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总论.ppt
《方剂学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总论.ppt(1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剂学概述,深圳市人民医院李佑生,主要内容,方剂及方剂学的概念方剂学的发展简史方剂与治法方剂的分类方剂的组成与变化剂型方剂的服法,方剂的定义,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
方指药方、处方,剂指调配、调和.“方剂”的原义是指以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合成方。
汉书艺文志: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方剂是中医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是中医理、法、方、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剂学的定义,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如何学习?
学习方剂首先要理解每首方剂的组方原理,掌握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配伍变化,熟悉其功用、主治以及临床运用等。
背诵和熟记一定数量的基础方、代表方和常用方对组成、功用、主治近似的方剂,应注意比较,从中掌握其特点和异同。
主要内容,方剂及方剂学的概念方剂学的发展简史方剂与治法方剂的分类方剂的组成与变化剂型方剂的服法,一、先秦时期,方剂是中药应用的基本形式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组成复方加以利用,可以增强作用、提高疗效,并减轻不良反应和毒性,无疑是古代医药学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
周礼有关于“和药”、“和齐”的记载1977年,安徽阜阳出土汉初残简130余片,是考古获得的最早的复方文献资料。
复方的出现最迟应在春秋战国时期。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古老的方书。
其内容分52题而定此名,共有医方283个,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病证100余种。
诸方用药242种,内服有丸、汤、饮、散等剂型,外用有敷、浴、蒸、熨等方法。
迟至战国晚期,方剂在临床的运用就已初具规模。
二、两汉时期,一.初步总结了治则和治法,并提出了对组方的基本结构要求,从而初步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二.是总结了一批行之有效的著名方剂。
黄帝内经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治则方面,较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谨察阴阳,以平为期”,“治病必求于本”,“治求其属”以及整体治疗、标本缓急、三因制宜等有关治则的理论。
治法内容是后世立法组方的理论基础;,制方的基本结构方面,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并对君药、臣药、佐使药的含义作了概括性的界定,提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为使。
”载有方剂生铁落饮、四乌鲗骨一蘆茹丸、左角髪酒、兰草汤、半夏秫米汤等13首,所用药物对炮制、制剂、用法的要求十分讲究。
治百病方,1972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出土简文中有方剂36首,其主治病证涉及内、外、妇、五官诸科,各方中用药共达100种之多,其剂型有汤、丸、膏、散、醴,充分反映出当时对方剂已有相当高的运用水平。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45首,不计两书并见的重复方,计有323个方剂这些方剂,有理有法、组方谨严、选药精当、药味不多、主次分明、变化巧妙,经久不衰,至今常用。
后世大量常用名方,大多是以这些方剂为基础化裁而成;或是效法仲景药物配伍组合规律,依据理法而选药组成,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临床制方选药多注重实用,略于理论探讨,提倡用药简捷在这300多年间,出现了一大批方书,可惜大多已经失传,目前保存较好,且影响较大者,仅有肘后备急方小品方和刘涓子鬼遗方,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葛氏所集之方,力求“单行径易,约而有验;篱陌之间,顾眄皆药;众急之病,无不毕备;家有此方,可不用医。
