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代诗词鉴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4467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古代诗词鉴赏.docx

《初中古代诗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古代诗词鉴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古代诗词鉴赏.docx

初中古代诗词鉴赏

Day5古代诗词鉴赏1

景象

景物形象

物像

●诗词形象

抒情主人公

人物形象

描写对象

●塑造方法:

细节刻画法、烘托渲染法、对比衬托法、比兴牵引法

题葡萄图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

怀才不遇,穷困潦倒,潇洒狂放的老人形象

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

首句写出生活辛酸,现状落魄。

“独立”一句却写出一派孤傲狂放气概。

以“明珠”为喻,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境遇。

形象表现出的意义:

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⑴,拟托良媒益自伤⑵。

谁爱风流高格调⑶,共怜时世俭梳妆⑷。

敢将十指夸针巧⑸,不把双眉斗画长⑹。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⑺

1、身怀技艺却家境贫寒,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

2、风采优雅、品德高尚、能干勤奋。

只因生于贫苦人家而无媒可托,为他人做嫁衣的哀愁。

3、诗人借贫女形象表达诗人寄人篱下,愤懑,忧伤之情。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分析陆鸿渐形象:

归隐田园,赏菊弄花,潇洒豁达,神秘的形象。

寄情山水,不问世事,隐士。

●一看题目

●二看作者

●三看诗后注解

●四看诗句语言(翻译)

Ø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Ø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Ø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Ø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Ø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Ø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Ø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Ø爱恨情长,迷惘惆怅

Ø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诗歌的意象意境

1、意象:

融入主观情感的具体形象

1)

月:

思乡

2)菊:

坚贞高洁特点:

固定性、丰富性

3)寒蝉:

悲凉

4)鸿雁、鱼、青鸟:

思今、思归

5)鹃啼、猿啼、鹧鸪鸟:

悲苦悲切

6)羌笛:

边塞

7)云:

闲适飘逸

8)芭蕉:

凄苦之音

9)浮萍:

漂泊不定

10)柳:

离愁别恨,倔强的弱者,朴实无华的君子,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

11)燕子:

爱情美好,思念情人,时代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亡国破家的感慨、愤懑。

时光流逝,年华易逝,好景不再。

2、意境:

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包括景、境、情

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画,联想、想象,语言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雄浑壮阔、苍茫辽远、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清新明丽孤寂冷清恬静优美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悠远萧瑟凄凉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常用典故

 投笔:

弃文从武 

鸡黍:

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

守边的将士 

红豆:

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

边境之敌 

瑟瑟:

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折腰:

屈身事人 

杜康:

酒 

化碧:

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

书信,音讯 

桑榆:

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尺素:

书信 

商女:

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青鸟:

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

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鲤鱼,鲤素:

书信 

杜鹃:

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五柳:

隐者 

鸿鹄:

人有远大志向 

东篱,采菊:

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雕虫:

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

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

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

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柳岸:

送别地 

夕阳:

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牧童:

淡泊,田园生活 

烟波:

离别后漂泊无依 

吴钩:

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明月:

乡愁 

青云:

高的地位 

孤雁,落帆,断鸿:

孤独游子 

青紫:

高官显爵 

丁香:

愁心或情结 

青梅竹马:

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蝉鸣:

悲秋 

青天:

清官 

落花:

伤春 

落叶:

秋天 

黄昏日暮:

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西楼,望江楼:

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子:

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

少女怀春) 

(梅雨:

悠悠愁绪) 

飞蓬,孤蓬,归蓬:

孤寂的游子 

●诗歌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

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寓情于景,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托物言志:

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河落日圆“。

  

(4)动静结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虚实相生,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以小见大,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以乐景写哀情,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8)诗情画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运用典故,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0)运用修辞:

比喻“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拟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对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

  

