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2章 第3讲 免疫调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4164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第2章 第3讲 免疫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必修三第2章 第3讲 免疫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必修三第2章 第3讲 免疫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必修三第2章 第3讲 免疫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必修三第2章 第3讲 免疫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2章 第3讲 免疫调节.docx

《必修三第2章 第3讲 免疫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2章 第3讲 免疫调节.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第2章 第3讲 免疫调节.docx

必修三第2章第3讲免疫调节

课时考点训练

题组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2013年高考山东卷)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和过程。

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和处理抗原,A错误;吞噬细胞加工和处理抗原需借助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来完成,B正确;吞噬细胞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直接呈递给T淋巴细胞,C错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均存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D错误。

答案:

B

2.(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回答问题:

(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

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

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

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

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

(1)蛋白A为分泌蛋白,首先在核糖体上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然后在内质网中进行初步加工,最后在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成熟。

同一人体内的肝细胞和胰岛细胞等不同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形成的,所含的遗传物质

相同,故都含有蛋白A基因。

(2)从免疫学角度看,大肠杆菌AKP是抗原,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的同时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少量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在二次免疫应答中,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从而产生大量的抗体。

有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是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

(1)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含有 

(2)B 浆 记忆 特异性

3.(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动物感染HIV的相关知识,其中涉及HIV遗传信息的传递、体液免疫以及HIV对实验药物的敏感度等问题。

由图甲可知,HIV的RNA→DNA应为逆转录过程;由图乙可知,HIV感染实验动物后出现了抗HIV抗体含量的上升,说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由图丙可知,加入实验药物a后,T细胞数量上升,说明加入的实验药物a抑制了HIV的增殖,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由图丁可知,加入实验药物b后,HIV的浓度仍上升,说明HIV对实验药物b不敏感。

答案:

D

4.(2013年高考重庆卷)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来源:

学+科+网Z+X+X+K]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过敏反应的相关知识。

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强;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能分泌抗体;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

故B项正确。

答案:

B

5.(2013年高考海南卷)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

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

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析:

“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这种免疫病被称为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答案:

D

6.(2012年高考大纲全国卷)回答下列问题:

(1)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经过________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使________暴露于抗原的表面,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________。

(2)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种病毒含有________(填“1种”或“2种”)核酸。

(4)灭活的仙台病毒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用于诱导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的基本知识。

(1)进入人体的病毒,多数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并呈递给T细胞,受到刺激的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2)机体在疫苗(可作为抗原)刺激下,通过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可发生二次免疫反应,有效清除抗原,使人不易患病。

(3)病毒所含的物质主要为核酸和蛋白质,其中的核酸是DNA或RNA。

(4)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类似,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此外动物细胞还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融合。

答案:

(1)吞噬 抗原决定簇 淋巴因子

(2)当记忆细胞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

(3)1种

(4)细胞融合

课时高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

B.B细胞在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等淋巴器官中产生并成熟

C.淋巴细胞只有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D.记忆细胞能够在二次免疫中特异性识别同种抗原并激发免疫应答

解析:

A正确,考查了淋巴循环与血液循环的联系;B错误,B细胞是在骨髓中产生并成熟的;C正确,当T细胞或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时能够增殖分化为具有免疫效应的效应T细胞或浆细胞及记忆细胞;D正确,当同种抗原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未分化的淋巴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效应细胞,引起免疫反应。

答案:

B

2.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分别是(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解析:

现象①是体液免疫,与抗原共同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是淋巴因子;现象②中注射的物质乙是从某种细菌中获得的,应是抗原,注射抗原的机体内能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使动物获得对相应抗原的免疫能力。

答案:

C

3.右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来源:

学.科.网Z.X.X.K]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解析:

a表示T细胞,b表示B细胞,c表示效应T细胞,d表示效应B细胞,能识别抗原的有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有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①细胞免疫和②体液免疫。

c、d所含的DNA相同,其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

C

4.(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来源:

学,科,网Z,X,X,K]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各类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B细胞和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普遍分布于血液和淋巴液中;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等;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答案:

A

5.(2013年高考海南卷)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

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来源:

学科网]

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因而是可以遗传的,A正确;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记忆细胞是B细胞、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为特异性免疫,C错误;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D错误。

答案:

A

6.(2014年苏南四校模拟)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

A.d细胞为浆细胞;②③等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

B.④⑤过程是细胞的分裂与分化,⑥过程是抗原与抗体的结合

C.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b、c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来源:

