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3515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一年级数学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一年级数学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一年级数学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一年级数学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导学案.docx

《一年级数学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导学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导学案.docx

一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

数铅笔(教材2~3页)

学案

教案

自学导航:

活动一

数铅笔、小棒、吸管

要求:

每个小组4个人,分清楚要数什么,

然后用最快和最喜欢的方法数清铅笔等的数量。

数正确的小组获胜。

活动二

交流汇报数数的方法。

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

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活动三

抢答数数。

老师随便出一个数,学生抢答出下一个数。

同桌之间互相抢答。

活动四

圈一圈、数一数(教材第2页)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活动五

拨数活动。

老师示范,同桌之间一个人说数,另一个人在计数器上拨出相应的数。

活动六

接力赛,开火车。

教师小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从实际情景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能力目标:

在数数活动中,了解计数单位“百”,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情感目标

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知识点:

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预习:

数物体个数的方法

1.必须对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数,切莫

“空数”。

2.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比较少的,在数数目比较多的。

交流展示: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课题:

数豆子(教材4~5页)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

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

一碗豆子(可以是黄豆、绿豆等)

(1)你估计有()粒;其他同学估计有()、()、()粒呢?

(2)先数出10粒,比较一下碗里剩下的和数出的10粒个数上有什么不同?

(3)你采用()粒几粒数的方法来数碗里的豆子?

(4)你的估计正确吗?

()

活动二:

数位的意义

(1)小组分工合作,一个同学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另一个同学读出计数器上的数;

(2)请第三个同学在计数器上拨数:

28、32、14、56;

(3)8表示()个一,2表示()个十,读作();

(4)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表示几个(),第二位是(),表示()个十。

活动三:

100以内数的写法。

(1)计数器的十位上有3颗珠子,是3个();个位上有6颗珠子,是()个一,读作()。

活动四:

35、23、93、59、73、56、58、63、83

请帮我把十位上是5的数填到这里()

请帮我把个位上是3的数填到这里()

活动五: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多3,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你能写出来吗?

说说你的想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会写100以内的数。

2.能力目标:

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情感目标

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预习、质疑,看书数豆子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六,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

2.

3.

4.

完善导学案2分钟。

课题:

动物餐厅(教材6~7页)

学案

教案

一、仔细阅读第6页上面条件和问题。

(分清条件和问题)

二、情境图中上两幅可以用小棒代替摆一摆。

三、用学具中的计数器分别拨出21和18。

填空:

21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1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四、完成图下练习。

五、独立完成填一填。

小组交流,注意订正错误。

六、小组交流完成:

1.最小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2.两个数比较大小:

位数多的一定比位数少的();试举例说明。

如果是两位数与两位数相比首先比较()位,()位上大的数就大,高位(什么叫高位)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七、独立完成练一练1.后小组内交流订正。

有错误的要讲讲是怎样错的。

八、独立完成第7页第二题组内交流讨论最小能填几,最大能填几。

指名汇报。

九、独立完成第7页第三题后组内交流,相互批改。

十、独立完成第7页第4题小组内交流。

十一、以小组为单位课下完成小调查。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一、巡视指导,解决文字障碍。

二、观察学生操作情况,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三、小组交流时老师注意巡视指导。

最后指名汇报。

四、小结:

比较大小的方法。

五、学生完成相应练习时指名汇报。

重点是第7页的第二题及第四题

六、小调查给出一定的时间范围鼓励学生去做。

 

 

课题:

小小养殖场(教材8~9页)

学案

教案

一、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

二、自己找到问题,谁多谁少?

