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八年级人教版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3327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八年级人教版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八年级人教版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八年级人教版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八年级人教版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八年级人教版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八年级人教版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初二物理八年级人教版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八年级人教版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物理八年级人教版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初二物理八年级人教版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初二物理八年级人教版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共48分。

1-12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选对每小题得3分;13-15小题为不定向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均均得0分。

1.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关于你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的B.静止的

C.相对自动扶梯是静止的D.相对商场地面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

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得出不同结论,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以自动扶梯为参照物时,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是静止的;

以商场地面为参照物时,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故C正确.

【点评】注意理解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得出不同结论.

2.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运动会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B.音乐会上,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C.教室里,听到开始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说明铃声可以传递能量

D.中考期间,为减小噪声对同学们的影响,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D

【解析】

A.声速与响度没有关系,所以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即响度大对声速没有影响,故A错误;

B.音乐会上,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琴声,是依据音色的不同,故B错误;

C.教室里,听到开始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说明铃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防治噪声,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維码时,成缩小的实像.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

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显微镜

【答案】B

【解析】

手机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維码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符合题意;

C、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D、由显微镜成像原理知:

物体经物镜折射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正好处在目镜的焦点之内,又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重点是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牢记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

4.“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光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

B.甲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

C.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

D.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

【答案】B

【解析】

A与D.虽然甲、乙两球运动开始位置相同,在后面出现在同一位置,这只表示它们通过了相同的路程,但甲是摄影5次,乙是摄影3次,所以时间不同,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长;故AD选项错误;B.如图甲,甲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甲球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选项正确;C.乙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且在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即速度是越来越大;故C选项错误.故选B.

【点评】

(1)首先知道“频闪摄影”时,摄影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

(2)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的,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物体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的,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物体进行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5.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属于凝华

B.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内能增加

C.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

D.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棍含有的热量少

【答案】C

【解析】

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故A错误;B.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故B错误;C.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是放热过程,故C正确;D.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棍熔化时吸收热量,故D错误.故选C.

6.我县于2018年进行完“雨污分流”后,重新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有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2)通过图象中是否有不变的温度,首先可判断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然后再根据物态变化之前温度逐渐上升还是逐渐下降判断是熔化还是凝固.

沥青是非晶体;

A、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符合题意;

B、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由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要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因此人看到水中的“鱼”实际上是鱼通过折射后所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变浅,因此D选项正确.

8.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B.近视眼可利用凸透镜矫正

C.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答案】D

【解析】

A、投影仪工作时,2f>u>f,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近视眼是人眼的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前,应该用凹透镜来矫正,故B错误;C、照相机的原理是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B错误;D、因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可以点燃纸屑,故D正确.故选D.

【点评】

(1)凸透镜成像时,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2)近视眼的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来矫正;(3)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9.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张的像逐渐变大

B.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整个身高的一半

C.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张

D.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答案】B

【解析】

平面镜成像特点: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中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像大小相等,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小张的像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假设眼睛在头顶,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小张的头与他镜子里虚像的脚底连线过平面镜中点,这就是平面镜的底端,顶端与头顶对齐,则镜子至少为人身高的一半.故B正确;

C、因为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小王一定能在平面镜中看见小张.故C错误;

D、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10.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

A.一个苹果B.一名中学生C.一头猪D.一辆家用轿车

【答案】C

【解析】

首先估测出一间普通教室的长、宽、高,计算出体积,根据公式m=ρV算出教室内空气的质量,换算出我们比较熟悉的斤,然后根据生活经验估算4个选项的质量,比较即可做出选择.

一般情况下,教室长为8m、宽为5m、高为4m,则教室的容积:

V=8m×5m×4m=160m3,

由ρ=

得教室里空气的质量:

m=ρV=1.29kg/m3×160m3=206.4kg=412.8斤.

A.一个苹果的质量1斤左右,不符合题意;

B.一个人的质量在100~200斤之间,不符合题意;

C.一头猪的质量可以为400斤左右,符合题意;

D.汽车的质量在1000kg以上,不符合题意;

11.我们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对立双方的实力悬殊,鸡蛋(弱者)很容易被碰得“头破血流”,而石头(强者)却完好无损,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的力的作用

C.它们所受作用力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解析】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方向相反的;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鸡蛋受力的同时,石头也受到鸡蛋对它的作用力;故A错误;

B、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方向相反的;即鸡蛋和石头受的力是相等的;故B错误;

CD、鸡蛋和石头受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大小是相等的,之所以鸡蛋破是因为石头比鸡蛋硬;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称量同一物体,其称量结果是(  )

A.天平相同,弹簧测力计不同

B.天平不同,弹簧测力计相同

C.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都相同

D.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都不同

【答案】A

【解析】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质量不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物体到月球上收到的引力变小,所以天平的示数相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故选A.

【考点】质量和重力与位置的的关系

13.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形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

A.

探测海深

B.

敲瓶底火焰摇动

C.

回声定位

D.

