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实验中学蚌埠高新实验学校蚌埠九中等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2837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实验中学蚌埠高新实验学校蚌埠九中等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实验中学蚌埠高新实验学校蚌埠九中等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实验中学蚌埠高新实验学校蚌埠九中等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实验中学蚌埠高新实验学校蚌埠九中等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实验中学蚌埠高新实验学校蚌埠九中等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实验中学蚌埠高新实验学校蚌埠九中等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蚌埠实验中学蚌埠高新实验学校蚌埠九中等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实验中学蚌埠高新实验学校蚌埠九中等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蚌埠实验中学蚌埠高新实验学校蚌埠九中等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蚌埠实验中学蚌埠高新实验学校蚌埠九中等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蚌埠实验中学、蚌埠高新实验学校、蚌埠九中等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54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最近科学家发现,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

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                              B.分子不再运动

C.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

1                              D.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木材制成桌椅                              B.用铜制导线

C.用木炭烤羊肉串                              D.用金属铝制饮料罐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操作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②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③收集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⑦熄灭酒精灯。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④⑥①⑤⑦③          B.②④⑥①⑤③⑦          C.④②⑥①⑤⑦③          D.④②⑥①⑤③⑦          

4、下列各项为小明同学记录的物质燃烧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D.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5、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H          B.H2O          C.H2          D.2H          

6、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B.硬水与软水——观察颜色

C.二氧化碳和氮气——澄清石灰水                              D.铜丝与铁丝——用磁铁吸引

7、我国交通法规明确禁止酒后驾车。

交通警察使用的一种酒精检测仪中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它对酒精非常敏感,该化合物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

A.+3          B.+4          C.+5          D.+6          

8、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9、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分别与下列哪些粒子数密切相关

A.质子数、中子数                              B.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C.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10、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

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                              B.元素符号是Ga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11、“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选择填充题(题型注释)

12、下列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安庆石油化工

B.毫州古井酿酒

C.铜陵有色冶金

D.六安水力发电

13、工业酒精中常含有甲醇,甲醇有剧毒不能食用,其化学式为【CH3OH】,下列有关甲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甲醇属于氧化物

B.甲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

D.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4、下列仪器不能用来加热的是                                         【    】

A.燃烧匙

B.试管

C.量筒

D.蒸发皿

15、下面是某同学“化学笔记”的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B.化学家们可以创造新的元素,但不能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6、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元素构成的

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分子种类、分子个数、分子质量都保持不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微观粒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17、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关于该反应前、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种类不变

B.均为混合物

C.原子总数减少

D.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1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19、201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通过焚烧秸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

B.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C.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D.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评卷人

得分

三、探究题(题型注释)

20、今天是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日,同学们展开了一系列探究,也请你参与。

(1)某实验测出人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表所示:

气体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x

78%

75%

y

21%

15%

CO2

0.03%

3.68%

水蒸气

0.06%

5.44%

其他

0.91%

0.88%

 

①请你判断:

x是__________,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②请你分析:

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小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

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此气体是什么物质?

请你完成验证它的实验方案:

猜  想

实验步骤

现象及结论

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信息分析题(题型注释)

21、现有①氮气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四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内:

(1)占空气总体积21%的气体是________;

(2)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__;

(3)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__________;(4)可制氮肥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22、丰富的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地解决相关问题,如: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钙原子:

_______________;   ②2个镁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

③m个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_;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___。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A.原子、B.分子、C.离子。

试判断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①水是由________构成的;②氯化钠是由________构成的;③氦气是由________构成的。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以下是省水环境监测中心2017年4月发布的我省长江水资源质量状况中的一部分:

编号

河段

水质类别

主要污染指标

A

长江芜湖

 

B

长江池州

C

长江安庆

劣Ⅴ

磷、氨氮

 

(1)主要污染指标表述的文字中,涉及到的元素有N、______、______等;(写出两种元素符号即可)

(2)属于重金属污染的河段是______________;(填编号)

(3)举出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伟同学参观了市自来水厂并认真观察了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他懂得了水净化的很多知识。

他从附近的湖中采集了一烧杯浑浊的湖水样品,拟采用如上图的装置进行过滤,请问:

(4)首先加入絮凝剂__________,搅拌溶解,加絮凝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______________,它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通过过滤,可除去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过滤后,他通过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这其中可能的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净化后得到的水是____________(硬水或软水)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检验;

(8)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____________的方法。

24、如图A~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左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水电解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实验中红磷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实验前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点燃红磷后没有立即盖紧瓶塞

③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④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4)医院若用D装置来观察给病人输氧情况,导管______(填“a”或“b”)应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25、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下同),该装置有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改进:

________________,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该如何验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那么在制取和收集氨气时,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

26、苯甲酸钠【C7H5O2Na】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请计算:

(1)C7H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2)C7H5O2Na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

(3)C7H5O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4.4g苯甲酸钠中含有钠元素_________克?

