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四单元篇目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5991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四单元篇目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四单元篇目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四单元篇目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四单元篇目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四单元篇目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四单元篇目练习及答案.docx

《九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四单元篇目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四单元篇目练习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四单元篇目练习及答案.docx

九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四单元篇目练习及答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黑体字注音。

模式()渊博()压zhà()jí取()

2.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进行改正。

根深帝固不言而喻孜孜不卷契而不舍

改为()改为()改为()

3.给下列句子排序。

①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②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③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④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⑤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

4.一群小学生在空地上踢球。

一个孩子不小心,一球砸坏了一位长者家的窗玻璃。

这个孩子跑到长者家里,当头就是一句“一块玻璃多少钱?

”人们对这件事情看法不一,归纳起来有三种:

(1)没有逃走,主动上门赔钱,应予以表扬;没有道歉可以原谅。

(2)赔钱就是认错、道歉的表现。

(3)首先应该道歉,同时应该赔钱。

你赞成哪一种?

请说明理由。

 

二、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

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

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

这是为什么呢?

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读书有三种方法:

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②□□□□不行,□□□□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

许多人读书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

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

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③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④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⑤创造是怎样开始的?

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⑥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

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

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a)“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⑦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

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

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

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

“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b)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

”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

独立见解源于两方面。

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

两者往往互相作用。

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

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c)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他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

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根据第①段有关内容,在第②段方框内应填人词语依次是、。

(四字短语)

2.第③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3.第⑥段中画横线句(a)的含义是。

4.第⑦段中写欧阳修写文成功的关键是,写诗失败的原因是,画线句(b)的意思是。

5.根据第⑦段画线句(c)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意思相同的一项()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尽信书不如无书

D.思而不学则殆

6.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启示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就要认真读书。

B.本文告诉我们:

学习不只是模仿,更要仓U新,要培养创造力。

C.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说理清楚,逻辑性强。

D.作者在议论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使论述更深刻。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亚克敦、欧阳修、爱因斯坦的事例,分别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习题精选

一、基础积累

1.给下面黑体的字注音。

朱熹()儒家()彷徨()

测量()瞭望()丁肇中()

2.下面各项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格物(推究)致知(使达到)

B.齐家(整齐)治国(地方)

C.条目(眼睛)儒家(家庭)

D.清淡(干净)抽象(大象)

3.在字下面标“×”指出四字短语中的错别字,并在后面的横线上改正。

不知所措袖手旁观精兵简正

肆无忌掸接踵而致情系中华

4.填空:

①本文作者是,美籍华裔,家,获得者。

②四书指的是《》、《》、《》、《》。

③格物致知的意思是。

出自我国儒家经典之一《》。

丁肇中教授赋予了新的意义,就是。

5.结合课文,细读下面句子,体会其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①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可能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淡而求得。

 

②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二、提升演练

①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②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可能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淡而求得。

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过程。

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④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具体细致的计划。

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至于这一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⑤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

我们了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⑥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⑦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

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一开始做研究就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

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

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6.所选文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7.结合第④、⑤两段文字回答:

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8.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说出传统的中国教育中的“格物致知”与现今“实验”的区别。

 

9.作者认为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10.读第⑦段文字,在结尾加上一个以“所以”开头的结论性的句子。

 

 短文两篇 练习

 

维度A基础知识

一、基础字词

(一)重点字识记

统筹狡黠滞碍

(二)重点词语掌握

学究:

诘难: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滞碍:

吹毛求疵:

阐证:

要诀:

(三)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并说明句子的意思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怡情傅彩长才

句子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惰 藻饰矫

句子 

3、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范 

句子 

4、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

鄙羡 

句子 

 

二、文学知识

(一)培根,国家、家,著有《》、《》等。

(二)《不求甚解》选自,作者,原名,当代。

三、课文掌握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A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却对马克思的著作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

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精神实质。

B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C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绝对不应该这样。

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D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

“读书且平平读,未小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所谓未小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

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1、引文部分使用了和两种论证方法。

2、A段引文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

答:

 

3、B段引文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

答:

 

4、D段引文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

答:

 

维度B能力提高

         读书乐 乐读书

谈到如何学习语言,有的人总是一味强调“苦读”,甚至举出古人悬梁刺股的故事,以为勤学的佳话。

  学习语言应该刻苦,但学习绝不仅仅是苦,更不是越苦越好。

头悬梁锥刺股,精神或许可嘉,可做法实在不值得称道。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感到读书的乐趣,才能乐于勤奋学习。

许多学业上有成就的人,刻苦攻读往往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

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要享受读书的乐趣,就得思考。

只有通过思考,你才能获得知识,为认识真理而兴奋,为解决疑难而激动,真正体会到创造的愉快,因而感到愈读愈有味道。

有两种毛病会影响读书的兴趣,一种是“懒学症”,一种是“恐学症”。

有的同学懒,读书不动脑筋,拿起书本,不知他在看书,还是书在看他。

这样漫不经心地去读,不是积极、主动、深入地钻研问题,思维活动没有展开,自然享受不到思考的快乐。

有的同学怕,视读书为灾难,拿起书本,担心的是作业,害怕的是考试,这样的读法,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思维没有活跃起来,又有什么乐趣可言?

