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4228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31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231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231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231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231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31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

《1231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31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31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

1231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四)班别姓名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2.清晨,东洲公园的湖畔薄雾缥缈,鱼儿悠闲游着,鸣叫声清脆悠扬,岸边的树木与水中倒影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下列对相关场景形成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形成的

B.“鸣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的

C.“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D.看到的鱼儿实际上是鱼儿的实像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潭清疑水浅”成因相同的是(  )

A.

湖面“月影”B.

杯中“断笔”

C.

墙上“孔雀”D.

镜中“风景”

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

D.“滴水成冰”的原因﹣﹣凝华

5.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80℃

B.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C.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D.一间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为20kg

6.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2015年田径世锦赛在北京举行,如图是男子100米决赛冠军博尔特冲线瞬间的照片,照片右上角显示的时间为其成绩,根据这些信息可以(  )

A.求出博尔特的起跑速度

B.求出博尔特的冲线速度

C.求出博尔特全程的平均速度

D.排出各选手的最终名次

二.填空题

8.在文艺晚会上。

(1)优美笛声是由空气柱  产生的;吹奏过程中,演奏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笛声是通过  传到台下观众处的。

(2)演员们在阵阵“烟雾”中翩翩起舞,这“烟雾”是由于向舞台喷洒的大量干冰粉末迅速  吸热,气温降低,致使水蒸气  而成的。

9.根据下面各图所给信息填空。

(1)图1中所示是从墙上平面镜中看到的石英钟的像,此刻石英钟所示的时刻是  ;

(2)图2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图3中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测量值是  cm。

10.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象。

(1)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

(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夏天自来水管外壁上的水珠是水蒸气由于遇冷发生的  ,而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利用  的方法液化成液体储存在钢罐里的。

12.电闪雷鸣时,因为光速比声速要  ,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m/s,地球跟太阳的距离约为1.5×1011m,那么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的时间需要  s。

13.位于我市市中心的戴震公园因水清可鉴,.湖水“水清可鉴”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  (选“镜面”或“漫”)反射,能形成物体的  (选“实像”或“虚像”).春日的戴震公园分外妖娆,鸟语花香、绿柳成荫。

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鸟语”是通过  传播到人的耳中的,“绿柳”说明柳树的叶子  (选填“吸收”或“反射”)绿光;“柳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14.物体a、b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判断,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ρa  ρb(选填“>”“<”或“=”);若用a,b两种物质制成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甲和乙,则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  。

三.作图题

15.如图所示,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画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镜面的位置。

16.(2分)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是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17.(2分)如又上图所示,作出凸透镜的入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满分21分)

18.(4分)图甲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体温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图乙其读数是  ℃。

19.根据下图回答:

(1)反映晶体熔化、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  。

(2)图线中线段  表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图线中线段  表示晶体在凝固过程中。

(3)把A和C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假设它们不会发生化学变化),在温度升高过程中,  将先熔化,在温度降低过程中,  先凝固。

20.(7分)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现场装置如图甲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  。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1.(7分)

(1)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

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入射角大小。

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  (选填字母)。

A.光沿直线传播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写出一条即可)。

③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  (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  (选填序号)。

(2)小宇同学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丁所示。

①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  。

②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  cm.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  (选填“能”或“不能”)成像。

③如图戊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时钟的像,则实际时间为  。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6分)

22.(6分)特技飞行表演可谓是“刀尖上的舞蹈”,女飞行员余旭近日驾驶歼﹣10战机做飞行表演时不幸遇难。

歼﹣10战机机长15m,若在某次特技飞行表演中需要完成“双机对飞”动作,如图15所示,当机头间距300m时,对飞开始,每架飞机的速度均为600m/s,机尾分离,对飞结束。

短兵相接,甚是精彩!

(1)若已知歼﹣10战机上某一个体积为5cm3的钛合金零件的质量为22.5g,求这个零件的密度;

(2)若歼﹣10战机在5s内从机场飞至距离机场1.5km的表演上空。

求战机从机场到表演上空的平均速度;

(3)求两架战机完成“双机对飞”动作所需要的时间。

 

23.(6分)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大同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8时03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8时33分。

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2)轿车若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大同需要多长时间?

