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新版新版.docx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新版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新版新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新版新版
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重点、难点)
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类型(重点)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重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建构”的教学模式。
通过播放埃博拉疫情新闻导出课题,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学中以问题进行导学,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同伴的帮助下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
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事例,讨论交流、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分析流感的传播过程,说明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结合流感盛行期间我们的一些做法分析讨论传染病预防的措施。
通过收集艾滋病的资料,引发学生关注艾滋病,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生活中问题交给学生去分析和解决。
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备好课;收集艾滋病的资料和图片;制作PPT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分好小组调查家庭成员中常患的疾病,记录疾病的名称、如何得病;搜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3分钟
播放有关埃博拉疫情的新闻
埃博拉病毒疫情是自2014年2月开始爆发于西非的大规模病毒疫情,截至2014年1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数据显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肆虐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等西非三国的感染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已达19031人,其中死亡人数达到7373人。
过渡
:
从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出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极大的威胁人类的健康,那么它为什么能流行呢?
我们怎样来预防呢?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
板书:
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观看新闻:
埃博拉疫情,感受疾病侵袭的危害。
用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传染病就在我们身边,而且不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激发学生学习传染病知识的热情,引出课题。
展示目标
1分钟
课件展示目标
读标识标
明确学习任务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6分钟
知识点一:
常见的传染病
过渡:
课前同学们在家长的
帮助下,进行调查了家庭成员中常患的疾病,以及原因分析。
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调查及分析结果交流一下。
得过的疾病
怎么得的
质疑:
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这些疾病,你知道哪些是可以传染的,哪些是不传染的?
(一)传染病的起因:
病原体
过渡:
引发传染病的元凶是谁呢?
展示几种病原体的图片
你能试着说一说它们分别能够引起什么疾病吗?
结核杆菌流感病毒
皮肤癣菌蛔虫
甲型H7N9埃博拉病毒
总结:
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二)、传染病的特点
设疑:
在观看有关埃博拉疫情新闻时
我们发现,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国家蔓延,这说明了传染病具有什么特点?
设疑:
根据以上的学习你能说出传染病的概念吗?
总结: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三)传染病的类型
过渡:
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课前调查的流行性感冒、蛔虫病、甲肝、红
眼病、腮腺炎、麻疹、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是如何传播的?
疾病名称
主要传播途径
流行性感冒
腮腺炎
麻疹
蛔虫病
甲肝
流行性乙型脑炎
红眼病
狂犬病
设疑:
同学们考虑一下,所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都是一样的吗?
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你能将传染病分为几类?
总结:
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四大类。
考考你:
(目标1)
1、下列疾病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胃病、B、血吸虫病、
C、艾滋病、D、蛔虫病
连连看
1.腮腺炎A.消化道传染病
2.甲肝B.血液传染病
3.疟疾C.体表传染病
4.沙眼D.呼吸道传染
学生展示调查表
得过的疾病
怎么得的
流行性感冒
被传染
蛔虫病
不讲卫生
甲肝
被传染
红眼病
被传染
腮腺炎
被传染
麻疹
被传染
近视
不注意保护眼睛
龋齿
不注意口腔卫生
交流分类
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蛔虫病、甲肝、红眼病、腮腺炎、麻疹
非传染病:
近视、龋齿
回答:
病原体
交流:
结核杆菌引发肺结核
流感病毒引发流行性感冒
皮肤癣菌引发皮肤癣
蛔虫引发蛔虫病
甲型H7N9流感病毒引发甲型H7N9流感
埃博拉病毒引发埃博拉出血热
回答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结合教材和老师的讲解总结: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交流填表:
疾病名称
主要传播途径
流行性感冒
空气、飞沫
腮腺炎
空气、飞沫
麻疹
空气、飞沫
蛔虫病
饮水、食物
甲肝
饮水、食物
流行性乙型脑炎
蚊虫叮咬
红眼病
接触
狂犬病
接触
思考分类,小组代表回答
【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粘膜,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例如流行性感冒、腮腺炎、麻疹
【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侵入消化道粘膜,主要通过饮水食物传播,例如蛔虫病、甲肝
【血液传染病】通过吸血的动物进行传播,例如流行性乙型脑炎
【体表传染病】病原体通过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例如红眼病、狂犬病
展示学生调查的各类疾病让学生根据是否传染进行分类,使学生初步认识疾病有传染性,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进行社会调查的实践能力。
展示几种病原体,引导学生尝试说出它们引起的疾病,让学生分析得出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使教材内容得以补充,加深学生的对病原体理解。
以埃博拉疫情能在西非多个国家蔓延引导学生说出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回扣到课前调查,让学生汇报这些疾病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引出传染病的类型。
通过对常见传染病进行分类,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18分钟
知识点二传染病的预防
过渡:
同学们想不想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呢?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让我们先弄清楚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预防的办法。
(一)传染病流行的环节
资料分析
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空气传播。
小明得了流感,当他在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散布于空气中,如果这些带有飞沫的空气被班里其他同学吸入,体质弱的同学就有可能患流感。
质疑:
你能说一说流感是如何在班里传播开来的吗?
