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生有关的话题.docx
《与人生有关的话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人生有关的话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人生有关的话题
矛盾的人
弟子问大师:
”我想知道人类最古怪的地方在哪里?
”
大师答道:
”他们的心理很矛盾.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
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
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
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时,又仿佛他们从未活过。
”
是谁在让你不开心
司机身上的按钮
有一次坐飞机回北京,晚上12点到北京3号航站楼。
我在冰天雪地中终于等到出租车,把包往里面一扔就钻了进去。
司机师傅很紧张:
“到哪儿?
”我说:
“中关村。
”
司机师傅挺开心,说:
“中关村还行。
我昨天排队20分钟,大半夜拉了一个活儿,一问去哪,望京!
我今天一直还郁闷来着。
”
我说:
“如果我家在南五环,你还不得高兴死。
”
师傅笑:
“那可不。
”
我对师傅说:
“你身上是不是有两个按钮,一个写着开心,一个写不开心。
上来去望京的人按一个不开心,您就郁闷一天;上来去中关村的人按一下开心,您就开心一天呢?
”
司机师傅说:
“有点这个意思。
”
如果你是司机师傅,你身上会有什么按钮?
你自己身上有按钮吗?
别人对你做出些什么,会按到你身上的不开心按钮呢?
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作九,我们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比如遇到不讲理的上司,碰到不讲理的客户,或者更加糟糕,娶了或嫁了一个不靠谱的人。
这个时候,你是怎么反应的?
你身上有这样的按钮吗,写着“快乐”或“不快乐”,“成功”或“不成功”?
谁会触动这些按钮呢?
如果总是由别人这些按钮,那我们的生活是由谁在掌控?
就好像那位司机一样,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的身上都有自己的按钮,也让别人掌控着自己的生活。
有一些人的按钮放在胸前,一看就能看到;有一些人隐藏得很好,在很隐秘的地方才能看到;还有一些人被按到后自己感觉痛苦,就到处去按身边的人按钮。
但是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生活经常失控。
他们的心智模式是:
外界、别人来掌控我的生活,导致我现在的状态。
一旦安装了这个模式,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保护那个痛苦按钮,不让别人按到。
但如果一旦被按到,除了沮丧,他们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就好像你的老板偏偏对你发火;你的孩子就是不听话;着急的时候,前面的路就是堵得不可开交……这种人我们称之为受害者。
受害者习惯把痛苦和快乐放在别人手上,有的时候是家人、上司,有的时候是朋友、同事,还有的时候是过去的自己。
你很容易从人群中间辩认出他们,因为他们往往面带怨气,讲话喜欢使用虚拟语气:
“都是因为他,如果不是……我早就……”
“那个时候我还小,所以……”
“他都这样做了,我只好……”
禅师与兰花
有一位禅师很喜欢养兰花。
有一次他外出云游,就把兰花交代给徒弟照料。
徒弟知道这是师父的爱物,于是也小心照顾,兰花一直生长得很好。
可是就在禅师回来的前一天,他不小心把兰花摔坏了。
徒弟非常担心,他自己受罚倒不要紧,他害怕师父会生气伤心。
问问自己,如果你昌禅师,你会怎么处理?
禅师回来以后知道了,他没有生气,也没有惩罚徒弟。
他告诉徒弟:
“我当初种兰花,不是为了今天生气。
”
这个世界上还有一小部分人,他们有一个奇妙的心智转化器,他们好像没有痛苦按钮,只有快乐按钮,而且按钮就在自己手上。
好像禅师,虽然兰花被摔坏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是总有比大发雷霆更好的选择。
他们的心智模式是:
不管外界怎么样,我都有能力对自己的状况负责。
这样的人总能找到应对当下的更好的方法,因为他明白,下一步的生活都是他自己的!
