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4616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docx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docx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9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方法目标: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情境教学法、电教法

教学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继续进行课前2分钟交流,谁来说说你所搜集到的有关父母之爱的好句子。

师:

是啊,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大家又从中感悟出什么。

(学生齐读课题)9 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说)

师:

地震中发生的事太多太多了,有太多的悲伤,更有着太多的感动。

听,《生死不离》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去年的汶川地震,仿佛让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播放视频)

师:

汶川地震牵动了全民族的心,救援人员用生死不离的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世界为之动容。

1994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地震中同样发生了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是什么事呢?

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课文的情况。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词。

2、检查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学习课文。

1、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了不起)

师板书:

了不起

师: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屏幕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

默读课文,看看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可以在书上画一画重点的句子、词语,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读一读。

然后四人一组交流一下。

交流:

师: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呢?

请同学们先读读划记的语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板书:

父亲

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

“阿曼达,我的儿子!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父亲一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

(3)父亲一开始是伤心绝望,后来却是那么坚定,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儿子,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4)谁能来读读这段话,读出父亲这种心情的变化?

(指导朗读)

生: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

“我的儿子!

”“我的女儿!

”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来拉住这位父亲说:

“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

“谁愿意来帮助我?

”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对比)把谁和谁进行了对比?

(3)师:

别的家长是大哭,然后绝望的离开,而父亲却是埋头接着挖。

面对同样的情况,这位父亲的表现为什么能与众不同呢?

(引读:

儿子在等着我!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自由地读读这段话,读出其他家长的绝望和父亲的坚定。

指生读。

生: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划上线,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呢?

(3)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时间的漫长。

(指生读)

(4)师:

同学们,36小时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呢?

12小时是一个——生接:

白天。

再过12小时是一个——生接:

黑夜。

在过12小时又是1个——生接:

白天。

统共是几天几夜呀?

生:

2天1夜。

(5)大家想:

在这2天1夜的时间里,我们平常人会做些什么?

(生答)而父亲却在——生答(不停地挖)板书:

(6)师:

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2天1夜的不吃不喝不睡,为了救出儿子而拼命地挖着挖着。

父亲的这种做法,有人理解吗?

(生没有)有人来帮助他吗?

(生没有)师:

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来帮助他,有的只是: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

(生接);消防队长挡住他:

(生接);警察走过来,(生接)。

而父亲回答他们的只有一句话:

(生接)父亲多么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帮助,多么想尽快地救出儿子啊,可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生接

(7)大家想,在挖掘的过程中,父亲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答)师:

所以,父亲的衣服会(生接);到处都是(生接)。

(8)面对这么多的困难,父亲放弃挖掘了吗?

(生答)板书:

永不放弃

是什么支撑着父亲,让父亲变得这么坚定,坚强?

(生:

不论……)师: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生齐读)儿子在等着我。

师:

永远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执着让阿曼达的父亲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啊。

(生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

(播放小提琴演奏《沉思》)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看到他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30多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更顾不上睡觉;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帮助他,他仍然在不停地挖呀,挖呀;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还是在不停地挖呀,挖呀。

此时此刻,你会怎样读这段话?

(生:

心疼,激动,感动)

(9)自己在下面练习读出这种感情。

指生读,齐读。

(配乐)

师:

方才我们体会了父亲的了不起,那你又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

交流:

生: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能够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儿子的了不起的。

(2)大家想:

废墟下是怎样的一片景象?

(生答)同学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阿曼达是怎样安慰、鼓励同学们的?

他会说些什么?

(3)师:

阿曼达虽然只是个7岁的孩子,可是他害怕吗?

(生答)他为什么不怕?

(生答)师:

因为他相信:

生接:

不论……

(4)师:

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空气也越来越浑浊。

7岁的阿曼达,经过两天一夜的等待,一定是渴极了,饿极了!

但是对父亲的无限信赖让阿曼达充满了一定要活下去的信心和力量。

坚信父亲会永远和自己在一起让阿曼达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呀!

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

生:

“不!

爸爸。

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儿子的了不起的。

(2)先出去与后出去有什么不同?

(3)是什么让阿曼达如此勇敢?

