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卷带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2831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卷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卷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卷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卷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卷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卷带解析.docx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卷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卷带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卷带解析.docx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5-2016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卷(带解析)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5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2015•义乌市)挑游戏棒是一种好玩的游戏,游戏规则:

当一根棒条没有被其它棒条压着时,就可以把它往上拿走.如图中,按照这一规则,第1次应拿走⑨号棒,第2次应拿走⑤号棒,…,则第6次应拿走( )

A.②号棒          B.⑦号棒          C.⑧号棒          D.⑩号棒          

2、(2006•临沂)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 )

A.60°          B.120°          C.60°或150°          D.60°或120°          

3、(2015秋•永嘉县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D、E、F分别为BC、AD、CE的中点,且S△ABC=8cm2,则阴影部分△AEF的面积为( )cm2.

A.1   B.1.5   C.2   D.4

4、(2015秋•永嘉县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EG∥BC分别交AB、AC于点E、G,若BE+CG=18,则线段EG的长为( )

A.16   B.17   C.18   D.19

5、(2015秋•永嘉县校级期中)如图,在Rt△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AC=5,CD=3,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

A.2.5          B.3          C.4          D.5          

6、(2015秋•永嘉县校级期中)若x<y成立,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3x<﹣3y

B.x﹣2<y﹣2

C.﹣(x﹣2)<﹣(y﹣2)

D.﹣x+2<﹣y+2

7、(2015秋•永嘉县校级期中)可以用来证明命题“若(x+1)(x﹣5)=0,则x=﹣1”是假命题的反例为( )

A.x=1          B.x=﹣1          C.x=5          D.x=﹣5          

8、(2014春•张家口期中)不等式x≤﹣1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9、(2014秋•旬阳县期中)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和3cm,则下列数据中,第三边的长不可能是( )

A.4cm          B.5cm          C.6cm          D.7cm          

10、(2013•杭州)下列“表情图”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11、(2015秋•永嘉县校级期中)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

,则△A2015B2015A2016的边长为    .

12、(2014秋•安阳县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120°,BC=8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M,交AB于点D,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交AC于点E,则MN的长为           .

13、(2015秋•永嘉县校级期中)如图是一个外轮廓为长方形的机器零件的平面示意图,根据图中的尺寸(单位:

cm),计算两个圆孔中的A和B的距离为     cm.

14、(2013•凉山州)已知实数x,y满足

,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15、(2015•义乌市)由于木质衣架没有柔性,在挂置衣服的时候不太方便操作.小敏设计了一种衣架,在使用时能轻易收拢,然后套进衣服后松开即可.如图1,衣架杆OA=OB=18cm,若衣架收拢时,∠AOB=60°,如图2,则此时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cm.

16、(2015秋•永嘉县校级期中)如图,已知∠ABC=∠ABD,要使△ABC≌△ABD,请添加一个条件     .(不添加辅助线,只需写出一个条件即可)

17、(2015春•邳州市期末)写出“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     .

18、(2015秋•永嘉县校级期中)根据“m减去8不大于2.”列不等式为     .

19、(2015秋•永嘉县校级期中)如图,已知∠ACD=120°,∠B=40°,则∠A的度数为     度.

20、(2015•广东模拟)把一块直尺与一块三角板如图放置,若∠1=40°,则∠2的度数为     .

 

评卷人

得分

三、计算题(题型注释)

21、(2015•杭州)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AD平分∠BAC,点M,N分别在AB,AC边上,AM=2MB,AN=2NC.求证:

DM=DN.

 

评卷人

得分

四、解答题(题型注释)

22、(2015秋•永嘉县校级期中)在△ABC中,AB=20cm,BC=16cm,点D为线段AB的中点,动点P以2cm/s的速度从B点出发在射线BC上运动,同时点Q以acm/s(a>0且a≠2)的速度从C点出发在线段CA上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

(1)若AB=AC,P在线段BC上,求当a为何值时,能够使△BPD和△CQP全等?

(2)若∠B=60°,求出发几秒后,△BDP为直角三角形?

(3)若∠C=70°,当∠CPQ的度数为多少时,△CPQ为等腰三角形?

(请直接写出答案,不必写出过程).

23、(2015秋•永嘉县校级期中)如图,在兴趣活动课中,小明将一块Rt△ABC的纸片沿着直线AD折叠,恰好使直角边AC落在斜边AB上,已知∠ACB=90°.

(1)若AC=3,BC=4时,求CD的长.

