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6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6349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6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6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6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6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6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6Word版含答案doc.docx

《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6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6Word版含答案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6Word版含答案doc.docx

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6Word版含答案doc

专项提升作业(十六)

十六 传  记

一、(2013·河南省中原名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傅斯年的人文品格

张光芒

傅斯年是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胡适称为“人世间一个最难得最稀有的天才”。

他家世显赫,出身“开代文章第一家”。

先祖傅以渐是清代顺治年间的首任状元。

傅斯年固执、守节,对夷狄之防特别重视。

他也最佩服有气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历史人物,以先贤节操自励,诸葛亮、文天祥、顾炎武、王夫之,都是他敬佩的历史人物。

傅斯年自幼聪颖,过目不忘,熟读儒学经典,他在同窗中年纪最小,但比他大的同学都向他请教。

他被称为“黄河流域第一才子”,继孔圣人之后两千年来又一位“傅圣人”。

虽然如此,但傅斯年读书却极为用功,遇到不懂的字、词便记下来,随时向师长请教,有时找不到纸,便写在手上、胳膊乃至大腿、肚皮上。

夏天一出汗,弄得浑身都是墨迹。

傅斯年最大的爱好便是看书、买书。

在北大时,胡适、傅斯年和叶公超三人被称为“三驾马车”。

有人说,凡事以胡为领袖,傅、叶则是哼哈二将。

胡适对傅斯年极为赏识,他夸赞傅说:

“他的学业根基比我深,读的中国古书比我多得多。

”那廉君回忆,傅每到一地,不多日便与当地的书店老板成了朋友,每次买到好书,总要对众人炫耀一番。

到台湾后,一家书店开张,请他题字,他便写道:

“读书最乐,鬻书亦乐;既读且鬻,乐其所乐。

傅斯年生活中几乎无娱乐可言,除了看几场卓别林的电影外,每天除了读书便是工作。

抗战时期,他在重庆学会了下象棋,偶尔晚上闲来无事,便与司机或工友下象棋,但更多的时间便是读书。

早年对医学有所涉猎,一位“中央医院”的医生和傅初次晤面后,惊讶地对人说:

“傅先生的医学知识,比我丰富得多。

抗战开始后,傅斯年当上了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

他先把贪污腐败的孔祥熙赶下台,抗战胜利后,写了篇文章,把另一个贪污腐败的行政院院长宋子文也赶下台。

事过之后,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上说了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他说:

“我一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

士人之节,在中国以此维持纲常也。

”这几句话,最能体现傅斯年的人文品格,该说的话就要说,该做的事就要做,一定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

在西南联大,傅斯年每天只吃一盘藤藤菜,有时只喝一碗稀饭,偶尔招待来访的客人,甚至要向邻居借钱,实在接济不上了就卖书。

傅斯年一生最好读书藏书,积蓄几乎全部用在买书上,非到万不得已,是不卖书的。

而傅斯年卖书所得,却又常用来周济同仁。

他穿的都是旧衣服,但干净平整。

抗战胜利后,傅斯年当上了北大代校长,凡是敌伪时期在北大当教授的,一个也不聘。

理由是当年抗战爆发后,学校要求能走的教授都走,发给路费,你不走可以,但不能在敌伪办的北京大学当教授,这就是伪教授。

冰炭不相容,忠奸不两立,他对那些留在敌伪统治区,媚颜事敌的教授太痛恨了。

还有一个理由,他说,他这是要给胡先生当校长铺平道路,难事自己来做。

有人这样评价傅斯年,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有志气、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的知识分子的典范。

他的读书之法,与我等并无二异。

然而,傅斯年之所以高出众人,是因为他善于察纳雅言,兼收并蓄,改正缺陷,日月精进。

我们本来都是一棵树,只不过傅斯年能用心专注,善于给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终成栋梁。

人人皆可为尧舜,但不只要有其心,更要有其行。

至于他的做人之道,就更需要我们来学习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从“墨迹”二字可以看出,傅斯年是一个读书极为勤奋的人,但其成就还得归功于天生的禀赋。

B.傅斯年爱看书不仅指他爱读书更表现在爱买书。

在西南联大时,即使经济异常拮据,他都不想卖书。

C.傅斯年整天地埋首于书本之中,平时连电影也难得看几场,可以看出除读书以外他的人生了无乐趣。

D.文章通过傅斯年任北大校长聘教授这件事,展现了一个性格刚直、爱憎分明的爱国者的光辉形象。

E.本文从多方面叙述了傅斯年先生的种种轶事,客观而全面地反映了傅先生的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

2.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中说“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这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傅斯年的性格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分条概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章结尾处说“但不只要有其心,更要有其行”。

傅斯年的“其心”和“其行”是怎样体现的?

