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煤业集团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资料之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5897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城煤业集团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资料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晋城煤业集团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资料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晋城煤业集团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资料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晋城煤业集团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资料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晋城煤业集团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资料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晋城煤业集团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资料之二.docx

《晋城煤业集团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资料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城煤业集团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资料之二.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晋城煤业集团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资料之二.docx

晋城煤业集团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资料之二

晋城煤业集团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资料之二

筑牢安全根基突出效益导向

坚持科学发展加速转型跨越

为建设极具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新型能源集团而努力奋斗

——在晋城煤业集团四届一次职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2011年2月20日)

武华太

各位代表: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第一部分2010年工作和“十一五”发展简要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一年来,集团公司全体员工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安全、保稳定、促发展”为主线,强化集团管理,熔炼团队精神,增强联动优势,提升发展水平,推动企业经济规模和效益在高起点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加速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抢抓市场机遇,强化经营管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再攀新高峰

2010年,我们科学研判形势,灵活高效应对,推动集团公司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跃上了新的增长平台。

——截止2010年底,集团公司总资产1002.49亿元,同比增加155.07亿元,增长18.3%。

与2005年底相比,增加745.78亿元,翻了近两番。

——完成生产经营总额685.45亿元,同比增加131.10亿元,增长23.65%,比2005年翻了近两番。

其中,煤炭板块242.55亿元,同比增加16.4亿元,增长7.25%,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占集团公司全部生产经营总额的35.39%;非煤板块442.9亿元,同比增加113.11亿元,增长42.05%,比2005年翻了两番多,占集团公司全部生产经营总额的64.61%。

——实现营业收入623.68亿元,同比增加114.7亿元,增长22.53%,比2005年翻了两番多。

其中,煤炭板块223.34亿元,同比增加23.46亿元,增长11.74%,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占集团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35.81%;非煤板块400.34亿元,同比增加91.24亿元,增长29.52%,比2005年翻了两番多,占集团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64.19%。

——实现利润45.01亿元,同比增加1.3亿元,增长2.98%,比2005年翻了两番多。

其中,煤炭板块23.47亿元,比2005年翻了两番多;非煤板块21.54亿元,同比增加5.73亿元,增长36.24%,比2005年翻了两番多。

——上缴税费75.46亿元,同比增加13.82亿元,增长22.42%,比2005年翻了近两番。

——完成原煤产量4597.28万吨,同比增长7.9%,是2005年的1.5倍;商品煤销量3917.22万吨,同比增长4.14%,是2005年的1.6倍。

——完成总氨产量1005.09万吨,同比增长28.14%,比2005年翻了两番多;尿素产量819.42万吨,同比增长6.65%,比2005年翻了两番多;甲醇产量216.77万吨,同比增长45.91%,比2005年翻了近三番,均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

——井上、下煤层气抽采量15.73亿立方米,同比增加4.04亿立方米,增长34.57%,占全国抽采总量的18.4%,比2005年翻了三番多,其中,地面抽采量9.08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87亿立方米,增长46.22%,占全国地面煤层气抽采总量的57.9%;利用量10.13亿立方米,同比增加3.08亿立方米,增长43.70%,占全国利用总量的29.7%;煤层气利用率达64.4%。

——完成发电量17.97亿度,同比增长9.69%,比2005翻了近两番。

——全年在岗员工人均收入63234元,同比增长15.59%,比2005年翻了近一番。

其中,提高在岗员工最低工资标准,为员工晋升一级工资,人均增资624元;筹措1.76亿元资金,提高企业年金单位补助标准,人均月补助标准增加287元,达到每月510元;离退休职工统筹外养老金4502万元,同比增加243万元,增长3%。

——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6起,死亡9人;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0.022,同比下降8.33%;按照国家安监总局近期下发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计算,集团公司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195(包括资源整合矿井);全年发生火灾事故6起;瓦斯动力现象7次,瓦斯超限断电事故82起,其中,瓦斯浓度最大达到12.85%。

——集团公司位列2010中国企业500强第106名、全国煤炭工业企业100强第9名,分别比2005年前进了168位和4位,企业社会形象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二、优化产业链条,增强联动优势,转型发展再创新成效

