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3100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地质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普通地质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普通地质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普通地质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普通地质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地质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docx

《普通地质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地质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地质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docx

普通地质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面试:

基础地质概论

第一章地球

1地球的密度、压力、重力磁性等的基本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地球的密度: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以推算出地球的质量是5.98×1027g。

地球整体的平均密度为5.52g/cm3.地表的密度直接测得其平均值为2.7g/cm3.地球密度变化的总趋势是向深处增大,由地表的2.6g/cm3,可增加到地心的13.06g/cm3,甚至更大。

地球的压力:

地球内部物质从总体上说是处于高压状态的。

岩石的重量是引起内部物质承压的主要原因。

压力是随深度递增的。

地球的重力:

地球任何一点上的物质所承受的重力的数值都是地球的万有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地球各点所受万有引力F=G×M×m/r2。

因此总的来说赤道半径长,重力加速度小。

两极半径短,重力加速度大。

重力的计算公式:

g=978.0318(1+0.0053024sin2θ-0.0000058sin2θ)。

Θ为纬度,g的单位为伽。

重力异常指由于物质的不均一性,特别是物质密度的不均一性所引起的各处所测得的重力数据经过高度校正后所得的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的不同,正异常,负异常。

重力勘探。

地球磁性:

磁力线是由磁南极出发到磁北极汇入的一条条环行线。

地表上各点的磁场可用磁场强度(单位面积上的磁力大小,包括它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单位为奥斯特或高斯),磁偏角(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夹角)和磁倾角(磁场强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等地磁的三要素表示。

磁场强度北为正值,南为负值。

磁偏角东为正,西为负。

磁倾角把磁针的指北针下倾为正,指南阵下倾为负。

地磁场在地表的变化主要受地球内部物质成分和结构的影响。

地磁场在空间的变化总的是远离地球由强变弱。

古磁场是指保存于古代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磁场。

地磁场对正在凝固或沉积的岩石都会有磁化作用。

地球温度:

地表温度主要来自太阳的热辐射引起的增温,又被称为变温层。

主要受控于地质构造条件,可用热流值来表示。

热流值指单位面积上的热量。

地球内部的温度则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发射性元素的蜕变热能。

其变化的总体趋势随深度加大而递增。

常用地温梯度来表示,指的是每向下加深100M所增加的温度数值,一般平均值为3度。

地核温度为6800°。

按全球平均地温梯度值或区域地温梯度可以理论的计算出各地区的理论地表温度和地下温度,但这常于实测值存在差异,这就可能出现地热异常。

弹性和塑性:

一切处于固体状态的物质,在受到外力作用后都可以产生变形。

只要不超过弹性限度,外力一去,它的变形就会恢复原状,这种特性称为弹性。

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

外力去后变形仍然存在而不恢复原状,但也不破裂的性质称为塑性。

2重力、重力异常、地温梯度、地温深度、地热异常、地磁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古地磁的概念?

3地球的主要圈层结构,各圈层的特点及其划分依据?

地球主要的圈层结构主要依据地震波资料来分析。

一般把地球由表面向中心划分为三大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核:

是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的一个球体部分。

其质量占地球总质量的31.3%,半径约为3480km。

主要由铁镍组成,也称铁镍核心。

其划分依据是横波(剪切波)不能通过外核(4170km以上),内核(5155km以下)和过渡层(4170和5155)均可以通过横波。

地幔:

是指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之间的一个巨厚圈层。

其厚度约为2850km左右,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67.8%。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大致以1000km处为界。

地幔主要为含铁镁较多的硅酸盐和辉石橄榄石等组成。

地壳:

是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地球的最表层,也是岩石圈的上部圈层,其总厚度不大。

陆壳平均厚33km,洋壳平均厚5km。

占地球总体积的1.55%,总质量的0.8%。

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或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

上地壳不连续,又称为硅铝层或花岗岩质层。

主要分布于大陆表层,构成大陆表层的主体部分。

下地壳厚度不均匀,但它是一个连续的层。

有称硅镁层或玄武岩质层。

30~60km平均33km深度处,称为莫霍面。

2900km处波速突变为古登堡面。

4岩石圈与软流圈、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差异?