读书之乐与懒于思考、害怕思考的人无缘。

只有在读书的过程中兴致勃勃地去探索问题,你才能像高尔基那样,体会到“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从而使“苦读”变为“乐读”。

 

1、文中有“悬梁刺股”的故事,请列举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中其他的宏扬刻苦学习精神的成语

答:

 

2、文中所讲的“读书乐、乐读书”是指的是在学习中不用再提倡刻苦的精神了吗?

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习题精选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玄虚()

(2)渺茫()(3)诓骗()

(4)慨叹()(5)省悟()(6)依赖()

(7)麻醉()(8)笼罩()(9)家谱()

(10)脊梁()(11)摧残()(12)诬蔑()

2.按拼音填字组词。

(1)怀ɡǔ()伤今

(2)为民qǐnɡ()命

(3)求神bài()佛(4)shě()身求法

(5)前pū()后继

3.品味语言,说说加粗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

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二、课内阅读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

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4.上文中论敌的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中论敌的论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文中作者批驳论敌的论点后,有针对性的提出的自己的论点是什么?

 

7.能证明作者论点的论据是什么?

 

8.写驳论文,要善于找批驳的“突破口”,所谓“突破口”,就是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了它,就能击中其要害。

联系全文,作者是以什么为突破口?

为什么?

 

四单元篇目参考答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一、基础知识

1.móyuān榨汲

2.帝改为蒂卷改为倦契改为锲

3.④③①⑤②

4.答案略,言之成理即可。

注意语言的表述。

二、拓展练习

1.读而不懂既读也懂

2.总结上文,统领下文

3.在学习(吸收或消化)前人的知识(经验、成果)的基础上。

(或:

借鉴前人的知识)

4.敢于创新只是模仿写作时不拘泥于古人(或写作时不受古人的限制)

5.C

6.A

7.注意他们的读书特点即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参考答案:

1.xīrúpangliángliàozhào

2.A

3.错字有“错”、“正”、“掸”、“致”分别改为:

措政惮至

4.①丁肇中实验物理学诺贝尔物理学奖②《孔子》、《孟子》、《大学》、《中庸》③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大学》有两点:

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5.①作者用“只能……不可能”强调了实地实验对获得新知识的重要作用。

②作者用“不能……也不能”从两个方面否定了错误的做法,强调了“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6.中心意思:

实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

科学进展的历史、实验的过程、中国学生的弱点。

7.只有少数人能做到有计划、有适当的目标,有眼光、勇气和毅力。

8.传统的中国教育中的“格物致知”是消极的袖手旁观的探索过程,而现今的“实验”是积极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测过程。

9.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10.所以我们不能光埋头读书,要多动手实验。

 

 短文两篇 练习参考答案

维度A基础知识

一、基础字词

(一)重点字识记

chóu;xié;zhì

(二)重点词语掌握

迂腐的读书人;诘问,为难;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不通畅;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阐述论证;重要的诀窍;

(三)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并说明句子的意思

1、使心情愉快;(给言辞)增添光彩;增长才干,才能;读书够得上使人心情愉快,令言辞添彩,使人增长才干。

2、懒,懈怠;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做作,不真实;读书花费太多的时间,人在其中是容易懈怠走神的,而说话过于堆砌词采就会显得说话人太过于做作,不真实了。

3、这里是衡量、检验的意思;书上所列的东西,如果不用经验去检验它,它就会不适应于自己。

4、看不起;羡慕;狡猾的人看不起读书,愚蠢的人羡慕读书,只有聪明智慧的人通过读书来达到一定的目的,然而书并不是通过发挥什么作用来使人读它来吸引人的。

二、文体知识

(一)英;哲学;作;随笔;新工具

(二)《燕山夜话》;马南邨;邓拓;作家

三、课文掌握

1、例证法;引证法

2、强调今天学习“应该抱虚心的态度。

3、引诸葛亮的例子,赞扬“观其大略”式的“不求甚解”的高明。

4、宋儒陆象山的语录,说明“未晓处且放过的方法与陶渊明的提法”很相似。

维度B能力提高

1、凿壁偷光、聚萤映雪

2、作者讲乐读书,指的是要在读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不能以读书为苦,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这与是否具有刻苦精神无关,乐读书同样需要对学习的刻苦精神来支持来进行,如果没有刻苦精神,压根就不读书,一样也谈不上得到读书的乐趣。

刻苦是任何一项事业想要取得成功都必备的条件,是精神手杖。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参考答案

1.

(1)xuán

(2)miǎo(3)kuānɡ

(4)kǎi(5)xǐnɡ(6)lài

(7)zuì(8)zhào(9)pǔ

(10)jǐ(11)cuī(12)miè

2.

(1)古

(2)请(3)拜(4)舍(5)仆

3.“总”字表示自夸、夜郎自大是由来以久;“只”字,表示唯洋是崇,不相信自己;“一味”,表愚昧成习,顽固不化。

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5.

(1)总自夸地大物博。

(2)只希望着国联。

(3)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6.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7.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8.以论敌的论证为突破口。

论敌的论证存在以偏概全的致命弱点,所以作者抓住其要害,驳倒论敌的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