”该书共收单方510首、复方494首,论述文字十分简要,载录之药方及用法,又为葛氏“皆已试而后录之”,小品方与仲景之书齐名,陈延之所撰,对伤寒杂病论以来的经验方进行了系统整理1990年辑成小品方辑录笼注一册,内容涉及临床各科,理、法、方、药俱论,亦重点收录简、便、廉、效之方。
陈氏清楚认识到“伤寒与天行温疫为异气”所感,其病因不同,方药各异。
前者多用麻、桂之辛温,后者多用葛根、白薇、黄连、黄芩之辛凉和清热解毒。
其疗“伤寒及温病内瘀有蓄血者”之芍药地黄汤,即日后之犀角地黄汤,首开温热病解毒、凉血、化瘀之先河,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原为晋人刘涓子初辑,后经南齐龚庆宣整理而成,主要收录和论述金疮、痈疽、疥癣、汤火伤等外科方剂,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外科的用药成就,四、隋唐时期,方剂学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唐代朝廷参与或组织编纂方书,促进了方书的编纂和方剂知识的普及方书数量之多,卷帙之巨,都是空前的外来医方和少数民族验方的收录,以及采用外来药制方,也很受唐人重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辨论精搏,囊括众家,高出于前辈,唐代孙思邈的力作千金要方共30卷,132门,5300余首。
千金翼方亦为30卷,载方2200余首。
二书虽以方书为名,实为综合类医学巨著,仅就千金要方之方剂部分而言,既有“经文古方”,又有“俗说单方”;既全面总结前人经验,又不乏作者创新之剂,并专辑“食治”一卷强调“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食疗之学、药膳之方,由于本篇的承上启下,得以发扬光大。
还收录了若干保健、美容方剂,为后世补虚弱、抗衰老、保健美容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方剂和经验。
王焘所辑。
全书计40卷,1104门,收方6800余首。
本书的特点是整理并保存了一大批唐代及唐以前的医方。
清人徐大椿称“历代之方于焉大备唐以前方赖此以存,其功亦不可泯。
”,外台秘要,五、宋元时期,宋代成为本草和方书校刊汇纂的重要时期官修的普救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集大成巨著,个人著述,如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张锐鸡峰普济方、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严用和济生方、王充博济方、苏东坡及沈括苏沈良方、杨士瀛仁斋直指方以及旅舍备要方等120余种。
证类本草北宋唐慎微收录有单方3000余个,首开本草附列医方的先例,同样留下许多验方的宝贵资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金元时期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刘完素宣明论方张从正经验方秘录奇方李东垣东垣试效方杨用道附广肘后方朱丹溪局方发挥许国祯御药院方孙允贤医方集成李仲南永类铃方陈子靖医方大成,伤寒明理论,金人成无己系统阐述了张仲景伤寒论常用方20首的组方原理及方、药间的配伍关系开方论之先河,宋金元时期的医家,还留下了不少新颖而灵验的方剂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刘完素宣明论方王好古此事难知李东垣脾胃论东垣试效方朱丹溪丹溪心法,六、明清时期,搜罗广博、规模宏大的官修巨著,即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方剂大全普济方出现了第一部方论专著一一吴昆的医方考张介宾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所创制的部分方剂,对后世影响极大吴又可温疫论、虞抟医学正传、龚廷贤万病因春、秦景明症因脉治、绮石理虚元鉴、薛己外科发挥、陈实功外科正宗、武之望济阴纲目,这一时期本草书中的附方,也蔚然可观。
仅本草纲目一书,就有简便而灵验的单方1000多首。
这些内容,不但是方剂学的组成部分,而且加强了方和药的有机结合。
清代未能留下鸿篇巨制的方书,但方剂学仍有若干特色和成就。
首先,清代的方书,无意求其赅备,而趋向于由博返约。
博采众家良方的实用性医方,使便于诵读和记忆的入门方歌大量出现,并深受医药生徒和临床医生欢迎,盛行不衰,有的至今仍广为流传,使方剂知识进一步普及。
各种验方、单方辑本亦不断增多,达300余种,成为清代方书的一大特点。
不过其中不少为质量平平之作。
其次,清人继医方考之后,又将制方理论、方义分析、配伍关毛的研究大大向前推进,成绩斐然。
除医方集解等实用类方书潜心于这些阐发外,医经学派对仲景方的推崇和钻研,也直接促进了方剂释义的深入和实用化。
如柯韵伯伤寒论翼所附“制方大法”,对伤寒论方的辨证、立法和制方的深入讨论;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关于方剂的六篇论文对方剂理论的发挥,都可谓新见迭出,至今仍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这一时期的众多本草,不再满足于药后简单的收载附方,而是将方融于论药之中,加以分析比较,从而改变了方药分离的不良状况。