小组内相互交流。

三、小组讨论:

鸡比鹅多得多,鸭比鹅多一些的含义。

四、再次交流还可以怎么说。

五、独立完成想一想后小组内交流结果。

为什么问题中要用可能两个字。

六、独立完成第九页练一练的第一题题后小组内交流结果。

七、独立完成第九页练一练的第二题题后小组内交流结果。

八、独立完成第九页练一练的第三题题后小组内交流结果。

九、学生两个人一组完成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理解数量间的关系逐步建立数感,体“多些”“少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重点:

根据题意学会选择。

难点:

发展学生思维。

教具:

投影仪。

一、指名讲一讲图中的数学信息。

二、指名汇报交流结果。

三、小结:

多得多,多一些的含义。

四、小结:

少得多,少一些的含义。

五、指名汇报想一想的结果,集体订正。

注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六、指名汇报交流成果集体订正注意反过来怎么说。

七、指名汇报交流成果集体订正注意理解差不多的含义。

八、指名汇报交流成果集体订正。

注意要讲出理由。

九、指导学生如何完成猜数游戏,找一名学生跟教师演示。

十、巡视指导学生完成猜数游戏。

课题:

观察物体(教材12--13页)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

课前,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如家里的家具、电器、玩具等,从上、

下、左、右、前、后仔细观察,不同的观察角度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并选择一种物体画出六个面来。

二、探讨交流

活动一:

交流展示

1、小组内交流介绍自己所选物体及六个面

2、选择5-8名同学全班介绍。

活动二:

观察思考

教师出示各种物体请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说一说它们的不同,为什么。

活动三:

探究原因

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面是不同的。

请学生说一说。

活动四:

巩固提高

单独完成书中12-13页的练习。

三、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才能了解物体的全貌,丰富和积累学生的生活体验。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物体,能根据平面图判断观察物体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知识点:

观察物体时应注意,要从前、后、左、右等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去观察。

教学过程

1、初步感知,发现问题。

2、观察操作,建立模型。

3、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4、创新思维,开拓进取。

教学准备:

课件

 

课题:

桌子有多长(教材14~15页)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组内四名同学采用不同方法测量课桌的长度。

A.你采用的方法是(),结果是();

B.你采用的方法是(),结果是();

C.你采用的方法是(),结果是();

D.你采用的方法是(),结果是()。

(2)比较四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你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3)如果想要测量结果一样,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活动二:

厘米的意义

(1)每个小组准备至少一支尺子,大家一起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2)用食指和拇指比画感受1厘米的长度。

(3)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的事物,介绍出来。

(4)你们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活动三: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步骤

(1)每个小组准备一条细绳,大家商量如何运用尺子量出1厘米,3厘米和5厘米。

(2)总结方法;

(3)剪下同样厘米数的纸条。

活动四:

画线段

(1)画一条3厘米和6厘米长的线段。

(2)有一把模糊不清的尺子,只有0,1,2,5,6,10,11,12这几个刻度,能用这把尺子画出几条线段?

你是如何思考的?

活动五:

测量

(1)估计身边事物的长度,如文具盒、手掌宽、铅笔长等。

(2)实际测量一下。

活动六:

综合

如何使用刻度模糊不清的尺子画出5厘米长度的线段。

尺子上只有0,1,2,3,7,8,9,10几个刻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能力目标:

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

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预习、质疑,看书数豆子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六,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测量时是否对准零起点。

2.画线段时注意两端的端点。

3.注意估计值和准确值有区别。

4.不用考虑误差因素。

完善导学案2分钟。

课题:

估一估、量一量(教材18~19页)

学案

教案

一、学生用手指、手臂比划出一厘米、一米的大致长度。

二、独立完成18页的试一试后小组内交流结果。

三、小组合作实际测量讲台、黑板、从地面到窗台的高。

四、小组讨论分析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五、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后小组内交流结果。

分析一下不同结果的原因。

六、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二题后小组内交流结果。

讲解一下理由。

为什么要用约这个字。

七、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三题后小组内交流结果。

讲解一下理由。

八、小组合作完成练一练的第四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加深对厘米、米长度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感受米、厘米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巩固概念,体会米、厘米。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感受米、厘米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米尺。

一、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比划的结果并且注意加以指导。

二、指名汇报交流结果,讲出估计的理由,教师板书部分答案。

三、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注意板书答案。

四、教师实地测量后小结产生误差的原因。

五、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六、指名汇报结果并且陈述理由。

七、指名汇报结果并且陈述理由。

集体订正注意分析错误原因。

八、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结果。

九、小结本课收获。

课题:

小兔请客(教材20--21页)

学案

教案

二、自学导航

复习旧知识:

1、加减法的含义。

把两个数合并起来。

2、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

活动一:

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中20页的图片,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

2、小组内互相交流找到的数学信息。

3、选学生代表说一说。

活动二:

实践操作整十数加法

1、用小棒摆一摆。

10个10个数。

2、用计数器拨一拨。

先拨2个10,再拨3个10,一共是5个10。

整十数减法

1、用小棒摆一摆。

5捆小棒就是5个10,拿走一捆就是1个10,还剩4个10。

2、用计数器拨一拨。

先在十位上拨5个珠子,再从十位上拨去1颗珠子,还剩下4颗珠子,就是40。

教师小结:

介绍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名称。

活动三:

巩固提高独立完成书中21页的题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力目标:

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

3.情感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和多动脑筋、敢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5、计数器。

6、10根一捆的小棒6捆。

7、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情景设疑,

操作探知,实践应用,

归纳总结。

教学反思

课题:

采松果(教材22~23页)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

(1)观察主题图,自编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解答;

(2)思考25+4=?

的算法。

(3)如果用小棒如何计算?

结果是()?

(4)如果用计数器如何计算?

结果是()?

(5)那么思考4+25=?

(6)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活动二: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少多少,用()法计算?

(2)用小棒如何计算?

(3)用计数器如何计算?

(4)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活动三:

综合

(1)我会算

25-2=48-7=76-5=45+4=60+9=36-5=67-4=26-4=58-4=69-8=35+3=54+4=62+7=87-6=34+5=

(2)说出算法,结果如何?

活动五:

自编数学问题1~2道,尝试自己列式解答,并思考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力目标: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3.情感目标

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预习、质疑,看书数豆子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五,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五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

2.

3.

4.

完善导学案2分钟。

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比较满意的地方在于让学生体会不同计算方法,并且总结不同方法孰优孰劣,选择其中自己比较擅长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重要的是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体会解决问题要寻求不同的办法!

课题:

青蛙吃害虫(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材24~25页)

学案

教案

一十、出示情境图后小组讨论交流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一十一、小组讨论列出相关算式,并且交流计算方法并且在计数器上演示一遍计算过程。

一十二、学生独立完成25页的练一练。

小组讨论交流。

具体要求如下:

1、在问题中划出重点词及标准。

2、每题都讲一讲是怎样计算的。

3、第一题算式中三个数字谁是大数,谁是小数,谁是相差的数?

4、第二题的38只青蛙分成了几部分?

哪几部分?

5、像这样的加减法你觉得怎样算比较快。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3、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挂图

一、指名汇报教师板书问题: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超出能力范围的可以存在问题银行)

二、指名读题并且在问题中划出重点词。

三、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注意归纳一下计算方法。

五、学生在完成练一练时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六、按要求指名汇报。

七、全课小结:

1、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

2、环保教育,爱护动物。

课题:

拔萝卜(教材28~29页)

课时数:

2课时

学案

教案

一、仔细阅读第28页上面的情境图。

(分清条件和问题)划出重点字。

二、独自学习书上的几种方法后小组交流。

 

三、独立完成28页试一试后相互交流。

(1)讲清计算过程。

(2)检查竖式正误。

 

四、独立完成29页练一练第1题后相互交流。

 

五、独立完成29页练一练第2题后小组内相互交流。

 

六、独立完成29页练一练第3题后小组内相互交流。

七、独立完成29页第4题后小组内交流结果。

八、指名读29页第五题,叫学生划出重点字。

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

 

九、29页第6题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熟练地计算。

一、指名汇报图的意思。

二、指名讲解计算方法。

共四种。

第一种演示。

第二三种换题指名讲解计算过程。

重点在列竖式计算。

三、指名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注意分析错误原因,尤其是竖式的格式及算理。

四、指名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注意分析错误原因。

五、教师巡视指导叫小助手帮忙做小老师。

六、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七、讲解森林医生的订正格式。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八、指名汇报第5题的

