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层次快练检测题9.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6854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层次快练检测题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层次快练检测题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层次快练检测题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层次快练检测题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层次快练检测题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层次快练检测题9.docx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层次快练检测题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层次快练检测题9.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层次快练检测题9.docx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层次快练检测题9

题组层级快练(九)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2018·四川)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D.冬季

答案  D

解析 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即为降水最多的季节,由图可知,该地冬季降水最多。

(2018·全国新课标Ⅱ)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

3.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地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

答案  2.A 3.C

解析 第2题,本题考查的是绿水比例最大而非绿水量最大的流域。

气候干燥的塔里木河(内流河)流域降水后蒸发(腾)水(即绿水)的比例远大于其他流域(外流河,径流量大、蓝水比例高),故选A项。

第3题,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蒸发旺盛,非生产性绿水很多;覆膜种植农作物,植物根系可获得更多的水分,从而增加植物蒸腾量,使生产性绿水大量增加,故选C。

水田改旱地,会降低生产性绿水比例。

植树造林能提高生产性绿水比例,但比覆膜种植农作物的作用小,况且干旱半干旱区不适宜植树造林。

修建梯田对生产性绿水比例增减影响不大。

(2018·全国新课标)下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完成4-5题。

4.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5.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  4.D 5.C

解析 第4题,根据图b可知,暴雨过后甲、乙两个水文站先后出现了洪峰,说明降雨区域位于两个水文站的上游,根据图a判断④地符合题意。

第5题,分析图a,甲、乙两个水文站之间有个湖泊,在洪水期可以蓄洪,对下游水位起调节作用。

(2018·全国新课标Ⅰ)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6-7题。

6.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

7.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

答案  6.D 7.C

解析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土壤层位于其上,故土壤中水分下渗快,保水性差,因此为保证地上植被用水需用一定数量的树皮覆盖后保持土壤水分。

第7题,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所以此模式在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同时,还可有效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

(2018·郑州模拟)读“某河流水文站平均流量过程线补给类型分割图”,完成8-9题。

8.若该河流位于我国,最可能是(  )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D.华北地区

9.补给类型a、b、c、d分别是(  )

A.季节性积雪融水、浅层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

B.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雨水

C.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浅层地下水

D.雨水、冰川融水、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答案  8.B 9.D

解析 第8题,由图中流量数值可以看出,该河径流量小,冬季除深层地下水外,几乎没有其他补给,即冬季易发生断流,因此最有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第9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因此a为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受温度影响大,夏季多,所以b代表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在春季,夏季积雪消融完,补给消失,所以d代表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水量小,且在刚进入枯水期时补给河流,所以c代表浅层地下水补给。

(2018·衡水模拟)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

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与该空间格局相匹配的是我国(  )

A.水资源的南多北少B.地势的东高西低

C.人口的东多西少D.经济水平的南高北低

11.造成贵州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B.植被

C.地形D.土壤

答案  10.A 11.C

解析 第10题,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总体南低北高,与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总体特征相似。

第11题,贵州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易下渗,因而地表水较少,成为高水贫困地区。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018·临沂六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克里雅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于田县境内,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2.99mm,其中4-9月的降水量所占比重较大,6月份降水最多,平均为26.35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39.9mm,集中在4-9月。

下面两幅图分别为克里雅河流域示意图和克里雅河径流及气候变化距平图。

(1)在上图中绘出克里雅河的流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克里雅河的径流特征及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克里雅河的径流变化大致可以分为1957-1967年、1968-1972年、1973-1999年、2000-2009年四个阶段,分别说出四个阶段的径流变化特征,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及图示信息判断与径流变化关系密切的因素,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绘图略。

(2)特征:

径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河流上游地区径流量大,进入下游后径流量减小,直至断流。

成因:

地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雨水补给少,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因人口增加,为发展生产,人们沿途引水灌溉;沙漠边缘地区下渗严重,蒸发旺盛,越往下游水量越小,最后消失。

(3)1957-1967年:

上升阶段;1968-1972年:

下降阶段;1973-1999年:

波动时期,负距平为主;2000-2009年:

上升阶段。

因素:

气温。

理由:

径流量距平变化与气温距平变化一致;克里雅河流域降水少,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影响大。

解析 第

(1)题,克里雅河自南向北流。

(2)题,河流的径流特征可从径流量的大小及季节变化、上下游径流量的变化等方面分析。

成因可从气候、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

第(3)题,读图即可判断各阶段的径流变化特征;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气温。

13.(2018·成都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 洞庭湖位置图(图甲)。

材料二 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

(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海陆间循环。

 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

(2)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

原因:

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

(3)①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②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③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减少,调节气候能力下降。

解析 第

(1)题,洞庭湖与长江相连,长江最终汇入太平洋,故该湖为外流湖,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而其过程主要从海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和地下径流等方面分析。

(2)题,从图中降水曲线变化及时间分布可知,该地区白天降水少,夜晚降水多。

结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湖面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水汽蒸发,降水少;夜晚湖面降温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降水多,故湖面夜晚多雨。

第(3)题,联系湿地的功能,从调节径流、调节局地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减弱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