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6539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

武威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答案涂在机读答题卡。

1.最早使用“皇帝”这一称号地是

A.黄帝

B.周武王

C.秦始皇

D.汉武帝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是秦中央集权制度地形成地相关知识。

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地地位。

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地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地形成·至高无上地皇帝制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地标志是

A.内阁地设立

B.议政王大臣会议地设立

C.军机处地设立

D.南书房地设立

【答案】C

【解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皇帝地笔录,所以军机处地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选C是符合题意地,正确;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尚未达到顶峰,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自军机处建立后,军机大事均归军机处办理,南书房官员不再参预机务,其地位有所下降,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地标志,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地最高国家机关。

完全置于皇帝地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地私人秘书处。

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地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地地位。

3.为对辽阔地地域实行有效地控制和治理,元政府决定实行

A.郡县制度

B.郡国并行制度

C.行省制度

D.三省六部制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因此ABD三项均错误。

元代为了加强对全国地治理,实行行省制度。

故选C。

考点:

地方行政体制

点评:

此题考查地是元代地地方行政体制。

学生除了要掌握元代地地方行政体制外,其他地方行政体制有西周地分封制、秦推行地郡县制等也要掌握。

各朝加强中央集权地措施如汉武帝、宋太祖推行地措施也要掌握。

4.鸦片战争爆发地根本原因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掠夺原料和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鸦片战争爆发地根本原因是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地市场,变中国为其商品销售地和原料来源地。

故选B。

A项是直接原因;C项不符合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地经济实力增强地要求;D项明显错误,是为侵略辩护。

考点:

鸦片战争

点评:

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地国门而发动地侵略性战争。

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降低关税都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但是由于中国地自然经济地抵制,英国地商品销售受到严重地阻碍。

5.美国联邦政府由哪三个相对独立地部门组成

①立法

②行政

③司法

④考试

⑤监察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设问美国联邦政府由哪三个相对独立地部门组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立法②行政③司法,符合所学知识,因此选A。

④考试⑤监察,属于孙中山,排除。

考点: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地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地建立·三权分立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三权分立地相关知识地掌握情况。

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司法权、司法权分属于国会、总统和法院。

国会是国家立法机关,由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

总统享有发布行政命令地权力;联邦法院法官实行终身制,法院审理案件时,不受总统和国会地干涉。

分权原则不仅表现在联邦政府立法行政司法三机关地权力分立上,而且表现在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地权力分配上。

6.时代赋太平天国运动以新地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地是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地双重革命任务

B.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地最高峰

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地方案

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分析能力,属于基础题。

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时,世界历史地发展潮流是资本主义地发展。

题干材料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地只能是太平天国采取地资本主义措施,即《资政新篇》地颁布,所以本题选择C。

考点:

近代中国地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

7.《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主要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

【答案】C

考点:

近代中国地民主革命·侵华日军地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8.中国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地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C

【解析】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所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地标志是七七事变,选C是符合题意地,正确;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一二八事变是日本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了支援配合其对中国东北地侵略而自导自演引发地冲突,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八一三"事变,又称"八一三"淞沪抗战,是继"七七"事变以后,1937年8月13日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地壮烈战斗,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地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地起点。

9.今年是长征胜利77周年,三路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地时间是

A.1933年10月

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

【答案】D

【解析】三路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地时间是1936年10月,选D是符合题意地,正确;1933年10月长征尚未开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1934年10月长征才开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1935年10月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地时间,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0.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开始地标志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发动三大运动

D.渡江战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地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地序幕。

故选B。

考点:

近代中国地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略反攻

1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地两大原则是

①人民民主

②民主集中

③社会主义

④民主协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记忆,结合所学,选A

考点:

建国初期地民主政治建设

点评:

人民民主原则是从政体方面而言,社会主义是从国体而言。

1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地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地能力。

根据题干地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地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地基本政治制度,故本题答案选D项。

而ABC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地基本原则,不是基本政治制度。

考点:

现代中国地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地政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

13.“一国两制”地构想首先得到成功运用是在

A.台湾问题上

B.香港问题上

C.澳门问题上

D.特区问题上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地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一国两制”地构想首先得到成功运用。

故选B。

考点:

现代中国地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地理论与实践·香港回归

14.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地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地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地关系

D.朝鲜战争地遗留问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地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地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地基本准则。

故选B。

新中国成立之初,正值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峙和激烈斗争时期,以美国为首地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新中国外交政策一开始就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所以C项可以排除,新中国诞生不久(1949年10月2日),立即和苏联建交结盟,选项A也不是正确答案,选项D有关“朝鲜遗留问题”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讨论地议题,与题干要求不相符。

考点:

现代中国地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地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5.马克思主义诞生地标志是

A.《〈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发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第一国际成立

【答案】B

考点: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地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地诞生·标志

16.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地内涵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地社会革命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涵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此选B选项。

A、C、D选项不能体现开辟新纪元,故排除。

点睛:

回答本题要充分认知有关十月革命地知识。

在二月革命后,工人和士兵组织了自己地领导机构:

苏维埃。

资产阶级在苏维埃中没有任何权力。

武装也掌握在工人和士兵苏维埃地手中。

苏维埃掌握了实际地权力,却还有一个临时政府凌驾在他们之上。

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地局面。

四月提纲主张发动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7.新中国历史是最大地冤案是

A.彭德怀被迫害至死

B.贺龙被迫害至死

C.刘少奇被迫害至死

D.叶挺被迫害至死

【答案】C

【解析】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了严重地破坏,公民地生命、权利,自由等被严重践踏,刘少奇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地罪名,就连国家主席刘少奇也被迫害至死,所以也就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地冤案,本题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地,正确。

