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选择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6888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抗菌药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抗菌药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抗菌药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抗菌药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菌药选择题.docx

《抗菌药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选择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菌药选择题.docx

抗菌药选择题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1、不属于大环内酯类的药物是()

A红霉素

B林可霉素

C乙酰螺旋霉素

D麦迪霉素

E吉他霉素

答案:

B

【解析】大环内酯类的分类。

可分为天然和半合成两类,红霉素为典型代表,包括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吉他霉素等,后者包括螺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等。

2、红霉素在何种组织中的浓度最高()

A骨髓

B胆汁

C肺

D肾脏

E肠道

答案:

B

【解析】红霉素的不良反应。

肝功能不良患者应禁用红霉素,因为红霉素在肝脏中浓度最高,红霉素的酯化物易引起胆汁淤积为主的肝脏实质性损害,可伴有转氨酶升高、肝肿大。

3、军团菌感染应首选()

A青霉素

B链霉素

C土霉素

D四环素

E红霉素

答案:

E

【解析】红霉素的临床应用。

红霉素首选用于军团病、支原体肺炎、白喉带菌者,沙眼衣原体引起的婴儿肺炎、结肠炎和弯曲杆菌引起的败血症、肠炎。

4、患者,男,6岁,高热,呼吸困难,双肺有广泛小水泡音,诊断为“支气管肺炎”,青霉素皮试阳性,宜选用:

A氯霉素

B四环素

C头孢唑啉

D磺胺嘧啶

E红霉素

答案:

E

【解析】红霉素的临床应用。

红霉素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属感染或对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治疗。

5、治疗骨及关节感染应首选()

A红霉素

B林可霉素

C麦迪霉素

D万古霉素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解析】林可霉素类的临床应用。

林可霉素在体内分布较广,在骨组织中的浓度时血药浓度的1.5倍,可用于治疗葡萄球菌感染如慢性骨髓炎和脓性关节炎。

6、红霉素和林可霉素合用可()

A降低毒性

B增强抗菌活性

C扩大抗菌谱

D竞争结合部位相互拮抗

E降低细菌耐药性

答案:

E

【解析】林可霉素类的抗菌作用。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与红霉素相同,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并与之结合,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7、对革兰阳性菌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是()

A万古霉素

B吉他霉素

C阿奇霉素

D交沙霉素

E以上均不是

答案:

A

【解析】万古霉素的抗菌作用。

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主要对G+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机制是能与细胞壁前体肽聚糖(D-丙氨酰-D-丙氨酸)结合。

8、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下列何种抗生素的t1/2会显著延长()

A林可霉素

B万古霉素

C克林霉素

D麦迪霉素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解析】万古霉素的体内过程。

万古霉素主要以原形药物经肾随尿排泄,其t1/2约为6h,所以肾功能不全患者t1/2会显著延长。

氨基苷类抗生素及多粘菌素

1、氨基苷类药物主要分布于()

A血浆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脑脊液

E浆膜腔

答案:

C

【解析】氨基苷类的体内过程。

体内过程特点:

①非肠道给药途径,多为肌内注射②除链霉素,血浆蛋白结合率均较低③分布容积近似于细胞外液④可在肾皮质和内耳内、外淋巴液蓄积。

2、对前庭功能损害作用发生率最低的氨基苷类药物是()

A奈替米星

B新霉素

C庆大霉素

D卡那霉素

E链霉素

答案:

A

【解析】奈替米星的特点。

特点:

①抗菌谱和体内过程类似于庆大霉素,对多种钝化酶稳定②可用于对庆大霉素等耐药菌的感染③其耳毒性、肾毒性发生率较低。

3、细菌对氨基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

A细菌产生了水解酶

B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C细菌产生了钝化酶

D细菌的代谢途径改变

E细菌产生了大量的PABA

答案:

C

【解析】氨基苷类的耐药机制。

机制:

①产生钝化酶(乙酰化酶、腺苷酰化酶、磷酸化酶)②改变菌体细胞膜通透性③修饰抗生素靶位蛋白,如肠球菌和结核杆菌。

4、下列哪项不是氨基苷类共同的特点()