老板发火,我可以选择去沟通,也可以选择离开;孩子不听话,我可以选择去教育,又或者调整自己讲话的方式;堵车的时候,我可以选择下次不在这个时间出来,也可以选择用这个时间听听音乐或者练练英语听力……这种人我们称之为掌控者。
拒绝受害,现在就掌控你的生活
在心智模式课堂上,学员丽莉分享了一个自己掌控自己生活的故事:
“我做行政多年,觉得自己不适合,想进入人力资源部门。
正好我现在的公司枝繁叶茂,体系完备,所以在公司内部换岗是最好的选择。
”她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也做好了准备,就信心满潢地开始她的职业转换计划。
几周过去了,丽莉没有任何进展——当然,她拥有了一个受害者的故事:
“我给我们部门主任写信了,他倒是挺尊重我的意愿,说如果对方同意接收,我就可以走。
但是人力资源经理海伦却一直没有表态。
我想,我可不能当受害者啊,我继续给她写信,每周一封,结果还是迎来套话式的拒绝。
你说,我是不是没有办法了?
我也想当一个掌控者,但这是公司制度的问题,对方不要我,我有什么办法?
”
老板可以掌控吗?
公司可以掌控吗?
当然不能,你唯一可以掌控的是自己。
你不能够让你老公不抽烟,但是你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心平气和与他沟通这件事情的妇人你不能掌控股票不跌,但是却可以掌控自己的心情,同时学会在下一次避开风险;你不能掌控运气,但是你可以开始掌控自己识别与抓住机会的能力。
在这个故事中,你无法掌控公司和对方部门经理要不要你,但你却可以掌控你自己,让自己成为更加被需要的人。
丽莉很快发现了自己的误区,她决定反击:
掌控老板!
第二天上午,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海伦收到一封邮件,是丽莉发来的。
她在信里告诉对方,她已经报名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了!
海伦礼节性地回复一句:
加油!
时间又过去了两周,海伦收到丽莉关于人力资源课程的感想和一篇文章,并且问她,是不是可以就相关的问题向她请教?
海伦这次还是淡淡地回复:
欢迎交流。
从这周开始,每周海伦打开邮箱,都能看到丽莉关于人力资源的最新见解有、思考和参加的聚会。
海伦从邮件里知道,她参加了HR的聚会,在阅读关于这方面的书,在协助北大的一个教授做研究……
4个月以后,海伦打开邮箱,收到丽莉最后一封信:
“XX公司希望我过去做人力资源管理,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希望能够保持联系。
”
15分钟以后,丽莉抬头看到海伦站在她面前,脸色前所未有的灿烂,她说出了那句丽莉期待已久的话:
“你有兴趣在我们公司做HR吗?
”
你看明白了吗?
如果你愿意,你总是可以掌控些什么。
你没有必要得到允许才开始学习,你也没有必要得到 机会才开始努力。
如果你愿意,你现在就能够为这件事情做些什么,除非你的受害者模式让你深深陷入抱怨与自怜中。
那些时光教会我们的事
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临走的时候,我妈来和我告别,我问:
“我爸呢?
”我妈说:
“你爸怕你哭,就没来。
”
大二暑假我回家,我妈无意中说:
“其实你爸当时就在马路对面。
你转身进学校,你爸就哭了。
”
于是,我懂了,在成长面前,爸爸也是脆弱的。
大一的时候,有一次拉肚子,给妈妈打电话不停地诉苦。
大二的时候,我一个室友打球时咬掉了一块舌头,缝上后有一段时间不能说话。
后来我问他你妈妈知道吗?
