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3543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docx

《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docx

地理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1、亚洲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2、亚洲和欧洲都位于亚欧大陆上。

其中,亚洲占据了亚洲大陆的大部分。

3、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地形和河流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二、世界第一大洲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2、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和北亚6个地区。

第二节自然环境

1、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中部以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地势最为高峻。

2、世界上最高达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3、亚洲四周分布着较低的地形单元。

北亚分布着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东亚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南亚分布着恒河平原,德干平原,印度河高原;西亚分布着伊朗高原等。

4、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源远而流长。

5、亚洲注入北冰洋的大河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注入太平洋的有黄河、长江、湄公河,注入印度洋的有恒河、印度河等。

6、亚洲最终不注入海洋,而是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的河流有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

第二课时复杂的气候

1、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特点。

2、亚洲北冰洋沿岸地带是寒带气候;东南部的马来群岛是热带雨林低吼;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热带沙漠气候;西部的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区,自然景观呈明显的垂直变化。

3、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冬季盛行偏北风,降雨较少;夏季盛行偏南风,降雨丰沛。

4、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是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我们临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日本

1、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2、日本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3、日本的地形山地、丘陵广布,沿海平原狭小。

4、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地带,火山多,分布广。

富士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火山。

日本也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国家。

第二课时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一、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染料的需求越来越多。

2、日本地域狭小,自愿贫乏,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对外依赖十分严重。

3、日本大量进口工业原料和染料,如煤炭、事由、铁矿石等,依靠科学技术和劳动力自愿的优势,加工进口原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

4、20世纪80年代,日本工业发展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劳动力价格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只是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显著,环境污染、土地紧张状况加剧,国内需求减少等,发展速度放缓。

5、许多日本企业依靠资金、技术等优势,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

6、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二、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在日本民族构成中,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气息,是东西文化兼容的典型。

2、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远在中国的唐朝,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科学、文化、艺术,中国也曾派遣使者东渡日本,传播建筑和绘画艺术,以及医学和宗教。

第二节东南亚

第一课时“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量大部分。

2、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3、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这两种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的特征,有利于睡到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2、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第二课时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

一、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1、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二、热带旅游胜地

东南亚自然风光充满热带气息。

多数国家海岸线漫长。

海岛众多,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海滨旅游与度假胜地。

如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

第三节印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印度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2、2011年,印度人口达到12.1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1、印度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准,一年明显的分为旱、雨两季。

2、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印度的旱季,盛行东北季风。

6-9月为印度的雨季,盛行西南季风。

3、印度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很不稳定,水灾害频繁。

4、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频发的水灾害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

第二课时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1、印度利用本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等优势,积极承接国外服务外包订单,发展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

2、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等特点。

它为印度创造了就业机会,赚取了大量外汇,促进了印度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第四节俄罗斯

第一课时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1、俄罗斯西濒临波罗的海、东临太平洋、北靠北冰洋。

2、俄罗斯陆上与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等国为邻。

3、俄罗斯地形西部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山地。

4、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

第二课时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发达的交通

一、自然资源丰富

1、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石油、天然气、煤、铁、有色金属等的储量和产量,森林的蓄积量、谁能的蕴藏量,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2、俄罗斯的工业基础雄厚,部门比较齐全。

能源、钢铁、机械、化学等重工业发达,其中,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

3、近十几年来,俄罗斯依靠大量出口石油、天然气。

促进了本国经济较快增长。

4、俄罗斯过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出口,导致经济发展不够持续稳定。

为此。

俄罗斯已将高新技术领域为国家经济新的发展方向。

二、发达的交通

1、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与海洋和管道运输均很发达。

2、俄罗斯欧洲部分铁路非常密集,行程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比较稀疏。

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3、俄罗斯低于辽阔,客运主要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货运主要以铁路和管道运输为主,其中管道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4、俄罗斯的首都是莫斯科,第二大城市是圣彼得堡。

第八章东半球其它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中东

第一课时“三洲五海之地”世界石油宝库

一、“三洲五海之地”

1、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

包括西亚的大部分和非洲的埃及。

2、中东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二、世界石油宝库

1、中东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2、中东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洲。

3、中东主要产油国家是沙特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第二课时匮乏的水资源多元的文化

一、匮乏的水资源

1、中东气候干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

2、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中东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

二、多元的文化

1、中东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犹太教的发源地。

2、中东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奉基督教、犹太教等宗教。

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圣城。

3、宗教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欧洲西部

第一课时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现代化的畜牧业

一、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1、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

2、欧洲西部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技术和价值的高端位置。

3、欧洲西部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生产水平高,多用机械,自动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

