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一专项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3275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专项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专项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专项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专项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专项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专项练习题.docx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专项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必修一专项练习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专项练习题.docx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专项练习题

必修一专项练习

一、太阳光照图

1.读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EB为(选填“晨线”或“昏线”)。

(2)图示时刻,E点的地方时为;D点的地方时为。

图中各点,与D点地方时相同的是和。

(3)如图所示,该日的节气是;日期是月日前后。

(4)图中A、D、F点,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排序。

(5)图中A、D、F点,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排序。

2.读下面日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该图为北半球(节气)的太阳光照图。

牡丹江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

(2分)

(2)图中,A、B、C、D、E五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E点的夜长是小时。

(2分)

(3)此日正午太阳高度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长的范围是,该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方向)移动。

(3分)

(4)该日,地球接近(近日/远日)点,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慢)。

(2分)

3.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叫做一个____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除外,各地角速度均为。

(2)自转线速度由于不同而有差异:

最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

(3)当A地时间为6点时,图中与A地地方时相同的点有______和______。

F地时间为_______点,图中与F地地方时相同的点有_____和_____。

可见相同地方时就相同。

(4)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赤道上某点相比,线速度卫星________地球;角速度卫星________地球。

(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4分)

(2)图中A点的时刻为,D点的昼长为小时,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小时。

(3分)

(3)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2分)

(4)图中A、B、C、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昼长最长的是。

(2分)

5.(15分)图为太阳光照图,其阴影部分表示黑夜,C点位于昏线上。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3分)

(2)这一天是南半球的(节气),判断的理由是,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3分)

(3)A、B、C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小的是,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按从大到小的排序是,白昼时间最短的是。

(3分)

(4)此时,英国处于()(2分)

A.刚刚日落B.接近中午

C.已经日出2小时以上D.喝下午茶的时间

(5)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的地区范围是,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

(2分)

(6)这一天荆门(31°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2分)

二、地质构造

6.读图“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地,属于向斜的是,属于背斜的是。

(2)从地形上看C是,D是,D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3)图中与渭河谷地成因相同的地质构造是(填字母),与华山成因相同的地质构造是(填字母)。

(4)若该地区发现有丰富地下水,则在(填字母)处能开采出;若有一工程隧道经过此地,应选址(填字母)处。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作用形成的。

(2)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沙丘是由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图中断层左侧地壳垂直运动的情况是_______。

(4)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地貌。

(5)按岩石的成因分,花岗岩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岩。

三、地震波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图

(1)在左图中填上地震波代号。

P:

纵波S:

横波。

(2)无论纵波还是横波在经过a界面时,速度都明显加快,a为________界面;横波经过b界面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缓,b为________界面。

(3)三个圈层名称:

A是,B是,C是。

(4)可能是岩浆发源地的软流层在(填字母)层。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对地球内部的研究主要是依靠。

(2)写出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界面;③曲线代表___________;④曲线代表___________。

(3)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B;C。

(4)④曲线在距地表大约2900千米处消失说明外核是。

(5)岩石圈范围是指。

11.读以下材料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示意图,回答问题。

(每空1分,10分)

材料:

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0千米。

(1)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图中字母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____,其传播特点是_________。

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深度大约是________处。

(2)图中字母M、N线表示的是________,其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M、N之间的圈层叫做________。

(3)此次云南地震的震源位于右图中的________界面以上,所属的圈层是______,其主要由_____组成。

四、天气系统

12.读“常见的天气系统示意图”。

回答问题。

(1)B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特征是。

A天气系统的降水易发生在(锋前/锋后),过境时,天气特征一般为。

(2)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填字母,下同)形成的锋面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常在控制下,秋高气爽;每年的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的影响,形成伏旱天气。

(3)D天气系统常常形成天气。

该天气系统若发源于热带海面上,常常给我国东南沿海带来灾害性天气,这种灾害性天气的特征主要是。

13.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2)图中①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称为;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②称。