他说没告诉她,怕她担心。
于是。
我懂了,我的痛苦会被距离放大,千里之外,妈妈会比我更痛苦。
心送
清初,王夫之隐居湘西石船山下,筑草堂而居,人称“船山先生”。
有一天,一位朋友来拜访,王夫之十分高兴,连呼: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倾其所有,置办饭菜,相对而坐,把酒对酌,大有酣畅淋漓之感。
天色将晚,朋友告辞,王夫之依依不舍,本想多送一程,然而自己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只能起身恭送朋友三步,郑重说:
“君自保重,我心送你三十里。
”
朋友拱手而别,走了十五里,忽然想起雨伞忘在了王夫之家里,又急忙往回赶。
等他转回到王家门口,看见王夫之还毕恭毕敬地站在原地,心里默念着时间,心送朋友三十里……
挨打后找到的商机
2010年11月的一个晚上,英国赫赫有名的富豪、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世界锦标赛(F1)的大老板伯尼·埃克莱斯下班后,遭到了4名歹徒的袭击。
他们先对埃克莱斯一顿拳打脚踢,随即夺走了他的钱包和手腕上的瑞士名表。
很快,受伤的埃克莱斯被路人送往医院。
按照惯例,在入院之前,医生为他拍摄了脸部的特写照片。
照片上,埃克莱斯鼻青脸肿,成了名副其实的“熊猫眼”。
一个星期后,埃克莱斯才渐渐痊愈。
虽然身体没事了,可他总对自己被抢走的那块瑞士名表耿耿于怀。
这块表是他为自己专门定制的,价值2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11万元)。
失去了这样一块昂贵的名表,令埃克莱斯心痛不已。
突然,埃克莱斯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好主意。
他与生产表的瑞士总部取得联系,告诉了他们自己被打劫的经过,并奉上自己被打成“熊猫眼”的那张入院照片。
在这张照片的背面,埃克莱斯写了一句话:
“看看这些人干的好事,只是为了抢一块表。
”他建议说,可以用自己这张被打的照片,来为手表做广告。
手表厂家的董事会在看到这张照片和埃克莱斯的广告创意后,无不惊叹道:
“哇,这家伙可真有胆量!
”他们同时又被这个创意所传达出的“英国式幽默”深深折服。
不久,埃克莱斯受伤后的大头照登上了手表的广告版,并广为传播。
一张被打成“熊猫眼”的照片,给埃克莱斯带来的滚滚财源,远远超过了那块被抢的手表的价值。
对于这次成功,埃克莱斯总结道:
“商机无处不在,它往往就隐藏在不幸和灾难的背后。
”
万里未归人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儿时,父亲吟诵这句诗时,我并不知道它的意思。
只知道父亲这么一吟,大年夜随之就到了,大块的红烧肉随之便在锅里咕咚咚地唱歌了。
这年的大年夜,我们家发生了一件挺让人意外的事。
一家人各司其职,忙着为年夜饭做准备,突然,从一间教室后面传来我大姐的尖叫声。
当时,我们家住在一所学校里。
放寒假了,一间教室后面堆着柴火,我大姐去抱柴火时,看见柴火堆上坐着一个人。
风雪,昏暗,一个陌生人,这是让我大姐惊恐的原因。
这个人坐在柴堆,显然是为了取暖。
当我父亲手持菜刀和火钳出现在他面前时,他不停地道歉。
这人戴着很厚的眼镜,看起来不像坏人。
父亲一生心地和善,不仅没有怪他,反而把他接回家里。
来人说,他要回家,可是家还很远,大雪阻道,他又冷又饿,于是来这里找个地方休息一下。
天快黑了,雪大路滑,父亲说:
“算了,明天再回吧,今夜就留下来一起过年。
”母亲虽然有点不乐意,但她知道父亲说出来的话是从不收回的,所以也不阻拦。
这样一个陌生人,坐在我家跟我们一起吃年夜饭。
他除了说一些感激的话外,其他话不说。
父亲唯恐怠慢了客人,于是话说个不停,酒喝个不停。
可客人低垂着眼帘,总是话到嘴边欲言又止。
远处的鞭炮声、欢叫声、吵闹声传来,可他始终是静默的。
突然,他将手伸进棉衣里,在贴胸的口袋里掏着什么。
他的举动让全家人都很紧张。
终于,他掏出一张磨损得很厉害的五毛钱,一家人松了一口气。
他说,这钱是给我当压岁钱的。
夜里,父母在一间教室给他临时搭了一张铺。
这一夜我们全家人都疑虑重重,父母嘀咕了半夜,也找不到答案。
这人看起来不像坏人,可是……
第二天早晨,去教室看,那人已经离开了,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被单上留下了一张烟盒内的锡纸。
锡纸的背面写着两行字: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
父亲说,他是个在外漂泊的人,他心里多想回家过年啊!
