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重点课文课堂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3689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重点课文课堂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重点课文课堂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重点课文课堂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重点课文课堂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重点课文课堂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重点课文课堂练习.docx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重点课文课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重点课文课堂练习.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重点课文课堂练习.docx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重点课文课堂练习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重点课文课堂练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

《陈涉世家》课堂练习一

一、自主先学

1.司马迁,(朝代)著名家、家和家。

字,夏阳人。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到长达3000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12篇,30篇,70篇,表10篇,书8篇。

鲁迅曾赞它“,。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阳夏人()辍耕()闾左()谪戍()()

当行()度已失期()以数谏故()罾()

丛祠()篝火()陈胜王()间令()

4.正确读出下列句子。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二、合作助学

1.解释文中加点字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①“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②“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⑤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

 

4.请找出起义的时间、地点、发起者、参加者及其人数。

5.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三、检测促学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2010年江苏省徐州市)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

⑴会天大雨__________________    ⑵上使外将兵__________________

⑶楚人怜之__________________  ⑷皆指目陈胜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宜多应者     诚宜开张圣听

B.扶苏以数谏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卒买鱼烹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

⑵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译文:

 9.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2分)

答:

四、反思悟学

请你把自己这堂课上的收获与思考写下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

《陈涉世家》课堂练习二

一、自主先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谯()毋斩()笞()袒右()徇蕲()()

社稷()忿恚()()酂()车六七百乘()

2.准确读出下边句子。

广故数言欲亡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二、合作助学

1.翻译下列加点字。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①“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

④“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起义的性质是

4.找出第三部分中使用的动词,体会语言简洁、用词极富表现力的特点。

并说说作用。

三、拓展导学

材料一: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三类,本纪、世家、列传。

这是按传主的地位和影响划分的。

帝王的行事关系到全国的政局,对后代政治也有很大影响,是立国之本,故其传记称“本纪”。

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

陈涉是一个特例,他出身低微,是所谓“瓮牖绳枢之子,隶之人”,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

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

司马迁在这篇传记的最后写道: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卒亡秦,由涉首事也。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2.陈胜为何归入“世家”?

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历史观?

四、检测促学(山东省临沂市2006年非课改区试题)

[甲]吴广素爱人……卒数万人。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

是时恒楚亡在泽中。

梁曰:

“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

“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

”守曰:

“诺。

”须臾,梁睨籍曰:

“可行矣!

”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2分)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使公即恒楚将   将:

          ④恒楚亡在泽中   亡: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3.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4分)

答:

 

五、反思悟学

请你把自己这堂课上的收获与思考写下来

 

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练习一

一、自主先学

1.走进名著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体史书。

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

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2.背景链接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3.读准字音:

唐雎()怫然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色挠()韩傀()谕()

二、合作助学

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以大易小(6)徒以有先生也

(2)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7)岂直五百里哉。

(3)休祲降于天(8)秦王怫然怒

(4)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9)否,非若是也

(5)长跪而谢之。

(10)秦王谓唐雎曰

(11)大王加惠

2、结合注释和资料,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跪而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6)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7)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拓展导学

1、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说出各是什么意思:

虽然受地于先王长跪而谢之曰

3、词语活用现象。

  

轻寡人与 ()天下缟素()请广于君 ()与臣而将四矣()

4、一词多义:

(1)以

(2)于(3)使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受地于先王因使唐雎使于秦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因使唐雎使于秦

以君为长者仓鹰击于殿上

以头抢地耳

徒以有先生也

5、下面几句中的“之”与“皆布衣之士也”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句子有()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D.肉食者谋之。

四、检测促学

(2007年哈尔滨市中考)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以头抢地耳                            ②长跪而谢之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公将鼓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2分)

五、反思悟学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

《隆中对》课堂练习一

一、自主先学

1、《隆中对》作者,字,朝安汉人,家。

曾在蜀任观阁令史,蜀亡后,入晋任著作郎,平阳侯相,累官至治书侍御史。

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共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

三国的历史。

此书与《》《》《》合称《四史》。

2、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好为《梁父吟》(    )(      )     遂诣亮(    )     屏人(   )      倾颓(      ) 

度德 量 力(     ) 信大 义(     )     猖(      )蹶(       )  吴 会(     )  

殆(     )  存恤(     )  民殷国富(    )帝室之胄(    )诸 戎(     )     

 乐(       )毅   汉沔(      )   箪(      )食壶浆

3、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二、合作助学

1、解释下列加点字

隆中对()莫之许()()谓为信然()()

屯新野()器之()谓先主曰()就见()屈致()宜枉驾()顾之()诣亮()