(3)图中A、B两处相比,处风力较大。

(4)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原因是。

14.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季风环流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东部地区季风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该图反映了北半球季节的

季风环流。

(2)该季节甲处形成了(高或低)气压中心,在其控制下多出现(晴朗、阴雨)天气。

(3)此季节,图中赤道低压带处于一年中偏(南或北)的位置,受该气压带影响,丁地气候特征为。

16.(10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图”,图中等值线为等压线,单位为hpa,读图回答

(1)~

(2)题。

(1)从气压分布状况看,甲地是____,乙地是_____;从气流运动状况看,甲地低空空气的流动方向为______,中心形成____气流;乙地低空空气的流动方向为______,中心形成____气流。

(6分)

图中A、B两地,风速较大的是____,B处的风向为____;从锋的类型看,C为____,D为____。

(4分)

17.读北半球某地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1)图中A、B、C、D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2分)

(2)图示时刻,A、B两处相比,处风力较大(1分)

(3)M、N两处形成的锋面类型分别是:

M为______锋,N为______锋。

(4分)

(4)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可能产生降水天气的是。

(4分)

18.读我国10月14日2:

00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图A处为气压中心(写出具体名称),主要是(动力或热力)因素形成的。

(2分)

(2)若甲、乙为锋面系统,则可判断B为气压(填“高”或“低”);其中甲为锋(填“冷”或“暖”),其中乙为锋(填“冷”或“暖”);甲、乙两地中,正是阴雨天气的是地,气温将会明显下降的是地。

(5分)

(3)此时,杭州和北京两城市比较,风力较大的是,判断理由是;未来几天,北京可能出现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

(3分)

19.利用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

材料二天气系统示意图

(1)材料一所统计的数据表明当地受到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对应材料二中四幅图中的(填字母)。

该天气系统过境时,通常带来

等天气现象,我国冬季的(气象灾害)就与此天气系统有关。

(5分)

(2)材料二中,甲、乙两地都被(填冷或暖)气团控制,其中B图的乙城市位于天气系统过境(填“前”或“时”或“后”);长江流域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与材料二中的(填字母)天气系统有关。

(3分)

(3)2014年7月18日至19日,超强台风“威马逊”先后在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三省区三次登陆,多地遭受重创。

最大风力达17级的“威马逊”是1973年以来登陆华南沿海最强的台风。

造成该现象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材料二中四幅图中的(填字母)。

“威尔逊”在近地面气流运动状况为下图中的(填数字)。

(2分)

五、气候类型

15.(13分)下图为“非洲气候带分布图”,读图回答

(1)~(4)题。

(1)图中C代表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影响C气候的气压带或风带是_____;A、B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类型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

(4分)

(2)图中D气候的特征是夏季____,冬季____;其原因是夏季受_______带控制,冬季受______带影响。

(4分)

(3)图中流经F、G海域的洋流,其性质分别为F_____,G______;流经E海域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

(3分)

(4)图中①、②两处位于板块边界,其中位于生长边界的是______,消亡边界的是_________。

(2分)

20.读四幅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回答问题。

(7分)

(1)四幅图中,全年降水稀少的是________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的是________地。

(2)图示的四地中,气温的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____地,最小的是________地。

(3)以上四种气候类型中,一年中有明显的旱、雨两季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地。

(4)四种气候类型中全部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________两地。

21.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每空1分,共13分)

(1)图中各字母所在的气压带的名称:

A;B。

C;D。

(2)B气压带和C气压带之间的风带叫做,常年受该风带控制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为,气候特征为;该风带与C气压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叫做,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分布规律是。

C气压带和D气压带之间的风带叫做。

(3)常年在D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叫做,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22.读“某中低纬海域等温线图”,图中箭头表示流经该海域的洋流,读后回答:

(10分)

(1)该海区属于_______半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性质,该洋流是_______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洋流位于大陆的_______岸,它对沿岸地区的气候影响表现在________;受其影响,沿岸地区形成_______环境。