●诗歌的艺术风格

如: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昌龄的雄健浑厚,高适、岑参雄浑奇拔,韦应物的清新典雅,韩愈的奇特新颖,李贺的忧郁激愤,元稹的艳丽浅近,刘禹锡的清峻明朗,李商隐的清丽俊逸,杜牧的含蓄绰约,李煜的伤感细腻,欧阳修的清丽明媚,范仲淹的苍凉悲壮,晏殊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缠绵悱恻,黄庭坚的自然流畅,秦观的情真意切,李清照的婉约凄切,陆游的雄浑奔放,辛弃疾的气势雄壮。

●诗歌的分类

一、抒情类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反离别诗哀伤缠绵的格调,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以对偶句的形式,抒发了作者想要留住时光、留住美好事物,却又无可奈何的惜春伤时的情感。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俯视一切的心胸气魄。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常用来形容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雄浑沉郁、苍凉悲壮,抒发了守边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思乡的情怀。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和对人们的美好祝愿。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诗人想摆脱愁思而又无法摆脱的苦闷心情。

  8.海日生残夜,江村入旧年。

通过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道理,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

  10.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用暗喻的手法形象的表现了愁丝之纷繁难解,突出了那种只有内心知道却难以向外人言说的苦恼。

  11.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展现了农家老夫妇的深厚感情和他们的舒畅心情,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

  1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借用典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体现了作者抑郁不平的心情。

  1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借具体景象,将诗人因朋友离别而产生的无限怅惘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14.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以伤感的态度,表达出诗人对朋友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

  1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借用比喻,巧妙的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愁闷心情。

  二、言志类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现了诗人为国家、民族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尚情操。

  2.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给人以鼓舞。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深刻哲理。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作者要报效国家,渴望杀敌立功的心意。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抒发了诗人要统一全国的志向,反映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伟大抱负。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8.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点名题旨、揭示中心,表达了作者隐居躬耕、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愿望。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借事说理,表达了对当权者糜烂生活的讽刺、批判,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忧虑之情。

  10.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一反古人悲秋之调,表现了诗人毫不气馁、昂扬进取的精神。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运用比喻,融入议论,表现了作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

  1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巧妙的表现了自己强烈的爱国热情。

  1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借鹤冲天直上,表现了诗人毫不气馁、昂扬进取的精神。

  三、哲理类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深刻哲理。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表现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出不同结论的深刻道理。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借写山环水绕的美景,寄寓只要锲而不舍就会产生新希望、出现新境界的生活哲理。

  四、绘景类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巧用拟人、化静为动,描绘了一幅清新、优美、自然、动人的田园风光。

  2.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后景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用生动的语句,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奇特壮美的沙漠风光图。

  4.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写的逼真如画,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长江出峡的浩荡水势,有身临其境之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借描写大海雄浑壮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豪迈广阔的胸怀。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通过描绘傍晚山中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愉悦心情。

  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肯定了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发展。

指出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天才诗人出现,激励人们应积极进取、不断创新。

●命题类型and课上练习

一对作品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词?

为什么?

”或“甲词可否换成乙词或其他词?

请简述理由。

答题方式:

①解释字面意思和内涵②指出运用的手法③点明妙在何处(可从景物特点、主旨、情感和意境等方面分析)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

闲居。

②素秋:

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

请简述理由。

 

二:

对作者情感、主旨的把握

答题方式:

①描写了……生活(景物)②抒发(寄寓、揭露、赞颂)了……的情感(感叹)③表达了……感情。

——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

南柯子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

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三:

对作品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的辨析

答题方式:

①指出用了什么技巧。

②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命题方法:

1、从“是什么”的角度出题:

三江小渡杨万里

溪水将①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①将:

行,流过。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从“为什么”(好、不好)的角度出题,分析好或不好的原因。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

闲居。

②素秋:

秋天的代称。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3、从“怎么样”写的角度命题:

常见的描写角度:

①五种感觉: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②空间方位。

如上下、远近等。

③时间的变化。

例如华清宫前后的变化。

④情感角度的变化,以他人思念自己,来写自己对他人的思念。

例如,“遥知兄弟登山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⑤各种修辞方法(是从句子而言)。

⑥抒情的方法: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和借古讽今。

⑦其他描写的技巧。

例如虚实、抑扬、动静等。

东郊(唐)韦应物

吏舍①局终年,出郊②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③。

微雨霭芳草,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注释:

①吏舍,官署。

②郊,郊外。

③还复去,徘徊。

(2)“微雨霭芳草,春鸠鸣何处”两句,是如何描写这里的迷人春景的?