2010年,我们紧扣煤炭生产“紧平衡”的特点,坚持正规循环作业,注重“四量”平衡,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精心组织生产外运,原煤产量、商品煤销量、商品煤销售收入稳步提升,煤炭主业的基础地位、核心地位更加稳固。

我们面对跌宕起伏的市场考验,坚持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节能降耗要效益,向技术进步要效益,煤化工产业完成生产经营总额331.69亿元,同比增长34.82%;实现营业收入329.54亿元,同比增长34.46%;实现利润14.48亿元,同比增长21.8%,煤化产业链联动发展优势进一步得以验证。

我们按照“对内以治理瓦斯为主,对外积极争取气源”的指导思想,在省内外全面开展煤层气跨区域合作。

截至2010年底,累计完成地面钻井2503口,其中,在阳泉、古交等矿区成功施工钻井470余口。

煤层气产业完成生产经营总额25.27亿元,同比增长23.57%;实现营业收入19.29亿元,同比增长9.25%;实现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99.86%;全年争取国家煤层气产业政策补贴3.03亿元,其中已到账1.22亿元。

煤层气产业的安全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我们紧紧抓住山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的有利契机,围绕“三机一架”的产品定位,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7.6米高端液压支架、短壁采煤机,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于大、中、小型现代化矿井的成套煤炭开采装备和技术工艺,填补了国内外多项技术空白。

煤机产业完成生产经营总额23.3亿元,同比增长98.98%;实现营业收入8.93亿元,同比增长79.37%;实现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272.64%。

我们在抓好在运电厂生产经营的同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电力产业完成生产经营总额7.3亿元,同比增长24.15%;实现营业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37.96%;实现利润0.82亿元,同比下降27.04%。

我们按照“归核化、靠上去、闯出来、走出去”的发展思路,不断巩固提升现有的PVC管材、电缆、锚杆、矿建、土建、汽运物流等生产辅助型产业,多经产业完成生产经营总额55.33亿元,同比增长25.35%;实现营业收入38.08亿元,同比下降0.11%;实现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103.51%。

10月24日,省委袁纯清书记、省政府王君省长带队到晋城观摩考察时,高度评价了集团公司转型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三、加快资源整合,增加资源储备,亿吨基地建设掀起新高潮

2010年,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稳步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整合规划包43个,资源储量22.26亿吨,可采储量9亿吨,设计总产能3090万吨/年。

目前,我们已和地方政府签订了39个整合包的移交接管确认书,移交接管率90.69%;已换领采矿许可证43个,换证率100%;全部应补偿资金79.86亿元,已到位资金71.64亿元,资金到位率89.71%;应关闭矿井75座,已关闭73座,关闭率97.33%。

申领开工报告11个,3座矿井已开工建设;4座能力核定矿井均取得能力核定批复;3座矿井已恢复生产,产能共计90万吨/年。

尽管资源整合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需要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高标准、高质量,扎扎实实打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这场攻坚战。

我们加快推进矿井技改扩建,岳城矿150万吨/年生产能力改造取得省煤炭厅能力核定批复,长平矿井技术改造项目全部通过验收,古书院矿15号煤延深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我们加快新井建设,赵庄二号井进入试生产,胡底矿井、龙湾矿井项目奠基,郑庄矿井、樊庄矿井等项目有序推进。

我们积极争取后备资源,加紧办理省政府配置的8宗煤炭资源相关手续,资源储量39.77亿吨;寺河矿扩区由国土资源部划定范围,新增资源储量9.25亿吨;通过与内蒙古恒源公司、太钢集团、省煤运公司、山西金和能源加强合作,成功控股巴愣井田、三交一号井田、东大井田、鑫和井田共44.46亿吨的资源储量。

截至目前,集团公司累计新增煤炭资源储量115.74亿吨。

四、加强攻关协调,推进项目建设,企业长远发展再添新动力

2010年,晋开公司65万吨氨醇技改工程、日月公司续建3万吨DMF项目、三宁公司68万吨高浓度磷复肥改造工程、昊源公司30万吨尿素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建成投产;全长92.23千米的晋城北石店至长治苏店煤层气管道工程胜利完工;郑庄至端氏、成庄区块至中心站管线全部试运成功;易高公司二期扩建工程完工;太原7个加气站各项核准手续基本办理完毕,进入申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程序;晋城8个加气站正在加紧办理各项核准手续。

