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农牧业产业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3304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9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准格尔旗农牧业产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准格尔旗农牧业产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准格尔旗农牧业产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准格尔旗农牧业产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准格尔旗农牧业产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准格尔旗农牧业产业十二五规划.docx

《准格尔旗农牧业产业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准格尔旗农牧业产业十二五规划.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准格尔旗农牧业产业十二五规划.docx

准格尔旗农牧业产业十二五规划

 

准格尔旗现代生态农牧业产业规划

(2011-2015年)

 

准格尔旗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

中国农业大学

2010年12月10日

目录

序章规划说明5

一、规划主题5

二、规划范围6

三、规划期限6

四、规划依据6

第一章准格尔旗区域概况及经济社会发展基础8

一、准格尔旗自然资源条件概况8

(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8

(二)气候及水资源8

(三)地形地貌和土地资源9

(四)动植物资源10

二、准格尔旗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与农牧业发展现状11

(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概况11

(二)准格尔旗农牧业发展现状12

(三)准格尔旗农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和机遇13

(四)准格尔旗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16

三、准格尔旗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基本判断18

(一)农牧业集中规模发展与综合生态治理相结合19

(二)富民产业项目与生态移民安居相结合20

(三)循环型现代生态农业与装备水平提升相结合20

(四)农牧产业项目带动与工业、民间资本支持机制建设相结合21

第二章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战略定位和总体思路22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22

(一)指导思想22

(二)基本原则22

二、战略定位与规划目标24

(一)战略定位24

(二)规划目标25

三、总体思路与产业选择26

(一)总体思路26

(二)产业选择27

四、实施步骤28

第三章重点建设领域及主要任务30

一、加工贸易物流综合产业园区建设30

(一)主要目标30

(二)建设内容31

(三)主要布局33

二、科技节水型设施农业建设34

(一)主要目标34

(二)基本思路35

(三)建设内容35

(四)主要布局37

三、特色生态养殖园区建设38

(一)主要目标38

(二)基本思路39

(三)建设内容40

四、河滩型休闲观光农业建设45

(一)基本思路45

(二)建设内容48

(三)市场建设49

五、五家尧现代高效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51

(一)主要目标51

(二)建设内容52

(三)主要布局56

六、精细农业示范基地建设57

(一)基本思路57

(二)主要目标57

(三)建设内容58

(四)主要布局60

七、生态环境与农牧业核心能力建设62

(一)基本思路62

(二)建设内容62

(三)主要布局64

第四章功能分区与总体布局69

一、主要功能分区69

二、重点农牧产业布局70

(一)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布局70

(二)休闲观光农业布局70

(三)设施农业布局71

(四)生态养殖园区布局72

(五)生态环境建设布局72

第五章配套政策与措施74

一、积极推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与标志化建设74

二、更加注重推进地方形象与农产品的标志化管理75

三、建立投融资支持与合作推广体系建设77

四、加强对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育与扶持80

五、建立功能化新农村发展与扶持体系81

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82

附件项目库清单85

 

序章规划说明

一、规划主题

本规划以准格尔旗现代生态农牧业的产业发展为主题,重点突出准格尔旗农牧业发展的生态特征,用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改造传统农牧业发展形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结合国家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战略任务,结合准格尔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根本要求,结合准格尔旗处于典型农牧交错区的地域特点、资源类型、发展潜力,以及与大市场之间的关系,对准格尔旗的现代生态农牧业产业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制定该区域的战略定位与产业化总体发展目标。

准格尔旗现代生态农牧业规划的方法与过程是:

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结合准旗资源条件、以产业分类、项目设计和企业经营为结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价值和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农牧业资源为基础、以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为目的,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及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并逐步解决区域“三农”问题。

准格尔旗现代生态农牧业产业发展的目标是:

以准格尔旗的生态农牧产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挖掘现代农牧业的多功能性提升准格尔旗农牧业发展品味,推动建立农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配套体系,形成资源型工业快速发展条件下的农牧产业发展新格局。

准格尔旗生态的发展方向是走“生态移民向宜居区集中、生态产业向多元化拓展、土地利用向规模化推进”的“三指向”道路;现代生态农牧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紧扣农牧交错带的地域特征,加快构建农业、牧业有机耦合,食品加工、物流业提供配套的产业链条和体系,促进农牧业对当地工业的服务功能建设。