凡三往()因屏()()人倾颓()

度()德量()力信大义()遂用()

猖蹶()然志犹()未已计将安出()()

董卓已来()非惟()抑亦人谋()

挟天子而令诸侯()()不可图()利尽南海()()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民殷国富()存恤()

汉室之胄()身率()箪食壶浆()()日密()

2、翻译下列句子

(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4)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6)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三、拓展导学

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信欲信大义于天下信义著于四海

许时人莫之许也高可二黍许

国国险民附民殷国富

用武之国

就此人可就见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四、检测促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因屏人曰       欲信大义于天下     

情好日密             愿诸君勿复言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谓谓为信然谓先主曰

B.、意将军岂有意乎醉翁之意不在酒

C、身身长八尺身率益州之众

D、诣由是先主遂诣亮诣太守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五、反思悟学

疏通完本文的翻译后,你认为自己在哪些实词和句子的翻译上有困难,请把你的疑问写在横线上。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

《隆中对》课堂练习二

一、自主先学

1、诸葛亮与刘备此次对话的背景是什么,请你查找相关的材料,并将你认为有利于理解本文的信息写在横线上。

2、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二、合作助学

1、诸葛亮为刘备制定战略方针的的具体根据有哪些?

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情况分析

采取策略

曹操

优势:

孙权

优势:

荆州

益州

优势:

不足:

2、刘备的优势有哪些?

三、拓展导学

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文中刘备与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四、检测促学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先主遂诣亮(告诉) B、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

C、先主器之(器重,重视) D、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既出,得其船既帝室之胄B.用此用武之国  遂用猖蹶

C.顾将军宜枉驾顾之远方入门而不顾D.诚诚如是此诚不可与争锋

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4、下列有关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分析天下形势,并提出对策、蓝图中,可见诸葛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能力。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必要性。

C、选段层次清晰、结构谨严,围绕“隆中对”的“对”前、“对”中、“对”后依次写来,且详略十分得当。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如结尾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5、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

根据文意,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词)。

(1)孙权:

      

(2)益州:

6、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

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

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

先主③曰:

“吾不忍也。

”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

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

或谓先主曰:

“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先主曰: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注释:

①曹公:

指曹操。

②表:

指刘表。

③先主:

指刘备。

④辎重:

军用器械、粮草,营长、服装等的统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会表卒:

    遂将其众去:

诸葛亮说先主攻琮:

    或谓先主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3)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

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五、反思悟学

请你写出塑造人物形象有哪些方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

《出师表》课堂练习一

一、自主先学

1、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

2、本文的作者,字。

三国时蜀汉的家、家。

辅助刘备与孙权、曹操抗衡;后受刘备之托扶助刘禅。

民间传说他是智慧的象征。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这一时期的历史创作了小说《三国演义》。

有人说这部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三绝”,即的“智绝”、的“奸绝”、的“义绝”。

3、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崩殂()  恢弘()()忠谏() 菲薄()()陟() 臧否()()以遗()陛下裨补()猥()自夙()   庶()竭驽()钝咎()   咨诹()() 

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二、合作助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上横线的词语。

崩殂()存亡之秋()殊遇()开张()

以光先帝()恢弘()引喻()失义()臧否()()犯科()论其刑赏()()

昭()平明之理()简拔()以遗陛下()

淑均()()痛恨()卑鄙()猥自()

感激()驱驰()倾覆()尔来()

夙夜()不毛()驽钝()攘除()

奸凶()损益()()之慢()

彰其咎()()咨诹()雅言()

2、翻译下列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5)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0)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三、拓展导学

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论无论魏晋论其刑赏

苟苟全性命于乱世苟富贵

益有所广益香远益清

四、检测促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裨补缺漏       陟罚臧否     

驱驰             以彰其咎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效恐托付不效讨贼兴复之效B.、兵兵甲已足上使外将兵

C、所以所以报先帝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良此皆良实此悉贞良死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五、反思悟学

疏通完本文的翻译后,你认为自己在哪些实词和句子的翻译上有困难,请把你的疑问写在横线上。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

《出师表》课堂练习二

一、自主先学

1、解释“出师表”中“表”的含义。

2、用原文语句作答。

当时天下的形势:

当时蜀国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诸葛亮认为目前出师北伐的条件已经成熟,这两个条件是“”“”

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二、合作助学

1、诸葛亮出师前给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推荐

宫中

府中

人物

特点

作用

预计

3、作者提出的建议主要在前五个段落,那么第六、七两个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三、拓展导学

结合文中具体语句体会诸葛亮在这篇表中流露出的情感。

写作背景:

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