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2913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0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docx

《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docx

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

会议记录

时间:

2008-2-2614:

00-17:

30

地点:

复旦大学光华楼东辅楼102

主持人:

(复旦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

会议容:

主持人:

大家下午好!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复旦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

今天很荣幸来主持全国高小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的分论坛。

今天我们也很荣幸请到两位嘉宾来点评本场论坛。

第一位是教育部科教中心主任刚老师。

第二位是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曲建武老师。

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的光临。

今天我们第一位发言的是师大学党委副书记郭绍生,他发言的题目是《处理好培训培养中的六个关系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让我们掌声欢迎。

郭绍生(师大学党委副书记):

尊敬的刚主任,尊敬的曲建武书记,各位,我代表我们学校党委副书记,郭绍生老师发言

纵观我国辅导员发展走向和国外辅导员建设现状,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

目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还只是处于探索阶段,建立制度完备、管理科学、操作规的专业化培训培养模式还受到很多瓶颈的制约,需要正确处理培训培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一、处理好辅导员专业化培训中的“业务知识”与“职业认知”之间的关系

二、处理好辅导员专业化培训中的“专业素养”与“探究能力”之间的关系

三、处理好辅导员专业化培训中“学习形式”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关系

四、处理好辅导员专业化培养中的“提升”与“退出”之间的关系

五、处理好辅导员培训培养中的“必须”与“可以”之间的关系

六、处理好辅导员培训培养中的“层次”与“分担”之间的关系

主持人:

感老师的发言。

他刚刚谈到处理好辅导员培训培养中的6种关系,其中一句话非常让我感动,就是希望辅导员队伍能处理好“提升”与“退出”关系,希望离开辅导员队伍的人,能留住他们对辅导员队伍的感情和回忆。

接下来有请第二位发言的师大学外国语学院,其琴老师,她的题目是《切实加强辅导员培训培养扎实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大家欢迎

其琴(师大学外国语学院):

尊敬的主任,尊敬的曲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我也是一名高校辅导员,我谨代表我们师大学,向在座各位领导,报告一下我校在培训培养辅导员工作方面所作的努力。

我的汇报的题目是《切实加强辅导员培训培养扎实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根据近年来我校在辅导员培训培养方面的实践和体会,我们认为,做好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需要明确工作目标、拓展实施路径、完善保障体系。

一、明确辅导员培训培养的工作目标:

努力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我们认为,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的目标要根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特色和职业要求,全面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从而使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势在必行。

首先,关于“专业化”,高校辅导员工作有其自身特殊的在规律、特定的工作职责和特有的工作手段,要胜任辅导员工作就必须系统掌握反映其在规律的专业理论和能够熟练运用其工作手段、全面履行其工作职责的专业技能。

同时,高校辅导员工作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许多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可见,高校辅导员工作并不是一般人所能胜任的,而是一项具有很高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的专业工作,有其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要胜任这项工作就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和培养。

其次,关于“职业化”,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系统知识与技能的职业性要求。

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有其在的特殊要求,普通教师受到学科领域的局限,无法综合、系统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要求。

而以上容都是辅导员岗位的基础性要求。

从这个角度来讲,辅导员岗位具有不可或缺性,非专职不能做好,从业人员具有不可替代性,非专人不能深入。

二是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所带来的职业性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高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学生构成的层次性、复杂性日益突出,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日益凸现,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加大,迫切需要有一批政治方向坚定、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专门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到辅导员工作中去,并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长期从事乃至终身从事的事业,扎实工作,努力探索、不断创新。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是紧密联系的。

专业化是职业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必然趋势和提升。

总之,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的目标,是要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近来年,我校围绕这一目标,认真制订培养计划、精心安排培训容、积极拓展培养路径,扎扎实实开展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使学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二、拓展辅导员培训培养的实施路径,全面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1.开展专业培训。

多年来我校积极开展辅导员的培训和进修,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培训体系。

一是上岗培训。

每年都组织新聘辅导员进行上岗培训,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优秀辅导员代表进行业务辅导。

二是日常培训。

根据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每年都要对辅导员进行专项业务辅导或培训2—3次,组织他们听取形势政策报告、专家讲座,到兄弟高校学习考察,引导和帮助他们及时掌握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及时了解辅导员工作的新情况、新发展和新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是专题研修。

围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新情况,经常组织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实际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辅导员骨干,开展专题研修,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具体指导。

四是学位进修。

充分利用我校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博、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招收高教硕士的有利条件,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目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辅导员已达80%以上,并有多名辅导员正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2.注重实践锻炼。