A由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的苷元结合而成

B水溶性好、性质稳定

C对G+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

D对G-需氧杆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

E与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杀菌剂

答案:

C

【解析】氨基苷类的临床应用。

氨基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与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等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5、耳、肾毒性最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

A卡那霉素

B庆大霉素

C西索米星

D奈替米星

E新霉素

答案:

E

【解析】氨基苷类的不良反应。

耳毒性直接与其在内耳淋巴液中、及肾皮质中的蓄积量有关,新霉素的耳、肾毒性最强,此时要减小剂量或延长间隔时间。

6、下列哪项不属于氨基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A变态反应

B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C骨髓抑制

D肾毒性

E耳毒性

答案:

C

【解析】氨基苷类的不良反应。

氨基苷类的不良反应:

①耳毒性②肾毒性③神经肌肉阻滞作用④变态反应。

7、链霉素过敏性休克时,其抢救药为()

A匹鲁卡品

B肾上腺素

C葡萄糖酸钙

D纳洛酮

E苯海拉明

答案:

C

【解析】氨基苷类的不良反应。

氨基苷类抗生素可引起神经肌肉阻滞作用,肾功能减退、血钙过低及重症肌无力患者易发生,葡萄糖酸钙和新斯的明能翻转这种阻滞。

8、呋塞米可增加下列哪种药物的耳毒性()

A四环素

B青霉素

C磺胺嘧啶

D链霉素

E红霉素

答案:

D

【解析】耳毒性的防治。

氨基苷类主要不良反应是耳毒性,应避免同时使用其他耳毒性药物,如呋塞米、甘露醇、镇吐药、红霉素和依他尼酸等药物。

9、与琥珀胆碱合用易致呼吸麻痹的药物是()

A氨苄西林

B米诺环素

C链霉素

D四环素

E依诺沙星

答案:

C

【解析】氨基苷类的不良反应。

琥珀胆碱为肌松药,氨基苷类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可引起心肌抑制、血压下降、肢体瘫痪和呼吸衰竭,机制:

①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②降低突触后膜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

10、氨基苷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菌核糖体合成

B增加胞浆膜通透性

C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

D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E抑制DNA螺旋酶

答案:

A

【解析】氨基苷类的抗菌机制。

氨基苷类为静止期杀菌药,机制:

①全过程(起始、延长、终止阶段)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②增加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11、鼠疫和兔热病的首选药是()

A链霉素

B四环素

C红霉素

D庆大霉素

E氯霉素

答案:

A

【解析】链霉素的临床应用。

链霉素联合四环素,是鼠疫和兔热病的首选药;联合青霉素,可用于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联合异烟肼、利福平,可用于治疗结核的初发阶段。

12、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仅次于青霉素的抗生素是()

A庆大霉素

B卡那霉素

C链霉素

D妥布霉素

E四环素

答案:

C

【解析】链霉素的不良反应。

链霉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耳毒性,其次为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通常于注射后10分钟内出现突然发作,少见肾毒性。

13、G-菌对庆大霉素耐药者可用()

A卡那霉素

B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

C链霉素

D青霉素G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解析】阿米卡星的临床应用。

阿米卡星主要用于对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耐药的G-杆菌所致的尿路、下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及败血症等。

14、多粘菌素的抗菌谱包括()

AG+及G-细菌

BG-菌

CG-杆菌特别是绿脓杆菌

DG+菌特别是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E结核杆菌

答案:

C

【解析】多粘菌素的抗菌作用。

多粘菌素只对某些G—杆菌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及铜绿假单胞菌对该药高度敏感。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1、长效与高效的四环素类药物是()

A四环素

B土霉素

C多西环素

D去甲金霉素

E米诺环素

答案:

E

【解析】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分类。

按药代动力学特点分为短效类(四环素)、中效类(美他环素)和长效类(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米诺环素抗菌作用为四环素类药物中最强的。