(4)如该海区有世界四大渔场之一,该洋流的名称是__________,按成因属于_______流。

其形成大渔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2分)

(1)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比较甲、乙、丙、丁四处的气压高低;甲的热力状况是(受热或冷却)。

该环流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是。

(3分)

(2)若该图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判断甲、乙哪一个是城市,并说明理由。

(2分)

(3)若该图为北半球二分日中的中纬环流,请写出甲、乙的纬度:

甲;乙。

并说出②的近地面的风向为风。

(3分)

(4)若该图为大西洋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请判断该海域所处半球(南或北)。

并写出图中数字代码所代表的洋流名称:

①;③;④。

(4分)

24.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自然带①②③④的更替体现了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2)根据图中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判断此时为北半球的季;①自然带的名称是。

(3)图中A半岛此时盛行风,该风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4)洋流⑤对沿岸地区气候有作用;B海域处于板块交界。

25.(16分)读“太平洋洋流分布图”、“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各题。

(1)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动力。

判断图中①~⑦处洋流在西风驱动下形成的有,在信风推动下形成的有(4分)

(2)洋流对海洋生物和渔场的分布有重大影响。

图中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⑥附近有渔场(4分)

(3)④洋流名称是,它对沿岸气候的有什么影响?

(4分)

(4)正常年份,(填数字)洋流经过的海域渔船云集,渔获量巨大。

但也有些年份,因海面水温上升,海面常常漂浮着大量的死鱼,渔船稀少,可能发生了____________现象。

(4分)

26.读世界部分区域气候分布、洋流图(图中大写字母代表气候,小写字母代表洋流),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2分,共16分)

(1)根据图中所示洋流判断北半球季节为,判断理由是。

(2)图中J洋流的名称是;从性质看属于(类型),i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3)图中A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是,B气候区对应的植被类型是,塑造C气候区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

27.图是“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分)

(1)此图反映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_特征。

(2)图中各字母,表示形成长江三峡的地质作用是_____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着不同植物的是______,表示植被对城市空气具有净化作用的是_______,表示人为原因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的是_________。

2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

这种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叫。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选择填空)的变化(A:

②→③→④,B:

③→⑤→⑥),产生的原因是:

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这种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叫。

(4)自然带③分布于和气候区,该自然带的主要植被为。

29.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此时d地的盛行风向是,该地风向呈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2)①洋流按性质分属于,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作用。

②海域位于板块与板块的(消亡、生长)地带,宽度将不断(缩小、扩大)。

(4)图示时期,地球的公转速度较,杭州市昼夜长短状况是。

(5)澳大利亚的植被从a→b→c为荒漠到草原到森林的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这个分异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参考答案

1.

(1)昏线

(2)18时;14时。

C和F(4分)

(3)夏至;6月;22日(3分)(4)A<F<D(5)A=D=F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背对阳光一侧为夜半球;顺着自转方向,经过晨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经过昏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

(2)图示时刻,E点位于昏线上,地方时为18时,C、D、F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3)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太原市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

(4)自转线速度规律是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即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5)除两极点外,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每小时15度,南北两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

考点:

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2.(9分)

(1)夏至日昼长夜短(2分)

(2)C、D,20(2分)

(3)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北半球南(3分)

(4)远日,慢(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图示五点线速度最大的是赤道上的C、D两点;E点夜长昼短,图中经线间隔是30度,即相差2小时,图示E所在纬线昼长是4小时,夜长是20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长的范围是北半球;该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4)近日点是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是7月初速度慢;图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考点定位】考查日照图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每空1分,共15分)

(1)恒星15°/h极点相等(4分)

(2)纬度赤道小(3分)

(3)BE7:

00CD经度(6分)

(4)大于等于(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叫做一个恒星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15°/h,除两极点外,各地角速度均相等。

(2)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速度为0。

(3)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与A地地方时相同的点有B、E;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F在A东侧比A早1小时,地方时是7:

00,与F地方时相同的点是C、D。

(4)地球的同步卫星是在赤道上空运行,线速度比赤道大,角速度相等。

【考点定位】考查地球自转的规律及意义。

4.

