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整合版提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4607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整合版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毛概整合版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毛概整合版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毛概整合版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毛概整合版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整合版提纲.docx

《毛概整合版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整合版提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整合版提纲.docx

毛概整合版提纲

毛概2014年程听整合版提纲

一稿:

以下是根据胡国胜2013年版的重点整理出来的,与14年的大致一致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胡国胜ppt,书p3-p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书p5-p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书p13-p15)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

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论述,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续提供着十分宝贵的理论指导。

③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书p22-23)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书p29-31)

首先,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主要意义:

(胡国胜ppt)

①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②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③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胡国胜ppt,书p38-43)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①革命对象:

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因为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②革命动力:

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无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者。

③革命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无产阶级要牢牢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这是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自然结果。

其次,这是由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所决定的:

一是中国无产阶级斗争性革命性彻底;二是分布集中,利于组织团结并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三是中国无产阶级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从而便于和农民结成同盟,共同团结战斗。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前途和步骤(胡国胜ppt)

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前途是社会主义。

第一步: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

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胡国胜ppt,书p44-46)

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性质(国体)——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它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新民主主义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书p49-52,胡国胜ppt)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

(1)必要性:

①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②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2)可能性:

①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无产阶级拥有广大的同盟军;②各帝国主义之间的利益不统一导致了依附于它们的买办大资产阶级之间的政治营垒不统一,给革命者利用矛盾打开缺口,争取暂时的同盟军结成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

(3)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和主要经验:

①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关系;②“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③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现无产阶级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④对顽固势力进行斗争的“有理、有利、有

节”原则。

武装斗争:

(1)必要性:

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

坚持武装斗争也就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

(2)人民军队建设:

①坚持中共对军队的绝对领导;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③制定政治工作的方针、内容和方法;

(3)党在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的同时,在深入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人民战争的理论和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原则。

党的建设:

思想建设必须始终放在首位:

必须普遍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整风运动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

此外还应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p53-54)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胡国胜ppt,书p66-68)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但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第二,在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第三,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胡国胜ppt,书p71-73)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书p85-89)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书本)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p96)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p98)

党的十五大强调指出: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②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③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④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⑤是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⑥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⑦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⑧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⑨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104)

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p108-109)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书本)

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p113)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p114)

第一,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这一理论把手段和目的统一起来,廓清了不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第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该理论引导下,我国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3.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实现路径(p122-124)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书本)

1.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p129-131)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35-136)

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2)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3)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3.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书本没有答案,胡国胜两个ppt有详细介绍,以下仅供参考)

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争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从三个维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

尽管前6次会议也都与改革有关,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

这次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等。

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一方面是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是实践需要,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①全面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求我们从现实的需要上认识到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②全面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上认识到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③全面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们从发展的路径上认清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2)从六个“进一步”和六个“紧紧围绕”把脉改革新方向

①六个“进一步”:

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②六个“紧紧围绕”:

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是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四是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五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六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书p155-157)

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书p163-164)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⑤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⑥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书p168)

(1)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2)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6.保障和改善民生(书p171)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7.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书p172)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4)健全公共安全体制

8.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书p173)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核心和实质是:

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9.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书p174-175)

(1)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2)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3)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恢复元气、休养生息、资源再生的空间,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平衡,多还旧账,不欠新账,防止出现生态赤字和人为造成的不可逆的生态灾难。

10.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书p175-176)

(1)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2)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3)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4)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二稿:

以下是补充自己整理的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提出:

中国共产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经历了由少数人提出、探索、实践到成为中央领导层的思想认识再到全党统一认识的过程;经历了由不系统、不深刻、不完整的认识,到成为系统、深刻、完整的认识,并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

认识过程:

李大钊等人的早期探索→两次革命战争特别是三次“左”倾错误的经验教训→遵义会议→六届六中全会的正式提出→延安整风→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可能性:

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党和全国名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与主要内容(注意和邓小平理论结合)

需要做到:

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经历了从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到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再到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一直到十八大以来习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主要内容: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③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中共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其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和标准。

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重要思想成果:

一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是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其它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关于经济建设的方针;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关于科学和教育;

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