2、四环素不宜与抗酸药合用是因为()

A抗酸药破坏四环素,降低抗酸药的疗效

B与抗酸药的金属离子络合,降低抗酸药的疗效

C与抗酸药的金属离子络合,减少四环素的吸收

D增加消化道反应

E促进四环素的排泄

答案:

C

【解析】四环素的体内过程。

四环素能与二价、三价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的络合物,致相互吸收减少。

3、胆道感染可选用()

A四环素

B土霉素

C氯霉素

D异烟肼

E妥布霉素

答案:

A

【解析】四环素的体内过程。

四环素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尿中浓度较高,可达有效浓度。

胆汁中药物浓度是血药浓度的十余倍,故可用于尿路感染和胆道感染。

4、斑疹伤寒首选()

A链霉素

B四环素

C磺胺嘧啶

D多粘菌素

E阿齐霉素

答案:

B

【解析】四环素的临床应用。

四环素主要用于立克次体感染(首选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痘和恙虫病)、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和螺旋体感染(回归热)。

5、伤寒或副伤寒的首选药()

A四环素

B多西环素

C氯霉素

D氨苄西林

E麦迪霉素

答案:

C

【解析】氯霉素的临床应用。

氯霉素首选用于治疗伤寒和副伤寒感染,及立克次体病;其他药物疗效不佳的脑膜炎;危及危险的情况下,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可使用氯霉素。

6、男,40岁,慢性肾炎合并胆囊炎,宜选用()

A磺胺嘧啶

B头孢唑啉

C庆大霉素

D多西环素

E多粘菌素

答案:

D

【解析】多西环素的体内过程。

多西环素抗菌强,不良反应少,对肠道正常菌群影响小,肾功能不全者仍可使用。

7、关于米诺环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为长效、高效的四环素

B抗菌谱与四环素相近

C属天然四环素类

D抗菌作用为四环素类中最强者

E对四环素耐药的金葡菌、链球菌仍敏感

答案:

C

【解析】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分类。

按药物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品(四环素、土霉素)和半合成品(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8、不宜用于绿脓杆菌感染的药物是()

A米诺环素

B羧苄西林

C阿米卡星

D庆大霉素

E多粘菌素

答案:

A

【解析】抗菌药的抗菌作用。

羧苄西林属于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氨基苷类的阿米卡星常与之联合使用,庆大霉素是抗铜绿假单胞菌的首选药,多粘菌素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严重败血症和细菌性脑膜炎。

9、氯霉素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机制是()

A抑制70S初始复合物形成

B与30S亚基结合,使mRNA密码错译

C与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

D抑制肽链移位

E抑制肽链的释放

答案:

C

【解析】氯霉素的作用机制。

氯霉素主要与细菌70S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特异性地阻止氨酰tRNA进入受位,抑制肽链的延长,从而阻碍了蛋白质的合成。

10、对青霉素过敏的细菌性脑膜炎病人,可选用()

A卡那霉素

B氯霉素

C多粘菌素

D头孢氨苄

E大观霉素

答案:

B

【解析】氯霉素的临床应用。

氯霉素是治疗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还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其他药物疗效不佳的脑膜炎。

11、氯霉素在临床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是()

A抗菌活性弱

B血药浓度低

C细菌易耐药

D易致过敏反应

E严重损害造血系统

答案:

E

【解析】氯霉素的不良反应。

氯霉素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分为两种情况:

①可逆性减少各类血细胞:

与剂量疗程有关②不可逆性损害骨髓造血功能:

某种遗传性代谢缺陷。

12、早产儿、新生儿应避免使用()

A红霉素

B氯霉素

C青霉素

D吉他霉素

E多西环素

答案:

B

【解析】氯霉素的不良反应。

早产儿及新生儿用药剂量过大时,常于用药4天后发生灰婴综合征,是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发育不全,以及高浓度氯霉素抑制肝脏等器官的电子传递。

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人工合成抗菌药

1、喹诺酮类抗菌药抑制()