正月十五,我们全家人到集市上看花灯,无意中看到通缉令上的一张照片,父母同时一惊,谜团也由此解开:
通缉令上的人正是大年夜去我家的人。
他是一个“政治犯”。
在那个年代,“政治犯”是很多的。
除夕那天他趁看守疏忽逃了出来,大概是想回家过年,因风雪受阻,才流落至我们这里。
母亲小声说:
“怎么看,他都不像是坏人呢。
”父亲说:
“万里未归人啊!
”
金庸的孤灯
想起来,并非那么遥远的事。
当年明报馆在湾仔谢菲道,我去面试,完了之后,有人说:
“你去看看查先生。
”
那真是最奇怪的办公室。
简陋到极点,门虚掩着,一盏孤灯。
一位中年男子伏案疾书,闻声抬起头来,与我寒暄几句。
少年的我根本不愿走近,随即下了楼,心里想着:
做老板要如此刻苦,真划不来。
其实他那时才40岁左右,可是不知怎的,他已略显老态。
成功当然有所得,可是付出的代价只有当事人才最明白,创业所费时间、心血,不足为外人道。
读者最开心,所费无几,捧住《射雕英雄传》读了又读,每次都兴奋得搔头拍腿,说:
“都会背了,不知为何激动,没有这几套书,不知如何是好。
”
后来他的办公室装修得美轮美奂,书房也非常宽敞,可是我总是记得那一盏孤灯。
学生比树少的大学
19世纪90年代初,美国南部休斯敦,棉花巨富威廉·马歇尔·莱斯捐资建立了莱斯大学,这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学校之一。
修建校园时莱斯规定,原址上的橡树一棵也不许动,要精心设防。
从学校始建到完工,橡树一棵没少,共689棵。
于是,第一年学校就招了689名学生。
人们大不理解,有人说莱斯神经有问题,因为按学校的规模,至少可招1000名学生。
而私立学校是靠学费养活的,一个老师给50个学生讲课和给100个学生讲课没什么区别。
莱斯却继续要求师生分片培育橡树和新栽橡树,直到把校园栽到“饱和”为止。
如果橡树妨碍了基建用地,必须不惜代价把橡树移栽到校园的另一个地方,并且必须保证它们能成活,否则下一年就必须相应地减少招生。
倘若下一年的招生计划人数增加了,学校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栽够相应数目的橡树,如果不幸有些没有存活,就会有相应数目的学生倒霉了。
此时,有人似有所悟,而更多的人是更加疑惑,有的人甚至说莱斯可能是“橡树精”。
到1902年,校园里的橡树终于“饱和”了,共4890棵。
这时,重病中的莱斯立下一个规定:
无论到何时,学校里的学生都不许超过4890人。
他去世后,人们看到,莱斯大学声名鹊起,成了“美国南部哈佛”,人们为他立起了雕像——“美国私立学校至尊先驱”。
赶到2008年,325公顷的校园里还有4890棵郁郁葱葱的橡树,而全校学生总数为4850人,比橡树的总数略少。
而在公立学校,325公顷的校园至少有9000名学生。
100多年过去了,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无论经济如何发展,莱斯大学的学生数总是少于橡树的数。
对于莱斯先生的规定,已没有人表示疑问或反对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
一平方米内长一棵树和一平方米内长10棵树的结果当然不同:
一棵树成材,10棵树成柴。
对台上教师的个性化教育的可能性而言,一个教室坐20个学生和坐50个学生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同。
太简单的道理,却总是有太多的人难以效仿——道理也很简单:
利欲所致。
莱斯大学限制的只是学生的数量,对有意来任教的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不仅来者不拒,而且还主动向他们抛出“绣球”。
学生总数不到5000名,但教师总数超过500名,教师与学生比大于1:
10.