岩石圈包括了整个地壳及软流圈以上的固体上地幔部分。

厚度在50~100km以上,平均厚度75km。

是一个脆性的坚硬岩石层。

相对于下面的软流圈来说是一种具刚性的物质层。

它在整体上就象漂浮于软流圈上的一个巨大的板状岩块。

软流圈是位于岩石圈这个固体圈下的一个柔性层或塑性层。

其厚度在100~250km之间。

因物质处于一种高温高压条件下,所以并不是真正的熔融状态,而是一种柔性可塑状态,受力后容易发生流动。

相对于岩石圈来是个软弱层。

大陆地壳具有双层结构,大洋地壳仅有硅镁层一层。

在厚度上,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

5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主要类型?

根据陆地地形的形态和高程划分出山脉(高、中、低山)、高原、平原、盆地、丘陵、洼地等地形。

海洋地形有高山、深谷、山脉、盆地、洋脊、海沟大陆架等。

海沟是大陆与海洋真正的分界线。

地球在整体上是分圈的:

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组成内圈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6地势的表示方法有那些?

各种地形可用摄影照相、地势图法、地形图法表示其轮廓和起伏。

其中以地形图和照片最具有使用价值。

第二章 地壳的物质组成

1克拉克值的概念?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

元素在地壳中重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在一些较小的区域内或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内取得了元素的重量百分比称为元素的丰度。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如下:

1、元素的含量很不均一,十分悬殊。

2、氧和硅是最主要的组成元素,几乎占据了大约75~76%的比例。

3、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包括:

氧、硅、铝、铁、钠、镁、钾等八种,共占据总量的98~99%以上。

其他数十种元素总含量都很小很小。

 2矿物、岩石、晶体结构、非晶体结构、晶体的概念?

矿物:

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自然形成于地壳中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它们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存在形式,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岩石:

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其他岩石和矿物的碎屑所组成的一种集合体。

晶体:

具有一定结晶格架排列方式而形成的固体矿物。

晶体结构:

非晶体结构:

内部质点不做格子状规则排列的物质叫非晶质。

3矿物、岩石的分类及主要类型?

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及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可划分为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磷酸盐和硅酸盐等。

还可以划分为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造岩矿物和非造岩矿物。

按成因岩石一般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它们在成分、结构和构造以及产出形态上都具有明显差异。

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单元。

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是鉴定岩石的主要依据。

4矿物的物理性质及描述方法?

节理、解理、层理的概念?

矿物常见的物理性质有:

形态、颜色、光泽、条痕、透明度等光学性质和硬度、解理、断口等力学性质。

形态主要是指单个矿物晶体的结晶外形,也包括它们成群成组的组合(称集合体)形态和未结晶的非晶质固体矿物的常见形状。

结晶外形描述:

按晶体中的三个相互垂直的轴向发育成都来大致把矿物划分为三向延长型(如立方体、四面体、菱面体等)、两向延长型(板状、片状)和一向延长型(长条状、长柱状、针状、纤维i状等)。

矿物集合体描述:

粒状结合体、纤维状集合体及晶簇等。

非晶体:

豆状、肾状、葡萄状、鲕状集合体或结核状、钟乳状、皮壳状等。

颜色:

矿物的岩石是指它吸收不同波长可见光的反映。

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光泽:

指矿物表面对光线的反射、折射程度。

一般分为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

非金属光泽又可细分为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土状光泽、蜡状光泽等。

条痕:

指矿物粉末的颜色,使用矿物在无釉瓷板上刻划出的痕迹来确定的。

实际是指矿物条痕的颜色。

硬度:

是指矿物抵抗刻划的能力。

分为软矿物(指甲可以刻动)、硬矿物(小刀不能刻动)和中等硬度的矿物(硬度介于小刀和指甲之间者)。

解理:

是指矿物在受到机械作用之后沿着晶体内部的一定方向(即结晶格架中的一些化学键联结的软弱处)分裂的特性。

节理:

是指岩石中的裂隙或破裂面,沿着破裂面两侧的岩块基本没发生过相对位移或明显的相对位移。

层理:

是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5常见矿物(长石、石英、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白云石、方解石、白云石)的主要特征?

