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经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5917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傈僳族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傈僳族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傈僳族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傈僳族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傈僳族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傈僳族经济.docx

《傈僳族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傈僳族经济.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傈僳族经济.docx

傈僳族经济

第四章傈僳族经济贸易

第一节傈僳族经济

新中国成立以前,傈僳族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居住在云南省丽江、维西、永胜、云龙、兰坪、保山和四川省等地的傈僳族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社会。

居住在大小凉山周围的傈僳族,已分化出一些中小奴隶主,从事农业或半农半猎。

居住在怒江的傈僳族生产力水平低下,铁具和竹木农果并用,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为主,狩猎、采集为辅,社会分工不明显,手工业和商业还没有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实行以物易物的交换方法,在碧江、福贡等县出现一些以物易物的初级市场。

怒江傈僳族地区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农村阶级有了分化,但有存在着原始的公有制和家长奴隶制的残余。

土地制度分为个体私有、家族共同伙有、村寨及家族公有3种形式,并普遍存在一种伙有共耕制“哈米贝来合”,这是一种由公有向私有过渡的土地所有制和耕作的原始协作形式。

16~20世纪初期,怒江傈僳族还存在过家长奴隶制,奴隶被当作家庭成员或养子看待,日常生活与主人略有差别,社会地位较低,有的奴隶可以赎身为自由民。

到1949年为止,怒江地区的家长奴隶制已基本瓦解。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根据傈僳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分别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方式,先后完成了傈僳族地区的社会改革。

在丽江、永平、永胜、云龙等县的傈僳族地区,地主经济比较发达,采取了和汉族地区相近的土地改革的办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在云南省中旬、宁蒗、潞西、保山,四川省西昌、盐边等和藏、傣、彝等族杂居的傈僳族地区,则采取比较和平的方式进行土地改革;在怒江地区沿边四县和德宏自治州山区的部分傈僳族,则通过互助合作道路发展生产,逐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1954年8月,建立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区,包括泸水、碧江、福贡、贡山等县,1957年1月改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并将兰坪县划入建制,实现了傈僳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40多年来,傈僳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凭借自己的双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目前,傈僳族地区已建立了发电、汽车修理、农机、稀有金属、制糖、制盐、造纸、印刷、制药、酿酒、榨油、砖瓦、陶瓷、建筑、食品加工等多种企业,并培养出本民族的一批产业工人。

交通通讯事业有了较大改善,自治州各县基本都通了公路,邮电网四通八达,大大加强了傈僳族同兄弟民族间的联系。

文教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傈僳族有了自己的大学生、教师、医生、科学技术人才,建立了医院、卫生所和防疫站,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一、经济形态

傈僳族解放前社会经济形态大体分为两个不同类型地区:

一是阶级分化不明显地区,如云南怒江州的泸水、福贡、贡山三县傈僳族聚居地区;二是封建经济地区已进入封建社会,经济社会形态主要有封建领主经济和地主经济两种,如云南省的丽江、维西、用胜、兰坪、大理、楚雄、宝山等地和四川省的德昌、盐源、米易等傈僳族聚居地区。

生产力已经附近的先进民族,民族内部阶级分化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各有差异,其生产力生产水平低下。

(一)、原始经济生产方式

这种经济生产方式的生产水平较为低下,社会经济和文化落后,民族内部阶级分化不明显,社会发展程度较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原始公有制到个体私有制发展土地所有制形态。

解放前,这里的傈僳族还处于油原始公有制向个体私有制发展的阶段。

其形态有个体农民私有、家族共耕伙有、家族村寨公有。

个体公民私有制是主要的,占这一地区已耕地面积的70%;家族共耕伙有是原始的土地公有制向私有制发展的一种过渡形式,占这一地区已耕面积25%,家族的村寨公有的土地,只作为原始的土地公有制的一种残留形式保存下来,仅占这一地区已耕面积的5%。

但是,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不仅相同,各种土地所有制形态所占比例也因此而有所差异。

其次,在个体私有制确定过程中的原始剥削形态。

主要包括瓦刷、瓦府、蓄奴、实物寨利。

瓦刷,原为民族内部的原始协作形式,在农忙季节,每家都可以请家族和村寨成员协作劳动,主人招待饭酒,不付任何报酬,不存在剥削性质。

随着个体私有制的建立,一些占有较多土地的头人和富裕农户,受别人协作的工数超过了协作别人的工数,有些户每年瓦刷人数达一二百人。

瓦府:

由原始协作而转化来的实物雇工。

在每年农忙季节,头人和富裕农户用粮食、盐、肉、等实物,换取劳动力。

蓄奴,19世纪以来,在傈僳族地区中,曾一度出现过家长奴隶制。

实物债利,这也是民族内部原来的互助经济发展成为有借有还,还本加利的剥削形式,实物债利,一般都以粮食为主,贫苦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向富裕户借粮,到农忙时以工抵债或到秋后加利还粮。

最后,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衡的初期的阶级分化。

由于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发展的确立,一家一户经济成为经济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在生产资料占有不平衡的情况下,出现贫富悬殊,导致阶级的分化。

(二)、封建领主经济和地主经济

1、封建领主经济——土司制

傈僳族地区历史上存在有怒江的六个土司和维西的三个土司。

土司的剥削形式:

在“管土管民”的地区,辖区内的土地、山场甚至一草一木都为土司所有,辖区内的佃农,实际上是土司的农奴。

佃农的土地,不能买卖、赠与、转让;新来户开荒定居,必须向土司报告、送礼,经土司准许后才能居住和开荒种地。

佃户迁走或绝户,必须把土地交还土司。

在“管民不管土”地区上,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民,但必须按规定向土司缴纳田粮赋税,边远地区要,要缴纳蜂蜜,黄蜡漆蜡,兽皮等山货药材贡品。

土司对辖区内的佃农,自耕农发以山场、土地的管理,以村寨为单位,设置庄头、排首、赊头、长安等人员,管理登记入户,土地,催收谷租,捐税,摊派夫役等,壮丁等。

这些人员都是土司的亲信和代理人,但都非世袭。

如不尽职,土司可以随时撤换。

2、地主经济

除土司制度外,这些地区还有封建地主经济。

这些地区,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占有十分集中,租佃关系,长短工,高利贷等剥削形式,相当普遍;农村中少地和无地的贫、雇农,是一个很大的阶层。

根据1952年丽江、永胜、维西、德昌等傈僳族聚居乡土改时各阶层生产资料占有的统计,占总数3%的地主占有土地面中水田的21.5%和旱地的21.8%,而占66%的贫农只占有49%的水田和旱地。

傈僳族地区的地主大都与丽江的土司后代,彝族奴隶主、盐边土司等统治阶级又密切的联系。

因此这些地主曾被土司委派为大伙头、排首、庄头。

地主、富农经常用原始协作的残余形式作为剥削手段以及通过高利贷残酷的剥削劳动人民。

二、生产方式、分配形式

(一)、生产方式

傈僳族地区的生产方式也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生产方式已基本接近周围地区的汉族和先进的少数民族,另一种类型是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方式比较落后。