 

25.(7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946年,美国雷声公司的研究员斯潘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微波溶化了糖果。

1947年,第一台微波炉问世。

微波炉的主要部件是磁控管,当磁控管以2450MHZ的频率发射出微波时,放在微波炉内食物中的水分子随之发生高频振荡。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

微波碰到金属会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没有办法吸收或传导它;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而对于含有水分的食物,微波不但不能透过,其能量反而会被吸收,微波能进入食物达5cm深,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运动,水分子间相互碰撞、摩擦而生热,结果导致食物被加热。

微波炉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对食物进行加热的。

在利用微波炉对食物加热的过程中,水分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般食物是由大分子构成的,微波对大分子运动的影响不明显。

水分子的质量相对较小,而且水分子的构成比较特殊。

两个氢原子处于氧原子的同一侧,使得水分子在整体上看来它的电极性具有不对称性。

在变化的电磁场中,水分子的电极方向会随着电磁场的变化不断变化,进而引发水分子的运动。

不同水分子间的相互碰撞会释放出热量,达到对食物加热的效果。

用普通炉灶蒸煮食物时,热量总是从食物外部逐渐进入食物内部。

而用微波炉烹饪食物时,热量直接深入食物内部,所以用微波炉烹饪食物的速度比普通炉灶快4至10倍,热效率高达80%以上。

目前,其他各种炉灶的热效率无法与它相比。

(1)跟可见光相似,微波也是一种  。

(2)微波炉的金属外壳  (选填“能”或“不能”)防止炉腔内的微波外泄。

(3)使水分子剧烈振动的能量来自于微波,使食物升温的能量来自于  。

(4)用微波炉烹饪食物速度快、效率高的原因是  。

 

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3分)

1、A、2.B3.B。

4.C。

5.C。

6.B。

7.C。

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3分)

8.

(1)振动;音调;空气;

(2)升华;液化。

9.

(1)9:

25;

(2)26;(3)2.80。

10.

(1)晶体;固;

(2)变大。

11.液化现象;压缩体积。

12.答案为:

大;3×108;500。

解:

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因此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真空中的光速是3×108m/s;

根据v=

可得光的传播时间:

t=

=

=500s。

13.镜面;虚像;空气;反射;直线传播。

14.答案为:

<;4:

1。

解:

由图象可知,a物质的密度:

ρa=

=

=0.5g/cm3,

b物质的密度:

ρb=

=

=2g/cm3。

所以,ρa<ρb,且ρa:

ρb=1:

4,

若用a、b两种物质制成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甲和乙,

则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

=

=

=4:

1。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7分)

15.

16.

17.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满分21分)

18.2.47;热胀冷缩;37.8。

19.

(1)AC;

(2)FG;LM;(3)C;A。

20.

(1)B;

(2)见下图

21.

答案为:

(1)①B;②呈现光路;③不在;③;

(2)①2;防止玻璃板太厚呈现两个像;②20;不能;③10:

35。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6分)

22.解:

(1)质量m=22.5g,体积V=5cm3,

零件的密度ρ=

=

=4.5g/cm3;

(2)路程s=1.5km=1500m,时间t=5s,

战机从机场到表演上空的平均速度v=

=

=300m/s;

(3)两架战机完成“双机对飞”动作所通过的路程:

s′=300m+15m+15m=330m,速度v′=600m/s+600m/s=1200m/s,

由v=

得,两架战机完成“双机对飞”动作所需要的时间:

t′=

=

=0.275s。

答:

(1)这个零件的密度4.5g/cm3;

(2)战机从机场到表演上空的平均速度300m/s;

(3)两架战机完成“双机对飞”动作所需要的时间0.275s。

23.解: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

t=8:

33﹣8:

03=30min=0.5h;

轿车的路程:

s=120km﹣70km=50km,

轿车的速度:

v=

=

=100km/h;

(2)由图知,从B处到达大同的距离为s′=70km,

由v=

可得,t′=

=

=0.7h;

(3)轿车每100km消耗的汽油为9L,所以轿车从B地到达大同需要汽油的体积:

V=

×70km=6.3L=6.3×10﹣3m3,

由ρ=

可得,需要消耗的汽油质量:

m=ρV=0.71×103kg/m3×6.3×10﹣3m3=4.473kg。

答:

(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100km/h;

(2)若轿车仍以此速度继续向前行驶,从B处到达喀什需要0.7h;

(3)汽车从B地开到大同所需汽油质量为4.473kg。

六.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8分)

24.答:

这种推论是错误的。

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25.答案为:

(1)电磁波;

(2)能;(3)水分子;(4)热量直接深入食物内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