板书:

对爱的坚信

师:

因为他相信:

生接:

不论……

(4)自己读读这句话,读出儿子先人后己的精神及对父亲的信任。

 指生读,齐读。

师:

下面我们分角色来读读父亲救出儿子的这部分内容。

老师读旁白,男同学读父亲,女同学读儿子。

读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经过38小时的挖掘,父亲终于挖出儿子了,并且知道儿子还活着,这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儿子在等了38小时后,终于听到了父亲的声音,他是什么心情?

(生答)师:

我们在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父亲和儿子这种惊喜、激动的心情。

(开始读)

师: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出了地震中的奇迹。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的结尾。

师: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这句话就像一根纽带,将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师:

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生齐读: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师:

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尽的希望——

生齐读: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师:

让我们记住——

生齐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

让我们记住——

生齐读: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

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当中。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课文后面的小练笔,并读一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板书设计:

9地震中的父与子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父:

永不放弃  子:

对爱的坚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复习导入

1、“同学们,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现在,请跟随老师走进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地震,认识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你概述得真准确!

[设计意图:

从整体入手,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为这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同时也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

三、抓住重点句,直奔中心

1、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地震中的父与子信守承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课文中是怎样夸奖这对父与子的?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从课文中找这一句话。

2、(学生浏览课文,老师巡视了解情况)找到了吗?

指名回答,都找到了吗?

(多媒体出示句子)好,大家一起来夸一夸他们。

(板书:

了不起父子)

3、文章中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这位父亲的了不起。

请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

开始吧!

[设计意图:

从描写父亲的重点语句入手进行突破重难点。

不动笔墨不读书,找到后写写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四、品读词句,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从拯救时间的漫长和艰难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画好的同学请举手!

谁来说说,

(2)指名读,(你真会读书)都找到了吗?

(投影出示语段)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3)哪些词语给你深刻的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

(你能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

A、这些时间的词语让你感受到什么?

(时间长)

B、请用你的朗读体会时间的漫长。

(朗读时你很注意突出这些时间的词语,如果语速放慢一些就更好)

C、老师也想体会一下(范读)

D、指名试一试

E、一起来体会父亲挖掘的漫长。

[设计意图:

通过挖掘时间的漫长的词语,体会父亲在挖掘的艰辛。

]

(4)8小时过去了,父亲在干什么?

(5)是啊,时间就是生命,他在跟时间赛跑,所以12小时过去了,父亲仍然在干什么?

用什么挖?

A、谁来示范一下挖的动作。

B、一起来试一试的动作,现在你们就是父亲,挖得快点,再快一点,不要停下来,时间就是生命。

你看,父亲的衣服也湿透了,还在挖;筋疲力尽了,还是不放弃,继续挖。

从父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到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急切)

※用你的朗读体会父亲急切心情。

C、即使筋疲力尽都不放弃,你能体会到什么?

(父爱的伟大)

※请用你的朗读体会这伟大的父爱。

D、我们一起体会这浓浓的父爱。

E、(就这样徒手挖掘,在满是钢筋、水泥、玻璃碎片的瓦砾中不停地挖,看看父亲的双手,这是一双怎样的双手?

(血肉模糊)

F、十指痛归心,请用你的朗读来体会父亲的多么地艰辛。

G、让我们一起体会父亲的艰辛

(6)24小时过去了,父亲仍然在干什么?

(在这漫长的24小时中,他挖到了一具又一具死难者的遗体,有的是学校的老师,有的是学校的职工,有的是其他孩子……看到废墟中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此结束,此时父亲心里怎么想?

[设计意图:

通过对“挖”的品读,体会父亲在挖掘时的心理活动的变化,从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

(7)他害怕失去自己的儿子,于是,他像发疯一般在废墟中寻找。

此时一些好心人看见了上来拉住这位父亲,你就是好心的家长劝劝这位父亲:

“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指名2生读)

(8)你就是消防队长,请你们阻挡他: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指名1生读,男同学齐读)

(9)一位警察叔叔看见了也非常同情这位父亲,你就是警察叔叔请你们来开导一下他:

“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指名1生读,全班同学齐读)

(10)你也来劝劝他?

(你真会关心人!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也来劝劝这位父亲,既能让学生体会父亲的执着,又能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11)面对众人的劝说,我们来听听父亲的回答。

(出示父亲的话齐读)父亲的回答中你听懂了什么?