过渡:
同学们归纳的很精炼,流感在班里流行经过了流感患者、空气飞沫、和抵抗力差的人三个环节。
流感患者是传染源,空气飞沫是传播途径,抵抗力差的人
是易感人群
质疑:
那么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呢?
展示流感流行的基本环节
总结: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概念辨析】病原体和传染源
小
明得了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这里小明是,流感病毒是。
质疑:
假如我们班有同学患了流感,为了防止流感扩散,现在该怎么办呢?
质疑:
这些方法都很好。
刚才同学们分别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有效的预防办法,我们可以把这些预防措施概括为什么呢?
总结: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1.控制传染源:
“五早”: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
2.切断传播途径:
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保护易感人群:
远离传染源;锻炼身体;预防接种
考考你:
1.某医院接收一位禽流感病人后,及时对该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病人的衣物和饮食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
这两项措施分别属于()
A.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B.
保护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D.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者
2.大灾之后要防大疫。
四川的汶川地震之后,我国政府在积极抢救伤员的同时,还组织大批防疫人员对灾区进行喷药消毒。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改善生活条件
3.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戴口罩等,主要是为了预防:
( )
A.呼吸道传染病B.消化道传染病C.血液传染病D.体表传染病
4.肝炎具有传染性,患者传染性
最强的阶段是( )
A.发病前
B.发病初期表现出症状时C.发病中期
D.病症最严重的时期
知识点三、艾滋病
过渡:
还有一种传染病,虽然出现时间只有二十几年,但在世界上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大家谈之色变,这就是艾滋病(AIDS)。
你了解艾滋病吗?
播放有关艾滋病的视频
讲述: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有下列三种:
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一般的生活和工作接触,如共餐、握手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质疑:
假设你身边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了艾滋病,你应如何与他相处呢?
师:
对,艾滋病是很可怕,但并不是不可预防的。
同学们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用科学来保护自己,就一定会生活得健康、快乐!
