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5442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docx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docx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1课时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

1.体液

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关系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成分

内环境不存在的物质:

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

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②由细胞内合成后直接分泌到体外的物质:

消化酶等。

③不能被吸收的物质:

纤维素等。

4.理化性质

<1>渗透压

概念:

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大小(与浓度成正比):

低浓度高浓度

影响因素:

主要与无机盐(主要是Na+和Cl-),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²‾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0℃左右

【例题】

(2012海南卷)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C

A.组织

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

浆中的HCO3-参与

维持血浆pH的稳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

没有影响

二、内环境的稳态

1.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状态

2.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意义: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与健康关系:

稳态正常,细胞代谢正常;稳态失调(破坏),细胞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例题】

(2012·苏北四市一调)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1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A.②为血浆,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

【巩固练习】

1.(2011·江苏)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2.(2012江苏)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

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D)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现将接触同种过敏

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3.(2012.苏州二模)下列生命活动过程可以在人体内环境中完成的是(B)

A.葡萄糖合成肝糖元B.抗原和抗体结合

C.HIV病毒的逆转录D.神经递质的合成与加工

4.(多选)(2012.镇江期末)右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①②③表示物质或途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D)

A.①可以表示抗体、淋巴因子等

B.③可以表示激素、神经递质等

C.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只能通过途径②来调节机体

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

 

5.(多选)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必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6.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B)

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

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C.血液运输氧和废物

D.血液中CO2增加,会使呼吸加快

第2课时神经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兴奋的概念:

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

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例题】

(2012.苏北四市二调)右面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

A.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

B.阻断Ⅰ处,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

C.刺激Ⅲ处,可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Ⅳ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二、兴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例题】

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

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

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C)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2)突触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每一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此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

(3)过程:

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移动方向: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信号转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特点:

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

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

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传给突触后膜

3.兴奋传导与传递的比较

比较项

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结构基础

神经纤维

突触

传导形式

以电信号传导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传导方向

双向传导

单向传递

传导速度

迅速

较慢

传导效果

使未兴奋部位兴奋

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例题】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请回答:

(1)图中a线段表示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此时Na+(内、外)流。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

(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

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的结合。

【答案】

(1)静息/0mv/内;

(2)轴突末梢;(3)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三、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

(1)组成:

脊髓: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小脑:

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脑干:

维持生命的中枢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及水平衡调节中枢等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2.人的语言区位置及功能

(1)人脑除了可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

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划分

【例题】

1.某病人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视、听觉正常,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最有可能受损的部位是()。

A.大脑皮层B.脑干C.小脑D.脊髓胸段

2.某人听不懂别人讲话,但却可以讲话,可能是大脑皮层的()区出了问题。

A.SB.HC.WD.V

【巩固练习】

1.右图为从蛙后肢上分离的坐骨神经的示意图,若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的刺激,则(D)

A.ab(膜外侧)之间会产生电流,方向为a→b

B.相应的膜内侧电流方向为b→a

C.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

D.兴奋在整个神经纤维中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2.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A)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第3课时激素调节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1.激素调节: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

2.体液调节:

某化学物质(激素、CO2)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3.激素的种类及作用

 

 

【例题】

某人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病因是幼年某种激素分泌过少,缺少的激素和所患疾病是:

 A甲状腺激素、呆小症    B甲状腺激素、侏儒症

C生长激素、侏儒症     D生长激素、呆小症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平衡:

血糖含量在0.8~1.2g/L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原因是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够保持动态平衡。

2.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3.

血糖调节过程

 

【例题】

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三、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控

1.分解调控

 

2.分泌调节的方式——反馈调节

①概念: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的调节方式。

②分类:

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③意义: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例题】

例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有赖于正、负反馈调节。

从总体来说,由正反馈调节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体温的维持B.血糖浓度的稳定C.水盐平衡的调节D.凝血过程

四、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是信息分子)

【巩固练习】

1.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体重和生理状况相同的A.B.C三组兔子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向A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兔子注射生理盐水。

下列能正确反映三组兔子体内甲状腺放射量变化的是:

(A)

2.下图表示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途径,其中叙述错误的是(C)

 

A.该图可以说明下丘脑可通过神经和体液两个途径来调节内分泌腺

B.切断⑦会影响内分泌腺的活动

C.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的反射弧,最终的效应器是图中组织

D.若图中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增加将导致③和④的减少

3.(2012.苏北四市二调)(8分)下图为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数字①~⑦表示过程,字母a~d表示激素,甲~丙表示器官、结构或细胞。

据图回答:

(1)c作用的靶细胞是。

过程④体现的激素调节机制属于调节。

(2)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出正常范围时,下丘脑通过⑦使甲所分泌的激素增多,它与(激素)的生理作用起拮抗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平衡。

(3)当人体大量失水后,调节过程为(填数字),d表示,乙表示。

d只作用于乙的原因是。

(1)组织细胞(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反馈或负反馈

(2)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3)①②⑥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答不全不给分)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有与该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第4课时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1.体液调节

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Ø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Ø单细胞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Ø高等动物: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例题】

1.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BD)

A调节准确、快速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人体的体温调节

1.体温恒定的原理——产热=散热

产热:

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

能量(肝脏、骨骼肌最多)

散热:

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

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吸、排

尿和排便等

2.体温调节的机制

 

实例二人体的水盐调节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的调节,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题】

1.(2012上海卷)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2.养鸡场鸡舍中清晨和傍晚用稳定的灯光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产蛋率。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CD)

A.延长光照刺激可直接通过体液调节提高产蛋率

B.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c.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D.鸡的产蛋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3.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C )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

第5课时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

组成

 

2.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功能、清除功能

对外,防卫功能;

对内,监控功能;

清除外界病原体和内部衰老死亡或癌变细胞的功能。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

三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

(1)抗原:

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

(2)抗体: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3)体液免疫

 

(4)细胞免疫

 

【例题】

图中A、B、C为三种不同的细胞,请根据图判断以下正确的叙述是:

(D)

 

A.此免疫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C细胞能分泌特定的抗体,促使细胞B裂解死亡

C.当病毒进入细胞A后,通过体液免疫能将部分病毒杀死在细胞里

D.若A细胞为T淋巴细胞,当大量此病毒进入人体后,不仅使人体丧失细胞免疫,也会严重影响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病原体

被病原体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靶细胞裂解死亡

联系

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病原体散播传染,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病原体从靶细胞释放出来,再由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

【例题】

(2012江苏)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B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

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D.大规模养殖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

3.免疫失调

(1)自身免疫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发生免疫反应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2)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失或功能紊乱。

<2>过敏反应的特点: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也不损伤组织;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爱滋病

全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主要进攻:

T细胞

传播途径:

性接触、血液、母婴

【例题】

生活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最可能因下列的哪一种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D)

A、与病毒携带者握手

B、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餐具

C、住旅店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

D、洗牙或补牙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

三、免疫学应用

免疫接种(疫苗)、检测抗原、器官移植

【例题】

(2012.南京二模)甲型流感病毒(HINl)是一种RNA病毒,下图表示的是该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病原体①进入巨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物质②接受刺激后,T淋巴细胞表面Na+内流导致膜电位变化产生兴奋

C.因为有巨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D.从人体的免疫功能来看,预防甲型流感最有效措施是注射甲流抗体

下图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D)

 

A.细胞1和B细胞都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B.细胞2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暴露病原体

C.合成a所需原料及合成场所都是由人体细胞提供的

D.注射的疫苗可直接刺激细胞3产生大量物质b

第6课时植物生长素

一、植物激素

植物体内合成,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二、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实验:

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这与胚芽鞘尖端有关,即感光部位在尖端。

达尔文推测胚芽鞘向光性的原因是:

单侧光照使尖端产生刺激,这种刺激传递到胚芽鞘下部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2.鲍森•詹森实验:

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到下部。

3.拜尔实验:

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实验:

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某种物质,并从尖端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

(作用部位:

尖端以下的生长部分)。

5.郭葛:

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IAA)。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单侧光照射导致生长素在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生长素在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多,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例题】

1.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以从窗口射入。

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均速转一周。

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B)

 

2.如右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生长现象的是()

A.④⑤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④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

1.产生:

主要由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合成。

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色氨酸→生长素

2.运输:

①胚芽鞘、芽、幼叶、幼根中:

极性运输:

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

(方式:

主动运输)

②一些分裂特别旺盛的部位,受外界某些刺激(单侧光、重力等)的影响,也可以横向移动

③成熟组织中:

通过韧皮部非极性运输

3.分布:

各器官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例题】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

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

  

 

 

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理作用:

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作用

2.特点:

两重性

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

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3.敏感性:

(1)根>芽>茎

(2)侧芽>顶芽

顶端优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使侧芽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顶芽优先生长。

应用:

棉花摘心、果树整枝)

【例题】

1.农业上用生长素类似物2,4-D进行麦田除草,其原理是(B)

A、高浓度促进小麦生长B、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C、低浓度抑制杂草生长D、高浓度促进杂草衰老

2.在农业生产上,通过移植能促进植物侧根的生长,这是因为移植过程中能(C)

A、促进侧根生长素的产生B、抑制侧根生长素的产生

C、破坏了根的顶端优势D、生长素可促进扦插枝条长根

第7课时其他植物激素

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1.种类和功能

种类

合成部位

主要作用

赤霉素

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

促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解除种子、块茎休眠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

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体各个部分

促进果实成熟

【例题】

在早春低温时为了促使水稻种子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A.脱落酸B.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D.生长素

2.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促进和抑制两方面,促进作用表现在促进细胞分裂、伸长和植物生长、发芽、开花、结果,以及催熟、防衰等。

抑制作用表现在抑制节间伸长和侧芽生长,以及促进落叶等。

植物的生长以育过程中,不是受单一激素的控制,而是受多种激素协调作用所控制的。

【例题】

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

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概念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2.优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3.应用

(1)乙烯利:

催熟凤梨等水果

(2)赤霉素:

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处理大麦种子,产生大量的α-淀粉酶

(3)生长素类似物:

①一定浓度,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提高插枝的成活率;

②一定浓度,促进果实发育,提高结果率,获得无籽果实;

③一定浓度,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疏花疏果;

④大田除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