4、欧洲西部的服务业体系完善,服务质量优,产值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二、现代化的畜牧业

1、欧洲人以牛羊肉和乳产品为主要食物。

2、欧洲西部多数国家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3、欧洲西部从事畜牧业的农民以饲养牛、羊等牲畜为主,同时种植谷类作物及牧草,主要生产肉类、鲜奶及奶制品、羊毛等畜产品。

4、欧洲西部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自动化。

第二课时繁荣的旅游业

1、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夏季阳光明媚,海滨沙滩景色迷人。

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岛峡湾曲折幽深,引人入胜。

中部阿尔卑斯山山脉,雪峰高耸,是登山和滑雪的理想场所。

2、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波兰华沙肖邦雕像、希腊奥林匹克遗址公园、意大利罗马古斗兽场等旅游胜地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

第一课时黑种人的故乡快速发展的经济

一、黑种人的故乡

1、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地形以高原为主。

2、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黑种人大都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等方面的天赋。

如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远播欧美和世界其他地区,如节奏强烈的歌舞艺术。

二、快速发展的经济

1、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

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2、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咖啡、椰果、油棕的原产地。

3、历史上撒哈拉以南非洲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进入21世纪,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商业的发展、消费的增长,成为推动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二课时人口、粮食与环境

1、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首位的大洲是非洲。

2、长期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业产量很低,粮食产品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

3、撒哈拉以南非洲普通遇到的问题是粮食供应不足,特别是受旱灾威胁的热带草原地区的居民,经常忍受饥饿的煎熬。

4、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

这些做法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第四节澳大利亚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有两种特有动物——袋鼠和鸸鹋。

2、澳大利亚还有很多特有生物,如憨态可掬的树袋熊、鸣声悦耳的琴鸟、高大的棕树、花似金色绒球的金合欢等。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澳大利亚养羊业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

所产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商品率很高。

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澳大利亚的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养羊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澳大利亚工矿业、服务业发展迅速,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

但是澳大利亚养羊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依然重要。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

很多矿产的储量居世界前列,品质优、埋藏浅、易开采。

2、澳大利亚采矿业经营规模大,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利用效率很高,而且非常注意环境保护。

3、澳大利亚生产的矿产品主要销往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

第一课时民族大熔炉农业地区专业化

一、民族大熔炉

1、美国本土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

北、南分别与加拿大、墨西哥相邻。

除本土外,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的夏威夷。

2、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是发达国家中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移民。

3、美国原住民是印第安人,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黑种人和亚洲黄种人都是在最近200多年的时间里移入美国的。

4、美国的华人和华侨分布比较广泛。

在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等城市还有华人聚居的、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唐人街”。

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1、美国本土绝大部分位于温带,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

耕地广大,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美国的农业生产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形成了一些农业带(区),生产规模大。

3、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

地区专业化生产便于推广先进的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等,使农产品的质量优良。

第二课时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1、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历史悠久,是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区。

2、美国的能源、钢铁、机械、化工等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军事工业和尖端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20世纪70年代,以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技术产业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兴起。

美国引领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4、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第二节巴西

第一课时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

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1、巴西人口众多,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混血种人多。

2

2、从15世纪末开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进入巴西。

随着巴西种植园的发展,大批非洲的黑人奴隶被贩卖到这里。

3、在巴西这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里,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巴西文化。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

1、巴西生产木材、甘蔗、咖啡、天然橡胶、黄金和金刚石等农矿产品。

其中一些农矿产品的出口,尤其是咖啡的大量出口,给巴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外汇,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厚的资金。

2、巴西的咖啡、甘蔗、柑橘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第二课时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1、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流经巴西北部。

2、亚马孙流域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

3、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

第十章极地地区

第一课时独特的自然环境

1、在地球南北两端,分别是南极和北极地区,合称为极地地区。

2、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和其周边的海域。

3、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周边的亚洲、欧洲、北美洲部分地区。

4、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是南极地区。

5、南极大陆附近海面上漂浮的冰山是南极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

第二课时科学考察的宝地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一、科学考察的宝地

1、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2、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定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里生物。

3、北极地区资源丰富。

随着这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也越来越频繁。

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1、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生活着大量的鲸。

由于人们乱捕滥杀,南极地区的鲸已陷入危机之中。

2、北极地区的海报、海狮、海象等动物,同样遭到人民的滥杀。

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办工活动,也导致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

此外,石油泄漏等突发的重大污染事件,给北极地区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3、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

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国际上也非常重视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于1991年制定了《环境保护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