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性分析.docx
《我国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性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性分析
我国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性分析
摘要
现阶段我国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又以第二产业最大。
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和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一国的产业结构是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的基础,也决定了该国的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
基于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特殊国情,使得制造业产品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构成,中国制造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承载模式,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放缓,我国单纯以中低端为主的制造业结构已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角度来看,应该加快提升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制造业结构。
而从我国制造业的产品结构分析来看,我国的产业发展,加强制造业的集约化、清洁化和精致化程度,并且形成大、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有效竞争、分工和合作的产业组织结构。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产业结构
Abstract
IndustrialstructuredominatedbytertiaryindustriesinChinaatthepresentstage,andsecondarymaximum. SecondaryindustriesofmanufacturingandconstructionindustriesarethemainsupportforthedevelopmentofthenationaleconomyinChina,acountry'sindustrialstructureisthebasisforimport/exportproductstructure,determinestheproductofthecountry'sforeigntradestructure. BasedonspecialconditionsforthedevelopmentofChina'sindustrialstructure,makingmanufacturedgoodsbecomethemainproductofChina'sforeigntrade,andChinese-mademainbearingcapacitymodeloftheworldeconomy,astheglobaleconomyslows,however,hassimplydominatedbylow-endmanufacturingstructureinChinadonothavethecapacity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fromtheperspectiveofhealthydevelopmentofthenationaleconomy,shouldacceleratetheupgradingandoptimizingofindustrialstructureinChina,especiallythestructureofmanufacturingindustry. FromtheproductstructureanalysisofChinesemanufacturingindustry,industrialdevelopmentinChina,strengtheningthelevelofintensive,cleanerandrefinedinthemanufacturingsector,andtheformationoflarge,mediumandsmallmanufacturingenterprisestocompeteeffectively,Divisionoflabourandcooperationofindustrialorganizationstructure.
Keywords:
Import;export;Productstructure;Trade
目录
第一章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概览3
1.1我国的产业结构现状3
1.2我国的对外贸易产品结构现状3
第二章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分析4
2.1出口贸易产品结构分析4
2.2进口贸易产品结构分析5
2.3我国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发展形势分析6
第三章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分析7
3.1国家相关产业调整政策导向7
3.2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原则8
结论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第一章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概览
1.1我国的产业结构现状
一国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是依第一产业(农业、采掘业等)、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到第三产业(金融、通信、娱乐、家政等)为主导的顺序、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的过程,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标志着产业结构实现高级化。
目前,从产值在西方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约为10%,第二产业约为20%,第三产业约为70%,这被认为反映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一般规律。
与之相比,中国到2010年,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为10.2%,第二产业为46.8%,第三产业为43.0%。
按照上述标准,中国的产业结构还没有实现高级化,没有达到先进水平。
而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也直接形成了进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组成。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又且第二产业最大。
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和建筑行业目前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
而制造业则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
1.2我国的对外贸易产品结构现状
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0.6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下同)增长22.5%,外贸进出口总值刷新年度历史纪录。
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4.6亿美元,增长24.9%。
贸易顺差1551.4亿美元,比上年净减少263.7亿美元,收窄14.5%。
1、农业
2011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556.2亿美元,同比增长27.6%。
其中,出口607.5亿美元,同比增长23.0%;进口948.7亿美元,同比增长30.8%。
贸易逆差为341.2亿美元,同比扩大47.4%。
2、制造业
在出口商品中,2011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0855.9亿美元,增长16.3%,占外贸出口的57%,已连续17年保持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地位。
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4457.9亿美元,增长14.7%;机械设备出口3537.7亿美元,增长14.2%。
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稳定增长,其中服装出口1532.2亿美元,增长18.3%;纺织品出口946.7亿美元,增长22.9%;鞋类出口417.2亿美元,增长17.1%。
2011年,我国的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430.75亿美元,同比增长31.83%。