同时,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牧民根本利益作为推动现代生态农牧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形成准格尔旗“生态-农业-牧业-工业”协调配合与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规划范围

本规划涵盖准格尔旗行政区域,包括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9个苏木乡镇:

薛家湾镇、大路镇、十二连城乡、龙口镇、准格尔召镇、沙圪堵镇、纳日松镇、暖水乡、布尔陶亥苏木。

三、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时间期限为2011-2020年。

其中:

第一阶段为2011-2015;第二阶段为2016-2020年。

四、规划依据

1.《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内党发[2006]6号)

2.《关于贯彻落实“内蒙古党委、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施意见”的意见》(内农牧发[2006]127号)

3.《中共鄂尔多斯市委、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收缩转移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

4.《准格尔旗“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5.《准格尔旗“十一五”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6.《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旗农牧业发展“三区”划分方案的通知》(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准政办发〔2007〕37号)

7.《准格尔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2007-2020)》

8.国家“十二五”总体规划建设目标

第一章准格尔旗区域概况及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一、准格尔旗自然资源条件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准格尔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端,蒙晋陕三省交界带。

全旗总面积7692平方公里,总人口30.8万人,辖一个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路新区),9个苏木乡镇。

旗府薛家湾北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28公里、钢城包头180公里,东距首都北京650公里,西距鄂尔多斯市府138公里,北、东、南为黄河环绕,黄河过境长度197公里。

(二)气候及水资源

准格尔旗位于半干旱地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半干燥气候。

地处高原,全年太阳总辐射量达91千卡/平方厘米;昼夜温差大,达13摄氏度左右,年平均气温6.2-8.7度;结冰期为10月中旬至翌年4月下旬,约200天,最大冻土深度达116厘米,无霜期约150天;年降水量平均390毫米,蒸发量2000毫米左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倍;雨水多集中在7、8、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

冬季春季多风,多为4—6级;年平均扬沙日为32.8天,年平均沙暴日15.2天,年平均雷暴日41.8天。

影响农牧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霜冻、暴雨山洪、风沙等。

准格尔的地表水资源较丰富,主要来自大气降水,但由于降水变率较大,植被稀疏,渠系不配套,降水资源大多流失,引发洪涝和干旱灾害发生。

黄河是准格尔旗北、东、南缘的最大地表水体,即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区域性排泄通道,又是本区岩溶地下水赋存和补给。

旗域地表水系均属于黄河支流,多数是季节性河流,主要有龙王沟、十里长川、纳林川、暖水川等水系,主要分布在中南部丘陵沟壑区,尤其是中东部靠近黄河的地区。

旗域内地下水资源埋藏深浅不等,适合大量开采区水源深度80-100米,受技术和经济条件限制不易开采。

(三)地形地貌和土地资源

准格尔旗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1250m,地形总趋势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地表广布黄土,冲沟发育,呈现复杂的黄土冲沟地貌景观。

根据形态特征、成因、地质结构和地面组成物质,结合土地利用现状等因素,准格尔旗从北向南依次有黄河南岸平原、北部库布其沙漠、中部丘陵沟壑和南部黄土丘陵4种地貌类型(见表1-1)。

表1-1准格尔旗地质地貌类型单位:

万公顷,%

分布范围

面积

占总面积比重

土壤类型

有机质

含量

主要地

貌特征

黄河南岸平原区

3

4

潮土

0.47

土质肥沃,水源丰富

北部库布其沙漠区

20.5

28

风沙土

0.1

沙丘地貌

中部丘陵沟壑区

32.7

46

栗钙土

0.55

基岩裸露地表

南部黄土丘陵区

15.6

22

黄绵土

0.5

土层深厚,水源匮乏

总计

71.8

100

黄河南岸平原由于土壤相对较肥沃,取水条件便利成为准格尔主要的农业生产区;中南部地区,丘陵沟壑密布,植被稀疏,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其中煤炭资源丰富;北部库布其沙漠区,沙漠与草地林地交相分布,交接地带,土地面临荒漠化的威胁。

准格尔全旗总土地面积76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面积801.31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黄河南岸狭长冲击平原和中南部河流腹地。

