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下教育科学学院质量工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8679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下教育科学学院质量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下教育科学学院质量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下教育科学学院质量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下教育科学学院质量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下教育科学学院质量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下教育科学学院质量工程.docx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下教育科学学院质量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下教育科学学院质量工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下教育科学学院质量工程.docx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下教育科学学院质量工程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探析(下)

(三)德育课程基本内容

20世纪后美国主要由各州自行制定德育内容,1947年后,法律禁止公立学校进行宗教教育,嗣后1961年又禁止做祈祷,使德育内容更世俗化,因而更趋多样化。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品格教育运动兴起,进一步为德育内容的多元多样奠定了基础。

这些多样的德育内容,大致上可分为显性和隐性、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等类型。

1、德育课程的显性内容

如上所述,美国小学开设德育课在各州大不相同,或设品格教育课,或公民学、政治学或社会科等,但都与内容广泛而著称,而且都以注重人生,贴近生活,发展优良品质,培养健全道德判断力为共同点。

学者阿迪斯·瓦特罗认为,美国学校德育应当把任何时代和社会中的共同品质作为根本内容,因为不管时空有多大差异,作为人都必具其愉快人生,和邻人友好相处的共同品质,如

(1)欢乐、愉快能有助于形成豁达开朗的性格;

(2)爱,能使人类健康成长,相互帮助;(3)诚实,这是维护共同生活的基础;(4)勇敢,是能使人承受生活的悲伤和失败,勇往直前的品质;(5)信念,是支持人行动的根本力量。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以下基本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1]

诚实与勇敢

诚实与勇敢是美国人生活中一致推崇的品德,诚实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准则,因而具有普遍意义。

勇敢包括冒险精神,美国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却是一个充满冒险和探险精神的历史,如开拓西部等,因而勇敢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具有特殊意义。

公正和正直

包括尊重所有人的价值和权利,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能与不同观点的人共同工作,利巳而不损人。

自爱自律

养成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习惯,戒除各种有损于这些目标实现的嗜好。

对性生活应该持严谨态度,不应有过早的性体验,培养与家庭生活准则一致的态度。

自律强调自我约束力,不仅要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而且要做自己虽不愿意做但社会要做的正当的事情。

勤奋刻苦

对勤奋刻苦,在美国许多人中存在一种看法,认为不需要经过百折不挠的努力,学习也可能获得成功。

这种看法严重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对此,学校普遍对学生进行勤奋刻苦的教育。

提出,没有任何成功是来自安逸闲散,特别是在教育过程中更不可能有什么奇迹出现,而且勤奋刻苦的品质还应该体现在以后的职业和工作上。

忠诚守信

对家长、伙伴、朋友、同事和其他有交往关系的人在行为上都应该体现这种品质,在以后的家庭和爱情生活中这种品质显得更为重要。

那种朝三暮四、言而无信的低下品质是为大多数正直的人所不齿的。

宽宏大量

能容忍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原谅他人的过失。

不为自己的一点私利而斤斤计较,对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应具有同情心并慷慨相助。

2、隐性的德育课程内容

20世纪来,美国很少在小学把德育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列入课程计划、课程指南或学生的行为目标中,非常重视和鼓励把德育的内容渗透或综合到各种学科中进行教学,更重视学校全部课程的德育效应,因此隐性的德育课程是美国小学德育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特点和组成部分。

这类隐性课程渗入学校的方方面面,其中课程标准取向、校风校纪、课程设置方式以及校园文化等都十分突出。

校风校纪“校风或隐蔽课程,是指一所学校特有的精神或风格”。

它对学生的品格和待人处事的态度的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美国小学非常重视校风校纪建设,制定一系列准则规章,使学生通过无言之教起到积极的陶冶。

学校德育工作准则[2]

(1)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谦恭的态度;

(2)      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培养道德行为;

(3)      不能把传统道德的教育看作是某一学科部门的职责,而应使青少年在各种情况下实践道德的行为;