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3·哈尔滨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尹卫东:

有些奇迹只发生在中关村

1988年,尹卫东当选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当年23岁的他是56位“人才”中最年轻的一位。

19岁,发现“以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分离一株甲型肝炎病毒”;22岁,完成“甲型肝炎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制。

尹卫东搞科研的大路似乎明亮而平坦。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再次把北京科兴和来到北京科兴任总经理的尹卫东推上了风口浪尖。

虽然面对非典,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但是,百年未遇的疫情确实让大家感到了害怕。

“怎么办?

”听说老百姓们已经开始抢购中药,深谙疾病防控的尹卫东知道这种方法实在行不通。

首先,中药只是心理安慰,不会对预防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其次,如果十几亿人都抢购中药,那么,没有任何一种药是够量的,必将引起更大的恐慌。

焦急的尹卫东立刻写信,通过中关村管委会向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刘淇表示“大炮不能上刺刀,解决疫情还得靠疫苗”。

尹卫东给市政府的信发出后,中关村管委会非常重视。

时任管委会主任的戴卫拨给北京科兴100万元当作“路费”,使他得以开始找实验用的猴子、找P3实验室。

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范伯元用一整天的时间,亲自陪尹卫东在北京找合适的P3实验室。

时任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的刘谦、副院长何维一路绿灯地支持尹卫东这种“站出来”的勇气和决心。

在北京科兴的办公室内,刘谦与尹卫东半小时便谈妥SARS疫苗的研发部署,并同意由北京科兴牵头研发。

虽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成SARSⅠ期临床的单位,但在尹卫东嘴里,当时的北京科兴却是个“小破公司”,因为“融资的1亿元全都盖了厂房”。

可就是这样规模的公司,却足以让“中国向世界宣称,我们防治非典取得成功!

那是非典末期的一天,尹卫东去一个发廊理发,当天的青年报刊登了非典疫苗研制成功的新闻。

一位理发员高兴地对周围人说,“这下可好了,有疫苗了,不用再害怕了,咱们的生意也该好了”。

那一刻,尹卫东深深地为自己的工作感到欣慰。

2009年4月13日,墨西哥发现首例人感染甲型H1N1病例。

十多天后,美国CDC确认在美发现20起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

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

H5N1在动物间是100%感染,100%死亡,对人感染率低,但病死率高。

H1N1引发的是流感大流行,病死率低,但传染性强,而且病毒存在很大的变异可能,乃至引发第二轮传染高潮。

H1N1也是尹卫东面临的一场战役。

它考验的是北京科兴对于一种新发传染病疫苗的全产业链运作能力。

从6月8日获得由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疫苗生产用毒株,到9月2日甲型H1N1流感疫苗正式获得生产批准,短短87天的时间,北京科兴证明了自己能行。

作为世界第一支甲流疫苗的研发公司,北京科兴再次震惊了世界!

CNN记者采访尹卫东时提出:

“是不是因为北京承办了奥运会,所以人人都有争第一的精神?

“争第一?

不!

那些都是虚的。

我只是在想,美国只有3亿人口,而疫苗生产能力是6亿;我国有13亿人口,而我们的疫苗生产能力是1亿。

所以我们比他们更加紧迫。

”尹卫东私下对记者说。

“支撑胆大,靠的是科技力量。

在中关村这个地方,开门就是神仙。

”尹卫东讲起2003年10月发生的一件事,那时,公司缺少一名做SARS疫苗DNA的研究人员,发出招聘启事后,10月3日马上就有一名博士前来面试,面试完的当天就开始上手做了。

“那是在十一休假期啊,而且这位博士的专业水平确实非常高,一周就有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非典来临时,十几亿人都抢购中药,尹卫东对此感到非常担心,担心这会引起中药价格的上涨,使本来感到害怕的人们更加恐慌。