A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

B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C细菌DNA聚合酶

D细菌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

E细菌DNA螺旋酶

答案:

E

【解析】喹诺酮类的作用机制。

主要是抑制DNA回旋酶的A亚单位功能,使DNA链暴露,此外,喹诺酮类还可以抑制拓扑异构酶Ⅳ。

2、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喹诺酮类药是()

A依诺沙星

B氧氟沙星

C环丙沙星

D洛美沙星

E氟罗沙星

答案:

C

【解析】环丙沙星的抗菌作用。

环丙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其抗菌谱最广,体外抑菌活性是喹诺酮类药物中最强的。

体内抗菌活性最强的喹诺酮类药是氟罗沙星。

3、口服生物利用度最低的药物是()

A培氟沙星

B诺氟沙星

C氧氟沙星

D依诺沙星

E氟罗沙星

答案:

B

【解析】喹诺酮类的体内过程。

诺氟沙星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左氧氟沙星口服吸收非常完全,生物利用度几乎可达100%。

4、氟喹诺酮类药物最适用于()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骨关节感染

C泌尿系统感染

D皮肤疥、痈等

E病毒性流感

答案:

C

【解析】氟喹诺酮的体内过程。

氟喹诺酮又称诺氟沙星,其生物利用度低,体内分布广泛,少部分在肝中被代谢,主要经肾随尿排泄。

4、原形从肾脏排泄率最高的喹诺酮类药物是()

A诺氟沙星

B氧氟沙星

C培氟沙星

D氟罗沙星

E环丙沙星

答案:

B

【解析】氧氟沙星的体内过程。

氧氟沙星在体内几乎不被代谢,痰液(难治性结核病)、尿液及胆汁中药物浓度高,可通过血脑屏障。

5、磺胺药抗菌机制是()

A抑制细胞壁合成

B抑制DNA螺旋酶

C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D抑制分枝菌酸合成

E改变膜通透性

答案:

C

【解析】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极为相似,与PABA竞争结合二氢叶酸合成酶,使二氢叶酸合成受阻。

6、SMZ口服用于全身感染时需加服碳酸氢钠的原因()

A增强抗菌作用

B减少口服时的刺激

C减少尿中磺胺结晶析出

D减少磺胺药代谢

E双重阻断细菌叶酸代谢

答案:

C

【解析】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磺胺甲恶唑(SMZ)和磺胺嘧啶(SD)可在肾中形成乙酰化合物结晶。

此时,应多饮水,同时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增加其溶解度。

7、能降低磺胺药抗菌作用的物质()

APABA

BGABA

C叶酸

DTMP

E四环素

答案:

A

【解析】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磺胺类药物为PABA的竞争性拮抗药,PABA产生增多,导致磺胺类对酶结合的竞争力下降,这也是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8、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物是磺胺嘧啶。

9、尿路感染最宜选用磺胺异恶唑。

10、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宜选用柳氮磺吡啶。

11、短效磺胺的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中效磺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肾脏损害;长效磺胺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变态反应。

12、甲氧苄啶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B抑制四氢叶酸合成酶

C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D抑制DNA螺旋酶

E抑制四氢叶酸还原酶

答案:

C

【解析】甲氧苄啶的作用机制。

甲氧苄啶主要是与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抑制其活性,与磺胺类合用,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作用,可大大的增强抗菌作用,故称其磺胺增效剂。

13、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易引起下列哪种不良反应?

()

A肾脏损害

B肝脏损害

C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

D变态反应

E胃肠道反应

答案:

C

【解析】甲氧苄啶的不良反应。

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时副作用少,但长期大量应用可发生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四氢叶酸缺乏。

14、呋喃唑酮的主要用途是()

A肠炎和菌痢

B尿路感染

C伤寒和副伤寒

D霍乱

E消化性溃疡

答案:

A

【解析】呋喃唑酮的抗菌作用。

呋喃唑酮又名痢特灵,对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肠杆菌属等均具有抗菌活性。

主要用于菌痢、肠炎、伤寒及霍乱等肠道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