在2007年美国的大学排行榜上,从第1名到第21名全部是私立大学,从第22名开始,才有公立大学。
排名第22的是公立的加州伯克利大学,而它与第21名在实力上也相距甚远。
按2020年全美大学排名,莱斯大学列第17名,与它近在咫尺的得克萨斯大学是一所公立大学,但在学术水平上和莱斯大学无法相提并论。
大自然有许多不可更改的规律。
同一块土地上,茁壮成长的橡树是有限的,而一所大学可容纳的学生也是有限的,打破了学生和师资以及办学条件的和谐,教学摄影师的下降以及学校声誉的下降将不可避免,最终影响的是学校的长远发展。
其实,莱斯大学以橡树为师,遵循的是自然的客观规律,长盛乃必然。
北京太偏远
贾平凹受邀到四川二郎镇采风,早晨在镇子里溜达,遇到一位老者,于是交谈起来。
老者说他有两个儿子,都在酒厂工作,还有一个女儿在北京,他在北京住了一个月刚回来。
贾平凹说,北京多好啊,怎么不在北京多住些日子。
老者说:
“北京好是好,就是太偏远了。
”
贾平凹把这句话郑重地记下来。
暴风雨之后
奥尔罕·帕慕克
风雨之后,我在一个清晨走上街道,发现一切都已改变。
我不是说那些折断在地的树枝和散落于泥泞路面的黄叶,而是说某些深层的的,难以说清的东西已经改变。
就像晨曦之中此刻随处可见的成群蜗牛,潮湿的土壤中说不清楚的气味,不新鲜的空气等。
这些都是一切已永远改变了的明证。
我站在一个泥坑前,盯着它看。
水坑底是软软的泥浆,仿佛在等待某种征兆、某种呼唤。
再远一点的地方,苜蓿叶上似有水滴,它的四周有慢慢泛黄的草地,折断的蕨类植物和绿色的草本植物。
在我的右方,沿着我漫步、思索的峭壁之底,一只海鸥在缓缓盘旋。
它的处境看上去比以往更为危险,却表现得愈发坚定勇敢。
当然,所有这些事情——这种清楚的感知,这种不知从何而来的狂风骤然带来的寒流,这被暴风雨洗刷得如此洁净的天空,这种整个自然都呈现出的新色彩——也许只是一种欺骗性的幻象。
但在漫步的时候,我确实感到,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鸟儿和小虫子,树木和石头,垃圾箱和倾斜的电线杆——所有这些都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失却了目标,忘记了为何身在此处。
后来,当子夜消逝,黎明第一道曙光升起之前,暴风雨突至,重现了一切失却了的意义,失却的热望。
人们是否需要在深夜时分,在窗户的咔嗒声中、在狂风穿过门窗缝隙之际、在雷声里醒来,只是为了感受生活原本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得多,世界的意义要丰富得多?