B.“大炮不能上刺刀,解决疫情还得靠疫苗”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用中药不能解决非典疫情的道理。

C.发廊一理发员看到报上刊登的非典疫苗研制成功的新闻后,高兴地对周围人说的话,从侧面反映了SARS疫苗研制成功的重大意义。

D.第七段写甲型H1N1流感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病死率高,是为了衬托尹卫东在短短87天的时间内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甲流疫苗的奇迹。

E.“在中关村这个地方,开门就是神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这个地方环境很好,关心科研的人很多。

2.文章第一段运用了一连串的数字,请分析其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了尹卫东哪些奇迹?

各突出了他的什么精神?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题目是“尹卫东:

有些奇迹只发生在中关村”,但文章大写尹卫东的奇迹,有人认为应改为“尹卫东的奇迹”,你认为哪个题目合适?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3·铁岭六校协作体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巧稚: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黄薇 李响

20世纪上半叶,职业女性崭露头角,却仍备受歧视。

协和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了女性,也为她们设置了一道不近人情的门槛:

担任住院医生的女性,一旦结婚自动解聘,女护士如果结婚必须辞职。

老协和的管理者坚信,一个女人不可能同时扮演贤妻良母和职业女性两种角色。

也许,这既是门槛,也是考验。

坚定的理想和虔诚的信仰,支撑老协和女医护人员以殉道者的姿态,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牺牲。

她们大多终身未婚,将自己嫁给了医疗事业,她们是中国医疗史上的特蕾莎修女。

“万婴之母”林巧稚,就是这样一个代表。

林巧稚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一是因为她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二是因为她亲手接生了5万多婴儿,虽然她自己从未有过孩子。

每一个林巧稚亲手接生的孩子,出生证上都有她秀丽的英文签名:

林巧稚的孩子。

林巧稚说过:

“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林巧稚对待病人极为温柔耐心,难怪很多妇女千里迢迢赶到协和找林大夫。

协和医院原副院长黄人健回忆说,她曾看到林大夫掏出几十块钱给一个流产的贫穷妇女,让她买营养品。

“那时林大夫的工资是300块,像这样资助病人的情况太常见了。

1921年协和医学院落成,毕业于厦门女子师范的林巧稚正是在这一年考入协和。

1929年,林巧稚毕业,入学时有5个女生,3人坚持到最后。

林巧稚学业优异并热心公益,得以留校任职,她是协和第一个毕业留院的中国女生,也因此与协和医院签下了不近人情的聘书。

林巧稚怀着矛盾的心情接下这张光荣的聘书,也接下一纸枷锁。

曾有说法认为林巧稚有过一段朦胧的恋爱,但随着她在医院表现出色,协和派她赴欧美考察深造,恋情也不了了之。

林巧稚去美国进修时,也婉拒了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

1940年林巧稚回国,不久升任妇产科主任,她又创了个纪录:

协和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

直到晚年病重、身体极为衰弱,林巧稚还坚持工作。

家人和学生劝她休息,她说:

“上帝如果让我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那么,我存在的场所便是在医院病房,我存在的价值便是治病救人。

”她虽然早已不是住院医师,但她要求值班医生和护士,只要病人出现问题,即使是半夜也要马上通知她,否则她会生气批评。

林巧稚曾说过:

“我的唯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

协和纯净如真空的环境,养成林巧稚单纯倔强的个性,她对政治一无所知,也毫无兴趣。

1949年,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北平城防总司令傅作义的夫人给林巧稚送来一张傅将军亲笔签名的机票,可以搭乘任何一次航班去任何一个城市,傅太太特别说:

“这是多少人用金条换不来的。

”林巧稚谢绝了好意。

她要在协和守着她的病人。

随着协和“收归国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造”运动展开,老协和知识分子首当其冲。

林巧稚的社会威望和她的政治积极性反差强烈,理所当然是“重点改造对象”。

工作组派她的学生给她讲形势、谈理论,劝导她“揭发美国人的文化侵略”。

林巧稚想不通,“美国人办医学院帮我们培养人才,我的医术就是人家教的……”