其中,进口金额741.38亿美元,同比增长30.77%;出口金额689.37亿美元,同比增长32.99%。
3、服务业
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3081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其中出口1342亿美元,进口1739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0%和26.5%。
“十一五”时期,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从1917亿美元增长到3624亿美元,增幅达89%,年均增长17.3%。
其中,服务出口年均增长16.8,是同期全球服务出口平均增速的两倍。
预计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达6000亿美元,年均增速超过11%。
第二章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分析
2.1出口贸易产品结构分析
年份
总额
初级产品
初级产品分类
工业制成品
工业制成品分类
食品及主要
供食用的活动物
饮料及烟类
非食用原料
矿物燃料、
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动、植物
油脂及蜡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
机械及运输设备
杂项制品
未分类的
其他商品
2010
15779.3
817.2
411.5
19.1
116
267.00
3.6
14962.2
875.9
2491.5
7803.3
3776.8
14.7
2009
12016
631
326.28
16.41
81.53
203.74
3.2
11385
620.17
1848.16
5902.74
2997.47
16.29
2008
14307
780
327.62
15.29
113.19
317.73
5.7
13527
793.46
2623.91
6733.29
3359.59
17.1
2007
12177.8
615.1
307.43
13.97
91.16
199.51
3.0
11562.7
603.24
2198.77
5770.45
2968.44
21.76
2006
9689.4
529.2
257.23
11.93
78.6
177.70
3.7
9160.2
445.3
1748.16
4563.43
2380.14
23.15
2005
7620
490
224.8
11.83
74.84
176.22
2.7
7129
357.72
1291.21
3522.34
1941.83
16.06
2004
5933.26
405.49
188.64
12.14
58.43
144.80
1.5
5527.77
263.6
1006.46
2682.6
1563.98
11.12
2003
4382.28
348.12
175.31
10.19
50.32
111.14
1.2
4034.16
195.81
690.18
1877.73
1260.88
9.56
2002
3255.96
285.4
146.21
9.84
44.02
84.35
1.0
2970.56
153.25
529.55
1269.76
1011.53
6.48
2001
2660.98
263.38
127.77
8.73
41.72
84.05
1.1
2397.6
133.52
438.13
949.01
871.1
5.84
2000
2492
255
122.82
7.45
44.62
78.55
1.2
2237
120.98
425.46
826
862.78
2.21
1999
1949.31
199.41
104.58
7.71
39.21
46.59
1.3
1749.9
103.73
332.62
588.36
725.1
0.09
1998
1837.09
204.89
105.13
9.75
35.19
51.75
3.1
1632.2
103.21
324.77
502.17
702
0.05
1997
1827.92
239.53
110.75
10.49
41.95
69.87
6.5
1588.39
102.27
344.32
437.09
704.67
0.04
1996
1510.48
219.25
102.31
13.42
40.45
59.31
3.8
1291.23
88.77
284.98
353.12
564.24
0.12
1995
1488
215
99.54
13.7
43.75
53.32
4.5
1273
90.94
322.4
314.07
545.48
0.06
1994
1210.06
197.08
100.15
10.02
41.27
40.69
5.0
1012.98
62.36
232.18
218.95
499.37
0.12
本表格根据海关历年数据汇总而成,单位:
亿美元
由历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商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占据我国出口商品的近一半,达到49.5%(2010年),而制造业产品整体的出口达到14962.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4.8%,基本上我国的出口完全就是工业制造业的出口。
产品结构非常单一。
我国已进入必须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发展的新阶段。
2.2进口贸易产品结构分析
年份
总额
初级产品
初级产品分类
工业制成品
工业制成品分类
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
饮料及烟类
非食用原料
矿物燃料、
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动、植物油脂及蜡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轻纺产品、
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
机械及运输设备
杂项制品
未分类的
其他商品
2010
13948.3
4325.6
215.7
24.3
2111.2
1887
87.4
9622.7
1496.4
1311.1
5495.6
1135.3
184.4
2009
10059
2898
148.27
19.54
1413.47
1240.38
76.39
7161
1120.9
1077.39
4077.97
851.86
33.07
2008
11326
3624
140.51
19.2
1666.95
1692.42
104.86
7702
1191.88
1071.65
4417.65
976.41
44.09
2007
9559.5
2430.9
115
14.01
1179.1
1049.3
73.44
7128.6
1075.54
1028.77
4124.59
875.1
24.65
2006
7914.6
1871.3
99.94
10.41
831.57
890.01
39.36
6043.3
870.47
869.24
3570.21
713.11
20.3
2005
6600
1477
93.88
7.83
702.26
639.47
33.7
5122
777.34
811.57
2904.78
608.62
20.08
2004
5612.29
1172.67
91.54
5.48
553.58
479.93
42.14
4439.62
654.73
739.86
2528.3
501.43
15.29
2003
4127.6
727.63
59.6
4.9
341.24
291.89
30
3399.96
489.75
639.02
1928.26
330.11
12.82
2002
2951.7
492.71
52.38
3.87
227.36
192.85
16.25
2458.99
390.36
484.89
1370.1
198.01
15.64
2001
2435.53
457.43
49.76
4.12
221.27
174.66
7.63
1978.1
321.04
419.38
1070.15
150.76
16.76
2000
2251
467
47.58
3.64
200.03
206.37
9.77
1784
302.13
418.07
919.31
127.51
16.53
1999
1656.99
268.46
36.19
2.08
127.4
89.12
13.67
1388.53
240.3
343.17
694.53
97.01
13.52
1998
1402.37
229.49
37.88
1.79
107.15
67.76
14.91
1172.88
201.58
310.75
568.45
84.56
7.54
1997
1423.7
286.2
43.04
3.2
120.06
103.06
16.84
1137.5
192.97
322.2
527.74
85.5
9.09
1996
1388.33
254.41
56.72
4.97
106.98
68.77
16.97
1133.92
181.06
313.91
547.63
84.86
6.46
1995
1321
244
61.32
3.94
101.59
51.27
26.05
1077
172.99
287.72
526.42
82.61
6.93
1994
1156.14
164.86
31.37
0.68
74.37
40.35
18.09
991.28
121.3
280.84
514.67
67.68
6.79
本表格根据海关历年数据汇总而成,单位:
亿美元
由上表可知,我国进品商品主要由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为主,而工业制成品则是我国的主要进口商品,在工业制成品中,尤以机械及运输设备为主,2010年我国的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额达5495.6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近39.4%。
我国是世界第一生产制造大国,可为何还要大量进口机械及运输设备?
