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诵读操作体系的策略.docx
《谈诵读操作体系的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诵读操作体系的策略.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诵读操作体系的策略
谈诵读操作体系的策略
建湖双语实验小学蒋金襄
内容摘要:
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不重视学生的诵读练习,导致全社会人文素养缺失。
把诵读与形成学生“有敬、有执、有容”的人格品质培养结合起来。
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建立专题学习网站,渗透诵读方法,形成辅天盖地的诵读网络。
打造诵读所铸就的人文小语课堂、家庭课堂、社会课堂,制订出一系列评价体系。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有敬、有执、有容”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
诵读操作体系策略
一、前言
谈到诵读,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
“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
这不仅使阅读真正活起来,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理解。
诵读者一边缓缓朗读,一边慢慢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对那些优秀篇章、名言佳句,反复诵读,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愈读愈有味,趣味无穷。
诵读者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和情感。
朗读时读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
并将读者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去,这就大大增强了读物的形象感、意韵感和情趣感。
能极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诵读之现状
(一)现在的学生不诵读。
多年以来,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在课堂上往往靠单纯的讲解、背诵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学策略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扼杀了学生积累古诗文的兴趣。
且由于好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古诗文没有用,而且学起来既枯燥无趣又难学,认为只要学一些考试要用的文章就行了。
学生读得少、背得少、积累得少。
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积累和认识,认识不到民族精神的丰富博大,直接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诵读目的没有前瞻性。
目前,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已经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组织者联系时代背景,设立主题,参赛者强强出击,在服装、道具、音乐等许多外围的辅助朗诵手段上狠下功夫,舍得投资,比比那家单位的实力强(舍得投资),诵读似乎只是一种财力大比拼,一种创意的比试。
似乎不这样做,哪个单位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得不到提高。
评委们在眼花缭乱中获得视听享受,却不知道忽略了诵的本质。
参赛者年年都是那几个人,参赛者既是观众也是演员。
比赛的目的只是表演给几个评委看,诵读没有辐射作用,也只能是曲高和寡的束之高阁。
诵读像黑夜悄悄绽放的花,它高雅的无人关注。
当人们看不到一种事物发展的美好前景,自然也就不会重视它的。
所以满世界的“作文培训班”、“奥数班”、“航模”,唯独不见的是“诵读班”,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三)诵读的局限性。
但是,目前人们研究的经典诵读大多局限于古诗文诵读,未免太狭隘了。
因此,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问题的学生,推选不同层次的更为广泛的经典著作和方法,在诵读中去其糟粕,取之精华,以促进每个孩子都能喜爱诵读,学会诵读,将经典著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根据目前的状况笔者觉得建湖双语实验小学在“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理念指导下的诵读教学能够有的放矢的帮助孩子们达到理想诵读效果,从而培育体现童年精神的儿童文化,实现学校文化的自觉。
因为诵读是个性化的体验,更要强调教育者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具体生活情境的铸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通过学校有意义的生活,滋养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
三、涵化教育背景下的诵读操作策略
(一)设置情景,在诵读体验中促成“有敬、有执、有容”的人格品质
1、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1)空间情景:
一进我们校园便能看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铜字文化墙。
激发孩子们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伟大理想。