(4)      道德行为,特别是年轻人的道德行为需要不断强化。

文学、戏剧等应成为强化的手段。

(5)      青年人犯错误应受到惩罚。

(6)      对道德问题进行分析,必须以约定俗成的道德教育和实践为基础。

(7)      青少年应该与成年人中道德行为足可师法的人发展密切的和有益的联系。

(8)      强调集体生活;

(9)       使学生在修正和抵制一种东西之前,首先应深思熟虑。

此外,所有的美国中小学都各自制定了学校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表达了其对品格发展的关注。

如明尼苏达州霍普金斯(Hopkins)的布莱克学校(theBlikeScool)是一所私立学校,这个学校在所有班级中都张贴了三条标语,并且把它们写进了学校手册:

(1)安全规定:

不要危及到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尊重规定:

尊重自己、同学、教师和财产;

(3)欢迎规定:

只要儿童能按照规定来行动,那么他们应该可以参与任何一种活动。

位于马萨诸塞州的皮恩格鲁夫学校(thePineGroveSchool)也提出了相类似的有关尊重和责任的品格教育要求。

如该校提出了以下四条基本校规:

(1)我们应当尊重其他的人和他们的财产;

(2)我们努力让彼此每天都尽可能的高兴;

(3)我们在学校里交谈,而不是打架;

(4)我们在学校里走路,而不是乱跑。

学生道德行为准则  自80年代来美国德育工作者编制了大量形形色色的德育评价表格和学生必具的美德条款,评价最高的是美国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教授R.M.克里斯坦森(Christenson)编纂的21条准则:

[3]

1. 要明确自律的重要性,把自律当作一种力量,来促使我们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甚至当我们不愿做时也这样。

2. 要当个值得信赖的人。

这样,当我们说我们要做或不做某事时,就能为别人信任。

3. 讲真话,尤其是这样会损害我们自己时更要这样做。

4. 人生的各个方面都应诚实,包括商业活动和我们与政府的关系方面。

5. 要有做人的勇气,当群体要我们去做那些我们拒绝做的事时,即使我们势单力薄,也应顶住群体的压力。

6. 应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并且是最理想完善的自己。

7. 要采取尊重别人权利的正当方法来达到自己和集体的目的。

8. 就有目的的道德行为而论,我们为人处世也要正直。

9. 要有勇气说:

“对不起,我错了。

10.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要认识到,尽管获胜的愿望是重要的,但胜利并非唯一重要的东西。

11.在人际关系上,要谦恭有礼,包括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认识到这一原则适用于对待所有的人,不分阶层、种族、民族和宗教信仰。

13.要认识到,没有一个人是生活在真空中的。

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是纯粹涉及私人的行为实际上往往影响其周围的人和他所处的社会。

14.谨记:

“我们在逆境中的表现是对我们是否成熟和气质的优势的最佳考验。

15.不论我们干什么工作,都要干得出色。

16.要爱护他人财产、学校财产、政府财产和所有的人的财产。

17.除了宗教狂热和根深蒂固的道德原则所禁止的以外,还应遵守法律,公民拒绝遵守法律应当是非暴力的,并且应当接受法律制裁。

18.尊重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宗教自由和正当法律程序的民主权利,这一准则尤其对我们所憎恶的言论、不喜欢的团体和鄙视的个人更适用。

19.培养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的习惯,戒除有损我们身心健康的活动。

20.避免不成熟的性生活经验,培养与家庭相适应的性生活观念。

21.认识到人生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将要成为怎样的人,而应必具的性格和道德表现。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也是影响和陶冶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在让学生从中获得的同时,也应让学生们体会到“这是每个人的学校,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责任把它建设成一个成长与学习的好地方。

  

(四)德育的基本教材

美国现有许多德育教材,这里仅举例小学品格教育的若干教材。

《通向幸福的路》该教材传授给学生以下信条:

珍惜自己,要自制;没有杂乱的性关系;热爱和帮助孩子;尊重你的家长;树立好榜样;追求真理;不谋杀;做任何犯法的事;支持政府;不危害好人;保护和改善你的环境;不偷窃;做值得信任的人;履行你的义务;做勤奋的人;成为能干的人;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人于己所欲;事业成功、发达。