九、算方法。

学生完成后指名展示集体订正。

一十、用投影仪展示第6题,集体订正注意分析错误原因。

一十一、小结:

各种计算方法。

重点在竖式格式。

课题:

回收废品(教材30~31页)

课时数:

2课时

学案

教案

一、仔细阅读第30页上面的情境图。

(分清条件和问题)划出重点字。

二、小组内讨论交流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注意所提问题最好是自己会解答的。

 

三、小组内合作用小棒摆出小红收集的个数后讨论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四、组内合作完成30页试一试后相互交流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五、齐读智慧爷爷说的话。

六、独立完成31页练一练第1题后小组内相互交流。

注意划出重点字。

 

七、独立完成31页练一练第2题后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计算方法。

 

八、独立完成31页第4题后小组内交流结果。

注意问题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重点)2、能正确列式并且进行计算。

3。

通过对垃圾、废品回收问题的解决,培养环保意识和应用数学意识。

一、指名汇报图的意思。

展示划批结果。

明确问题是什么。

二、小组代表汇报所提问题。

教师板书注意分类。

三、指名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注意分析错误原因,讲解用加法算的理由。

四、指名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注意分析错误原因,讲解用减法算的理由。

五、教师注意渗透环保知识。

六、指名展示汇报集体订正。

七、指名展示汇报集体订正。

讲解用减法计算的理由。

八、学生完成后指名展示集体订正。

注意问题的合理性。

课题:

认识图形(教材38--39页)

课时数:

1课时

学案

教案

三、自学导航

复习旧知识:

1、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有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

2、正方体的特征:

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3、圆柱的特征:

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大小相同。

活动一:

认图形、找图形

4、观察教室,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5、观察老师带来的物品,想一想哪些物品的表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小组内互相交流找到的数学信息。

7、选学生代表说一说各种图形的特点。

活动二:

玩图形、摆图形

学生用小棒摆出4种图形以及自己喜欢的图形。

活动三:

想图形、画图形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各种图形。

教师小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

形、正方形、三角型、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

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这四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

8、各种实物,如饼干盒、茶叶盒等。

9、小棒10根。

10、课件

教学过程

兴趣导入,认识图形,拓展应用

教学反思

 

课题:

动手做

(一)(教材40~41页)

课时数:

2课时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

折一折、剪一剪,把一个图形分成几个相同的部分

(1)(教材附页1中图1)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2)你们想出了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1.

2.

3.

(3)你掌握了什么规律?

我们发现了只要沿着正方形的()对折就可以折成()个一样的图形。

(4)如何换成圆形呢?

怎么做?

活动二:

把剪下来的图形拼成不同的图形。

(1)利用活动一剪出的图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够拼出什么图形?

(2)你的图形是什么?

还有其他拼法吗?

活动三:

综合

(1)一个正方形有4个角,剪去1个角,还剩几个角?

(2)动手剪,想想有几种不同的剪法?

(3)还剩几个角?

活动四:

(1)观察图形,有()个长方形。

(2)观察图形,有()个长方形。

(3)说出你的数法。

活动五:

(1)把三张正方形的纸分别剪一刀,使它变成三个角、四个角、五个角,你能办到吗?

(2)组内讨论。

(3)制订方案,开始操作。

(4)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加深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图形的拼组,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预习、质疑,看书数豆子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五,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五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

2.

3.

4.

完善导学案2分钟。

教学反思

课题:

动手做

(二)(教材42~43页)

课时数:

1课时

学案

教案

一、小组交流对七巧板的认识并且思考下列问题:

1、认真观察,回答问题:

七巧板中有几个正方形?

几个三角形?

2、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

3、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4、几号图是平行四边形?

二、独立完成42页拼一拼后小组交流。

三、独立完成43页练一练的第一题后小组交流。

四、小组合作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