与共产党女干部的接触,让林巧稚对共产党人有了更多好感。

有一天,一个穿灰色列宁服的妇女来协和挂号找林巧稚看病,林在问诊中了解到,这名患者1927年生过孩子,因为躲避国民党抓捕不能在大医院就诊,孩子夭折,自己也不能再生育,长征中又落下许多病根……后来她才知道,这位患者是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林对她更增添了同情和敬佩。

北京市委书记彭真的夫人张洁清来协和生孩子的时候,林巧稚经常和她聊天,但并不知道张的身份。

林巧稚与周恩来夫妇、彭真全家的交往,使她对共产党人和新政府有了新的看法。

她的“思想动态”被工作组敏锐地捕捉到,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来到协和,亲自给林巧稚写了100多页学习体会和思想小结。

林巧稚在协和大会上代表教授发言,没有采用吴晗写的报告,她回顾自己在协和不问世事一心从医教书30年,现在她愿意“打开协和的窗子看祖国”。

言辞朴实恳切,在场许多老协和人流下眼泪。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一些著名知识分子纷纷加入共产党。

林巧稚对周恩来说,一个诚实的人不能欺骗组织,也不能欺骗自己。

她是虔诚的基督徒,入党恐怕不便。

周恩来宽慰她不必介意这个问题,在党外一样可以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林巧稚推着四轮车给病人打针送药,清洗便盆,倒痰盂……这些工作她都做得一丝不苟,毕竟,她还没有离开协和,她说这已经是再幸运不过。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林巧稚已近80岁,体质逐渐衰弱。

1983年春,林巧稚病情恶化,陷入昏迷,她总是断断续续地喊:

“快!

快!

拿产钳来!

产钳……”4月22日,林巧稚在协和的病床上走向人生终点。

遗嘱中,她将个人毕生积蓄3万元人民币捐给医院托儿所,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中。

(节选自2012年《文汇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协和医院能接纳女性医护工作者,在20世纪上半叶已算是开明之举,所以它对住院女医生和女护士提出的工作就不许结婚的特殊要求虽不合情但也可以理解。

B.像林巧稚这样的老协和女医护人员凭借着对工作的坚定信念和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大都终身未婚,像特蕾莎修女一样以爱心坚持工作。

C.从厦门女子师范毕业后,林巧稚又考入协和医学院,在学习八年后留校任职。

林巧稚在协和医院成功地创造了两个第一:

第一个毕业留院的中国女生,第一个中国籍女主任。

D.文中写道林巧稚在与邓颖超、张洁清有意交往后,自己对共产党人有了好感,说明在被改造的过程中她的思想有了一些转变。

E.“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巧稚在协和医院里仍然一丝不苟地做着医护工作,说明她对医院和患者的感情没有因政治运动而改变。

2.林巧稚热爱自己的工作,体现在哪些地方?

请简要说明三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纯倔强的个性使得林巧稚对政治一无所知又毫无兴趣,从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林巧稚对政治毫无兴趣,可她却曾拒绝过美国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这是否矛盾?

请结合传记谈谈你对林巧稚的理解和评价。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3·马鞍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莫言自述:

我平时是孙子,写作时色胆包天

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

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

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

一天三顿吃饺子。

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

我当时就问他:

“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

”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的。

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

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

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

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我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

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

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

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闻到大地发出的气味。

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

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想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

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的故乡也不远,隔了三百多里路。

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死的人非常多。

我们村子里的纪录是一天死了18个人。

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球一样的火在天空中飘来飘去。

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狐狸在恋爱。

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身后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

我的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

我们山东话的许多方言土语,一旦写到书上,是非常典雅古朴的古语,反而能够被人理解。

我们说一把刀锋利,不说锋利,而说“风快”。

说一个姑娘漂亮,也不说漂亮,我们讲“奇俊”。

说今天天气很热,我们不说很热,而说“怪热”。

这些方言土语,写到小说里,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

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

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

在我们农村叫作“炮孩子”。

后来我写了小说《四十一炮》,里面就有一个“炮孩子”,其中也有我个人的经历。

也因为我喜欢说话,喜欢说真话,给我们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所以过了几十年以后,当我要写小说准备发表时,使用的笔名叫“莫言”,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

事实证明,我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

我觉得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

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不但对社会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

因为好的文学作品,肯定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尤其是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

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