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水稻之素材相关试题训练解析版考点密押高考生物临考考点押题之水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3595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 水稻之素材相关试题训练解析版考点密押高考生物临考考点押题之水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02 水稻之素材相关试题训练解析版考点密押高考生物临考考点押题之水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02 水稻之素材相关试题训练解析版考点密押高考生物临考考点押题之水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02 水稻之素材相关试题训练解析版考点密押高考生物临考考点押题之水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02 水稻之素材相关试题训练解析版考点密押高考生物临考考点押题之水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 水稻之素材相关试题训练解析版考点密押高考生物临考考点押题之水稻.docx

《02 水稻之素材相关试题训练解析版考点密押高考生物临考考点押题之水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 水稻之素材相关试题训练解析版考点密押高考生物临考考点押题之水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 水稻之素材相关试题训练解析版考点密押高考生物临考考点押题之水稻.docx

02水稻之素材相关试题训练解析版考点密押高考生物临考考点押题之水稻

水稻之素材相关试题训练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甲、乙表示两个水稻品种,A、a和B、b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④过程育种最简便,且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B.④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②过程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答案】C

【分析】

分析题图:

①表示杂交过程;②是连续自交过程;③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的过程;④是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⑤⑥表示人工诱变过程;⑦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⑧表示导入外源基因,属于基因工程育种。

【详解】

A、以甲和乙为亲本来培育新品种AAbb,①→③→④为单倍体育种,且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但该过程不是最简便的,①→②过程表示杂交育种,该育种方法最简便,但培育周期长,A错误;

B、④和⑦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有丝分裂前期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造成的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

C、②过程先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再自交,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体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正确;

D、⑤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⑧是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两个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2.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在培育杂交水稻过程中用到了雄性不育野生水稻资源。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水稻和野生水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为基因重组

C.野生水稻与杂交水稻某些基因频率不同

D.雄性不育野生水稻为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了原材料

【答案】A

【分析】

杂交育种:

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几种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

【详解】

A、杂交水稻和野生水稻是同一个物种,他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杂交育种可以将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其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

C、杂交水稻的获得是通过交配,再进行选择获得的,所以其基因频率和野生水稻不同,C正确;

D、通过雄性不育野生水稻获得杂交水稻,所以雄性不育野生水稻为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了原材料,D正确。

故选A。

3.科研小组利用耐盐碱、耐旱、抗病等抗逆性较强的不同栽培稻,选育出既耐盐碱、又高产的“海水稻”,作为沿海滩涂和盐碱地的改良作物。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栽培稻间基因种类的差别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B.“海水稻”的出现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在“海水稻”选育过程中发生了生物的进化

D.用抗逆性强的栽培稻育种体现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

【答案】A

【分析】

分析可知,题中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

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变异,再进行杂交,经过人工选择,保留符合人类需要的品种。

【详解】

A、不同栽培稻间基因种类的差别体现了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A错误;

B、“海水稻”是人工育种的结果,过程中有人工选择,B正确;

C、在“海水稻”选育过程中,因为人工选择,使适合人类需要的一部分基因被保留了下来,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发生了生物的进化,C正确;

D、用抗逆性强的栽培稻育种对人类有实用意义,体现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D正确。

故选A。

4.研究发现,水稻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E可决定水稻对氮、磷、钾元素有效吸收的特性,利于增强光合作用,同时该基因对水稻早熟和高产也有直接影响。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E可能直接控制K+载体的合成

B.E可以影响多个生物性状

C.E的根本来源是基因重组

D.通过单倍体育种可获得EE个体

【答案】C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E基因促进水稻氮、磷、钾吸收能力,说明E基因可能促进植物根细胞膜相关载体数量增加,E基因兼顾早熟和高产两方面特征,说明E基因的作用体现出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

【详解】

A、根据分析,E基因促进水稻氮、磷、钾吸收能力,说明E基因可能促进植物根细胞膜相关载体数量增加,A正确;

B、E基因即促进相关离子的吸收,又兼顾早熟和高产,说明E可以影响多个生物性状,B正确;

C、E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C错误;

D、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可以得到基因型为E的植株,再经过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幼苗得到EE的个体,D正确。

故选C。

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稻田中找到一株“野败”(雄性不育),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

这株“野败”的产生是由于()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环境改变D.杂交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

“野败”表现为雄性不育,出现几率很低,说明“野败”产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故选B

6.培育杂交水稻通常需要每年重新育种来维持高产性状。

目前,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破坏了某种二倍体杂交水稻的减数分裂能力,使其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卵细胞,再启动原来只在受精卵中表达的BBMI基因,促进卵细胞直接发育为新个体。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育种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B.杂交水稻体细胞中不存在BBMI基因