2010年4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并颁发给我公司在晋城矿区成庄和寺河(东区)区块的煤层气采矿许可证,登记面积共107.74平方公里,成为我国第一家获得煤层气采矿许可证的煤炭企业。

同时,晋开公司百万吨氨醇项目、金石公司配套制氨及硝酸铵搬迁和化肥生产装置技改项目、金象公司“18·30”项目、日月公司3万吨苯胺和2万吨异丙胺项目、联盟石油公司20万吨/年C4深加工项目、中能公司低碳循环经济煤化工产业园项目、晋银公司“26·40”搬迁项目、双多公司“20·30”扩能项目、昊源公司20万吨/年合成氨路线改造工程、王台一期30万方/天煤层气液化项目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

成庄热电厂20兆瓦扩容项目、王台热电厂30兆瓦扩容改造项目,完成可研、设备招标采购等前期工作。

阳城晋煤能源有限公司2×135兆瓦煤矸石综合利用热电联产项目,工程主厂房基础完工,主机设备完成招标,相关支持性文件获得批复。

金鼎煤机五大基地项目完成投资3亿元,中心基地投入运营,其它基地正在加快规划设计。

五、深化内部改革,强化集团管理,企业管理创新再添新活力

2010年,我们成立了企业上市领导组和组织机构,制定下发了《关于整体上市工作的安排意见》。

目前,正在按照“时间任务计划表”,全力以赴推进企业上市。

我们按照“构建两级战略主体、三种管理模式”的工作思路,组织制定了《关于构建集团战略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在集团公司董事会下增设了6个专业委员会,成立了经营管理研究院,集团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我们大力开展立标、对标工作。

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集团公司总体目标分解成为各单位具体目标,形成了“人人有目标、事事有责任、件件有落实、任务有考核、考核有兑现”的目标管理体系。

我们修订完善了集团公司《预算考核办法》,引入了经济增加值(EVA)考核指标;出台了《资产管理办法》、《对外投资管理办法》、《融资管理办法》等制度,大力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2010年,集团公司净资产收益率11.66%,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19.18%,成本费用利润率7.71%,企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六、完善工作机制,拓宽发展渠道,企业人才开发开创新局面

2010年,我们健全完善了“有职必有责、任职必负责、失职要问责”的干部考评机制;实施了《昨日要情》工作制度,对正处级以上干部每日的工作重点,以及领导下井跟班带班等情况,在集团公司OA系统上予以公示,加强了信息沟通,强化了工作落实。

我们创造性地研究提出了“3·4·5·1”人才工作思路,即:

统筹推进“管理岗位、专业技术、操作岗位”三大序列人才队伍建设;全力实施“高端创新型人才引进、主导和新兴产业紧缺人才开发吸纳、青年英才培养和开发、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四大人才工程;系统优化“人才培养开发、人才考核评价、人才选拔任用、人才流动配置、人才激励保障”五个人才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了集团公司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统筹推进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开发、使用、激励等工作。

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高度评价和赞许。

目前,正在加紧制定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启动“定岗、定编、定额、定员”四定工作,全面构建“体现战略导向、区分产业板块、具有晋煤特色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我们成功举办第十届“岗位技能竞赛”活动。

聘请来自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在国内外煤炭开采、煤层气、煤化工等领域被业内公认为学科带头人的19名院士、教授和专家、学者,为集团公司特聘专家,开创了通过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借力“外脑”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局面。

七、强化自主创新,推进节能减排,企业内涵式发展跃上新平台

2010年,我们大力加强自主创新管理体系建设,共完成科技研发投入2.2亿元,完成科技项目70项,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项目11项,其中9项达国际先进水平。

取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

49项专利获国家授权。

万人专利率位于全省前列。

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完善循环经济管理体系、制度体系和目标体系,加大煤矸石井下回填技术、矿井水和生活污水净化复用技术、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研究,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我们加大环保投入,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

2010年,集团公司COD减排2341吨;减排SO2188吨;单位产值综合能耗0.63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55%;产品节能量8.20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山西省下达的节能目标。

八、创新安全理念,狠抓责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步入新阶段

2010年,我们把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安全高于一切,一切服从安全”、“瓦斯超限就是事故”、“安全管理要关口前移”等10个安全新理念,积极倡导主要精力、主要措施、主要资金优先向安全倾斜。

