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3751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识记: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先进人物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

理解: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的成就;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的形式、意义缺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先进人物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所造成的危害、二月抗争。

2.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通过对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表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通过对历史知识的表象分析掌握历史的本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学案教学掌握基础知识,利用图表系统整和,形成完整的历史框架,并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阅读史料并从中发现问题,善于从复杂的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自主学习,竞赛学习,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要让学生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历史意义,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2.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李社会主义制度;

 3.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纪念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复习重难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2.三大改造的实质。

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4.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复习过程:

一、教师讲述

本单元的主题及基本知识

本单元的阶段主题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主题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这两个前后相继的连续性过程为线索,向我们生动的再现了1953~1976年的二十多年间的历史面貌。

1.1953~1956年,是我国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过渡时期里,我国同时进行了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在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2.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行。

此间,中共八大(1956年)是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随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则使国民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难之中。

3.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十年浩劫,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一次更加严重的错误,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后果。

二、学生掌握以下基本知识:

1.一五计划的编制背景、目的,实施的起止时间、内容、成果、影响。

2.三大改造的内容、起止时间、形式、结果、意义。

3.一届人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重要成果及其意义。

4.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5.此后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有哪些?

其出现原因、共同性质、具体表现和后果分别是什么?

6.比较中共八大和此后的一系列失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探究党的“实事求是”原则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应用与背离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结果?

7.教材相关图片、史料所含历史信息的分析处理。

三、系统复习本单元

1.明确复习的线索:

⑴攻克一个思维上的难点:

“左”的错误的泛滥。

⑵理清两条历史发展的主线: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⑶区分开三个历史渐进的阶段:

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2.理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生产力:

一五计划(1953~1957)生产关系:

三大改造(1953~1956)

法律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一届人大)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

失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58年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开始)“文化大革命”(1966~1976)

3.归纳本单元知识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1957年)

(1)背景: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2)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2)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

(3)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成就:

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项目。

①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②工业基地:

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原有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西北建立新工业基地。

(5)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954年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1953年至1956年)

1、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形式:

对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建立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基本完成:

1956年底(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4、作用: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缺点:

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年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中的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左”的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1)总路线的提出:

(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原因①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②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

③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建设成就:

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4、模范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等。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年——1976年)

1、发动:

毛泽东(原因: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对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

2、二月抗争(“二月逆流”)。

1967年2月,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强烈批判,但诬蔑为“二月逆流”。

3、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971年9月(毛泽东、周恩来粉碎林彪集团反革命武装政变)

4、文革结束: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结束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四、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c)

A.土地改革计划B.三大改造计划C.第一个五年计划D.分三步走的战略计划

2.经过全国人民的奋斗,许多梦想成为现实。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一桥”指的是(A)

A.南京长江大桥B.武汉长江大桥C.钱塘江大桥D.郑州黄河大桥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颁布于(C)A.1949年B.1952年C.1954年D.1984年

4.“企业的私有制相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

”“和平方法”指的是(C)

A.实行股份制B.廉价收购C.赎买政策D.无偿没收

5.社会主义建设是一种创新,只有在探索中前进。

在探索发展中“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的泛滥开来,其主要标志是(C)

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⑤调整巩固⑥力争上游

A.②④⑤⑥B.①③⑥C.①②③④D.①③⑤⑥

6.十年“文革”期间,党和人民与反革命派斗争的事件有(B)

①“一月风暴”②“二月逆流”③“九一三事件”④“四五运动”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二、简答题

1.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巩固新政权。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此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虽然曾经出现过一定的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根据所学内容回答:

(1)50年代,党和国家是怎样解决“农民”、“农村”问题的?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50年代中期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以后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探索中前进,难免会出现失误。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50年代的失误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在曲折中前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八大后取得了显著成就,涌现了一批先进的人物。

请你就“建设成就”和“先进人物”两方面举例说明,并谈一谈我们应该学习先进人物的哪些精神?

如:

大庆油田建成 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 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力拼搏等。

2.1956年中共召开八大,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0世纪50年代中期,实际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我国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2)八大正确地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新变化”指的是什么?

“新变化”指的是:

国内的主要矛盾,使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基于对国内情况的正确分析,八大提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