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困生爱学小学数学》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docx
《《让学困生爱学小学数学》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困生爱学小学数学》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学困生爱学小学数学》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让学困生爱学小学数学》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让学困生爱学小学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信心缺乏,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
但是,学困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
学困生面对学习问题,当现有知识的水平与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水平距离比较大,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解决,需要他人的帮助而解决,在问题解决之后,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
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转化已有的学困生,使学困生和普通生公平地学习,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数学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于学困生,国内外有很多相关研究。
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信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在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
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
钟启泉从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略。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
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迄今为止在各级、各类书刊上发表的文章大约有千余篇。
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本课题研究在我校开展的必要性
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因地少人多,不少的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有了不少的留守学生,近年来又因车祸造成不少的孤儿和单亲家庭,还有部分学生为外地搬迁学生,一家有三到四名学生,他们中相当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适应能力不强,学业水平差异性大。
如学校不加以重视,不仅会影响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也将制约牡丹区北城经济、社会、教育的协调和谐发展。
因此,如何结合我校小学教学实际,更好地有效发挥我校的教育、教学功能,整合学校教育科研的成果,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观念以形成教育合力,探寻学困生的成因,采取切实有效的转化策略,以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与发展,是我校深化教育改革、求得更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又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
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
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3、心理学观点:
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4、哲学观点: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
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观念是相融与统一的。
5、现代课堂教学理论:
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优化组合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A、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所谓学困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偏见或由于家庭及学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学生所轻视的学生个体或群体。
他们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学习数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以下简称学困生)。
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是什么造成学困生产生的呢?
(一)学生方面原因:
1、基础差或接受能力差。
造成他们听不懂、学不会而成绩差。
2、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照抄作业,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4、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5、自觉性和自制力差。
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克服自己的习惯,课堂学习效率很低。
6、习惯差。
通常学困生上课只能坚持几分钟或十多分钟,就自觉或不自觉的不听课,作业不是先完成再玩,而是玩够了再做作业,作业做不了就抄或不做,教师批评多了也就习惯了。
(二)教师方面原因:
1、教师疏于感情投入,忽视学生感情需要,使学生个人情感方面出现障碍,自我感觉学习常常失败,有强烈的挫折感,所以不愿学习,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惧怕、回避。
2、强大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感觉学习枯燥无味,学习无目的,不主动,只关心作业完成与否,而不关心学习效果如何。
3、把对老师的好恶迁移到学科学习上,一上该老师的课就从心理上抵触,讨厌学习,导致严重偏科。
4、教师有形或无形的歧视。
有些教师遇到学生出现问题时不善于正面引导,而是采用讽刺挖苦等方式处理。
不大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时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
(三)家庭方面原因:
1、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包括对孩子无原则地溺爱;或者只顾自己的生活而忽视对孩子的管教。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小学生,有的由于从小溺爱到大、任由发展,小时宠爱、长大不服管教,粗暴教育如棍棒教育下造成的逆反性格,或出于对父母的不满而故意以学习成绩差来报复父母;有的则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以致影响他们专心致志地学习等。
2、家庭变故因素,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双亡、隔代抚养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
3、父母管教方式不一致。
如一方溺爱,一方严厉;或对待孩子的许多具体问题上父母双方意见不一致。
发生这种情况有时会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有时又使他们有机可乘。
这种矛盾的家庭、矛盾的管教,会使孩子产生矛盾的心理,以致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
B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小学生学困生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升高会不断增加,因此,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已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1、建立学困生档案,给学困生分类,针对不同成因分别与各学生交流,分析各人需要注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2、.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地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教学的激趣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等。
3、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
教师应该主动地关爱他们,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利用课堂,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做到优先交流、优先批改、优先表扬,同时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远离学困。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凡是学困生几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一定要严格训练,言必行,行必果。