实践出真知、长才干。

一是积极发挥辅导员作为学生导师的作用,并引导他们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着力增强自身的育人能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辅导员认真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在课堂教学领域,我校辅导员大都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他们善于把思想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受到学生欢迎;在学生生活领域,选派辅导员担任“学生生活园区指导教师”,从而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在校园文化活动领域,许多辅导员兼任学生社团指导老师,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在社会实践领域,辅导员在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的同时,每年都亲自带队分赴全国各地开展参加社会实践,截至2007年,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连续十五年获全国表彰。

二是积极发挥辅导员作为管理骨干的作用,并引导他们在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着力增强自身的管理素养。

在我校建设新校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辅导员们积极带领学生投入学校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在百年校庆、本科教学“创优迎评”等工作中,他们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受到广泛好评与肯定。

三是积极发挥辅导员作为突击队的作用,并组织他们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着力提高自身的快速反应能力。

3.组织科研活动。

在辅导员培训培养中,我们坚持理论学习与工作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在积极组织和支持辅导员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定期进行辅导员工作交流的同时,着重采取了两项措施。

一是专门建立了“辅导员沙龙”,每两周举办一次活动,组织辅导员围绕专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并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参与。

通过这一活动,不仅拓宽了辅导员的视野和工作思路,也促进了辅导员之间的工作交流和相互支持。

二是专门设立了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每两年组织一次,并拿出30万元专项资金资助辅导员所申报的课题,鼓励他们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专题研究,并将优秀研究成果组织交流、编辑出版。

三、构建辅导员培训培养的保障体系,大力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1.提高认识,奠定思想保证。

切实加强辅导员培训培养,首先就要端正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

一是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价值,明确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纠正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倾向,引导辅导员增强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二是充分认识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的职责和功能,明确辅导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职业岗位,纠正重辅导员的使用、轻辅导员培养的倾向,引导辅导员确立长期从事乃至终身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志向;三是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特殊的专业性质,明确辅导员也应当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专业人才,纠正重专业教师培养、轻辅导员培养的倾向,并引导辅导员增强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自觉性。

2.完善政策,强化制度保证。

我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对辅导员的激励机制。

为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专业培训,学校明确规定新聘辅导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方能上岗。

为激励辅导员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胆实践,努力创新,学校设立了“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奖”,并专门面向在一线工作的辅导员设立了“优秀辅导员奖”。

为鼓励辅导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工作研究,学校专门设立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还把优秀科研成果列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重要容。

为鼓励辅导员长期从事乃至终身从事辅导员工作,在经济待遇方面,学校设立了辅导员专项补贴,对从事辅导员工作3年以上、6年以上、8年以上者分别给予一定的工作补贴;在职务晋升方面,坚持对辅导员既与教师一样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又与管理干部一样评定行政级别。

同时,我校还按照辅导员总数的5%,设置了副处级非领导职务,由从事辅导员工作8年以上、表现突出的正科级辅导员竞聘上岗。

3.办好培训基地,搭建新的平台。

我校在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司和省教育厅的支持和指导下,建立了教育部和省的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并已在2007年先后组织了3期共700多人参加的培训班。

培训基地的建立,为开展辅导员培训提供了新的更高的平台,使辅导员培训工作更具计划性、系统性和规性。

同时,也激励着我们进一步做好本校辅导员的培养工作,在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方面发挥应有的带头和示作用。

各位领导,老师,辅导员事业的春天已经来临,让我们携手共进,开拓创新,为辅导员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主持人:

老师,他们介绍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想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对于我们辅导员的理论以及专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篇文章对我们非常有启示,老师,接下来发表演讲的财经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罗山鸿老师,他讨论的题目是《辅导员学的构成与学科依托性的发展》,有请罗老师,大家欢迎。

罗山鸿(财经大学)

尊敬的领导老师,我发言的题目是《辅导员学的构成与学科依托性的发展》,主要与大家一起探讨三个问题。

1辅导员学的构成

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辅导员专业化培养

50多年来的科学研究的结晶

研究对象:

高校辅导员和高校辅导员工作

主要理论支撑:

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

 

知识体系

涉及的研究理论

关于辅导员的知识体系

辅导员角色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青年学

辅导员素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学

辅导员队伍建设

管理学、青年学、职业生涯理论

辅导员队伍发展

管理学、青年学、职业生涯理论

关于辅导员工作的知识体系

思想政治与形势政策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学

学习引导与教学管理

管理学、教育学、青年学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青年学

网络健康教育

心理学、青年学、传播学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理论、青年学

党团建设管理

党建知识、团建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

社团指导管理

社团理论、管理学

学生事务管理

管理学、教育学、法学

生活园区管理

管理学、教育学、法学

2辅导员学的学科定位

“辅导员学”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门下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大学设教务处负责训育工作。