Zxxk.Com]

D.与Y合成和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解析:

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过程。

从图中分析,X为抗原,Y为抗体,b、c、d、e、f依次为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吞噬细胞。

④过程为B细胞的增殖分化,⑤为浆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⑥为抗原与抗体的结合过程。

答案:

B

7.下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抗毒素能特异性的中和外毒素的毒性,是抗体的一种

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都会分化,但是不会增殖

D.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对抗原的清除过程。

抗毒素是中和外毒素的抗体,由浆细胞产生,属于分

泌蛋白,因此浆细胞具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都会增殖和分化。

吞噬细胞能识别并吞噬抗原,但对抗原的识别没有特异性。

答案:

C

8.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

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不同的疫苗,具有使抗体甲产量增加的作用,使免疫反应加强

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增加抗体所需要的时间短[来源:

Zxxk.Com]

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

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加

解析:

本题考查接种疫苗后抗体浓度的变化规律。

接种特异性的抗原,才会产生与之对应的特异性抗体,所以A错误;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C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自身不会增多,所以D错误。

答案:

B

9.下图为HIV造成艾滋病的过程,显示人体内产生免疫力与HIV出现的情况。

此外在临床上,初期与潜伏期时并无病症出现。

在潜伏期时要如何采样与检测,以判断病人是否已被感染(  )

[来源:

学。

科。

网Z。

X。

X。

K]

A.采取口腔黏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

B.采取口腔黏液直接测定HIV抗体的存在

C.采取血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

D.采取血液直接测定HIV抗体的存在[来源:

Z+xx+k.Com]

解析:

从曲线上可以看出初期与潜伏期虽然没有病症出现,但潜伏期体内免疫反应强烈,因此可以通过测定HIV抗体的存在来判断是否已被感染。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0.下图为特异性免疫的有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下列标号的细胞名称:

①________,④________。

(2)I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参与该物质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用同一抗原刺激⑤时,⑤就会__________,形成大量的________,产生更强的________。

(4)若切除某小狗的胸腺,则其免疫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

其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________,进而使T淋巴细胞活化,同时使B淋巴细胞致敏,随后由________细胞分泌________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__

______,产生的抗体将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

由此引起的眼疾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病。

解析:

从图中可知:

①为造血干细胞,③为在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④为攻击靶细胞的效应T细胞,②为B细胞,⑤为记忆细胞,⑥为产生抗体的浆细胞,I为抗体,化学本质为球蛋白,是一种分泌蛋白,与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当相同抗原第二次刺激时,记忆细胞会很快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大量抗体,T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同时在体液免疫中呈递抗原。

第(5)小题考查免疫学的有关知识。

当人体的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而活化后,就能够增殖为浆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

浆细胞会分泌出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存在于体液中的抗体能与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中和或清除抗原。

正常的机体通过免疫监视将衰老的或变异的细胞、大分子的有机物等当作抗原及时予以清除。

但是,当机体出现异常时则会将正常细胞、大分子的有机物等当作抗原加以排斥或使其损坏,从而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答案:

(1)造血干细胞 效应T细胞

(2)球蛋白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增殖 效应细胞 特异性免疫

(4

)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受到影响

(5)自身抗原 T(淋巴) 淋巴因子 浆细胞 记忆(B淋巴)细胞 自身(特异性)免疫

11.日本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蚊子的基因构造创造出一种新的转基因蚊子品种,这种蚊子的唾液中含有一种蛋白质,可以作为预防黑热病(由利什曼原虫侵入人体的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恶性疾病)的疫苗。

请回答:

(1)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利什曼原虫与人之间是________关系。

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利什曼原虫引发的免疫反应主要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吞噬细胞最初对利什曼原虫吞噬属于________免疫。

(2)研究发现,实验动物在被这些转基因蚊子叮咬后,体内出现了该病的抗体,但含量微小,可采用________的原理进行测试鉴定。

(3)在免疫学上,蚊子唾液中的蛋白质、利什曼原虫、实验动物体内产生的抗体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的角度分析,日本研究人员创造出的转基因蚊子潜在的风险与威胁可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利什曼原虫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寄生,利什曼原虫属于胞内寄生虫,因此利什曼原虫引发的免疫反应主要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