我半睡半醒,从床上跳起来冲向窗户,一扇扇关上它,然后熄掉还亮着的桌灯,就像水手在暴风雨之夜醒来,本能地冲向他的船帆那样。
做完这些后,我来到厨房,坐在那里喝了杯水。
厨房的顶灯在呼啸的大风中摇晃。
突然,一阵狂风袭来,仿佛摇撼了整个世界,紧接着停电了。
一切陷入黑暗,厨房的瓷砖在我赤裸的脚下感觉那样冰冷。
从坐着的地方,我可以透过窗户、透过摇摆的松树和白杨树,看见白色泡沫自越来越大的海浪中飞起。
在雷鸣声中,闪电仿佛就要击中近处的海面。
随后,在持续的闪电中疾走的层云、翻卷的树梢、大地与天空,全都纠缠在一起。
我站在厨房窗前,看着外面的世界,手里握着一个空杯子,感到十分满足。
清晨时分,我四处游荡,恰似侦察员围绕凶案、暴乱等暴力事件搜索证据,想看清楚周围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对自己说:
这是动乱景象,风雨来袭时的景象啊。
要记得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再后来,我看到折断的树枝和横倒在地的自行车,不禁又想:
当风雨来袭的时候,我们不仅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世界上,而且还会感到,我们经历着同样的生活。
一只小麻雀掉进了泥泞中——我不知道为什么——就要死了。
我充满好奇,却无动于衷地描摹着它。
大雨倾盆,打湿了我的本子和素描。
一粒沙
有这么一个传说。
有一个人,他做了一世的旅客。
他每天都在赶路,他所走的路就是世界上的路。
他很不幸,一开始便穿了一双不合脚的鞋子,这使他走起路来总不能十分如意。
而且走了不久,他的鞋便跳进一粒沙。
路既是世上的路,而这世上又遍地是沙土,跳进一粒沙,本也极其平常。
可是这以后,他的行程就更困苦了,那沙子磨他的脚了,使他走一步,痛一步,你想,假如鞋子里没有一粒沙,那该是多么愉快呢。
不错,这也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只要坐下来,水滨也好,山脚也好,把鞋子脱掉,只一抖,便可抖出那粒磨脚的的沙子。
然而他不能。
他赶路赶得很急,每天都担心日落西山时赶不到个段落。
天晚了,他住下来,他疲乏得厉害,还不等脱去鞋子,他已经沉沉地入睡了。
而第二日,天未亮他便急忙起程。
年月久了,那痛楚之感也许与日俱减,但每当与明日同时醒来,望着那永久新鲜、永久圆满而又光明的太阳,而自己开始又走上一日之程时,那起初的步伐总也是痛苦的。
他就这样走着,走着,一直走到不能再走,走到最后,走到死。
他死了,人家人家脱得精光,当然也脱了他的鞋子。
人们搜索他的衣袋,衣袋是空的。
人们抖擞他的鞋子,一粒沙落在地上,那沙子形体微小,滚圆如珠,落地作金石声。
那小小沙子黯然有光,仔细看时,上面隐隐似有纹理。
据后来人说,那沙上实在是几个字迹,但年代久远,没有人知道那字迹说些什么。
又过了些年月,连那粒沙子也不知去向了,对于那几个无人懂得的字迹也就更觉得关系重大,既不可得,也就弥觉可惜。
这传说并不见于载籍,只不过有人曾经这样说过。
可是那曾经说这传说的人却还遭了反驳。
“这传说是一个胡说,我不相信有这样的事实。
”
那个反驳者这样质问,可是反驳者所得到的却只是沉默。
反驳者觉得不够得意,就又进一步反驳。
“傻瓜!
一个人放着安闲的日子不享受,为什么要到处乱跑?
这是走路,又何必紧赶?
像我饭后散散步,水滨林下,随意溜达溜达,也极合卫生之道。
而且,走路就要拣那好路走,为什么要自找麻烦呢?
”
这次他所得到的不再只是沉默了,因为他只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不见人影,那个说传说的已经走远了。
所以,我也希望有任何辩驳,因为我只替那个说传说的再说一遍。
赌徒和股民
天堂新来两个成员,一个只穿内衣,一个干脆就是骷髅。
上帝好奇,亲自接待,问只身穿内衣的:
你怎么裸着身呢?
这位说:
我是赌徒,输得只剩内衣了!
上帝又问骷髅:
你怎么更惨呢?