我们以瓦斯综合治理和矿井防治水为重点,大力开展安全技术“会诊”、动态检查和互检工作。

修订完善了《安全生产条例》、《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瓦斯超限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瓦斯地质预测预报管理制度》等规定,为依规治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坚持每周一早调度会对上周安全工作进行通报,每月召开一次安全讲评会、每季召开一次安委会扩大会议,及时沟通安全生产信息,掌握安全生产动态,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保持了平稳态势。

各位代表,回顾总结2010年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我们经受了重大考验,特别是在郊南煤矿“6·3”透水事故发生后,我们精心组织、科学施救,不抛弃、不放弃,经过11天连续奋战,11名被困矿工有7人获救,再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总体来看,尽管集团公司本部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但各级各类小事故不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深刻反思,持续改进。

九、立足以人为本,坚持成果普惠,员工家属生活质量和水平获得新提高

我们将员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13万元提高到23万元,将特殊病种范围扩大到19种,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我们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将高温津贴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工10元。

我们为员工缴纳15项保险金13.1亿元。

其中,养老保险7.23亿元、医疗保险1.04亿元、失业保险3494万元、工伤保险3429万元、生育保险1132万元;缴纳住房公积金3.35亿元、住房补贴2654万元。

企业年金运营实现收益9456万元,收益率6%。

我们开发职工住宅面积74.29万平方米、住房7407套。

其中,已竣工1105套,正在开发建设的沉陷区住房、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房6302套,极大地缓解了集团公司无房员工的住房需求。

但居住条件、人居环境、配套水平、居住的经济性等综合反映员工居住状况的指标,还需持续加以巩固和提升。

与此同时,总医院外科住院大楼主体工程完工,“晋煤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实现了双向试通车。

十、加强党群工作,突出廉政建设,企业软实力注入新内涵

2010年,我们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深化“四五六”创建活动,“五位一体”思想政治工作法、“干事干净”管理法,形成了独具晋煤特色的党建品牌。

集团公司荣获“中国企业文化建设50强”、“全国百佳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企业精神“不怕榜上无名,坚信脚下有路”荣获“新中国60年企业精神60佳”荣誉称号。

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集中开展了煤焦领域反腐败、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小金库”、干部选拔任用中行贿受贿等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并认真整治存在问题,针对性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有效防范了违法、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

我们结合企业改制10周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和教育活动,激发了广大员工心系企业、热爱企业、奉献企业的热情,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集团公司计划生育、人民武装、残疾人福利事业等各个系统、各条战线的工作也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一个新征程;五年,一个新局面;五年,一个新坐标;五年,一个新期待。

五年的风雨兼程,铭刻心底的是一次次光辉而荣耀的时刻,永载史册的是一座座坚实而伟岸的丰碑。

从“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完成,到“十二五”规划的谋篇布局,我们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同时也有诸多启示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大力弘扬:

1、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强化企业文化、党风廉政、精神文明、思想政治、和谐企业等软实力建设,重视精神引领,弘扬优良传统,这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政治保障。

2、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员工,发展经济,普惠成果,成就员工,这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必须始终坚持跳出晋煤看晋煤、跳出山西看晋煤、跳出全国看晋煤,眼睛既向内看、也向外看、更向高处看,大胆解放思想、创新理念,这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源头活水。

4、必须始终坚持集众人之智、聚众人之力,科学研判形势,突出战略管理,强化重点工作,善于把各种资源禀赋和生产要素转化为集成优势,这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方略艺术。

5、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安全是第一政绩”的理念,打造风清气正、心齐人和、凝智聚力的良好环境,这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

6、必须始终坚持科技强企、人才兴企,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适应战略发展需求的立体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这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根本支撑。

7、必须始终坚持加强煤炭资源储备,抢抓历史机遇,强化战略合作,走好高端化利用路子,打好循环经济的牌子,这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战略要求。

8、必须始终坚持制度管企、文化管人,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系,提升精细化经营管理水平,这是企业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取得的骄人业绩和丰硕成果,令我们深感欣慰、倍受鼓舞。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得益于股东各方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体员工的精诚团结、开拓创新和拼搏奉献,也饱含着历届老领导、老干部、老工人的奠基业绩、热情关心和积极参与。