吞噬细胞对所有病原体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检测。

(3)蚊子唾液中的蛋白质、利什曼原虫属于抗原,实验动物体内产生的抗体是免疫球蛋白。

(4)转基因蚊子可用作生物武器,通过蚊子的叮咬对人类造成杀伤。

答案:

(1)寄生 细胞免疫 非特异性 

(2)抗原—抗体特异性合 (3)抗原 抗原 免疫分子 (4)转基因蚊子有可能扩散到实验室外,变成野生种类,造成对自然种群基因库的污染(或通过转基因技术研制出某种生物武器,通过蚊子的叮咬对人类造成杀伤等)

12.下图甲和图乙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进行了增殖、分化的细胞是________,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_。

(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

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箭头和图中的文字、数字序号表示)。

[来源:

Zxxk.Com]

(3)细胞G的名称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外来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与________(填“图甲”或“图乙”)过程有关。

(4)在抗原、淋巴因子、溶菌酶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图示信息可推出细胞A、B、C、D、E、F、G分别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靶细胞、效应T细胞。

图甲中B细胞和记忆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

当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识别抗原,产生更快、更强的二次免疫反应。

在器官移植过程中,免疫系统会对外来器官产生细胞免疫反应。

答案:

(1)细胞C、细胞E 细胞B、细胞C、细胞E 

(2)抗原

细胞E

细胞D

沉淀或凝集反应 (3)效应T细胞 与靶细胞(细胞F)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图乙 (4)抗原和编码抗体的基因

13.图1是HIV结构示意图,图2是HIV侵入人体T淋巴细胞并增殖的示意图,图3表示HIV侵入人体后,随时间的变化体内HIV和T淋巴细胞数

量的变化曲线。

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的E表示________,C的成分是________。

(2)HIV与T淋巴细胞之间的识别

是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HIV通过________方式进入T淋巴细胞。

(3)据图2简述HIV在T淋巴细胞内的增殖过程:

[来源:

Zxxk.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3分析,在第1年内,造成HIV的浓度明显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T细胞对HIV抵抗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

第1年到第9年内,HIV的浓度变化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若不及时治疗,艾滋病患者不能长时间生存,因为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丧失。

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系。

(5)由于HIV的变异具有________等特点,给疫苗的研究带来了很大麻烦。

解析:

本题考查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1)图1表示HIV的结构,其中E表示病毒的RNA,C表示蛋白质。

(2)HIV是吞噬细胞消化不了的病毒,需借助细胞免疫,而细胞免疫是特异性免疫,能对HIV进行特异性识别;HIV是大分子物质构成的生命体,进入细胞时通过胞吞或病毒外面的蛋白质外壳和T细胞膜融合的方式。

(3)HIV是RNA病毒,主要攻击人体T细胞。

HIV的RNA侵入T细胞后通过逆转录形成DNA,并整合到T细胞的DNA上,然后在细胞核中转录出病毒RNA,同时以该RNA为模板在细胞质中合成病

毒蛋白质,并装配成完整的子代病毒。

(4)当机体刚感染病毒时,未感染HIV的T细胞分化成效应T细胞,一方面与被HIV侵入的T细胞接触,使后者裂解死亡;另一方面促进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的产生,促进有关细胞免疫效应,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所以病毒数目减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毒逐渐侵蚀T细胞,使T细胞数目逐渐减少,细胞免

疫逐渐减弱甚至丧失,同时体液免疫也受到影响,最后使机体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而导致机体死亡。

因为HIV寄生在T细胞内,所以T细胞数目和病毒数目成反比。

(5)因为HIV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稳定性差,其具有变异频率高和变异的不定向性等特点,所以导致疫苗的研究和培养很困难。

答案:

(1)RNA 蛋白质 

(2)特异性 胞吞(或蛋白质外壳与宿主细胞膜融合) (3)HIV侵入寄主细胞后,利用逆转录酶合成DNA,并整合到T细胞的DNA上,然后在细胞核中转录出病毒RNA,同时以该RNA为模板在细胞质中合成病毒蛋白质,并装配成完整的子代病毒 (4)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 细胞免疫(具体是:

未感染HIV的T细胞分化成效应T细胞,一方面与被HIV侵入的T细胞接触,使后者裂解死亡,另一方面促进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的产生,会加强有关细胞免疫效应) 增加 T细胞减少和免疫系统被破坏 免疫能力 反相关 (5)频率相对较高和不定向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