在教室、办公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每天为学生提供一首或一段古诗文,既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也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古人的为人处事的方式中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2)习惯情景:
每节课预备铃响,教师准时进入教室组织学生开始课前三分钟的推荐诵读。
这样的诵读有个要求:
每天请一名学生推荐一、两句经典美文,如,《三字经》中“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等带领大家读几遍,诵读完了以后要让学生说说对于诗文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对美文有更深刻的体验也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积累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随机积累的好习惯。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学校成立冲浪文学社,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节”、“诗歌朗诵”及以“读书与做人”、“道德教育”等为主题的读书征稿、演讲活动。
并作为课题的研究载体和展示平台。
(2)以班级为单位,每月组织1-2次与课外经典著作有关的活动。
如读书故事会、感恩活动、红领巾书市、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课本剧表演比赛、读书演讲比赛、古诗词诵读大赛、我最喜爱的图书推荐评选活动、读书知识竞赛等。
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为每个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
同时,教师要善于积累比赛的过程资料,展现学生阅读成果、人文素养提升的轨迹。
(3)全校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读书交流会。
形式多样:
可以采用表演情景剧、音乐剧、成语对抗赛、古诗诵读大比拼等。
(4)期末学校进行“书香班级”、“阅读之星”,“小小朗诵家”等评比活动,并进行宣传、奖励。
(5)读书贸易会。
通过一个漂流周,在校园里进行好书漂流,走到哪里就有好书存在,是学生手上的经典诵读书籍更加丰富,知识更加全面,积极性更加高涨。
(6)搭建媒体平台。
学校设立雏鹰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从台长、站长、采访、撰稿人、播音员均由学生担任,学校还出资和县广播电视台联手打造了“西塘少年”栏目,校内校外的这些平台为学生搭建了诵读的大平台,学校涌现出一大批的诵读高手,明星,当然这些孩子的知识面广,思维活跃,落落大方。
孩子们徜徉在灵动的诵读的情景长河中,天天感同身受的与大师交流,与名家吟诵,建立一个诵读场,在不知不觉地读中,自我品味,自我理解经典诗文中的秘妙,渐入诵读佳境,在这样涵化的熏陶下孩子们的朗诵能力一定会自然天成。
(二)提炼方法诵读感悟中形成“有敬、有执、有容”的人格品质
1、建立专题学习网站
建立一个经典著作专题学习网站,创设一种富有诗意的校园文化氛围,设置经典文学积累、运用、提升的相关页面,准确把握学校教育的特点,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还可以开设经典诵读网络博客,让学生在博客中敞开心扉,畅谈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同时可以推荐学生诵读一些经典书目,如:
《古诗文背诵》,《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诗经》、《三字经》、《百家文》、《百家姓》等古代诗文,以及现、当代中外名家名篇。
以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人手一册《小学生必读古诗80首》、《少儿中国文化经典诵读》和《弟子规》,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开展诵读活动,为学生的诵读提供资源和帮助,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搭建平台。
2、教者的有效引领
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都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在诵读中,教师要像春风涵煦、春雨涵浴、溪流涵潺、清泉涵润一样,追求教育手段的无痕,以自然的本色唤醒教育的自觉,以生活的真情润泽生活的真知,以心灵的高尚滋养心灵的纯真。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从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文价值、提升学生的人文品位等方面着手,唤醒学生的人文意识,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人文熏陶,形成人文素养。
比如诵读马凯臻《永远的九岁------写给小萝卜头》时,因为小萝卜头的生活年代和现在孩子们的生活相隔太久,孩子们不能够理解小萝卜头追求自由的迫切的心情,此时,语言是苍白的,文字是生疏的,老师组织、引导学生看电视剧《红岩》中镜头,孩子们在镜头前真切的感受到敌人的残酷、生活的艰难、小萝卜头的可怜……这一篇文章的诵读,孩子们的感情处理得相当到位,孩子们深情并茂地表达着“你,瘦骨嶙峋却挑着一颗大大的脑袋,令所有见到你的人都心生怜爱。
当你像羽毛一样飘落在血泊中时,你只有九岁……”
3、课外读物的链接延伸
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如下表:
年级
课内阅读课题
单元阅读的主题
课外链接的读物
阅读目的
一(下)
9、吃水不忘挖井人
伟人故事
《名人故事》(金蔷薇卷)
从伟人处出学到优秀的品质
二(下)
10、沉香救母
母爱
《纸船》(冰心)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只想给你第二次生命》(尤天晨)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感悟母爱,更深地理解母爱,领悟母爱中蕴含的智慧,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
三(下)