※父亲没有听从别人的劝说,他甚至想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救出废墟中儿子,他坚信儿子在等着他。

这是他对儿子承诺:

(12)投影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13)导读:

面对众人的阻挡,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仍是这句承诺——

当人们摇头叹息,说他精神失常时,支撑起他的仍是这句话——

男同学,现在你们就是父亲,请你们郑重地再承诺一次。

※无论什么都动摇不了父亲救子的决心,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这是执着的父亲。

这是永不放弃的父亲。

这是信心坚定地父亲。

(14)一句承诺,它凝聚着深沉的父爱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哪!

父亲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的。

引读:

你们看,父亲在废墟中掘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个小时?

(出示句子,男、女同学各读一句,谈一谈哪一种表达更好?

好在哪里?

)(指名回答,然后展示朗读,读中体会)

A、把你的感受带进这句话中读。

B、带着你的感受读这句话。

(读出你的体会)

C、让我们也一齐体会。

过渡:

父亲抱着一定要找到儿子的坚定信心,在废墟中苦苦地挖掘了36小时仍然没有放弃。

透过一个“挖”字,描述一下你眼前浮现的父亲模样?

※请跟随老师一起来到当年的地震现场看一看父亲此时的模样(图文并茂)投影出示: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看到父亲狼狈不堪的模样你的心情怎样?

A、把你的心情融进这句子中读。

(读出你此时的心情)

B、带着你的心情读这句话。

C、老师跟你们的心情一样,让我们也带上自己的心情读这句话。

(2)地震过后余震不断,楼房随时会坍塌,还可能发生大爆炸,他遇到了哪些危险?

(尽管父亲的身体受到伤害,生命受到威胁,可是父亲有放弃吗?

为什么?

(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要救出自己的儿子。

(3)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勇敢、不怕牺牲)

※让我们一起体会这伟大的父爱!

(配乐读)

(4)支撑他战胜困难的还是这句承诺。

投影出示句子: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齐读)

引读:

当危险一次次降临的时刻,父亲总是默默地对儿子说: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齐读)

当一次次化险为夷,他还是自言自语地说: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齐读)

(5)一句平日里对儿子普普通通的承诺,此时已经化作拯救儿子的动力。

老师也深深地被感动了,由此可见抓住细节的描写很能打动人心。

看看作者是抓住了哪方面的描写?

为什么要这样描写?

(老师指着自己的脸、眼、衣服引导学生回答“外貌”)(真聪明)

(6)让我们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为了救自己的儿子,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设计意图:

通过品读父亲外貌描写的词语,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

]

五、品读词句,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当他挖到第38小时的时候,奇迹终于出现了!

父亲突然听见瓦砾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这是谁的声音?

这是儿子的声音。

想想父亲此刻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激动、高兴、欣喜若狂)请同学们自读第13至23自然段,从刚才父子相逢的这一幕中,从哪里看出了儿子阿曼达的了不起呢?

[设计意图:

抓住描写儿子的重点句子,为体会儿子的了不起做铺垫。

]

(一)指明汇报。

(你真是火眼金睛)(我们来看一下,当父亲为他开辟出生命通道时阿曼达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男同学你们就是阿曼达请大声地读出你的决定。

(1)阿曼达你的决定是什么?

为什么让你的同学先出去?

(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

过渡:

(在废墟中,多留一分钟就是多一分危险。

早出去一分钟,就多了一份生命的保障,因为生命的通道随时会关闭。

阿曼达先让同学出去,意味着他把安全让给了同学,把危险留了自己。

(3)一个七岁的孩子懂得把生存的优先权让给别人,这是怎样的阿曼达?

(这是先人后己的、了不起的阿曼达)

A、你就是阿曼达勇敢地读出你的决定。

B、你就是阿曼达读出你了不起的决定。

C、让我们一起体会阿曼达的那份坚定。

[设计意图:

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既能让学生参与课堂,又能提高他们的语感。

]

(二)过渡:

阿曼达满怀信心地在废墟中等待着。

当同学们极度害怕和恐惧时,听听他是这样安慰同学们的。

出示文段: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就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1)你就是阿曼达,在废墟中你是怎么跟你的同学们说的(指名读)(你真了不起)

(2)在这长达38小时的等待中,阿曼达是怎么想?

怎么说的?

请你写下来。

(出示多媒体,巡视指导说)

a、同学们可能会吓得大哭起来,他们都喊着爸爸妈妈。

阿曼达在废墟底下想:

(我活着,爸爸也一定活着,我要等他来救我。

他说:

(“同学们,我们光哭是没有用的,大家要安静地等待才对。

我们要勇敢,要有冷静!