长石:

硅酸盐,板状、短柱状、块状,呈白色、黄白色或淡红色,玻璃光泽,条痕无或白色。

小刀能刻动,两组解理。

石英:

SiO2,柱状、块状、双锥柱状,无色或白色,玻璃、油脂光泽,条痕白色或其他均可。

小刀刻不动,无解理,贝壳状断口。

橄榄石:

(Mg,Fe)2(SiO4),粒状,呈黑绿、黄绿、黄褐色,玻璃光泽,条痕为白色或无,小刀可刻动,无解理,断口贝壳状,易破裂,性脆。

辉石:

Ca(Mg,Fe,Al)[(Si,Al)2O8],短柱状、八边形断面、粒状,黑色、绿黑色,玻璃光泽,条痕灰绿色。

小刀刻动,两组直交解理。

角闪石:

Ca2Na(Mg,Fe)4[(Si,Al)4O11]2[OH]2,长柱状、六边形断面、针状,黑绿色、黑色、暗绿色,玻璃光泽,条痕白色或灰绿色,小刀刻动,两组斜交解理。

云母:

硅酸盐,块状、短柱状、片状、板状,无色、黑棕色、褐色、黑色,玻璃、珍珠光泽,条痕白色,指甲刻动,完全解理,具弹性。

方解石:

CaCO3,菱面体、粒状、钟乳状,无色、灰白色,玻璃光泽,条痕白色,指甲刻动,三组解理,加稀HCL强烈气泡。

白云石:

CaMg(CO3)2,菱面体、粒状、块状,白色、浅黄色、粉红色,玻璃光泽,条痕白色,指甲刻动,三组解理,加稀HCL微弱气泡。

6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概念及其在地壳中的分布特点?

沉积岩:

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地质体。

它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种火山作用形成的物质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如搬运、沉积、成岩等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多半分布在地壳表层和不太深的范围内。

覆盖地表75%的面积。

变质岩:

是地壳已存的岩石,在内生条件下,呈现出一定的活动状态,可出现从原岩的重结晶、变质结晶作用,到部分组分的重熔(或重溶)和再生活动,最后转化成为中酸性岩浆作用形成岩石。

可简化为变质岩是由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转化而成的岩石。

变质岩常存在于一些大山区中,数量介于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

岩浆岩:

主要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岩浆岩多分布于地壳相对较深处,在地表相对出露不多,为三大类岩石中数量最大的一种,是组成地壳的主体岩石成分。

7岩石结构与构造的概念?

三大类岩石常见的结构构造?

结构:

一般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碎屑个体本身的特征

三大岩类常见结构:

沉积岩:

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碎屑结构;岩浆岩:

斑状结构(花岗结构)、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非晶质结构);变质岩:

变晶结构、变余结构。

构造:

是指由组成岩石的各种结晶矿物,未结晶的物质成分或碎屑等物质在岩石中的整体排列方式或分布均匀程度以及固结的紧密程度等所显示的岩石总体外貌特征。

常见构造:

岩浆岩:

块状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枕状构造;变质岩:

片理构造(片状、千枚状、板状和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

沉积岩:

层面构造(波纹、泥裂)、层理构造。

8岩浆中矿物的结晶顺序?

岩浆岩结构构造有何特点?

岩浆中根据结构确定矿物结晶顺序,最普遍的法则是空间法则,即是在矿物结晶能力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结晶中心不多时,先结晶的矿物有充足的空间,因此其自形程度高,结晶颗粒大,被晚结晶的矿物所包围。

应用法则时应注意:

1、矿物颗粒的相对自行程度,自行程度高的一般析出比较早,自行程度较低的析出较晚;2、矿物间的相互包裹关系;3、矿物晶体大小;4、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关系。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包括玻璃)相互关系。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演示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9矿床的概念?