由于地处内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水源匮乏,耕地中86%为旱地,有689.13平方公里,水浇地有110.9平方公里,仅占耕地面积的14%。

草地和林地总面积达4615平方公里,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60%,是准格尔旗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于中南部远离河流的丘陵沟壑区和北部库布其沙漠河流腹地,因而农牧业生产在准格尔相比较于种植业要发达。

(四)动植物资源

准格尔旗共有林地面积144986公顷,植被覆盖率64%,森林复被率23.2%,形成了适合地域特点的优势树种组成的“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灌木林”的林木分布格局。

其中用材林优势树种有杨、柳、榆、杜松、侧柏等;防护林优势树种有杨、柳、油松、侧柏等;经济林优势树种有大苹果、海红子、海棠、槟子、沙果、梨、桃、李、杏、枣、葡萄、黄太平、文冠果;灌木林优势树种有柠条、乌柳、沙柳。

全旗共有草地面积225186公顷,主要分为丘陵干草原、低湿地草垫草原和高平原干草原沙生三种植被类型,为畜牧业的合理发展提供良好的草场环境。

野生经济动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有甘草、大黄、枸杞、黄花、蒲公英、党参、冬花、远志、生地、当归等20多种;食用野生菌有发菜、蘑菇等;主要野生动物有黄鼠狼、狐狸、獾子、刺猬、野兔等。

综上所述,准格尔旗地处我国鄂尔多斯高原边陲,沟壑密布,降水的季节性差异大,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较差,使该区域不具备传统农业发展的优势。

同时,季风性气候显著的特点使得草场多为荒草,因此也不利于发展单纯的畜牧业。

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特征为准格尔的发展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机遇和挑战。

二、准格尔旗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与农牧业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概况

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90.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8%。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8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3.57亿元,增长23.4%,其中:

工业增加值完成222.48亿元,增长29.5%;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1.09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5.85亿元,增长20.0%。

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4、16.37和5.2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比例为1.54:

64.11:

34.35。

人均实现GDP由上年的99348元增加到124371元(约合1.8万美元),增幅25.2%。

全旗完成财政收入120.92亿元,增长26.7%,人均财政收入达到25252元,一般预算收入28.55亿元,增长24%。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2.48亿元,可比价增长2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0.1亿元,增长37.2%。

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14.46亿元,同比增长8.1%。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预计达到42000元,比上年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419元,较上年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00元,较上年增长13.8%。

全年全旗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亿元,增长22.7%,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

准格尔旗强大的财政实力为其发展农牧业及其产业化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也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解决本地“三农”问题提供了强有力后盾。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标志,美国75%,深圳55%。

目前准格尔旗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暂时不大协调,根据准格尔旗的实际情况,二、三产整合占有45%左右的比重是比较合适和可行的。

以市场价值观念和适当的产业表达方式,促进农牧业与服务业的结合,既可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可以提升服务业的发展质量。

准格尔旗电力资源得天独厚,电力供应充足,输电距离小,电价低廉,高载能电价0.266元/度,属国内最低点价。

(二)准格尔旗农牧业发展现状

准格尔旗种植业主要包括粮食、油料、蔬菜、瓜果及其他作物,粮食作物以大田玉米为主,小杂粮品种有糜子、黍子、谷子、大豆、杂豆、马铃薯,油料作物品种有胡麻、油菜、葵花、花生、芝麻,果树品种有海红子、红枣、槟果、桃、杏等。

种植模式除了部分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区,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之外,大部分地区仍旧沿用传统的小农户耕作模式,农牧业机械化水平较低,耕作相对粗放,广种薄收。

养殖业以猪、羊、家禽为主,养殖模式基本以舍饲养殖为主,随着准格尔旗百万只肉羊养殖基地的不断建设,目前肉羊规模约50万只。

2010年,全旗启动了10万亩现代农业、7200亩设施农业、5个养殖园区建设。

实施了暖水整乡生态自然恢复区退出,全年共搬迁及签订搬迁协议生态移民9550人、矿区居民8853人,建设保障房7500套。

累计转移农村人口18403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7006人,引导性培训1万人。