1937年中国人民搞是军事政治大学设政治指导制度。

1952年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在高等学校设政治辅导处。

1953年清华大学设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

1961年教育部《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要培养和配备一批专职的政治辅导员。

1964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政治工作和建设政治工作机构试点问题的报告》:

高等教育部和直属高等学校设立政治部,在二、三年级配齐班级的专职政治工作干部,其编制为1:

100的比例。

1965年《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

以法规形式明确政治辅导员的地位与作用。

低潮

时期

1966-1976年政治辅导员制度发展受到严重的挫折。

1978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

恢复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

1980年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各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制度。

198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暂行规定》:

需要一支又红又专、专职与兼职相结合队伍。

1983年高等学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采用正规化的方法培养大专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等各种规格的思想政治专门人才。

1985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选拔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充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通知》:

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来源。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2006年教育部《关于印发至立国务委员、周济部长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2006年教育部:

关于印发《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通知

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通知》

2006中共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聘任办法(试行)》的通知

3辅导员学的学科依托型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依托

明确学科边界与研究方向

界定重要概念与核心畴

加强“论”、“史”、“比较”研究

形成主要学科理论

优化、系统化学科理论体系

学历教育体系

本科、硕士、博士学历教育

研究型人才培养

专业学位教育体系

硕士、博士学位教育

专业化理论教育

社会培训体系

工作知识、技能培训

职业化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体系

工作知识、技能培训

问题研究模式

辅导员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和科学,它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座的各位努力,让我们在2008年一起加油大家

主持人:

感罗老师的发言,她所谈的辅导员学是个非常新颖的提法,对我们现有的机制体系也有很大的启发.接下来为我们发言的是师大学的军涛老师,他发言的题目是《高校政治辅导员专业化政策研究》,大家欢迎。

军涛(师大学)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高校政治辅导员专业化政策研究》。

自1953年清华大学校长南翔先生提出辅导员制度之后,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了。

实践表明,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辅导员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也就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

一、审视:

辅导员非专业化之痛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辅导员的非专业化,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一)个体角色的错位

角色一词原指戏剧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

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G·H·米德把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用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和行为。

生活中,个体正是通过角色的扮演,与其他角色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去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

在新形势下,作为肩负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任的高校辅导员教师,理应扮演好思想政治理论讲解员、学习引导员、职业培训师、心理疏导员等重要角色。

然而在现实中,并非如此。

实际工作中,“两眼一睁,干到天黑”是高校许多政治辅导员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不少辅导员成了“办事员”、“消防员”,他们的工作基本上可以用“乱”、“杂”、“繁”三个字概括。

学校的各个部门在涉及学生的各种问题时,第一意识就是找政治辅导员,大部分政治辅导员承担着本应由教学秘书、行政秘书完成的部分工作,整天陷人事务性工作当中,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主动地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原有的防御型、任务型、被动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

因此,学生政治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不明显,使他们很难在自己的岗位上找到成就感,也就渐渐淡化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意识,从而陷入了所谓的辅导员“职业尴尬”境地。

 

(二)发展空间的局限

  现行制度决定了辅导员是个过渡性的职业,各高校对辅导员的安排存在短期思想。

辅导员工作“非职业化”导致人员非正常流动快、在岗时间短的现状,使辅导员一参加工作甚至上岗前就不得不面临转岗的问题,因为他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只是分流、转岗的压力和对前途的迷惘,而无法从前任同行和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可能“自我实现”的价值,更看不到今后自己的从业方向和努力目标,所以不得不把辅导员作为职业生涯的过渡。

辅导员作为一种“过度性职业”的观念在高校教师、学生甚至部分领导干部当中已根深蒂固,严重影响队伍的稳定。

 (三)人员选拔的偏差

在专业结构上,可谓五花八门,各种专业毕业的都有。

从某种意义讲,这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知识结构的优化,有利于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业指导。

但必须看到,因为没有学生工作相关专业培训机构和课程,许多辅导员基本上未经专业学习培训或只经粗略培训即匆忙上岗,缺乏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素质,工作时主要依靠一些感性经验,导致了辅导员队伍在施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有欠缺。

在年龄结构上,由于多数辅导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担任,年轻化便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特征,而高校学生需要的是导师型辅导员,年轻化的辅导员大多缺乏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在指导时难免力不从心。

辅导员鉴于自身的局限和客观的制约,只能完成表面上的工作,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只能应付日常工作,做不到深层次的研究;只能做到工作中不发生事故,往往使工作处于一种低水平的重复之中,很难做到创新和提高。

在工作管理上,缺乏专业化导向。

如在人员选拔方面,学校一般注意选拔德才兼备的毕业生,而忽略了其是否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及管理学方面的学科背景等等。

(四)绩效考核的模糊

辅导员的考核一直使有关职能部门感到为难。

考核什么?