矿床的主要类型?

矿床是指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天然产出的赋存于岩石中的各种能满足目前工业开采利用的有用矿物的集合体及岩石的区段(或地质体)。

矿床是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可以分为金属矿床和非金属矿床。

第三章地球的年龄和地质时代

1地球的年龄?

岩石圈中最古老的岩石的形成年龄?

根据铅同位素演化得出地球的年龄为46亿年。

最古老的岩石的形成年龄在42亿年。

46~42亿年为地球的天文时期或前地质时期。

42亿年以后具地质记录的时期称为地质时期。

2地质年代确定方法?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又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方法主要有地层学法(叠置律)、古生物学法(生物演化律)、构造地质学法(切割律)。

岩层是指由沉积形成的一层层的层状岩石,岩层除沉积岩外,还包括层状火山岩及浅变质的层状岩石。

底层是指某一地质时期形成的岩层。

3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测定绝对地质年代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速度恒定的原理,测定矿物和岩石的年龄,从而确定形成这些矿物、岩石的地质时期和地质事件距今的确切年代。

因此又称同位素地质年龄。

常用方法主要有铀---铅法、钾—氩法、铷-锶法和碳14法等。

4年代地层单位有哪些?

与地质年代单位有怎样的关系?

年代底层单位有宇、界、系、统。

地质年代单位:

宙、代、纪、世。

两者的代号都是相同的。

地质年代单位是按照相对地质年代(生物演化阶段)来划分的,在这些地质时间单位内所形成的地层,相应的划分出年代地层单位。

5地质年代表的记忆与背诵?

见书P45。

第四章风化作用

1地质作用的概念及其含义?

由自然动力引起的使地壳或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一方面不断的破坏地壳中已有的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形成新的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

各种地质作用既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在破坏中不断进行新的建设,在建设中又同时产生破坏,这就是地质作用促使地球不断演化的实质。

产生动力地质作用的能力主要来自地球本身和地球以外的能源。

2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内动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内能引起整个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物质成分、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它包括构造运动及地震、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外动力作用是指由外能引起地表形态和物质成分变化的作用。

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3风化作用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风化作用的产生原因?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在原地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主要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引起风化作用的动力有:

静压力降低、温度、氧、水溶液及生物等。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矿物在原地产生的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化学变化而分解并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对岩石、矿物产生的破坏作用。

4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硅酸盐矿物抗风化系列的特点?

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地表岩石本身的性质是影响分化作用的内在因素,不同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的差异直接影响风化作用的速度和深度。

岩石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岩石中的矿物成分。

岩浆岩中的硅酸盐矿物抗风化能力的强弱与矿物从岩浆中结晶析出的顺序(即鲍文系列)有关。

最早结晶的矿物在地表条件下先分解,而在岩浆中最后结晶的矿物---石英抗风化能力最强。

因而含铁镁矿物多的基性岩、超基性岩比含硅铝矿物多的酸性岩易于风化。

5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的主要产物?

风化壳的概念?

物理风化作用是纯机械破碎作用,它使岩石、矿物从完整的破裂成零碎的,从大颗粒变成小颗粒。

故碎屑物常粗细不等,棱角明显,没有层次。

主要变现为崩积物和倒石锥。

化学风化作用主要形成残余矿床,如粘土矿等。

残积物是指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作用后,不稳定的矿物有不同程度的分解,产生的可溶性物质随水流失,剩下的物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的产物)残留原地称为残积物。

风化壳是指残积物和经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在陆地上形成的一层不连续的薄壳(层)。

风化壳的基本特点是:

底部为未经风化的基岩,基岩之上为半风化的岩石和残积层,最上面是土壤层。

 

第五章地面流水地质作用

1地面流水的类型?

地面流水指的是陆地表面流动着的液态水。

地面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来自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地面流水分为暂时性流水(面流和洪流)和河流(具有一定河道的长期性地面流水)。

2面流洗刷作用及其堆积物的特点?