转移出来的农牧民已成为二、三产业的劳动力。

随着“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力度的加大,准格尔旗的生态建设呈整体好转的趋势,2010年新增生态自然恢复区533平方公里。

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26.1%,植被覆盖率达到70%。

也应该看到,由于受资源的限制,准格尔旗传统的种养殖业规模都相对较小,受同一个流域带的影响,与附近旗县的农业品种和产业有着较高的趋同性。

准旗农牧业资源的弱小,以及传统的务农能力,使得以资源论规模的传统农业观念感到准旗的农业难以有规模上的作为。

倘若使用现代农业以市场能力论效益和规模的思路,准旗的现代农牧业及其产业,是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的。

(三)准格尔旗农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和机遇

1.准格尔旗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

准格尔旗处于呼、包、鄂三市的三角地区,又是陕、晋、蒙的交界处,且通过公路与呼、包、鄂三市相通,距离短、运力强。

旗府薛家湾镇东距首都北京650公里,北倚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28公里,西距鄂尔多斯市东胜区138公里,毗邻钢城包头180公里。

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境内有大准电气化铁路、准东铁路和在建的呼准铁路以及拟建的淮河铁路,年货运能力接近1亿吨,是出省到京、到秦皇岛、到黄骅港的重要通道;全旗公路总里程达到2700公里,柏油路总里程695公里。

109国道横贯东西,在建的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与建成的呼包、包东高速公路连为一体,全部行程不足3小时。

准格尔旗又有着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属能源型地区。

呼、包、鄂三市的发展必然要带动和辐射准格尔旗地方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为准格尔旗农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

2.准格尔旗充沛的财力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准格尔旗2010年完成财政收入120亿元,增长26.7%,人均财政收入达到25252元。

旗财政不断加大对现代农业的引导性投入,每年财政总支出的3-5%用于现代农业建设。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农民参与”的理念,引进工业企业建设现代农牧业,这为传统农牧业的发展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

同时,对农牧业发展采取种植规模化、作业机械化、灌溉节水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组织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初见成效。

3.准格尔旗农牧业发展具备相对优越的水土条件

准格尔旗地处半干旱区,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降水量为390ml左右。

北部、东部和东南部为黄河所环抱,过境长度197公里,黄河年过水量248亿立方米,国家批准黄河用水指标2亿立方米,现有80%尚未利用;年降水总量30亿立方米;年径流总量4.3亿立方米;地下水探明储量28.5亿立方米,年开采量0.55亿立方米;库坝总库容1.8亿立方米,年供水量5000万立方米;现已建成日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水源工程1处。

黄河水、水库水、地下水为区域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相对较好的水源保障。

但也应认识到,390ml的降水量地区,不适合大面积的粮食作物种植,但是可以满足草原植被,包括一些灌木以及耐旱能力较强的果树的生长。

总体看,相对于同纬度的西北内陆,准格尔旗先天的降雨条件,为区域生态农牧业的可持续建设和生态保护,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分条件。

准格尔旗栗钙土、黄绵土、潮土的分布面积达5169.5平方公里,占到全旗总面积的72%。

即使对于分布较少的风沙土,在植被改良作用下,也具有较好的生态恢复潜力。

黄绵土,一般都具有很厚的土层,具有很好的蓄水功能,可为根系较深的灌木生长提供较好的水份条件。

按照植被区划、立地条件类型、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相结合、造林与种草相结合、采用传统造林树种与发掘当地野生树种相结合等基本的生态学原则,避免人为扰动,合理安排植被布局和类型,通过实施生态农牧业的建设规划,可以达到有效提高土壤抗冲性,促进生态效益提高的目的。

4.日趋减缓的人口压力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人与自然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区域环境承载力方面。

人口数量越多,对土地、粮食、淡水、肉禽、矿产等自然资源的需求就越强烈,越容易引发环境问题。

而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自然生产和机械增长,即人口流动。

目前,准格尔旗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6.6‰,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转移,具备现代型特点;2009年乡村从业人员80130.8人,其中外出务工六个月以上的乡村人口占到乡村总就业人口的67%。

目前,外出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准格尔旗广大农民的主要收入渠道。

农业人口向城市、工矿点的转移,为农民提供了更高效的收入途径,大大减轻了垦荒种地、过度放牧、樵采对准格尔旗域环境造成的生态压力,为生态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可持续建设和生态恢复性保护提供了必要前提。