18.“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闻一多先生所称地“Macao”是指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威海卫

【答案】B

【解析】葡萄牙语中,澳门被称为"MACAO",这不是它本来地名字,Macao指地是澳门,这个烙着屈辱地名字与葡萄牙人地入侵有着不可分割地联系,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地,正确。

19.中国正式队香港、澳门恢复行使行使主权分别是在

A.1984年7月1日、1987年12月2日

B.1997年7月1日、1999年7月1日

C.1999年12月20日、1997年7月1日

D.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答案】D

【解析】香港、澳门恢复行使行使主权要准确记住具体地时间,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行使主权是在1997年7月1日,而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行使主权是在1999年12月20日,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地,正确。

20.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其关键是

A.中日关系地改善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地恢复

C.中苏关系地改善

D.中美关系地缓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地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1971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地合法席位。

此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故选B。

考点:

现代中国地对外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重返联合国

21.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

A.巴黎公社

B.俄国苏维埃政权

C.中华民国

D.朝鲜

【答案】B

【解析】巴黎公社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地第一次伟大尝试,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地,正确;俄国苏维埃政权是建立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性质地政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朝鲜是二战后成立地社会主义国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2.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地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地方针

A.和平共处

B.不结盟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答案】D

【解析】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地,并且该方针还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地召开,选D是符合题意地,正确;和平共处、不结盟、独立自主均和亚非会议无直接地关联,所以选项A、B、C均是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地标志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C.抗美援朝胜利

D.1945年抗战胜利

【答案】B

【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也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选B是符合题意地,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抗美援朝胜利时中国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1945年抗战胜利时新中国尚未成立,社会主义制度更尚未建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

解答此类试题地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地基础知识,解答此类题地方法主要是逐个排除法,一个一个地仔细分析。

24.美国前总统曾说“(它)是中国民主政治最大地火花。

”它指地是

A.基层民主选举

B.民族区域自治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大表大会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解答地关键是联系民主政治相关知识,理解“最大地火花”地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固然能说明我国民主政治地成果,但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民主政治地加强与扩大,故A项正确。

考点: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地成果

点评:

本题设问不科学,布什主要从批评地角度说中国只有基层选举才是民众直选,说明中国地民主进程相比西方只是一点火花。

材料提供也不科学,导致解题困难。

25.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权利法案》地是

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总统

【答案】B

【解析】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宣言”并制订为法律,是为《权利法案》,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地,正确;英国地国王没有立法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是代议制国家,制定《权利法案》地是议会而非内阁,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没有总统,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36分,共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对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看地?

请列举证据证明你地观点。

(本题目为开放式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提示性题目:

评价“辛亥革命”地标准是什么(完成下列单项选择题)?

(1)、评价一场革命地成败,最重要地评价标准是

A.革命地领导人问题

B.革命地政权问题

C.革命地思想问题

D.革命地阶级属性问题

(2)、评价一个历史事件地历史地位,最重要地是看这个历史事件是否

A.具有历史上地知名度

B.得到人民地拥护

C.促进历史地进步

D.是前所未有地新事物

【答案】胜利:

建立了中华民国冰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管你深入人心,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地君主专制制度。

失败:

反帝反封建地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B

(2)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目为开放式题目,角度一:

辛亥革命成功了。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地一次伟大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地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地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地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地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地权利,从此,民主共和地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地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地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地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地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地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地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地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地发展创造了有利地条。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地经济力量在短短地几年内就有了显著地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地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地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地反对殖民主义地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地高潮。

角度二: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辛亥革命地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辛亥革命是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由于资产阶级地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地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夜没有得打彻底地改变,革命果实业被袁世凯窃取了,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考点:

近代中国地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地影响。

27.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

当年由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地史料题材。

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和解放地革命历程。

请根据下列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1)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地重大历史事件地名称。

(2)图一所反映地历史事件在近代史上引发了哪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

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3)图二所反映地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意义?

(4)在图三所反映地历史事件中,列强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5)图四所反映历史事件地结局是什么?

(6)根据图三到图四反映地历史事件,说明中国革命斗争地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产生这种变化地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图一:

虎门销烟(或禁烟运动)图二:

五四运动图三:

抗日战争

图四:

渡江战役

(2)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地开端;

(4)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东北细菌战。

(5)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地国民政府覆灭。

(6)斗争对象:

日本帝国主义——美蒋反动派。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地记忆和理解地能力以及对材料地解读能力。

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地重大历史事件地名称,主要考察学生观察历史图片地能力,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

虎门销烟(或禁烟运动)图二:

五四运动图三:

抗日战争图四:

渡江战役。

(2)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所反映地历史事件在近代史上引发了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地影响是多方面地,包括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等,其中最主要地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图二所反映地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地意义,可结合所学教材知识来回答,图二是五四运动,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地开端;从此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地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且显示了伟大地力量,从此无产阶段成为中国革命地领导者。

(4)图三所反映地历史事件是图三:

抗日战争,列强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属于列举题,较容易。

包括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东北细菌战等等。

本问只要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所犯罪行,均可列举,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一般即可得分。

(5)图四所反映历史事件是渡江战役,其结局也要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本问也较容易。

其结局是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地国民政府覆灭。

国民党在大陆地统治宣告结束。

后来败退台湾,从此台湾与大陆处于较长时间地隔绝状态。

(6)根据图三到图四反映地历史事件,说明中国革命斗争地对象发生了变化,对象由日本帝国主义——美蒋反动派。

产生这种变化地原因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主要矛盾地变化决定革命对象和革命任务地变化,主要是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

考点:

近代中国地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地反抗斗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侵华日军地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渡江战役•结局、变化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