性

(1)瓦斯

本矿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根据贵州省盘县煤炭管理局2005年9月2日提供的《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瓦斯、二氧化碳等级鉴定报告》,现矿井主采19号煤层,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0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5.63m3/min,属高瓦斯矿井。

(2)煤层自燃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供的杨家河沟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井田内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

(3)煤尘爆炸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供的杨家河沟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井田内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2、煤层顶底板条件

煤层顶底板条件见可采煤层特征表,表2-1-1

3、地温

该矿无地温异常现象。

 

第二节矿井建设情况

一、设计时间及单位

2001年10月,由六盘水市地方煤矿设计所进行开采方案设计。

二、立项、批准时间及单位,建设期及投产期,设计生产能力,原批准的核定生产能力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于2001年12月颁发了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采矿许可证》,已办理延期,同意延期至2006年12月31日。

贵州省煤炭工业管理局2002年4月颁发了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煤炭生产许可证》,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t/a,2005年6月通过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验收,并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现为合法生产矿井。

各有关证照的情况见表2-2—1。

表2-2-1相关证照一览表

序号

证照名称

证照编号

发证时间

有效期

发证机关

备注

1

采矿许可证

5200000140472

2001年

12月15日

三年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

矿区面积:

1.1483k㎡

2

煤炭生产

许可证

X240202084

2002年

4月15日

六年

贵州省煤炭管理局

设计能力:

6万吨/年

3

安全生产

许可证

(黔)MK安许证[2006]0645

2005年

6月11日

三年

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

4

营业执照

5200002930379

2003年

8月15日

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经营范围:

煤炭开采、销售。

5

矿长资格证

200411181

2004年

11月8日

二年

贵州省煤炭管理局

三、技术改造、整合改造或改扩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有关立项、开竣工、投产验收情况

盘县大山镇杨家河沟煤矿于1995年建成投产,经不断进行技术改造,矿井面貌不断改变。

2001年10月,六盘水市地方设计所对该矿进行了方案设计,生产规模6万t/a。

因原开拓系统只布置了主斜井,在井筒安装皮带运输机后,无法提矸、放料,通风行人也受一定影响,且采区布置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