(四)准格尔旗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1.矿区和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准格尔旗矿产资源丰富,但浪费和破坏严重,资源的产出率、综合利用率较低。

煤炭产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外部不经济的生态问题。

东、西南部煤炭开采区的环境问题:

(1)煤炭开采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

准格尔旗煤炭开采主要采用井工技术,由于煤层埋藏浅,井工开采极易诱发地表塌陷的强烈危险。

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损害,井工开采以地表塌陷和矸石山压占为主。

采煤塌陷还会引起山地、丘陵发生山体滑落或泥石流,并危及地面建筑物、水体及交通线路安全。

此外,还会诱发被迫性人口迁移的社会问题;

(2)煤炭开采破坏地下水资源,加剧缺水地区的供水紧张。

从含煤地区分布看,富煤地区往往也是贫水地区。

随着煤炭开采强度和延伸速度的不断加大提高,矿区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使缺水矿区供水更为紧张,以致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另一方面,大量地下水资源因煤系地层破坏而渗漏矿井并被排出,这些矿井水被净化利用的不足20%,对矿区周边环境形成新的污染。

与此同时,大量未经处理含有煤粉、岩粉和其它污染物的矿井水外排,又影响到矿区及其周边环境。

原煤入洗,也排放出大量的煤泥水污染土壤植被及河流水系。

(3)煤炭开采导致废气排放,危害大气环境。

因煤炭开采形成的废气主要有矿井瓦斯和地面矸石山自燃施放的气体。

准格尔旗地处丘陵沟壑地带,受季风型气候制约,季节性降水差异大,加上当地土层疏松,植被稀疏,在人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推动下,准格尔旗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水土流失对当地和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造成极大的危害。

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第一产业与其他产业协调程度低

准格尔旗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结构重型化,现代化程度较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从而导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三次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

第一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传统农牧业比例过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到位,总体生产技术水平不高,进步不快。

第二产业中的煤炭采掘业与煤炭发电等重工业比重超过70%以上,所占比重过高,直接导致能源的高消耗问题在短时期内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更高层次的新兴服务业的比重低,且缺乏与第一、二产业的有机联系。

对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销售渠道、农业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许多都是空白或处于起步阶段,远不能适应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从总体上看,准格尔旗各次产业的内部结构存在问题,有的产业只有上游的原材料加工,有的产业只有下游的生产,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

产业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经济运行系统中缺少物质循环链,这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三次产业间的发展也不是很协调,产业关联度差,还没有真正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进而影响到整个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3.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与现代生态农业理念的偏离

受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长期影响,导致准格尔旗农业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又制约了规模化发展;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和公路建设严重滞后;农业科技含量不高,产品更新慢,缺乏市场竞争力;机械化、集约化水平低,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传统农户与农业龙头和经济组织关系松散,甚至是没有关系,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文盲占相当比重,致使广大农民思想观念封闭,市场意识淡薄,劳动技能较低,就业渠道单一。

习惯于从事传统农牧业生产的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等综合技能和素质,与现代生态农牧业的建设要求和劳动力转移的需求是不协调的。

目前准格尔旗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现状显然不能满足生态农牧业的发展要求。

要实现生态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破除或者改善当地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素质不高,科技含量低,自然环境恶劣的障碍因素。

三、准格尔旗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基本判断

准格尔旗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拥有充沛丰厚的财力支撑,但农牧业发展还基本处在传统农牧业阶段,发展层次、管理水平、技术推广、经营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但依然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外部条件看,准格尔旗面临强大的周边消费市场,完全具备消费资源拉动农业发展的条件;从本地资源看,本地的玉米、马铃薯、肉羊、海红果等农副产品都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如果相应采取一定的市场战略和发展战略,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将周边县市的资源进行有效聚集,着力培育国家级品牌和龙头企业,可逐渐形成有一定竞争力和产业附加值的产业集群。

从资本市场看,巨大的财政收入与民间资本因缺少机制性的产业化支农途径而闲置,工业支持农业的条件已经存在。

如果能有效发挥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着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的资本扩张,则可借助准旗的资本优势快速而有效的打造出富有协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