面流的洗刷作用:

面流在斜坡上流动过程中冲走细粒物质,并将这些物质带到斜坡下部的过程。

洗刷作用使山坡上松散物质顺坡下搬运。

由于面流水力小且不持久,故物质被搬运的距离不远。

使地面形成微小起伏不平的溶沟、石芽、土柱。

当面流流到缓坡处流速减慢,水分不断下渗,所携带的碎屑物质就在缓坡上沉积,所形成的沉积物就是坡积物。

面流洗刷作用特点:

坡积物未经长距离搬运,故碎屑棱角明显,分选性不好,略显一些层理,物质成分与山坡上基岩成分相同。

山坡上的碎屑在重力驱动下易向山麓移动,以致坡积物中可见角砾。

3洪流冲刷作用及堆积物特点:

洪流在沟谷中流动,既集中了大量的水,又因沟底坡降大拥有巨大的动能。

洪流以巨大的机械力猛烈冲刷沟底及沟壁岩石的过程称为冲刷作用。

洪流一旦流出沟口,坡度减小,洪流无侧壁约束,水流分散,动能迅速减弱,所搬运的碎屑物在沟口大量沉积,此种沉积物称为洪积物。

特点:

由于洪积物是快速沉积下来且未经长途搬运,故分选、磨圆均较差,层理也不好。

洪积物常在沟口堆积呈扇形地貌,称为洪积扇。

洪积扇的洪积物堆积厚度大,颗粒粗,通常是一些巨大的砾石,砾石表面常有擦痕,扇面倾角大(15~20°)。

由扇顶到扇缘,沉积物厚度减小,粒度变细,扇面倾角渐平缓(1~2°)。

洪积扇常见于山区和平原交接地。

上叠式洪积扇;

4泥石流的特征?

形成条件?

泥石流概念: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固体物质,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称为泥石流。

泥石流特征:

突然爆发。

其形成基本条件:

地形、松散物质和气候条件。

在山地松散堆积物集中区,堆积物受水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沿沟底快速运动形成泥石流。

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

5流水中水质点运动的方式?

河谷地貌类型?

流水中水质点运动的方式有层流和紊流两种基本方式。

层流是指水质点在流动过程中相对位置保持互相平行的一种有序水流方式。

紊流是指水质点在流动过程中,彼此间相对位置随时变换的一种无序水流方式。

河流在河谷底部的低洼地带常年流动,河水质点运动

河水在陆地表面低洼的沟谷中长期不停的流动。

这个低洼的沟谷地带称为河谷。

河谷底部平坦的部分称为谷底。

河水平水期在谷底所占据的部分称为河床。

谷底两侧直达分水岭的斜坡称为谷坡。

河谷地貌类型分为谷底、河床和谷坡。

6侧蚀作用与下蚀作用的差异及其与河流发育的关系?

侵蚀作用:

河水从高处从低处流动过程中,以其自身的机械动力和化学动力,并以携带的泥沙、砾石做工具,不断对河床产生破坏的过程。

侵蚀作用按其作用性质和方式分为:

以水的冲击力直接破坏河床的冲蚀作用,以水流携带的泥沙、砾石作为工具对河床产生磨损的磨蚀作用和以溶解方式破坏破坏河床的溶蚀作用。

冲蚀作用和磨蚀作用的强度与河水的流速、携带物质的多少和组成河床物质的抗蚀能力大小有密切关系。

按照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向,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下蚀作用是指河水侵蚀河床底部岩石,使河床降低的作用。

河流形成之后,河谷向源头不断伸长的过程称为溯源侵蚀。

下蚀作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河水的流速,其次是岩石的性质、地质构造等。

侵蚀基准面:

控制下蚀作用极限的湖面或海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暂时侵蚀基准面和最终侵蚀基准面。

河水的流速大小取决于河流的纵降比。

河流纵降比大,流速则大,动能也在。

侧蚀作用:

河水侵蚀河床两侧,使河床左右迁徙和谷坡后退的作用。

侧蚀作用和下蚀作用的影响在于下蚀作用破坏河床的岩石,使河谷加深形成V字形谷;产生溯源侵蚀使河床变长。

侧蚀作用使凹岸遭受侵蚀,并在底流的作用下将破坏的物质带到凸岸沉积,使河流不断弯曲,形成曲流。

侧蚀作用和下蚀作用的差异:

在任何河段,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都在以不同程度进行着。

构造支配着两者之间的量比关系。

地壳上升,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地壳稳定,随时间变化,下蚀作用逐渐减弱而侧蚀作用相对增强。

牛轭湖:

由于河水的惯性力作用,常在曲流中产生裁弯取直的现象,形成牛轭湖。

7分选作用、磨圆作用和磨细作用的概念?