黄元御的长沙药解玉楸药解及周岩的本草思辨录等,名虽论药,实多解方。
所有这些,足以说明清人阐释方义已蔚然成风,同时也反映出方剂学的发展。
其三,随着明末清初中药功用项目的确立,功用与主治含义的廓清,以及治法理论的发展,清代方书的书写格式亦相应出现了先言功用、后列主治的变化。
方书的分类,也引入了按功用分类和按治法分类的方法。
现代方剂学的雏形,于此出现。
此外,清代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四库全书医宗金鉴温病条辨医学心悟等大量的医学全书、丛书、类书和临床著作,在保存方剂文献资料方面,功不可没。
清代的实用性方书主要有医方集解和成方切用。
医方集解清初汪昂著。
作者出于诸家方书但言某方治某病,“未尝发明受病之因,及病在某经某络-亦未尝发明药之气味功能,入某经某络,所以能治某病之故”的现状,为使方书不致徒设,选择“古方三百有奇,附方之数过之”,“先评受病之由,次解用药之意,又博采硕论名言,分别宜用宜忌”,详加论述。
该书收录之方,组成不繁,凡“药过二十味以上者,概不选录”,大多切于实用,疗效肯定。
各类正方在前,功用相似的附方罗列其后,主次分明,沿革清楚,加减有法,便于触类旁通。
其分类独辟蹊径,以治法、病因并结合专科用方,首开综合分类方剂的先例。
汪氏论方,其证候、病源、脉候、脏腑经络、药性、治法,无不毕备,折中取约,文字通俗流畅,为入门便读方书的佳作,流传极广。
其后,吴仪洛兼取医方集解和医方考二书之长,予以删繁补要,收方1000余首,仍以汪氏分类法为主,列为24门,辑成成方切用,同样广为流传。
此外,还有陈修园时方歌括时方妙用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及张秉成成方便读等,亦多已成为现代学习方剂学的参考用书。
清代还出现了一大批方论性专著,如罗美古今名医方论、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费伯雄医方论、吴谦等删补名医方论等。
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方剂学更加迅速发展。
50年来,对一大批古代的重要方书,如肘后方小品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普济方等,进行了校刊出版、影印或辑复,为古方和方剂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近现代时期,重新编辑的古今医方、验方、方书辞典及其他方剂工具书亦大量涌现,其中尤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的中医方剂大辞典最具代表性。
此书分11个分册,共1800万字,收录历代方剂96592首,汇集了古今方剂学研究的成果,内容浩瀚,考订严谨,填补了自明初普济方问世以来缺少大型方书的空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随着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医药院校不同层次使用的方剂教材、教学参考书,更是不断更新;同时,有关治则、治法及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和复方效用的研究,既有文献的整理、临床的观察,又有大量现代实验研究。
方剂理论研究更加深入,方剂应用范围更加扩大。
中药制剂学的分化,中成药在生产工艺、剂型改进、药效、药理、毒理、质量标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新的产品不断研制成功,剂型不断改进和更新,设备、技术和检测手段更加先进,疗效可靠而安全的法定处方、协定处方不断增加。
随着中医学的全面发展,方剂学中的独特优势将会进一步得到发挥,并对人类的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主要内容,方剂及方剂学的概念方剂学的发展简史方剂与治法方剂的分类方剂的组成与变化剂型方剂的服法,方剂与治法,治法概述治法和方剂,都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辨证论治是一个由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连续过程,只有辨证正确,治法的针对性才能明确和具体,根据治法遣药组方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
治法是联系辨证理论和遣药组方的纽带,也是学习和运用方剂不可缺少的基础。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汉末,医圣张仲景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治法和方证融为一体,总结了一整套临床辨证论治的体系。
其后,随着历代医家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不断丰富和总结,使治法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