在此,我代表集团公司全体领导,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二部分“十二五”时期的形势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集团公司加速转型跨越发展的机遇期,是全力实现企业战略愿景的提速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

我们立足企业实际,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咨询、论证,组织编制了《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讨论稿)》,并按照晋城煤业集团第六次党代会《关于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现提交职代会审议。

希望大家认真讨论,集思广益,使之更加完善、更加科学。

一、“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综合分析集团公司“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安全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一是去年以来,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了国务院“32条规定”、国家安监总局“实施意见”、山西省12个领域的“118条规定”,制度和规定更加具体,安全问责不断升级,但我们的观念还比较落后,在落实上还有差距;二是至今还没有真正完全掌握瓦斯治理、防治水、防灭火等重大安全隐患的主动权,瓦斯动力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郊南煤矿“6·3”透水事故、西山矿井下火灾事故的发生,反映出我们对整合矿井的安全还远未真正有效管住、管实、管好;三是“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经营范围将达到60多个矿井、50多个化工企业、几百个煤层气点、10多个电力企业,产业高危、点多面广,安全风险不断加大,安全压力与日俱增,稍有不慎,不仅会给集团公司和员工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和生命代价,而且会严重打乱整体战略部署,错失发展良机,导致处处被动,甚至满盘皆输。

第二,转型跨越形势逼人、时不我待。

当前,全国、全省兄弟企业都在大步跨越,竞相赶超;标兵渐远,追兵渐近;形势逼人,不进、慢进、小进都是退。

去年“7·29”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省委袁书记明确提出“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奋斗目标。

从经济规模和效益上讲,省委省政府对包括我公司在内的全省10户大型能源资源企业的要求是实施“双千亿工程”。

从发展方式上讲,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坚持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把循环经济作为转型跨越的基本路径,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转型跨越的主要增长点,把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中之重,努力走工业新型化的路子。

具体到我们企业,就是要健全完善“煤-气-化、煤-气-电、煤-焦-化”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做强做优“六大板块”,实现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高效发展、和谐发展。

但不容回避的是,我们目前的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不足,资金链极度紧张。

第三,六大板块联动不强、协同不力。

认真审视我们的六大板块,各有瓶颈、各有短板、各有制约:

一是煤炭板块如果不能尽快突破资源储备不足、新井和改扩建矿井核准手续的短板,实现“亿吨基地”的战略愿景,势必基础不牢、动力不足;二是煤化工板块随着固定床间歇气化技术的逐步淘汰和禁止,如果不能尽快找到先进适用的造气工艺,优质无烟块煤作为化工造气精品原料的传统优势,势必日渐丧失、风光不再;三是煤层气板块面临矿权纠纷、气源争取、管网建设、加气站点布局等诸多障碍,如果我们不能尽快破解这些难题,“十二五”末达到百亿方抽采规模,争当“气化山西”领军企业的目标,势必捉襟见肘、难遂人愿;四是电力板块装机容量不大,没有大型煤泥、煤矸石坑口电厂,“煤-气-电”循环经济产业链急需“加长”、“加粗”,有效发挥和提升增长潜力,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亟待突破,如果不能迅速扭转这一局面,势必难成规模、日益边缘;五是煤机板块存在短板,如果不能抓住机遇,拓宽渠道,取长补短,破解难题,势必行之不远,后劲乏力;六是多经板块业态陈旧,同质化严重,核心竞争能力弱,如果不能尽快找到正确的路径,势必继续被动、发展受限。

同时,如何破解各产业板块各自为阵、线性发展而导致联动不强、协同不力的困境,更好地实现产业链对接和联动发展,实现价值链增值和技术资源共享,构建集团公司整体商业模型和盈利模式,形成高水平的“全循环、高端化、立体式”的发展格局和态势,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刻不容缓、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

第四,内涵发展质量不高、动力不足。

一是集团公司内部市场机制不健全,成本核算不完善,运行机制不规范,急需建立健全适应企业转型跨越、做强做优的新体制、新机制;二是急需进一步加快健全完善科学的集团化母子公司管理体系;三是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科技人才队伍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创新动力不大,急需在高端人才、领军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开发和培养上下大功夫;四是“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面临着巨大的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