C.杂交水稻要每年育种是因为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导致减产)

D.经此基因编辑后由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是二倍体

【答案】B

【分析】

杂交育种:

(1)概念:

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3)原理:

基因重组。

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4)优缺点:

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

(5)实例:

水稻的育种。

【详解】

A、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

B、杂交水稻体细胞中存在BBMI基因,只是不表达,B错误;

C、杂交水稻要每年育种是因为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从而导致其减产,C正确;

D、据题干信息“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破坏了某种二倍体杂交水稻的减数分裂能力,使其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卵细胞”可知于卵细胞是由二倍体杂交水稻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经此基因编辑后由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是二倍体,D正确。

故选B。

7.2019年,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下列有关杂交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集合两个或多个亲本的优良特性

B.杂交育种的目的可能是获得纯种,也可能是获得杂合子以利用杂种优势

C.杂交育种的育种时间较短

D.若育种目标是为了获得隐性纯合子,则在育种时长上可能与单倍体育种相差不大

【答案】C

【分析】

杂交育种:

(1)概念:

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3)原理:

基因重组。

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4)优缺点:

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

(5)实例:

水稻的育种。

【详解】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A正确;

B、杂交育种的目的可能是获得纯种,也可能是获得杂合子以利用杂种优势,B正确;

C、杂交育种一般过程操作繁琐,育种时间较长,C错误;

D、隐性纯合子在性状表现时就已经可以确定是纯合子,如果只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情况下,杂交育种用时与单倍体育种基本相同,D正确。

故选C。

8.我国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继培育出杂交水稻之后又成功培育出“海水稻”。

“海水稻”的氨基酸含量高,具有良好的抗盐碱、耐淹等特点,可使用半咸水进行灌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稻”能抗盐的根本原因是具有抗盐基因

B.“海水稻”细胞液的浓度比淡水稻低

C.“海水稻”在半咸水中生长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D.“海水稻”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

【答案】A

【分析】

由题意可知,“海水稻”细胞液浓度较高,是其抗盐碱基因表达的结果,能从浓度较高的土壤中吸取水分,用于生长。

【详解】

A、“海水稻”能抗盐的根本原因是具有抗盐基因,A正确

B、“海水稻”细胞液的浓度比淡水稻高,吸水能力较普通水稻强,B错误;

C、“海水稻”在半咸水中生长主要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

D、“海水稻”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A。

9.建国70周年之际,中央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在水稻培育方面的贡献。

袁隆平培育的“海水稻”,具有良好的抗盐碱、耐淹等特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水稻”细胞液的浓度比淡水稻低

B.“海水稻”在盐碱地中生长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C.“海水稻”吸收矿质元素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海水稻”根细胞依靠渗透作用吸收矿质元素

【答案】B

【分析】

当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细胞失水,若外界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可能失水死亡。

若植物细胞在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还能正常存活,那该植物细胞有一定的耐盐性,细胞液的浓度(渗透压)也较高。

【详解】

A、淡水稻置于高盐环境中会失水,因为其细胞液浓度较低,而“海水稻”具有良好的抗盐能力,因此其细胞液的浓度比淡水稻高,A错误;

B、“海水稻”在盐碱地中生长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大量的能量,B正确;

C、“海水稻”吸收矿质元素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错误;

D、“海水稻”根细胞依靠主动运输作用吸收矿质元素,D错误。

故选B。

10.袁隆平团队在内蒙古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示范基地栽种了1000亩海水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是海水稻植株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示范基地中的所有海水稻植株组成一个种群

C.从细胞到个体,海水稻植株具有5个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D.海水稻吸收水分和进行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答案】C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

A、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

B、所有海水稻植株只有一种生物,示范基地中的所有海水稻植株组成一个种群,B正确;

C、植株的结构层次为: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无系统层次,海水稻植株具有4个生命系统结构层次,C错误;

D、海水稻吸收水分和进行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1.杂交水稻是我国对当代世界农业的巨大贡献,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体现了巨大的杂种优势。

(1)杂交水稻自交后代会产生性状分离,其原因是杂交水稻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的分离,导致其品质下降,因此不可直接留种。

(2)传统的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需要选择花粉败育的品种(不育系)作为母本,这样可以避免自花受粉。

为了解决不育系的获得和保持问题,科研人员做了如下研究:

①水稻的雄性可育是由N基因决定的,人工诱变处理野生型水稻,最终获得基因型为nn的雄性不育植株。

让该植株与野生纯合水稻杂交,得到的F1代________(可育/不可育)。

②为快速筛选可育种子与不育种子,科研人员将基因N、花粉败育基因M(只在配子中表达)、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一起构建重组Ti质粒,可采用________法将其导入雄性不育植株(nn)细胞中,获得雄性可育杂合体转基因植株(已知N-M-R所在区段不发生交叉互换)。

该植株自交得到的种子中红色荧光:

无荧光=________。

选择________种子种植自交,可继续获得不育类型。

(3)科研人员尝试让杂交水稻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种子,解决留种繁殖问题。

①研究发现,来自卵细胞中B基因的表达是启动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必要条件,机制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敲除精子中B基因后,则受精卵中来自卵细胞的B基因________。

若让卵细胞中的B基因表达,该卵细胞可直接发育为________植株,因其不可育则不能留种繁殖。

②科研人员发现敲除杂交水稻中控制减数分裂的R、P、O三个关键基因,利用MiMe技术使其卵原细胞以有丝分裂方式产生“卵细胞”,则获得的“卵细胞”与杂交水稻基因型________。

③基于上述研究,请你设计杂交水稻保持杂种优势适宜留种繁殖的方案:

________。

【答案】

(1)等位基因

(2)可育农杆菌转化(基因枪)1:

1红色荧光(3)不能表达单倍体一致敲除杂交水稻中控制减数分裂的三个关键基因,同时让该水稻卵细胞中B基因表达(B蛋白),以此获得种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杂交育种是将父母本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详解】

(1)杂交育种过程中,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

(2)①已知水稻的雄性可育是由N基因决定的,人工诱变处理野生型水稻,最终获得基因型为nn的雄性不育植株,让该植株与野生纯合水稻NN杂交获得的后代基因型为Nn,是可育的。

②由于雄性不育植株无法形成花粉管,因此将重组Ti质粒导入雄性不育植株(nn)细胞可以用农杆菌转化法或基因枪法,而不能使用花粉管通道法。

由于与R基因连锁的基因M导致花粉败育,但是不影响卵细胞的形成,因此该植株自交得到的种子中红色荧光:

无荧光=1:

1;选择红色荧光种子种植自交,可继续获得不育类型。

(3)①据图分析,精子中的B基因可以表达,而卵细胞中的B基因不能表达,因此若敲除精子中B基因,则受精卵中只有来自于卵细胞中的B基因,是不能表达的;已知来自卵细胞中B基因的表达是启动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必要条件,图中显示受精卵中卵细胞的B基因表达了,所以受精卵发育成胚胎了,因此若让卵细胞中的B基因表达,该卵细胞可以直接发育为个体,为单倍体,是高度不孕的。

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不变,因此卵原细胞以有丝分裂方式产生“卵细胞”,其基因型与杂交水稻的基因型相同。

③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要求杂交水稻保持杂种优势适宜留种繁殖,则应该让其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且要让卵细胞中的B基因表达,即敲除杂交水稻中控制减数分裂的三个关键基因,同时让该水稻卵细胞中B基因表达(B蛋白),以此获得种子。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点,明确雄性不育的本质,分析重组质粒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以及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12.普通栽培水稻是由野生稻进化而来的。

我国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袁隆平团队研究的超级杂交水稻创下了平均亩产1203千克的世界纪录,为解决全球的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野生稻进化为普通栽培水稻,其本质是种群的____________发生定向改变。

稻谷成熟后颗粒易脱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易落粒与不易落粒是一对相对性状。

有人认为落粒突变对水稻不利,有人认为有利,你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种植过程中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腐烂,其生物学原因是_____________。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亩产量,采取无限加大种植密度的方式是否可行?

请从影响光合作用环境因素的角度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目前我国的转基因水稻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与杂交水稻相比,两者依据的遗传学原理都是__________,但目前人们对杂交水稻表现出普遍认可的态度,而对转基因水稻则认为是“洪水猛兽”,作为一名高中生,你认为应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

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基因频率有利,稻谷成熟容易脱落,有利于水稻种群的繁衍

(2)长期泡水会使水稻的幼根缺少氧气,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使根部腐烂不可行。

加大种植密度会导致水稻所接受的光照减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均会使水稻的光合作用减弱,合成的有机物减少(3)基因重组加强对转基因技术及食品安全的监控,理性看待,不能因噎废食

【分析】

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由生存环境决定。

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是对该生物本身而不是对人类而言的。

【详解】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水稻的落粒性状不利于收割,人类不能获得更多的产量,对人类是不利的,但稻谷成熟容易脱落对水稻的种群繁衍是有利的。

(2)水稻的幼根长期泡在水中,因缺少氧气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酒精对细胞具有毒害作用,导致根部腐烂。

