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8585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湘教版必修3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鲁尔区的位置及区位图,描述鲁尔区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

2.联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衰落现象,从内因、外因归纳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并说明鲁尔区衰退的表现。

3.结合图文材料,归纳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1.主要的工业部门:

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和化工等。

2.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

区位分析

资源

①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

②离法国东北部的铁矿较近;

③河流众多,水源丰富

交通

①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利;

②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

③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联成水运网

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思考 流经德国鲁尔区的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为鲁尔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答案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都可以通航,不但为鲁尔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廉价的水运条件,而且为耗水量大的重工业提供了充沛的水源。

二、鲁尔区的衰退

1.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

2.煤炭危机

3.钢铁危机:

钢材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思考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曾是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东北三省一再丧失机遇,患上了严重“市场不适应症”,工业生产曾一度步履维艰,效益严重下滑,被称为“东北现象”。

根据鲁尔区的问题推测,“东北现象”可能指什么?

答案 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落,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上升;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等。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1)改造传统工业。

(2)发展新兴产业。

(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判断

1.建坑口电站有利于改善能源产地和消费地的大气环境。

( × )

2.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唯一选择。

( × )

3.德国鲁尔区鼎盛时期的基础工业是机械工业。

( × )

4.鲁尔区经过调整之后的工业布局是以接近原料地为原则的。

( × )

探究点一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读“德国鲁尔区煤矿与城市的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了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哪些区位优势?

答案 便捷的交通、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充沛的水源。

2.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

产业结构有何特点?

答案 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钢铁、有色冶金、机械制造、化学工业等重工业。

特点:

产业结构较单一,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

3.鲁尔区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

答案 邻近资源产地,交通便利地区。

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及产业发展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鲁尔区的发展和辉煌,离不开这里优越的区位条件。

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表现在地理位置、交通、市场、资源等方面,具体分析见下表:

因素

特点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

位置

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

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与周边国家、地区联系便利、密切

交通

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

煤炭

储量大,品种多,煤质好,开采条件好

为发展煤炭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铁矿

虽然本区缺乏,但离法国洛林铁矿较近

为其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

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经济,为鲁尔区重化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促进了鲁尔区资源的开发和工业的发展

(2)鲁尔区的产业发展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国著名工业区。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该区工业发展区位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多瑙河航运便利,可直通海洋

C.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

D.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2.据图分析,该工业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便利B.煤炭资源丰富

C.铁矿资源丰富D.水资源丰富

答案 1.A 2.B

解析 根据图中可知,该地区为德国鲁尔区。

第1题,鲁尔区位于德国西北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是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高素质的劳动力。

第2题,鲁尔区形成初期为传统工业区,是在区内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区铁矿资源贫乏,需要从其他地区输入。

探究点二 鲁尔区的衰退及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德国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它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20世纪50年代后期,鲁尔区经济开始衰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

材料二 鲁尔区工业分布的变化。

 

材料三 鲁尔区各产业从业人数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分析,鲁尔区的煤炭基地和煤炭就业人数有何变化?

表明煤炭工业有何变化?

答案 均大幅减少。

开始走向衰落。

2.分析20世纪60年代后,煤炭工业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一方面鲁尔区煤炭开采深度越来越深,开采成本增加,失去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石油和核能大量使用,使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需求量减少。

3.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鲁尔区的工业部门和数量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 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企业数量减少;建立了化工、汽车、电子工业等大型企业。

4.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试简述其原因。

答案 向西部莱茵河沿岸港口附近集中。

 便于进口铁矿石,降低运费,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5.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说明鲁尔区在整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 对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1)衰退的原因

原因

具体表现

产业结构单一

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缺少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①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煤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②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降低

世界性的钢铁过剩

①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增多,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②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及钢产品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

新技术革命影响

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传统工业的生产方式不适应现代工业

环境污染严重

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设厂

(2)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问题

措施

目的

单一的

产业结构

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

促使经济结构多元化,实施产业转型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新技术革

命的冲击

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

适应时代

发展要求

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产业转型提供支撑

为发展和引进新兴产业奠定基础

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用地紧张

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合并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腾出空间

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卓有成效

适应新兴工业的环保要求

读“世界某地区图”(图1)和“该区产值构成图”(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图2),回答3~4题。

3.图2中反映该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较快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4.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该区采取的措施有(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减少能源的消耗

B.缩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积极发展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从图中看出从①到②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化学工业比重上升(上升幅度不大),钢铁工业比重明显下降。

第4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为鲁尔区。

鲁尔区调整产业结构使之多元化的措施有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

A、B两项是改造传统工业,并未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C项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实际中做不到,因为搬迁传统工业投资比较大,且传统工业是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的,搬迁后并不一定有利于其发展。

图表特征:

能源结构统计图是反映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和不同能源所占比重的一种结构统计图,它与土地利用结构统计图、产业结构统计图等相似,都是通过给出不同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来描述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量关系,是试题中极为常见的图形之一。

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表”,回答下题。

2000年

2004年

2008年

煤炭

83.43%

86.51%

89.99%

石油

16.23%

13.23%

9.84%

天然气

0.34%

0.26%

0.17%

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基本特征是(  )

①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②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③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④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表”,回答下题。

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基本特征是

(  )

①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两番、下降。

①说法与材料矛盾。

②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④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表格中煤炭的信息。

煤炭一直居主导地位,且数值在增大,即比例增大。

③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表格中石油、天然气的信息。

石油、天然气所占比重都下降,且天然气比重下降幅度大于石油,但能源消费总量增加,在二者消费量都增长的情况下,石油消费量增幅高于天然气。

C

开发利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下面为“2013年欧洲四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图中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  )

A.甲B.乙

C.丙D.丁

(2)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  )

A.减少灰霾天气B.减少紫外线辐射

C.消除城市热岛效应D.消除酸雨危害

答案 

(1)C 

(2)A

解析 第

(1)题,对比图中四个国家各种能源所占消费比重,可知丙国水电比重最大,水电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碳排放量比较低,所以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丙国。

故选C。

(2)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减少尾气的排放,减少灰霾天气,对紫外线辐射没有影响,会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和酸雨危害,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和酸雨危害。

故选A。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资源条件评价

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是否齐全、质量高低、与其他资源匹配状况等

开采条件评价

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地质地形条件、可否露天开采等

市场条件评价

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距离市场远近等

交通条件评价

交通位置、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如图所示。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