第一种类型的地区主要是丽江、腾冲、永胜、盈江等地的傈僳族生产方式。

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一地区的土地一般可分为轮歇、长耕两种。

根据腾冲县傈僳族地区的社会历史调查的资料表明,常耕有水田和菜园之分。

固定耕地主要是水田,如蔡家寨全部耕地面积2007亩,其中水田为1273亩,占全部耕地面积63.4%。

苏典乡共有耕地505箩种(不包括汉族寨),而水田即有326箩种,占全部耕地的64.5%,平均每户占有1.6箩种。

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其他还有苦荞、洋芋、苞谷、红米、蚕豆、豌豆。

另一类是福贡、贡山地区的泸水县北部的经济生产方式,以火烧轮歇地为主,占傈僳族地区耕地总面积的10%左右。

此类地区大都分布在山坡或高山林地,傈僳族人用长刀、斧头将树木和荆棘砍到,翻晒几日,稍一把火即成耕地。

此类耕地在头两年因火灰做肥料,土质肥沃,适宜栽种马铃薯、玉米、芸豆、腰花豆,也可撒种荞子。

但一两年后肥料用光,土地复为瘠土,因而,这一地区傈僳族人在烧荒耕作。

这种生产方式产量低且易引起火灾,破坏生态,现多已放弃。

(二)、分配形式

傈僳去赏保留有“见者有份”和“均等”的原始财产分配制度。

这一方面受制于傈僳族经济发展的滞后,另一方面是受传统的美德和哲学思想的制约。

如获取猎物后将猎物平均分成若干份,村里的每户人家都有一份(无论参加狩猎与否),甚而路过的人也有一份,宰杀过年猪什么的,要分送所有亲戚各一份等等。

三、物产、资源

傈僳族人民主要居住在怒江、金沙江两岸的峡谷中,怒江像一条翠绿的缎带,镶嵌在云南边陲,海拔4000米的碧罗雪山和5000米的高黎贡山像两座耸立的屏风,对峙于怒江两岸,形成我国西南气势磅礴的著名大峡谷,这里江水奔腾汹涌,山势陡峭巍峨,是祖国西南边疆的天然屏障。

从江面到两岸的山巅高差2000多米,自然构成“一江两山三气候,重林宜粮山货多”的特点。

在这种特的气候环境里,植被层次分明,河谷地区气候温和,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种植有一米、荞麦、小麦、豆类、高梁,珲有少量水稻等。

目前,还有种植了甘蔗、花生等经济作物。

山腰地区常年气候凉爽,宜于桐果、核桃、甘蔗、漆树、茶叶、大麻等经济林木生长,农副产品还有生漆、漆腊、油桐、紫胶等。

高山地区气候比较寒冷,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是滇西北有名的木材生产基地和药材产区,密林中有虎、豹、熊、马鹿、孔雀、鹦鹉、小熊、猫、小野牛、大灵猫、羚羊、金丝、懒猴、长臂猴、猕猴以有稀有的白尾梢红雉、红斑角雉、血雉、环颈雉等珍禽异兽。

这里由于受印度西南季风的影响。

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各种药材又生长得茂盛,生长着百合、黄草、党参、猪益、金耳、银耳、麝香、鹿茸、熊胆、秦归、茯苓、天麻、青木香和著名的厚朴。

在干热河谷地带,可以见到细叶植物麻黄,根块重达五、六十斤的山龟以有兰科植物黄草等。

在海拔1300米到2600米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有成片成片的珠子三七、黄连、虫类等,还有被国家列为保护植物的长绿木兰(它的皮是上好药材),稀有的贡山尖杉,是三尖杉科的特有种,它只生长在高黎贡山的北部地区,散见的极少。

这里还有虫草、贝母、岩白菜、雪莲花、雪、茶等许多珍贵的药材。

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藏。

金属矿有铅锌、银、铜、铁、锡、锑、钨、汞、钼等,非金属矿有盐矿、煤、云母、水晶、绿柱石、玉石、大理石、金钢砂、石膏等。

兰坪县的铅锌矿是我国特大矿区;著名的拉鸡井盐品位高,洁白醇香,是云南各大盐矿之冠,行销滇西北各地。

水晶石分布很广,有绿色、茶色、烟色、墨色和无色的多种,曾开采出一块重100多公斤的水晶石,是国内珍品。

玉有黄玉和软玉。

蕴藏量最大的是大理石,有彩色、白色、黑色、墨绿色,还有花纹图案的,经勘察分布很广,面积也大,整个福贡县的县城就在一块大理石矿床上,许多矿藏尚待开发,这些地下资源不仅对怒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资源。

四、农、林、牧、副、渔业概况

(一)、农业

1.农业生产特点

傈僳族聚居区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北段,属于典型的立体季风气候,因而形成了典型的立体农业。

其特点如下:

首先,耕地的垂直分布。

这里的耕地水田少,旱地多、平地少、坡地多;大片集中的少,小块分散的多。

而且,一个村寨,往往分布于不同海拔和不同气候区内。

水田一般分布于河谷台地和半山缓坡地。

多数为梯形台田、旱地,因坡度的大小不同,有牛犁地和手挖地之分,牛犁地,一般为坡度较缓,石头不多,能用牛耕的土地。

手挖地,为坡度较陡,无法用牛耕而以人工锄挖的土地。

水田地区的坡度,大概在十五度左右,手挖地坡度至少在在三十度以上,最陡的达到六十度。

有些地区的手挖地正在有计划的逐步退耕还林、还牧。

其次,土壤的垂直差异。

由于这里的地形、气候或土母质、森林植被、耕作条件的决定,在土壤方面,亦有明显的垂直差异。

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江边,主要为打赤红壤、红壤,海拔在2500米左右的半山区,主要在棕壤、暗棕壤,3000米以上的非农作区,依次为灰棕森林和高山草甸土。