从日常的点滴小节做起,根除危害儿童成长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5、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
对于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
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特长和闪光点,教师要捕捉学困生的光闪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6、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表明,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互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活动。
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是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的。
他们往往不是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常常是因为不喜欢某任课教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多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起来了,学生就会愿意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高。
7、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从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
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
8、加强学法指导,使他们会学。
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
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与方法。
因此,对这样的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9、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
辅导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的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们在堂上存在的困难。
使他们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争取今天的内容今天过关,并另外做一些巩固练习,弥补知识的缺陷。
10、开展结对子活动。
为了便于辅导学困生,可安排班上的优等生与学困生进行结队子,这样也可减轻老师的负担。
11、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
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
三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12、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对特别学困生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的办法;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13、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
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
教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六、研究方式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相关文献、论文、论著,并请相关领导专家到校作理论专题讲座,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调查法:
运用调查表、个别访谈等学生了解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便于教师对症下药进行转化。
3、个案研究法:
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案,明确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形成针对的转化策略。
4、观察法:
通过随堂听课、教学巡查等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针对其特点进行转化。
5、经验总结法:
定期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并寻求理论支撑,及时撰写相关论文,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理性价值,及时建立并完善对学困生成长及进步的评价体系,充分体现本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本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
七、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3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申报工作,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
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开题报告及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
对课题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研究阶段(2013年4月-2015年9月)分为选定试验对象、试验对象个体成因分析、学困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及课外延伸跟踪指导。
(三)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各种材料整理汇编成册,为做好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军霞:
《我是这样转化学困生的》,《小学数学参考》2008年第9期
[2]钟启泉: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郑翔:
《对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再认识》,《数学教育通讯》2003.(6)。
[4]马云鹏:
《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张红梅刘亚主编:
《教师如何做好学困生转优》,天津教育出版社
[7]盛大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梅林小学《小学学困生课堂表现及对策研究》课题组
《让学困生爱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里大部分学生的家长经商或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
另外再加上平时的考试出现了较多的低分,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
面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学困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
二、研究目标
(1)在学困生成困基础上,搞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
(2)根据学困生成因,寻求转化方法策略。
(3)争取转化成功,使其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研究内容
针对以上学生的表现,我做了如下的转化策略:
(一)、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1)倍加关爱,唤起学习动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一直坚信这句话。
读了学生的成长日记,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的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关心爱护、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做起,坚持对他们施以爱心,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徐xx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前的他不敢大声说话,问一句话半天不肯说。
一次的计算中做得非常好,于是好好地夸奖了孩子一番。
从此孩子每每到下课时间,就会主动向其他同学请教。
现在的数学计算题已经没有问题,正朝着应用题的方向前进,孩子回答问题的声音也提高了,你问他一句话,他都能好好地告诉你。
真的,以前总听说孩子能够转化好,但总不信。
但我现在信了,真正的信了。
只要我们能够以赞赏的眼观看孩子,孩子肯定能给你精彩。
(2)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小学生又具有从具体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
学困生大多思维简单,他们似乎对任何稍微复杂的问题都懒得去思考,所以教师借助动手实践操作,通过他们喜爱的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促其手、脑、眼、口多种器官共同参与,以手巧促心灵。