B超

【答案】ACD

【解析】

超声是指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超声波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A、用声呐探测海深,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敲瓶底火焰摇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不是利用超声波,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蝙蝠回声定位,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符合题意;

D、用B超做体检,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14.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液体密度为2g/cm3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C.量杯质量为40gD.60cm3该液体的质量为60g

【答案】AD

【解析】

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

可得:

ρ×20cm3+m杯=4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

可得:

ρ×80cm3+m杯=100g,---②

①-②得:

液体的密度ρ=1g/cm3,故AB错;

代入①得m杯=20g,故C错;

(2)当液体的体积V3=60cm3,液体质量:

m3=ρ×V3=1g/cm3×60cm3=60g,故D正确.

故选D.

15.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光屏和透镜不动,将蜡烛靠近透镜

B.光屏和透镜不动,将蜡烛远离透镜

C.蜡烛和透镜不动,将光屏靠近透镜

D.蜡烛和透镜不动,将光屏远离透镜

【答案】AC

【解析】

近视眼不戴近视眼镜,由于晶状体变厚,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

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光线发散一些,增大了烛焰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像距,若取下近视眼镜,又恢复到原来状态,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像距变小或物距变小.

近视眼是晶状体变厚,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当去掉凹透镜,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使像清晰,需增大像距或减小物距;

(1)光屏和透镜不动,将蜡烛靠近透镜,可使物距变小,会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故A正确、B错误;

(2)蜡烛和透镜不动,将光屏靠近透镜,可使像距变小,会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6.蜜蜂1min振翅26400次,则其翅膀振动频率为_____Hz,人耳____(能/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答案】

(1).440Hz

(2).能

【解析】

声音的频率指1s内振动的次数;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

蜜蜂1min振翅26400次,则其翅膀振动频率为

,440Hz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人能听得见.

17.如图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物体的长度为_____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N.

【答案】

(1).8

(2).1.40(3).3.4

【解析】

(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2)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线相垂直.

(1)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的温度为8℃;

(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4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40cm-2.00cm=1.40cm;

(3)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指针指在“3.4”处,所以物重为3.4N.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18题6分,19题5分,20题6分,21题10分,共27分)

18.在如图中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和小球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

【答案】

【解析】

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压力的作用点是小球与斜面的接触点,根据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的关系,过压力作用点表示出压力的方向即可.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小球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在小球的球心,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分别过重力的作用点和压力的作用点沿重力的方向和压力的方向画出重力和压力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9.图中F为凹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的入射光线.

()

【答案】

【解析】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那么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焦点,如下图所示:

20.如图,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_____(“较小”或“较大”);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c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上半程的速度

_____小车通过下半程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

(1).便于记录路程和时间

(2).较小(3).25(4).小(5).小于

【解析】

(1)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就可以在不同位置停下来,便于计时;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4)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分析平均速度的变化;

(5)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1)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不同位置停下来,便于记录路程和时间;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AB段的长度sAB=80.0cm-40.0cm=40.0cm,则AB段的平均速度

(4)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

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5)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加速运动,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

(1)实验前先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凸透镜,在屏上得到一个亮点,如图所示,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_cm.

(2)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3)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_________(填像的性质)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___________(填像的性质)像.

(4)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5)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答案】

(1).10cm

(2).像成在光屏的中心(3).实(4).正立(5).D(6).C

【解析】

试题分析:

如图,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平行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m;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u=40cm>2f=20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u=8cm<f=10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小明在实验中:

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光源比较稳定;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可以根据像与物大小相等时测出像距和物距,此时u=v=2f算出焦距.故选D.光源“F”放在15cm处,物距处于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用手捂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只能影响像的亮暗,不影响像的性质;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点评】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首先要调节光源、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成像规律为: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还要注意凸透镜成像时,像与物上下左右是互换的,用手捂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只能影响像的亮暗,不影响像的性质

22.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_____(选填“平衡螺母”或“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把适量的固体颗粒放在天平左盘内,增减右盘的砝码,调节______使横梁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_____g.

(3)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____cm3.

(4)该物质的密度是____kg/m3.

(5)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______(填“大”或“小”).

【答案】

(1).游码

(2).右(3).游码(4).168g(5).70(6).2.4×103(7).小

【解析】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移动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测量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根据图甲读出颗粒的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以左侧为准)显示数值;

(3)该固体颗粒物质易溶于水,所以用细铁砂代替水,通过乙图中A与C就能算出该固体颗粒物质的体积;

(4)利用密度公式可以求出物质的密度;

(5)如果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时,测量的物质与细铁砂的总体积就不准确,这样计算出的密度就会有误差.

(1)使用天平的时候,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指针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把适量的固体颗粒放在天平左盘内,增减右盘的砝码,调节游码;从图甲中可知砝码的质量是:

165g,游码的质量是3g,所以颗粒的质量是:

165g+3g=168g;

(3)由乙图A可知细铁砂的体积是:

90cm3,由C图可知物质与细铁砂的总体积是:

160cm3,所以该物质的体积是:

160cm3-90cm3=70cm3;

(4)该物质的密度是:

(5)当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时,测量的物质与细铁砂的总体积就变大了,由密度公式

可知物质的密度就变小了.

四、计算题(本题共2题,23题8分,24题12分,共20分。

解答时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