教学大纲规定:

每个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充分理解这些信条的意义及其价值,并身体力行地去实践这些信条。

《心灵丛林》《心灵丛林》是由一位小学教师――帕特里西亚.弗拉奇和另外三名职业教育者编写,旨在“帮助学生们培养建立在对人类状况的多种文化理解基础上的伦理标准和那些滋养有人类及其文化发展的价值观”。

《心灵丛林》提出七项它认为普遍存在的价值:

希望、忠诚正义、勇气、尊重、诚实和爱心,并通过来源于希腊、印度、中国、津巴布韦和美国的民间传说、人物传记英雄故事传奇和当代传说而设计的多学科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

现已许多学校进行了使用,并已收到教师的热情洋溢的反馈。

《理解残障》[4]《理解残障》被誉为是该领域的一流教材,它让孩子们敏感并理解于某些特别残障——失明、听力缺损、身体残缺、智力障碍和特殊药物困难等。

这一教程需用20个小时来讲授(5个单元,每个单元两周,每周两小时),首先在马萨诸塞州牛顿市的学校系统内使用,现在已逐步推广。

. 《少年的品格发育――完善自我的第八把钥匙》[5]这是弗基尼亚州的一些小学校采用了有关商会组织帮助编写的道德教育教材,为图文并茂的小人书式的读物。

这八把钥匙,实际是以图画的形式提出八个问题,但没有答案,意在使学生阅后经过思考,做出自己的答案。

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启发思考,进行自我选择。

这种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但图画的正向引导是明确的。

这八个问题的启发性结论分别是诚实、清洁与劳动、民族与国家、助人、勇敢、责任感、自信、自我价值。

少儿哲学计划[6]少儿哲学发展研究所推出了一项独一无二的“少儿哲学计划”,它在努力提高孩子们逻辑思辩能力的同时,也将加强孩子们的伦理思考能力。

其资料涵盖幼儿至高中阶段,以儿童小说的形式反映孩子们在严峻的伦理问题面前的抉择。

“少儿哲学”旨在“不以某一套特定的道德价值作为孩子们的教条,而授之以审视之工具,以便使他们独立地成长为更富于思考、体贴与理性的人”。

教育测试中心在对“少儿哲学”进行评价时,发现孩子们在推理能力、阅读和数学技巧等方面的显著进步,参与到这一规划之中的孩子们获益匪浅。

“少儿哲学”还发行它自己的杂志——《思考》,并提供一系列教师培训服务。

品德教育学院编制的教材这套品德教育教程从幼儿园到九年级分幼儿园、小学、中学三部分,通过相应整合使各部分富具特色且目的统一,在反复测试基础上,赋予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教育形式,实践效果很好。

其小学阶段的教程,一般安排每周一、二节,低年级大量是活动性的,编制的教程是《公民的品德》,分10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提出几种不同的行为目的,每种目的都要通过几课书来实施,一般是3-22课不等,而且会因为年级不同或材料差别而设不同的教学时间,从15分钟到30分钟不等,而且材料之间既有某种连贯又有相对独立性,便于教师灵活安排使用,不必照搬。

各单元阐述的价值观有:

勇敢与信念、公正与忍耐、诚实与真诚、宽宏大量、善良助人、人格、言论自由、公民权力与义务、选择自由、维护个人权力、时间分配与才能利用、机会均等、经济保障等。

品格教育学院的品格教育倡导者们强调要促进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内化,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预防,而不是为了纠正,因此道德教育课的教学策略多采用讨论、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方式。

(四)德育课程实施途径与方法

美国小学德育课程实施之方式多种多样,包含于课堂教学及各种活动之中。

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

课堂的品格教育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专门的品格教育课程,另一类为各学科教学中的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课程虽然美国的道德教育坚持全面主义的德育,即不专门开设道德教育课,而是在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校内工作中都贯彻德育的目标,并且渗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