1、长城和运河
祖国山河
《莫高窟》
《黄果树瀑布赞》(李有贵)
赞美祖国山河的古诗
了解祖国的山河美丽,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四(下)
3、燕子
春天的美好
朱自清《春》
冰心《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了解春天的美丽,春天的生机勃勃的精神
五(上)
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离别诗
骆宾王《易水送别》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渡荆门送别》
高适《别董大》
1、诵读、积累离别诗,感受诗中感情。
2、背诵、积累这些古诗。
六(上)
轮椅上的霍金
逆境成才
夏洛蒂《简爱》
张海迪《轮椅上的梦》
笛福《鲁宾逊漂流记》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了解古今中外名人逆境成才的境遇,激发学生正视命运、乐观向上的情感。
2、背诵、积累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名言警句
以一篇课文为辐射,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根本,让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在读的引领下:
崇尚自然,敬畏生命,感谢生活;坚持真理,发展个性,追求理想;完善自我,尊重差异,胸怀社会。
形成“有敬、有执、有容”的人格品质
(三)、制定评价体系,达成“有敬、有执、有容”的人格形成目标
(一)实施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诵读经典著作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诵读经典著作过程中“有敬、有执、有容”的人格品质提升和发展。
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更注重学生发展进程,重点放在纵向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有敬、有执、有容”的人格品质的提升,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可以用调查问卷、个别访谈、观察和测试,也可用活动竞赛反馈、成果展示(优秀读书摘记展评、读书小报评比)、各种荣誉称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
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有敬、有执、有容”的人格品质是否提高时,既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评价结果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让人人体会到只要你在诵读经典著作,提升人文素养中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
另外,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涵化教育下的阅读的芬香
1、现状:
经典诵读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已使学校显现的书香更浓厚了。
在开展经典诵读策略的课题研究的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们全校近6000名学生显示出对这项活动的极大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到活动中来,诵读古诗文、阅读经典名著已经成为学生们喜爱的一项学习任务。
三年里,学生通过诵读经典美文,积累了语言,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自豪感。
而老师在活动过程中采用的鼓励和表扬措施及竞赛和表演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阅读经典”真的成为学校的一道独特风景,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使他们受益终生。
2、有了扎实的“读”功底孩子们对各类的文学的情感表达游刃有余,他们频频参加县级、市级的各类演讲、诵读大赛均能夺魁并且遥遥领先。
市级一等奖有《木兰从军》、《两地书》《永远的九岁》市级一等奖县级一等奖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愿人长久》《做一片美的叶子》《唐诗里的中国》等其中《唐诗里的中国》里的小选手谢东更是语惊四座,当年的老特级教师赞不绝口说是:
50年来没有听过如此精彩的学生朗诵。
学校涌现出一大批的诵读高手,明星,当然这些孩子的知识面广,思维活跃,落落大方。
孩子们徜徉在灵动的读的情景长河中,天天感同身受的与大师交流,与名家吟诵,建立一个阅读场,在不知不觉地读中,自我品味,自我理解经典诗文中的秘妙,渐入诵读佳境,在这样涵化的熏陶下孩子们的朗诵能力一定会自然天成。
在实施“经典诵读”工程中,我们老师积极实践,同时不断反思,随时积累研究素材,整理资料。
他们自学教育教学理论,联系教学实际,同时科学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可观的古诗文诵读的活动课与教学论文、随笔,获奖的论文、案例近40篇。
今天,让我们回看我们陪孩子们走过的这段“读之路”,我们感慨万千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为师的我们倍感欣慰!
置身于建湖双语实验校园,不绝耳的是朗朗的书声,不乏看到的是静心手捧自己喜爱的书籍,陶醉在经典之中的学生,扑鼻而来的是阵阵书的芳香。
我们深深地相信,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轴心时代”的观念。
他认为“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会给我们提供一种有价值的人生指导和借鉴意义,它对孩子们“有敬、有执、有容”的人格品质的形成、陶冶和提升会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滋润。
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