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必修考点梳理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4039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必修考点梳理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届高考历史必修考点梳理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届高考历史必修考点梳理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届高考历史必修考点梳理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届高考历史必修考点梳理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必修考点梳理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届高考历史必修考点梳理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必修考点梳理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必修考点梳理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届高考历史必修考点梳理第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2010届高考历史必修考点梳理第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辛亥革命

 

执笔人

 

编写日期

 

执行人

 

执行日期

 

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07考纲

 

辛亥革命

 

重点

 

难点

 

本重点:

爆发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本难点:

三民主义、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法

 

教具

 

讲述法、讨论法等。

新标历史(必修Ⅰ)、《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特色教案

 

【分析预测】

近几年各省市高考对本的考查中,在新改区试题出现的几率较少。

选择题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今后复习中要注重与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材料题主要考查与本单元相关知识的纵横联系与学生的综合能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宪法》的异同。

 

【知识梳理】

一、武昌起义

(一).背景:

 

1原因

 

1)《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使两大矛盾汇流,中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根本)

 

2)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直接)

 

2.条

 

1)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经济、阶级基础

 

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主义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物质条;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

 

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的传播;上海和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孙中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组织基础

 

4)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

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实践基础

(二).爆发: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新军起义——武汉三镇光复——全国各地响应

二、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元旦,孙中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2.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⑴目的:

用《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⑵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④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民享公权);⑤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三权分立)⑥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责任内阁)

 

⑶意义:

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

1过程

 

南北议和→举荐袁世凯→清帝退位→让位袁世凯→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2.原因:

1)、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内因)

 

2)、帝国主义的公开支持:

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

 

3)、立宪派和旧官僚的乘机进攻

 

4)、袁世凯大耍两面派手段

四.辛亥革命的意义:

 

1性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中国(功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

 

3世界:

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对越南、印尼等国起了推动作用。

 

【真题演练】

(2009高考广东单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B.联邦制.君主立宪制D.责任内阁制

D【解析】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实行的是总统制,为限制袁世凯权利,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孙中又改为责任内阁制。

(2009高考上海单科)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

A.共和B.社会保障.人权D.君主立宪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法西斯主义就是独裁和专制,反法西斯主义就是维护世界民主政治,因此《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都体现了对民主的追求。

 

狭义的辛亥革命,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指的是由1911年10月10日夜里爆发的武昌起义,至1912年元旦孙中就职中华民国这一段时间的历史。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1894年,孙中在檀香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创立推举孙中为总理。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机关刊物《民报》发展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共进会,190年8月18日在东京成立的

 

学社(前振武学社),1909年阴历正月初九在武昌黄鹤楼成立。

1911年初秋,学社和共进会达成联合协议,组成统一指挥起义的领导机构,从而共同发动了10月10日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宪法》的异同:

(《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P29)

 

武昌首义取得成功的原因:

①20世纪初武汉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出现知识分子群,成为革命党的骨干②武汉受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较深,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武昌起义准备了群众基础③革命党人在武汉进行了长期的起义准备,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

④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最主要)

 

教学

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