四:

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方式:

①描摹物象。

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②概括特点。

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

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③揭示寓意。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丹阳关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余干①施舍刘长卿

摇落②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

①余干:

地名,今属江西②摇落:

草木凋零。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五:

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要明确可比点,看出思维的轨迹,可比点要对应。

考查思辨性。

命题特点:

1、辨析同与异;2、评价优与劣。

答题方式:

方式一:

直接回答

方法:

针对问题,直截了当回答,不需要做分析。

主要题型:

相比较,有何异同?

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

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方式二:

简要分析

【原则】答题必引文,观点材料要结合。

【步骤】①摘选的重点词语②分析字面意思③剖析内涵(表现了……情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诗中“苦雨终风也解晴”与苏轼《定风波》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它们都使用了哪种艺术手法?

简要分析这两句分别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情感?

(4分)

 

作业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

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夜归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

此代指竹杖。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

请简要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首词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请以词的上片为例作具体分析。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

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

请作简要说明。

(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于景的?

请作简要赏析(4分)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浣溪沙①(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

②清洛,今安徽洛河。

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

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

④蓼茸:

蓼菜的嫩芽。

蒿笋,莴臣笋。

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答案及分析】

(1)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2)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答案及分析】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

(表明赞成的一点)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引文赏析)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突出的情感)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照应试题)

【答案及分析】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回答“是什么”方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具体回答“怎样采用”这些方法)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好处——对主旨的作用)

【答案及分析】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是什么”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具体分析怎样运用的)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对情感和主旨的作用)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答案及分析】

(2)“微雨”和“春鸠”,一见一闻,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出迷人的春景(具体谈角度)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表现的情感)

【答案及分析】

(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答案及分析】相同点:

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方式二:

简要分析

【答案及分析】一问:

使用了“比”的艺术手法(或:

象征手法)。

(1分)

二问:

“苦雨终风也解晴”句写历经“苦雨终风”的仕途坎坷之后,终于盼来“解晴”的一天,(①②)表达了遇赦北还的喜悦之情。

(③)“也无风雨也无晴”句是说人生旅途上的坎坷就像大自然的风雨阴晴一样总是暂时的,总会过去的,因此不必太耿耿于怀,要从容面对,(①②)这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宠辱不惊”的淡泊之情。

(③)(意思答对即可,3分)

【迁移练习】参考答案

1.“闹”用得好。

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注意:

解题要全面。

不要只答“花开的热烈”或“春天的生机勃勃”,而要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做答,即正面描写花开的热烈,侧面衬托春天的生机勃勃。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

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

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

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3.这首词的上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指出用了什么技巧)。

将人的眉眼直接化为旅程山水,将人的感情直接赋予其中,让山光水色如同作者的目光一样来送别友人,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了这种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将要离去的友人的无限眷恋,对归途中风餐露宿的友人的深切关注与牵挂(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或:

作者把水比作人的眼泪横流,把山比作人的愁眉紧锁,既以此新奇的比喻描绘山水之貌,又一语双关地暗示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可谓一举两得。

接下来两句把离别友人欲去的地方比作是“眉眼盈盈处”,这既实指明丽的江南山水,又隐喻了双方含泪之态。

4.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等意象。

(写对6个,得2分,写对3个得1分)这些意象的作用;交代时令景象(秋景)烘托泻染诗人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暗示了一种郁郁的离情乡里。

5.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