(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

2、C

3、D

4、C

5、C

6、B

7、D

8、A

9、B

10、D

11、B

12、D

13、A

14、C

15、B

16、D

17、B

18、D

19、B

20、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增大,使气体总体积增大 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猜想正确

21、 ② ④ ③ ①

22、 2Ca 2Mg2+ mH2O Al B C 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23、 Hg P B 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明矾 吸附杂质,使之沉淀 玻璃棒 引流 难溶性杂质 滤纸破损 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口边缘 硬水 肥皂水 煮沸

24、 氢气 H2O

H2+O2 对照实验 P+O2

P2O5 ② b

25、 酒精灯 铁架台 A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C KMnO4

K2MnO4+MnO2+O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A D

26、 144 21:

8 58.3% 2.3g

【解析】

1、试题分析:

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

这种“高密度液态水”本身仍然是水,所以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

1。

故选C.

考点:

基本概念和原理

2、试题分析:

用木炭烤羊肉串是利用了木炭的可燃性,该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选C.

考点: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3、试题分析:

氧气在制取的过程中,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漏气,最后要先撤导管,最后撤酒精灯。

故选D.

考点:

氧气的制取

4、试题分析: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不能产生大量白雾。

而是产生大量的白烟。

故选C.

考点:

实验现象

5、试题分析: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故选C.

考点:

基本概念

6、试题分析:

硬水与软水不能通过观察颜色来鉴别,常用肥皂水来鉴别。

故选B.

考点:

物质的鉴别

7、试题分析:

重铬酸钾(K2Cr2O7),设化合物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X,+1*2+2X+(-2)*7=0,则X=+6.故选D.

考点:

化合价

8、试题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石油气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24m3的钢瓶中,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A.

9、试题分析:

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分别与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故选B.

考点:

基本概念和原理

10、试题分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的序数,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由所学知识可知,镓元素为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不带单位。

考点:

元素周期表

11、试题分析:

“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同时说明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故选B.

考点:

分子的性质

12、试题分析:

六安水力发电是利用水的势能变为电能,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考点:

物质的变化

13、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A.甲醇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错误;B.甲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正确;C.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有1+3+1+1=6个原子,正确;D.甲醇中氧元素所占的质量份数是16,碳元素所占的质量份数是12,氢元素所占的质量份数是4,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正确。

故选A。

14、A.燃烧匙能用来加热,正确;B.试管能用来加热,正确;C.量筒能不用来加热,错误;D.蒸发皿能用来加热,正确。

故选C。

15、A.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正确;B.化学家们可以创造新的元素,也能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错误;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正确;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正确。

故选B。

16、A.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错误;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从结构上看,原子也可以再分,错误;C.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都保持不变,错误;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微观粒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正确。

故选D。

17、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错误;B.反应前、反应后都是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正确;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错误;D.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微观模拟图表示的化学意义。

18、A、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试管口,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错误;B、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错误;C、过滤时,要一贴、二低、三靠,用玻璃棒引流,错误;D、先把导气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

故选D。

19、A.焚烧秸秆污染空气,错误;B.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正确;C.加高烟囱并不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错误;D.施用适量的化肥和农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错误。

故选B。

20、

(1)①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氧气。

②氮气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小了,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增大,使气体总体积增大。

(2)取少量固体和液体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可能是氧气,鉴别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则气体是氧气,猜想正确。

21、

(1)占空气总体积21%的气体是氧气;

(2)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3)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稀有气体;(4)可制氮肥的气体是氮气。

22、

(1)①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②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③化学式前加数字一般表示分子个数。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①水是由分子构成的;②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③氦气是由原子构成的。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23、

(1)

(1)主要污染指标表述的文字中,涉及到的元素有N、P、Hg等。

(2)汞是有毒的重金属。

(3)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4)絮凝剂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吸附杂质,使之沉淀。

(5)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液体通过玻璃棒流到过滤器中。

通过过滤,可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

(6)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说明实验失败了,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口边缘、仪器不干净。

(7)过滤只是除去了难溶性的杂质,净化后得到的水中仍溶有一些物质,净化后的水是硬水,鉴别硬水、软水用肥皂水。

(8)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4、

(1)电解水时,正氧负氢。

水电解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H2O

H2+O2

(2)B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对照实验,说明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红磷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P+O2

P2O5,点燃红磷后没有立即盖紧瓶塞,燃烧放出热量,气体膨胀,会有一部分气体跑出,使测定结果偏大。

(4)氧气从a端输入,便于观察是否给病人输进了氧气及氧气的输出速度,故b应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点睛: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误差分析,关键是知道影响密闭容器内压强的因素。

25、

(1)a是酒精灯,b是铁架台。

(2)加热固体制取氧气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高锰酸钾堵塞导气管,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KMnO4

K2MnO4+MnO2+O2(3)氧气的验满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4)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装置A,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D。

点睛: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及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装置。

26、

(1)C7H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12×7+1×5+16×2+23=144;

(2)C7H5O2Na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12×7:

16×2=21:

8;(3)C7H5O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

×100%=58.3%;(4)14.4g苯甲酸钠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

14.4g×

=2.3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