”)

※在灾难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曼达?

句式训练:

这是勇敢的阿曼达。

b、同学们会觉得没希望了,都垂头丧气的。

阿曼达在想:

(要是爸爸在身边,那该多好啊!

爸爸不会扔下我不管的。

他说:

(“同学们,我们的父母一定正在想办法就我们出去的。

我们要坚持住!

”)

……

(汇报:

先请出阿曼达说说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接着分别请出吓得大哭的同学和绝望的同学,请阿曼达分别对他们说)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练笔,给学生提供一个练笔的机会,又能让学生体会阿曼达在灾难中展现出的高贵品质。

]

※在灾难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曼达?

句式训练:

这是镇定的阿曼达。

这是了不起的孩子!

(4)在废墟中阿曼达之所以那么勇敢是因为他不会忘记父亲的承诺:

不论发生什么,爸爸总会跟我在一起!

(齐读)

引读:

面对无边的黑暗与恐惧阿曼达一次又一次对自己说:

不论发生什么,爸爸总会跟我在一起!

(齐读)

阿曼达沉着镇定,他曾无数次跟同学说:

不论发生什么,爸爸总会跟我在一起!

(齐读)

过渡:

一句平日里对儿子普普通通的承诺,(板书:

总会跟你在一起)此时已经成为儿子在绝境中战胜黑暗和恐惧的力量源泉。

(5)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这句话?

有什么好处?

说说你的理解(父亲在漫长的38小时的挖掘中为什么不放弃?

就是信守这一句承诺;儿子战胜黑暗与恐惧,在废墟中坚持等待了38小时,也是信守这一句承诺。

所以这一句承诺,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也是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这样反复出现,多处呼应,既能体现崇高的父爱又能体现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让我们牢记这对父与子彼此信守的承诺吧!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地震中的父与子正是信守这个承诺,终于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赞美他们。

(齐读)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经过38小时的艰难挖掘,38小时的艰苦等待,最终迎来了幸福的结局这是生离死别后的重逢,这是生死边缘得来的幸福,让我们放声朗读传递他们快乐与幸福。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

相信从这对父与子的身上你学会了什么?

)(从父亲身上我学会了做事不要轻易放弃、坚持不懈;(师:

我们相信成功属于永不言败的人)从儿子身上我学会了遇到危险要勇敢、镇定。

(笛福也说过引读: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可怕一万倍。

你是怎么理解?

师:

危险本身并不可怕,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要保持镇定,头脑清醒,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文中最成功的地方是善于抓住细节描写,所以以后在作文的时候,也要学习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

4、老师也被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深深地打动了,老师赠与同学们亲爱名言共勉。

“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5、同学们从小我们就在爱的沐浴下成长,其实爱就在我们的身边,母爱无私,父爱伟大,师爱难忘。

谁来跟大家分享爱的故事。

[设计意图:

课外延伸,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父爱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水平,把知识变成能力。

]

七、作业: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的父亲。

八、推荐阅读

《背影》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九、板书设计17.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总会跟你在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教学形式

新授

教师

单位

课题名称

地震中的父与子

学情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无私而真诚的爱;感悟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从对比中体会地震中父与子的伟大。

充分体会和感受亲情的可贵,受到熏陶和感染。

2、领悟课文中一些重点语句语言运用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以父爱的诗导入,奠定感情基调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吟诵一首小诗,课件出示小诗:

母亲给了我血肉,使我成长。

而您却给了我骨骼,使我站立。

您的爱如山,高大而巍峨;您的爱如天,粗旷而深远;您的爱如河,细长而源源。

您的爱,没有太多的言语,没有太多的祝福。

却让我体会到您那颗炽热的心,您永远都是我心灵的归宿,永远的根。

诗中的您指的是谁?

(父亲)一提到爱,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母亲,因为母亲的爱是那么慈祥、温柔和亲切。

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去体验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伟大的爱——父爱!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洛杉矶大地震中的这对父子,去感受那深厚的父子之情。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文中的这对父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谁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板书:

了不起

二、走近了不起的父亲

这是一对怎样了不起的父子呢?

就让我们先走近这位父亲,请大家默读课文的1-----12自然段,画出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认真体会,并在旁边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