分选作用:

随着流速的减小,搬运力降低,大颗粒的物质就要沉积下来,使继续被搬运的碎屑颗粒粒径变小并渐趋一致,这个过程叫机械分选作用。

磨圆作用:

碎屑颗粒在被河流搬运的过程中,颗粒与颗粒之间,颗粒与河床之间相互产生撞击和磨蚀,只是碎屑颗粒的棱角逐渐消失,磨成椭球体或球体,这个作用称为磨圆作用。

磨细作用:

磨圆作用之后,颗粒棱角消失,碎屑颗粒愈磨愈小的过程。

河流的搬运作用主要指碎屑颗粒以悬浮、跳跃、推移方式运动的过程。

河流搬运力是指一条河流能携带的最大颗粒的力量,而搬运量的大小则与河流搬运力和搬运物的供给量有关。

河流搬运作用导致碎屑颗粒的分选和磨圆作用。

对同一条河流来说,搬运的距离越远,分选和磨圆越好。

8河流堆积的地貌有哪些?

它们是在哪些条件下,在哪些场所形成?

有何特点?

河流沉积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机械沉积作用。

引起河流机械沉积作用的主要原因是河流流速的降低,导致机械动能的减小,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而发生沉积。

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

河流的凸岸,河床坡度减缓的地方,支流汇入主流或河流入湖、海处及河道突然变宽等产所。

河流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

河流的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山口、谷底和河口地带,在山口地带常形成冲积扇,在谷底形成河床沉积和河漫滩沉积。

河流机械搬运物的大小和重量,严格受流速的控制,当河水流速逐渐减小时,机械搬运物就按粒径大小及颗粒形状或比重,依次从大到小、从重到轻先后沉积下来,这个过程称为沉积分选作用。

沉积分选作用的结果,使其在一定动力下沉积的河流沉积物中同种碎屑颗粒的粒径趋于一致,表现为冲积物具有层理,同一冲击层中同种物质颗粒的粒度大致相等。

冲积物的特点:

冲积物由各种粒度的砾石、砂、粉砂和粘土组成。

它具有与河水动力性质密切相关的特征:

①清晰的层理构造,冲积物具有的二元结构中河床沉积物和河漫滩沉积物之间的界面是最明显的层理。

微细层理存在于河漫滩沉积和三角洲沉积中,河床沉积也以不同砾、砂相间显示层理。

②单层沙体横向延伸不远,在较短距离内变薄而消失,呈侧向尖灭现象。

③大砾石的最大扁平面以大约10°至30°的倾角倾向上游,并且在同一层中常彼此依靠,排列成叠瓦状。

④具有良好的分选性。

⑤磨圆度较好甚至良好.

冲积物为机械碎屑,常含有用矿物。

9河流阶地的类型?

阶地要素?

阶地研究意义?

由于地平面上升或者海平面下降引起河流下切,河床降低,原来的河漫滩高出一般洪水期水面,从而形成断续分布于河床两侧谷坡上的平台成为河谷阶地。

河谷阶地由阶坎和阶面组成。

河谷阶地根据其剖面上的物质组成,可划分为:

堆积阶地、基座阶地、侵蚀阶地、埋藏阶地。

堆积阶地:

阶坎上所观察到的物质都是冲积物。

冲积物内可见明显的二元结构,即下部为河床沉积,上部为河漫滩沉积。

基座阶地:

阶坎上部为冲积物,下部为基岩。

冲积物与下伏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