我国的生产和制造业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中高端制造业在我国一直处于弱势,而国内对中高端的设备需求旺盛,不得已只能从国外进口,以此可知,我国的制造业产业结构必须调整和升级,国家必须加大对中高端制造业的鼓励和扶持,积极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产业。
2.3我国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发展形势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机械制造业大国,但我国的国际市场去掉加工贸易部分,只能排在美、日、德之后居第四位。
机械工业尚未形成一批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也未形成一大批水平较高的专业化协作配套厂。
机械行业至今还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产品。
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程度低、缺乏品牌产品,这些问题必须摆在行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大力推动转型升级的工作力度。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国家意志。
机械行业要本着“存量更新换代、增量高端替代”的主导方针,以智能和清洁安全为重点,推进产品结构调整。
通过加快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的有机融合,提高关键基础零部件及基础装备的技术水平。
培育发展一批高端装备,推进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提高新产品产值的占比。
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能够提升整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我国工业经历长期高速发展后,面临新的周期性调整压力,进入需要推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
同时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为我国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主要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市场需求、供给结构和贸易结构都面临深度调整,经济复苏缓慢乏力,结构调整优化需要较长的过程,这在客观上为我国加快结构调整、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同时,经济下行时的“倒逼机制”往往也给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增添压力和动力。
第三章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分析
3.1国家相关产业调整政策导向
国家的经济发展是靠其产业政策指导的,而产业政策是通过《国家产业结构指导目录》具体实施和实现政策引领的。
现行的2005年版指导目录,是基于我国经济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尚处于能源开发和加工制造为主的历史阶段提出来的,随着国民经济的深入发展,其已不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国家发改委新出台的《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产业政策做出很大的调整。
进一步突出战略性和前瞻性,突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属于限制类的新建项目,禁止投资,对属于限制类的现有生产能力,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措施改造升级;对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及产业政策要求的落后产品、技术、工艺及装备坚决淘汰。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成为政策引导方向。
主要鼓励在国内具备研究开发、产业化的技术基础,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的产业。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鼓励支持的重点:
一是新能源汽车,二是生物产业,三是节能环保,四是高端装备制造,五是新能源,六是新材料,七是新一代信息技术。
同时,进一步加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项目审批管理,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
3.2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原则
2012年,国家从宏观上已主动调低了增长速度,调低为7.5%,其目的主要就是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空间。
但增长速度降下来不等于结构调整就自然能实现。
因为调低速度相对容易和简单一些,而结构调整则艰巨复杂。
降低目标是运用调控速度的办法调控经济,而调整结构是运用优化结构的办法来调控经济,二者不可相互替代,也不难以一举两得。
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其调整过程可以先易后难、由治标到治本。
一是在坚持“稳中求进”的总体框架下将货币政策适时进行前瞻性微调。
经济增长目标预设在7.5%,通货膨胀预期不再突出,为货币政策调控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
现在,广义货币的预期增长率14%,比2011年的16%目标有所收紧,但相对于2011年13.6%的实际增长速度,这样的预期增长率体现的是中性原则。
货币政策在未来一段时期应该由稳健向适度宽松发展。
稳健加适度宽松与微调,将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要货币环境,也有利于结构调整。
货币政策主要是总量政策,而信贷政策兼具总量和结构双重性,信贷政策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当前,居民消费价格趋向稳定,信贷政策有空间,可以为经济平稳增长做出更多贡献。
具体来说,就是要满足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特别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是要强化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结构调整仅仅倚重货币政策是不够的。
当前总量问题相对于结构问题已不突出,而货币政策作用偏重于总量,财政政策侧重于结构,所以要更多发挥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
从上次国家的“四万亿”刺激计划看,主要投向“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等建设项目。
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根据结构调整要求重新审视投资方向,要更多投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农村水利建设以及战略性新型产业,加快资源要素改革的财税补贴,以及重点实施结构性减税。
通过这些方面财政调整来充实薄弱环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长期看,财政要逐步退出经营性、竞争性领域,转向主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三是必须实施富有远见的优化结构的产业政策。
结构调整仅仅倚重宏观调控是不够的。
宏观调控主要是短期的需求调节。
解决我国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问题,要有科学有效的产业政策的引领。
当然,产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须借助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但产业政策有其自身的理论和政策体系。
要通过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找到有效的结构调整手段。
坚持创新驱动,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重大技术突破,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兼并重组,注重增强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重点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有序发展新能源;发展现代服务业,营造良好政策体制环境;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行业准入标准,等等。
四是稳步推进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的转型。
从根本上说,结构调整仅仅倚重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仍然是不够的。
实现结构调整关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