合理密植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但过度密植,会引起水稻之间相互遮挡,同时二氧化碳、无机盐等供应不足,不能有效地提高水稻的光合速率,合成的有机物减少,产量会降低。

(3)基因工程育种和杂交育种所依据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

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要合理利用,又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对转基因技术及食品安全的监控,理性看待,不能因噎废食。

【点睛】

水稻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

13.近日,袁隆平团队培育的“超级稻”亩产1365公斤,创下了我国双季稻产量新高。

研究发现水稻的7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与水稻的产量相关,D基因控制高产性状,d基因控制低产性状。

水稻至少有一条7号染色体正常才能存活。

研究人员发现两株染色体异常稻(体细胞染色体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植株甲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为________,请简要写出区分该变异类型与基因突变最简单的鉴别方法________。

(2)已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Dd,若要确定D基因位于正常还是异常的7号染色体上,请试用最简单的方法设计实验证明D基因的位置(请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

(3)经实验确定基因D位于异常染色体上,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低产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中发现了一株植株乙。

若植株乙的出现是精子异常所致,则具体原因是________。

(4)若D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若让植株甲、乙进行杂交,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注:

产生配子时,假设三条互为同源的染色体其中任意两条随机联会,然后分离,多出的一条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一极。

【答案】

(1)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缺失)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该植株分裂期(联会时期)细胞的装片

(2)让甲植株自交产生种子,种植后观察统计后代植株的产量

若子代全是高产植株,D基因在7号正常染色体上

若子代高产植株:

低产植株为2:

1,D基因在7号异常染色体上

或:

若子代无低产植株,D基因在7号正常染色体上

若子代出现低产植株,D基因在7号异常染色体上

(3)精子形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7号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

(4)高产:

低产=8:

3

【分析】

1、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位点上基因的改变,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增添、缺失、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的增减等。

2、分析图示,植株甲(Dd)中的异常染色体比正常染色体短一段;植株乙(Ddd)中多了一条7号染色体,且异常染色体比正常染色体短一段。

【详解】

(1)与正常染色体比较可知,异常染色体为染色体片段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位点上基因的改变,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

(2)让甲植株自交产生种子,种植后观察统计后代植株的产量,如果D基因位于正常7号染色体上,则自交结果因dd无正常7号染色体不能存活,故全部为高产(DD、2Dd);如果D基因位于异常7号染色体上,则自交结果因DD无正常7号染色体不能存活,故高产(Dd):

低产(dd)=2:

1。

(3)植株甲作为父本,基因型为Dd,低产植株为母本,基因型为dd,若产生植株乙的基因型为Ddd,且植株乙的出现是精子异常所致,则可判断异常精子的基因型为Dd,产生的原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7号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所致。

(4)植株甲、乙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基因型见下表:

乙的配子

甲的配子

D

dd

2d

2Dd

D

不存活

Ddd(高产)

2Dd(高产)

2DDd(高产)

d

Dd(高产)

ddd(低产)

2dd(低产)

2Ddd(高产)

由上表可知,高产:

低产=8:

3。

【点睛】

本题以染色体变异为材料考查基因分离定律,掌握分离定律的实质,解题关键是判断乙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14.近年来,由袁隆平率领的“海水稻”科研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在江苏如东县拼茶方凌垦区进行试产,“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专家表示这创下了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海水稻因为其耐盐碱的神奇特性,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海水稻(海稻)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具有抗盐碱、抗病虫害、耐脊、耐淹等优势。

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海水稻最先由农学家陈日胜发现并选育,但最初海水稻单株产量低。

在陈日胜研究的基础上,袁隆平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海水稻的产量。

该育种方法遵循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2)通过对生长在正常和高盐条件下的海稻86和常规水稻品种基因转录组比较分析,发现有大量的基因在两个品种间的表达有显著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多样性。

海水稻使“沧海(沿海滩涂)变良田”,从而改善土壤条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

(3)种植海水稻后该地区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_____演替,请简述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趋势和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水稻和普通水稻属于同一物种。

请推测由普通水稻到海水稻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

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基因重组

(2)基因间接(3)次生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提高,原因是由于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变复杂(4)发生了生物进化,理由是耐盐碱基因频率增高,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基因频率在高盐度海水的自然选择中发生了定向改变)

【分析】

1、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

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

间接价值:

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

潜在价值:

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3、①初生演替:

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次生演替:

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1)袁隆平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海水稻的产量,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通过对生长在正常和高盐条件下的海稻86和常规水稻品种基因转录组比较分析,发现有大量的基因在两个品种间的表达有显著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

海水稻使“沧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