水稻分布较为广泛,一般在2000米以下的河沿阶地和半山台地。

最后,作物的多层次多种类。

农作物方面,作物品种品类繁多,分布层次清除。

水稻,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下地区,以河谷江边为主。

泸水县上江乡,与宝山怒江坝紧接,生产双季稻,为重要的大米产区。

玉米分布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山区。

以江边、半山腰为主。

南部江边,可以种植双季玉米。

小麦从江边到高山都可以种植,以2000米左右的半山地较好。

芥子各地带都适于种植,以高山为主。

燕麦、青稞分布于海拔2500米左右高山地区。

此外在大春作物方面还有旱谷、高粱、小米、黄豆、架豆、白芸豆等。

2、农业生产技术

首先,改变了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导地位。

解放初,怒江峡谷的三个县有耕地25万亩,其中15万亩是不固定的轮歇火山地半固定的锄挖地,基本沿用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

1988年,怒江州的轮歇耕地占总耕地的比例降至8.8%。

20多年来,从固定的耕地入手,使种植业升班基本摆脱了人跟地走,地随山转的落后状态,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取代了一刀耕火种为主体的原始农业生产格局。

其次,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

过去怒江州农业的原始落后,还表现于耕作制度的不合理性,土地的复种指数不高,全州绝大部分地区每年只种大春、播种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80-90%,土地利用率很低。

改革开放后,耕作制度做了重大改革。

据怒江州统计局统计,1988年怒江耕地面积为715088亩,人均耕地1.89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083736亩,复种指数为151.6%。

最后,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高科学种田技术。

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

傈僳族农民对籽种十分重视,也有一定的选中方法。

但选种方法都很落后选种方法是秋后将包大、颗粒饱满的玉米作为籽种。

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州县都建立了籽种站,每年从外地调入大量的各种作物籽种,以提高产量。

改进农作物的栽培技术,随着水田面积的增加,推广了泥水选种,温水浸种,薄膜育秧。

合理密植,合理使用农家肥和化学肥,加强中耕管理等技术措施。

在玉米栽培上,推广了挖塘、点播、条栽密植等先进生产措施,并推广化肥、农药、化学除草剂,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

(二)、林业

傈僳族居住地区大部分为山区,因而林业是傈僳族地区的主要自然优势之一。

傈僳族地区森令资源丰富,铁杉、冷杉、云杉是森林资源的主体。

林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桐、漆树、植物药材等。

油桐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江边、河谷地带(有些高寒山区也可种植漆树)。

油桐可熬油或出售桐籽,产量价值高,怒江州福贡县的油桐种植普遍,目前已经该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漆籽可制作成漆蜡作油,亦是产后或久病刚愈时的滋阴补血之药。

植物药材主要包括:

阳春砂仁、杜仲、黄柏、苏木、小别子、姜黄、茯苓、猪苓、红花、吴芋、重楼、当归、贝母、天麻、云木香、中华血胆、党参、叶青胆等。

(三)、牧业

由于傈僳族生活的地区具有丰富、肥沃的土地和多层次立体气候资源有利于多种牧草的繁殖生长,因而形成了具有垂直分布的各类牲畜组合结构。

据土壤普查和草山普查资料显示,傈僳族聚居地区以山地棕壤合暗棕壤为主的六大土类,优质牧草200多种,生长期场,曹产量高,为畜牧业提供了大量的野生植物饲料资源。

该地区牧业的生产形式主要采取“草食牲畜为主,杂粮牲畜并重”的养殖方式,主要牧业产品有维西的黄牛、山羊、绵羊、维西马等,怒江州的大额牛(又称独龙牛)是全国独特的珍稀畜种,泸水黑山羊是生产性能较高、适应性较强的地方良种。

(四)、副业

傈僳族地区以传统植业为主,但因耕地面积少,农作物产量低,因而,不得不采用采集、狩猎来补充食物和油脂,以及家庭手工业贴补家用。

采集:

傈僳族地区可食植物丰富,有也山药、野百合、蕨菜、野酸、野葱、野荞叶、野芹菜、鱼腥草、竹叶菜、牛舌菜、野竹笋、树头草、黄连等数十种。

每年4-8月,傈僳族大都上山下箐从事采集而补充食量,故称为“采集月”。

狩猎:

傈僳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高山地区原始森林密布,半山地区青草茂盛,江河溪流奔流于山涧箐角,适宜禽兽生存。

因而,傈僳族地区动物种类繁多,有野猪、熊、野牛、山驴、马鹿、岩羊、羚羊、獐子、狐狸、猴子、虎、豹、野兔、竹鼠等。

每年8-12月,傈僳族男子就集队或单独上山狩猎以补充油脂及肉食。

傈僳族狩猎一般采用围堵、挖陷阱、下扣子等猎取禽兽;有时也用植物粘凝浆捕捉飞禽,即将粘凝浆置于禽鸟出没的泉水眼边、树枝上即可将飞落的禽鸟粘上。

现今狩猎习俗因所猎取的对象日趋减少且多为国家级保护动物,现基本杜绝。

但长刀、弩弓、猎网、铁扣等狩猎工具作为男子的荣耀仍被大量保存或供奉。

家庭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在傈僳族的经济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傈僳族妇女主要从事绩麻、织布、缝制衣物等。

傈僳族妇女大都心灵手巧,每天可织5寸宽的麻布6尺,每年可织30丈左右,足够一个五口家庭穿、垫、盖之用。

麻布制品一般用于缝制衣裤、床单、麻布包等。

傈僳族男子则主要从事竹器(主要有背箩、囤箩、簸箕、竹筛、背带、鸡笼、竹水桶、竹酒筒等)、木器(主要由木锄、木犁、木箱、木柜等弩弓、箭匣等)、石器(脚舂和石墨等)。

(六)、渔业

傈僳族地区大江奔流不息,山溪山泉淙淙,其间栖息着怒江鮡鱼、蛇鱼、扁头鱼、馒瓜鱼等名贵品种。

傈僳族地区的渔业发展很缓慢,解放前没有专业的养育场,只是个体在江里渔猎自食。

每年9月,傈僳族男子用竹竿钓捕、长绳钓捕、下扣钓捕、竹筏撒网围捕等方式从事渔业。

也有用细孔蔑箩堵捞、鱼叉镖取、分河岔排等方法捕获江河中的鱼。

现在开始试养的有泸水县的鲁掌、上江、老窝、六库等,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傈僳族地区渔业保持了持续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进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水产品产量持续增加。

如2007年,怒江州水产品总量达438吨,比上年增加19吨,增长4.5%。

其中养殖产量424吨,比上年增加17吨,增长4.2%,捕捞产量14吨,比上年增长2吨,池、坝、塘产量383吨,比上年增加156吨,增长68.7%。

渔业总产值稳中有增。

全社会渔业总产值974万元,增加值218.9万元。

其中,渔业产值515万元,增加122.6万元。

渔业第三产业总产值459万元,增加值96.3万元。

渔业养殖户和养殖面积稳中有增。

残阳渐逝,血红冲天。

  半是夕阳余光,半是狰狞血雨。

  是的,血,到处都是冷腥的鲜血。

  整个皇宫之内,血流成河,白玉理石全被洗涮成黑红之色,到处是断壁残肢,尸横一片,到处是厮杀后的痕迹。

  “为什么?

”                                                                

  百里冰左手紧捂着胸口,瞪大着眼睛看着对面十米敌对方处,挥手点兵之人。

  那是她的未婚夫,她倾尽一生所爱之人。

  亦是绝杀她百里一族,将她迫入绝境之人。

  她不懂,为何倾尽所有的爱,换来的是百里一族的灭顶之灾。

  台下之人仍是一身儒雅白衣,清俊的脸上,就连平日里对她宠溺的笑容都没有变过。

  冷逸辰就这样含笑相对,却不肯多说只字片语。

  权利?

利益?

  她虽是寒月帝国唯一的继承人,可是她早已与身为寒月帝国帝皇的外公达成协议,她与冷逸辰成婚后,冷逸辰为帝,她为后,她会做好他的贤内助,她从来不是他成功之路上的绊脚石,他为何要如此对她?

  冷逸辰仍是气定神闲的坐在不远处,手中的白羽扇仍旧轻摇着,完全不惧百里冰眼中的怒意,只是仿佛没有听到她的问话般,仍一派温和之笑,却坚定的吐出一个字,“杀!