骷髅回答:
报告上帝,我是股民,割完肉来的。
木村苹果
日本有位叫木村的果农,看了《自然农法》这本书后受到启发,想种出不施农药、肥料的苹果。
可他没有想到,这仿佛是冲向地狱之路。
刚开始他仅选择一部分果树尝试新的种植方法,两年后,他便下决心停止使用农药。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危害苹果树的害虫不计其数,不使用农药,果树上不长果子专生虫,树上满上各种蛾的幼虫,怎么抓也抓不完。
他比别人更加悉心照料果树,为了除尽专门吃苹果树初春嫩叶和花芽的褐卷叶蛾、乱纹苹果卷叶蛾,还有会啃食叶子的尺蠖、蚜虫,以及危害果实的螟幼虫和介壳虫等,木村带着全家人没日没夜地在不开花、不结果的果园里,用双手和塑料袋抓害虫、喷洒醋液,但苹果树却惨不忍睹,斑点落叶病肆虐,果树简直变成了昆虫的天堂,枯萎的苹果叶不断掉落,苹果树不开花,就更不结果了,收成等于零,而且情况一年比一年糟糕。
苹果园的惨状令木村一家七口生活穷困,父母与木村断绝关系。
木村几乎变卖了所有的东西,四处借贷,一贫如洗。
木村不断地思考着解决的方法,常常站在苹果树旁静默地看着,有时甚至对苹果树说:
“对不起,我让你们受苦了,你们不用开花,也不用结果,只求求你们不要枯掉。
”
他的果树不开花,就没有蜜蜂;他树上的虫还会飞到别人的果树上,这引起邻人极大不满。
当地果农给木村取了个绰号:
灭灶,意思就是炉灶的火灭了的意思。
如果一个家庭炉灶都熄了火,就代表一个家支离破碎,家人走投无路了。
对木村家来说,这是极大的侮辱。
果树越来越虚弱,木村在绝望中跑到山上,想轻生。
在轻生的一刹那,他看到野生的栲树,活得极为健康,他忽然顿悟,树完全可以自然生长的。
木村带着无比的希望,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又开始了新尝试。
木村在果园里大量种大豆,大豆根部密密麻麻的根瘤菌增加土壤里氮的含量;开始种植杂草,让小昆虫、小动物进入他的果园,让植物和动物去建立它们的生态系统;他用自己调和的醋当做农药。
终于,在停止使用农药的第8年,果树开出7朵苹果花,其中有两朵结了果。
那两个苹果是那一年的全部收成,木村把苹果放在佛堂祭拜后,全家人一起分享。
这两个苹果好吃得令人惊讶,木村看到苦尽之后的曙光。
相隔9年后木村的苹果园再度开满了白色的苹果花,第11年他的苹果园大丰收了。
木村在种出不依赖农药和肥料的苹果后,越来越多的人听到他的故事,想尝“好吃到令人惊讶的滋味,哪怕只有一次都行”的人有增无减。
东京一家高档法国餐厅里,总是人满为患,要预约用餐起码得等半年。
这里的招牌就是“木村的苹果汤”。
主厨介绍说:
“这种苹果居然不会烂,可能是汇聚了生产者的灵魂。
”木村苹果成了当地最好的苹果品牌,非常畅销,这让当地果农非常惊讶,自愧不如。
日本的苹果栽培史有120年,之前也有许多人尝试过无农药、无肥料的栽培,都失败了。
大家都是在尝试四五年后,放弃了。
木村却像个傻瓜一样,苦撑11年。
那是生命淬炼出来的智能,那是全心付出后得到的甜美果实,那更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精彩顿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继“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呼声后,又有了“做人要做懒羊羊”的惊人之语,那头小眼睛圆鼓鼓又顶着“大便头”的懒羊羊一下子成为电视荧屏上最走红的男二号。
一夜之间,懒羊羊红了,甚至有粉丝为此总结出懒羊羊的四大生存哲学:
定位清晰,能屈能伸,承认不足,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对此,你有何感想?
请结合现实,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写一篇议论文。
绝不能懒羊羊
最近,本土漫画形象“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国内火了,出人意料的是,其中最受欢迎的竟是一只成天吃草睡觉的配角——懒羊羊。
懒羊羊之所以得到大多数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大家从它身上找到了自己的部分缩影,倍感亲切。
各种正面评价如“定位清晰”,“能屈能伸”等也应运而生,更有甚者,有人提出懒羊羊的生活正是他所向往的,然而,面对懒羊羊现象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冷静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