知识拓展:
红丝带的意义
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总结:
在传染病面前,人类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有所作为的,只要措施得当,防治结合,众志成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传染病,共创和谐社会,享受健康人生。
学生交流:
先是小明得了流感,然后他可能会咳嗽、打喷嚏等,而流感病毒就会随着飞沫等飘在空气中,就会传染给其他同学,其他同学也会得流感了。
自主学习概括: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
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区分概念:
病原体指的是可以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思考回答:
患流感的小明是传染源,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
让该同学回家治疗休养,其他同学就不会被传染了。
生:
流感盛行的时候,我们应该经常开窗通风,还可以在教室里熏醋。
因为流感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保持空气流通,或用醋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都可以达到预防流感的目的。
生:
流感盛行的时候,我父母会让我喝“苦甘冲剂”,我们还可以提前去注射流感疫苗,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抵抗力,也能达到预防的目的。
归纳: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抢答:
1.D
2.C
3.A
4.B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艾滋病(AIDS)知多少
(1)全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即艾滋病病毒。
(3)病原体存在部位:
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4)发病机理:
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T细胞。
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
(5)病症:
HIV潜伏期2-10年,患者一般两年内死亡。
初期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
之后,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最终死亡。
(6)传播途径:
①性传播②血液传播③母婴传播
(7)易感人群:
由于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8)预防措施:
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
不歧视和不孤立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携带者,与他们和谐相处。
给他们关爱,给他们以精神和心理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
红丝带是对HIV和艾滋病认识的国际符号,1991年在美国纽约第一次出现。
每年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通过分析流行性感冒在班内流行所具备的环节引导学生交流补充得出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加强了合作交流意识,提高了学生分析资料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辨析病原体和传染源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
联系生活实际小组交流如何防止流感在班内流行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而总结出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达成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交流中完善了自己对知识认知。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的能力。
通过课前收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了解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
通过对艾滋病的全面了解,激发学生关注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进行资源共享,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了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知识整合
迁移应用
8分钟
知识应用:
(目标2)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导致了禽类的死亡,人的感染也增加。
世界各国都在加紧防治。
请从传染病传播和预防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禽流感病毒是导致人类感染禽流感的,
患有禽流感的家禽属于,
在此战斗中的防疫工作者属于
。
(2)对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家禽杀死、深埋属于,对疫区进行消毒属于,隔离疫区,防止人类随意进入属于
。
过渡: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
大家来反思一下: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交流展示答案:
(1)病原体、传染源、易感人群
(2)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梳理知识,背诵记忆
这一环节的设计促进了知识的整合、应用。
要求学生要合上教材叙述,强化知识的识记。
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
5分钟
课堂达标检测题:
A类:
(目标1、2)
1、传染病是由________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它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常见病原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2、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环节。
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是:
、____、。
B类:
(目标2)
4、1988年上海曾流行甲型肝炎,后查明原因是食用了不清洁的毛蚶引起的。
这种不清洁的毛蚶属于( )
A.传染源 B.病原体
C.抗原 D.易感者
5、甲型H7N9流感流行期间,在机场、码头和车站,有些人戴口罩,其目的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都对
C类:
(目标1、2)6、2005年秋天,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出现了禽流感疫情。
禽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所导致的禽类传染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
在欧
洲也发现有死于禽流感的鸟类。
为了控制疾病的流行,我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从而避免了疫情的蔓延。
(1)甲型流感病毒是引起禽流感的,患了禽流感的家禽属于,奋战在预防禽流感疫情蔓延的一线工作人员属于。
(2)为了预防禽流感在禽类中蔓延,一旦发现感染上禽流感的家禽后,人们立即捕杀这些家禽,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种措施属于;并对该养殖场进行严格的消毒,这属于;隔离养殖场,防止人们随便进入养殖场属于。
(3)为了防止疾病在人类中蔓延,专家建议人们远离家禽的分泌物,尽量避免触摸活的鸡、鸭等家禽和鸟类,吃禽肉要煮熟、煮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的清洁;确保排水道顺畅。
以上措施于。
(4)从病原体的类型来看,禽流感属于性传染病。
(5)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传染病具有等特点。
课下作业:
A类:
《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105页当堂达标题;
B类:
实践作业
办一份有关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手抄报,让更多的人了解传染病及其
预防措施。
学生限时独立完成,课堂检测及时互纠。
有利于老师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
成目标。
【板书设计】
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传染病:
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概念:
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
传染性、流行性
类型:
依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反思】
本节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思维敏锐,讨论热烈,气氛活跃。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本节的基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利用社会热点引入课题。
通过播放新闻联系当前西非国家埃博拉疫情,让学生认识到传染病就在我们身边,而且不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激发学生学习传染病知识的热情,自然引出课题。
2、注重学生探究,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对学生调查的疾病根据是否传染进行分类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传染病的传染性。
教学中通过展示几种病原体让学生尝试说出它们引起的疾病,补充了病原体的内容,学生直观认识到病原体是引起产生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通过流行性感冒在班内流行的具体事例设置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注重学生探究,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3、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没想到学生能查到图文并茂的资料信息。
互联网也成了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资料的查阅和分析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健康的意识都得到了提高。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