(1)12月22日(1分)南回归线(1分)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

(2)12时(1分)12(1分)4(1分)

(3)D﹥A﹥C﹥B(1分)相等(1分)

(4)A(1分)B(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光照图中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任何一天,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最大,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2)光照图中地方时的推测有两种方法:

①昼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分别为12时和24时或0时;

②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分别为6时和18时。

此时A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所以地方时为12时,因为D位于赤道上,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故D点昼长为12小时,C点此时位于晨线上,所以此时C的地方时即为其日出时刻即10:

00日出,则昼长为(12-10)X2=4小时。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分布特点为赤道处最大,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D﹥A﹥C﹥B,角速度的分布特点是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

(4)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南回归线上的点即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昼最长的为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即B点。

考点:

考查光照图的基本判读。

5.

(1)逆时针(3分)

(2)冬至(1分)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1分)23°26′N,45°W(1分)

(3)C(1分)A>B>C(1分)A(1分)

(4)D(2分)

(5)赤道及其以南地区(1分)整个北半球(1分)

(6)82.5°(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C为昏线,其东侧为夜半球,据此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2)从上题可知,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表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南半球为冬至日。

(3)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图中三地中C地纬度最高,线速度最小;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其余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A>B>C;该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三地中A地纬度最低,昼长最短。

(4)图中A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中央经线,其地方时为12:

00,0°经线位于该经线以东45°,其地方时为15:

00,即英国的地方时接近15:

00,D正确。

(5)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全年最大值。

(6)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知,荆门(31°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2.5°。

考点:

光照图综合判读

6.

(1)CD

(2)山岭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3)BA

(4)CD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C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是向斜;D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是背斜。

(2)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容易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3)渭河谷地是岩层断裂岩块下降形成的,属于地堑构造;华山是岩层断裂岩块上升形成的,属于地垒构造。

读图可知,B处是地堑,A处是地垒。

(4)地下水储存于向斜构造中,隧道应开在背斜构造中。

7.

(1)西北风力侵蚀

(2)风力堆积

(3)上升

(4)喀斯特(岩溶)

(5)岩浆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A地貌是风蚀蘑菇,主要分布于我国干旱的西北地区,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2)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一般分布在干旱地区。

(3)图中断层左侧高,右侧低,说明左侧上升右侧下降。

(4)D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5)按岩石成因,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

【考点定位】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壳物质循环

8.

(1)横波S波为虚线纵波P波为实线

(2)a莫霍界面b古登堡界面

(3)地壳、地幔、地核

(4)B

【解析】

试题分析:

(1)横披的传播速度比纵波慢,且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故图中虚线为横波,实线为纵波。

(2)横波和纵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突然增大,故图中a为莫霍界面;横波在经过b面的时候突然消失,说明b面以下为液态,故为古登堡界面。

(3)图中A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故为地壳;B位于古登堡界面和莫霍界面之间,故为地幔;C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故为地核。

(4)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考点:

该题考查地球的结构。

9.(共10分,每空1分)

(1)变质;d

(2)可见;⑤;②

(3)岩石圈;莫霍;加快

(4)向斜;抗侵蚀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为两个知识点混合的题,地表的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地表以下的为地质循环的知识。

三类岩石中有岩浆直接形成的为岩浆岩,故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d有外界的沉积物经固结形成的岩石,所以为沉积岩,则c为变质岩,故甲箭头代表的为变质作用。

(2)大气的受热过程各箭头的含义为①太阳辐射②大气逆辐射③地面辐射④大气吸收作用⑤大气反射作用⑥射向宇宙的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主要分三个波段,紫外区、可见光区和红外区,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大量火山喷发物使大气中尘埃物质增多,会使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同时也会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3)岩浆来自于软流层,软流层之上为岩石圈,岩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