怎么考核?

一方面是职责的不确定导致考核缺乏必要的依据和标准;另一方面是辅导员日常工作中更多的“软件”成份增加了考核的难度——无法量化。

辅导员的工作效果、指标、

工作容、工作形式都不像教学、行政工作,能够通过教案、相关的指标、出版物、学生成绩等来评价。

因此,许多高校虽然建立了辅导员考核机制,但对辅导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缺乏科学的认识和系统的规划,辅导员管理和考核机制不够完善,不能进行全面、及时、量化的有效考核,在赏罚奖惩、提拔任用的过程中,人为因素多,硬指标少,其工作成绩也由于牵涉部门多,众口难调而难获得一致的评价。

许多辅导员在谈到考核问题时戏言:

作为一名辅导员,你可以一年不认真干活,只要不出问题,你仍然是“好同志”;你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主动务实地从年头忙到年尾,但一旦学生出了乱子,就可能会得到负面的评价,这势必会增加辅导员工作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机性,无法基于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绩效形成激励体系,难于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客观上造成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难。

二、证明:

辅导员专业化之可能

(一)保障:

依据的政策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十六号文件的颁发为辅导员专业化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意见》指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

”这为辅导员的专业地位奠定了政策依据和保障。

(二)契机:

辅导员队伍的高学历化

笔者认为,辅导员队伍的高学历化必将促进辅导员队伍素质的转变,也会改变辅导员队伍素质的整体构造,容易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进程。

高学历化是促进专业化的步骤。

它可以首先使该队伍走向知识化,树立一个高知识层的形象。

知识能够引起人们的尊重,能力能够引起人们的敬重。

以前学生服从辅导员的管理是出于辅导员的“社会角色”,是一种“老师”的身份,但这个“老师”与专业课“老师”的“形象”是不一样的。

当辅导员的知识层次上提高之后,就换了一副“形象”。

这样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就变了,可以与普通教师的地位取齐了。

当辅导员学历层次提升之后,他们的整体结构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因为这些新的高学历的教师会将研究意识带到他们的工作中去,他们的工作将更有理性、更有章法,更能够用理性思考的品质影响学生。

这有利于学生学会自律和自我控制,有利于在学生中倡导一种更加理智的生活方式。

同时,随着研究生学历辅导员数量的增加,他们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就更充足,也更容易从深层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从而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学历身份的变化,标志着辅导员的管理从有形权威向无形权威的转移。

辅导员高学历化之后,就会对辅导员工作的模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尤为重要的是,随着辅导员队伍的高学历化,一批优秀的研究生将把“研究”气息带入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从而可以使这个职业更具有学术性、更具有专业性,进而将增加这个职业的知识含量、智力含量和智能化水平,这无疑是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持久动力。

应该说,这是高学历化带来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三)支撑:

管理体制的科学化

实施高校政治辅导员的专业化,一个重要的基本条件是要有相应的管理体制。

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体制主要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不能完全适应专业化的需要。

进行专业化改革,就必须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具体地说,就是“实行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学生工作各级责任制”。

即在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根据各岗位的特点和职责,按专业化的标准,制定各种规定和要求,明确学校和政治辅导员工作者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从而使政治

辅导员工作系统按照一定的标准化模式有序运行。

目前,这一管理体制经过多年的运行,证明是比较科学的。

相信经过进一步的完善,这一管理体制必将会成为高校政治辅导员专业化的坚强保障。

三、构建:

辅导员专业化之对策

(一)选拔科学化

我们先考察一下美国的学生管理工作。

通过考察,笔者发现,美国有近百所大学设有培养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为大学学生事务培养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同时将学生事务作为一门科学加以研究。

结果,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管理岗位被视作有竞争力的职业,有一大批专业人员不仅选择学生事务为职业且作为事业追求,学生事务管理队伍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1991年美国出版的一本名为<<为学生服务>>的书中指出:

学生工作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专门职业,从业者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训练。

在高校中,从事学生工作的职员素质要求很高,多为心理学、教育学的硕士、博士,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和相关的知识背景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服务。

美国和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虽然我们目前还做不到,但是在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