(3)适时鼓励评价,巩固学习兴趣。
学困生在班级活动中出现问题较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扬的机会很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了解,努力捕捉学困生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
最好的方法就是单独找孩子说一说、聊一聊,让孩子感觉到这真是为了他好,这样孩子更会高兴,他们能够明白在老师心里他们是有地位的。
这也是我们家长会上家长告诉我的。
家长说:
老师单独找他谈话,赞美他的话,孩子听的非常认真,而且好的习惯会坚持很久,不好的习惯也在慢慢改掉。
在这儿我想说一句,即使我们非常讨厌某个孩子,也请老师撒个谎,好好赞美孩子一下。
这样你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条件,促其参与,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1)优先提问。
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班孩子都知道我的一个提问特点,那就是首先提问学困生。
只要他们举手,或者我认为这个问题,这几个孩子能够回答上来,我都会优先考虑。
答对了立刻表扬鼓励,答的不完整或不正确,可以让他坐下想一想,静听别人回答后再让他重答,答对了再作表扬。
这样让学困生一次不成功还有第二次的机会,努力鼓舞学困生的上进心和满足学困生的成就感。
(2)优先板演
板演不但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集中精力分析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最美的表现和最高的水平展现给观众。
教学前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调查了解学困生掌握旧知识情况,为他们在课堂板演作准备。
课堂上遇到学困生会做的题目时,就让他们优先板演。
同时不但要求学困生用心算、认真写,还要面对全班同学讲讲这样做的道理,锻炼他们积极参与的胆量,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自信,强化了学困生的成功体验。
(三).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
(1)结合教学内容,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在教学实际中,结合教学内容,不断的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控制和约束思想和行动,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学习。
也可以结合具体问题指导学困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学困生的学习目的,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专心听课,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困生在克服学习困难中锻炼意志。
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使学困生跳一跳,够得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层次和趣味性的题目,鼓励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
(3)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增强学困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榜样对学困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能起最好的示范作用,这种作用往往能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萌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怕困难,永攀科学高峰,做一个了不起的人。
班级里学生的学习氛围也很好的带动了他们,下课时间好学生就会主动帮着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
班里的孩子几乎都有个学习的目标、榜样,考试的时候我应该和谁进行比较。
平时下课没事就找孩子们聊天,鼓励鼓励他们,让他们找好目标。
失败一次,还有下一次。
我相信孩子的表现会一天天的趋向于完美。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及课后的辅导。
这几个学困生在学习上有很大的进步,都比以往有很大进步。
从本次期中考试中就可以看出来,尤其是黄小雨同学。
这几个同学语文成绩进步很快,主要是阅读理解做得比较好,基础知识掌握的也不错。
数学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上去的,因此,对于数学成绩的提高不应该给学生过多的压力,只要学生又进步就要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下步措施
继续加强这几个孩子的学习管理,继续关注这些孩子,多给予理解、帮助和关心,让孩子真正喜欢学习。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各异,但只要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是可以促使学困生不断转化和进步的。
我通过对所教学生的状况分析,根据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就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和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课题准备做一些探索。
1、学习困难生的原因分析
针对他们的数学成绩差,我准备要做的工作方案。
他们中有的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没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态度较差。
有的自制力差,缺乏毅力,情感脆弱。
遇到困难或挫折就情绪低落、消沉、自暴自弃、丧失信心。
当然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不恰当以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重要因素。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极坏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2、转化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具体措施
①从情感教育入手,调动学习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
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尤为重要。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受到教师、家长的冷落,往往有较强的自卑感。
教师要多予信任、关怀,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帮助,化自卑为自尊。
古人说得好:
亲其师,则近其道;恶其师,由疏其远。
与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热爱教师,从而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
最后对数学产生兴趣,愿意去学习、学好数学。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亮点,善于应用多种奖赏方式。
鼓励和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情感,开发他们的潜能。
如设立数学进步奖,数学飞跃奖等,使学生的每一点成功都得到表扬,树立自信,激发起渴求知识的情感。
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困生意志力的锻炼,主要是通过作业,操作和课外活动。
作业和课外活动要有适当的难度,在爬坡中锻炼。
甚至作业失败也能锻炼人,鼓励学生不灰心,再接再励。
②.弥补知识缺陷,完善知识结构
学困生学习数学困难主要是因为基础薄弱,知识缺陷较多。
正是由于知识系统某项残缺,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因此教师必须弥补他们的知识缺陷,完善知识结构。
从补缺、补差着手,有效的进行辅导和补差。
具体做法:
A、要求放低,适当补差。
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生能达到小目标弥补漏洞。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小目标,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
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
B、开展一帮一,互相学习的活动。
每个学困生和优生结成一对一的小组,开展优生个别辅导学困生的的一帮一活动。
优生带学困生,因为认知水平比较接近所以从操作到练习等随时都可以帮助。
而且学困生与优生之间无隔阂,无拘无束,讲的认真,学的透彻。
这样既弥补学困生的知识,也使优生得到复习和巩固。
C、经过以上两个过程,如果还有个别落伍学生,还要采取课后补习辅导,使他们能尽量弥补知识缺陷。
③.分层教学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学困生的智能、学习基础、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别。
针对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具体做法是:
A、通过查阅每个学生档案,以及问卷与笔试,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初步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