  百里冰怒上心头。

  手中剑气如虹,眼看便要破势而出,却听到远处传来震天动地,撕心裂肺的愤然吼声,“冷逸辰,我百里一族与你不死不休!

  “噗!

  百里冰同一时刻,一口鲜血狂喷而出,心脏之处传来剧痛。

  她突的单腿倒下。

  是皇帝外公的声音。

百里冰痛苦的闭上眼睛。

  果然,冷逸辰在派人围杀她的同时,也对她的皇帝外公与其他族人动手了,看来百里一族今日恐怕难逃灭族之祸了。

  她看着惜日对她呵护倍至的爱人,指甲恨得深入掌心,却感觉不到半丝痛意。

  血阳残光,打在百里冰的脸上,映红了她的眼,也血洗了她的心。

  “冷逸辰,你借我生辰之名,将我百里一族全部聚此,竟是为了灭我全族。

  你可知欺我百里者,杀无赦。

”明明落在下风,却仍是气度非凡,那轩昂之姿,百分不输男儿。

  百里冰冷面肃目,冷冷怒视着冷逸辰。

  天色瞬间黯然,黑云密布,邪风四起,所有天地剑气从四面八方汇集于百里冰身上,她的剑力更胜之前。

  冷逸辰前密密麻麻的高手执剑相护,可他仍然感觉到了百里冰身上所散发的凛冽剑气。

  他笑容未变,眼神却一沉。

  第一高手就是第一高手,她的内功,竟让他觉得有毁天灭地之势,难怪她会成为寒月帝国的传奇。

  可惜,可惜了……

  “大家小心,小心她的剑气,小心……”

  百里冰冷笑,全身之气一瞬之间向四面八方激烈旋转,呼啸而众人而去,可是,她的眼睛却紧紧盯着台下那稳坐之人。

  她用尽生命去爱的人竟要将她至于死地,竟灭杀她全族,既然如此,哪怕魂飞魄散,她也要拉他一起下地狱。

  她百里冰从来就不是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的人。

有仇必报,有恩必还一直是她做人的原则,死有什么大不了,她又不是没死过,重要的是要拉着仇人一起死。

  十年前身为特警的她在金三角的大毒枭身旁做卧底,后身份暴露,大毒枭欲将她除掉,她便拉着他一起与手榴弹同归于尽了,之后她便穿越到此,这十年,她已经是赚的了。

  只是,她眼中闪过寒光,从前有多爱,如今就有多恨。

  无形内心越聚越大,四周兵将已有被卷入其中者,武功低的,甚至直接被撕成碎片。

  “她拼命了,第一高手要拼命了……”

  “保护冷王殿下,保护冷王殿下……”

  “不要让她出剑,否则我们全部都要死在这里,快,大家一起围攻,杀了她……”

  “杀啊……”

  又一口鲜血狂喷而出,百里冰只觉浑身刺痛,生命的气息越来越弱。

  毒,是毒。

  今早冷逸辰为她亲倒的茶,原来是杯断魂茶。

  百里冰一声长啸,听得人悲然魂绝,她瞎了眼,当真是瞎了这双眼,才会爱上这个男人。

  随后人剑合一,内力爆向四方,所过之出,血色飞舞,散染一片。

  人剑所过之处,全部被夷平,所有生命,全部被秒杀。

  血如泉水喷色四方,侥幸活下来的人全部惊呆在当场。

  屠杀,这是赤/裸裸的屠杀,以一人之力屠杀二十万大军,这是怎样变态的实力,就连冷逸辰都变得不淡定了。

  她永远都能带给他惊喜,只是今天这惊喜,来得太不是时候。

  就在所有人都不知所措,等待被屠杀的时候,百里冰只觉从心口处传来剧痛,随后暴体而亡。

  她知道,毒已入心,无力回天,终含恨而终。

  “死了?

  过了许久,才有人从她的突然暴体中回过神来。

  “哈哈……死了,终于死了……”

  “什么寒月第一高手,不过如此……”

  “对啊,不过如此……”

  冷逸辰冷眼看着这一切,只有他知道,百里冰今日因中了他的散功乱脉之毒,只发挥出了平日里的十分之一的功力,否则以她的实力,只怕……

  此刻,冷逸辰的眼神格外的复杂。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冷逸辰,这是为什么?

你告诉我,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轮回中,这执念,久久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