(2)若AC=3,∠B=30°时,求△ABD的面积.

24、(2013•枣庄)图1、图2是两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和点B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在图1中画出△ABC(点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使△ABC为直角三角形(画一个即可);

(2)在图2中画出△ABD(点D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使△ABD为等腰三角形(画一个即可).

25、(2015秋•永嘉县校级期中)如图,∠1=∠2,AB=AD,AC=AE.请将下面说明∠C=∠E的过程和理由补充完整.

证明:

∵∠1=∠2(      ),

∴∠1+∠BAE=∠2+     

∴∠1+∠DAC=∠2+     ,

即∠BAC=     ,

在△ABC和△ADE中

∴     (     )

∴∠C=∠E(     )

参考答案

1、D

2、D

3、A

4、C

5、B

6、B

7、C

8、A

9、D

10、D

11、

12、

cm.

13、10.

14、20.

15、18

16、BC=BD.

17、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18、m﹣8≤2.

19、80

20、130°.

21、见解析

22、

(1)

cm/s;

(2)当P出发2.5秒或10秒后,△BPD为直角三角形;(3)当△CPQ为等腰三角形时,∠CPQ的度数为35°,40°,55°,70°.

23、

(1)CD=1.5.

(2)3

24、见解析

25、已知,∠BAE,∠DAC,∠DAE,∠BAC=∠DAE,△ABC≌△ADE(SAS).

【解析】

1、试题分析:

仔细观察图形,找到拿走后图形下面的游戏棒,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

解:

仔细观察图形发现:

第1次应拿走⑨号棒,

第2次应拿走⑤号棒,

第3次应拿走⑥号棒,

第4次应拿走②号棒,

第5次应拿走⑧号棒,

第6次应拿走⑩号棒,

故选D.

考点:

规律型:

图形的变化类.

2、试题分析:

等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有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内部,三角形的外部,三角形的边上.根据条件可知第三种高在三角形的边上这种情况不成了,因而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

当高在三角形内部时(如图1),顶角是60°;

当高在三角形外部时(如图2),顶角是120°.

故选D.

考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3、试题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解答即可.

解:

∵D、E、F分别为BC、AD、CE的中点,且S△ABC=8cm2,

∴△ACD的面积=

S△ABC=4cm2,△ACE的面积=

△ACD的面积=2cm2,

△AEF的面积=

△ACE的面积=1cm2.

故选:

A.

考点:

三角形的面积.

4、试题分析:

利用角平分线和平行可证得∠EBD=∠EDB,∠GDC=∠GCD,可得到DE=BE,DG=GC,可得到EG=BE+GC.

解:

∵EG∥BC,

∴∠EDB=∠DBC,

∵BD平分∠ABC,

∴∠EBD=∠DBC,

∴∠EBD=∠EDB,

∴ED=BE,

同理DG=GC,

∴EG=ED+DG=BE+GC=18.

故选C.

考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

5、试题分析:

过D作DE⊥AB于E,得出DE的长度是D到AB边的距离,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CD=ED,代入求出即可.

解:

过D作DE⊥AB于E,则DE的长度就是D到AB边的距离.

∵AD平分∠CAB,∠ACD=90°,DE⊥AB,

∴DC=DE=3(角平分线性质),

故答案为:

B.

考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

6、试题分析:

根据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可得答案.

解:

A、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3,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故A错误;

B、不等式的两边都减2,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故B正确;

C、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1,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故C错误;

D、不等式的两边先乘﹣1,再加2,得﹣x+2>﹣y+2,故D错误;

故选:

B.

考点:

不等式的性质.

7、试题分析:

作为反例,要满足条件但不能得到结论,然后根据这个要求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解:

当x=1,﹣5时,(x+1)(x﹣5)=0不成立,即不满足条件;

当x=﹣1时,(x+1)(x﹣5)=0成立,满足条件,但是也满足结论;

当x=5时,(x+1)(x﹣5)=0成立,满足条件,不满足结论,所以证明命题“若(x+1)(x﹣5)=0,则x=﹣1”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x=5.

故选C.

考点:

命题与定理.

8、试题分析:

将已知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即可.

解:

不等式x≤﹣1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故选A

考点: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9、试题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进一步确定第三边的长,由此选择答案即可.

解:

设第三边长x.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4﹣3<x<4+3.

即1<x<7,

所以第三边的长是2、3、4、5、6,不可能是7.

故选:

D.

考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

10、试题分析:

根据轴对称的定义,结合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

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

轴对称图形.

11、试题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1B1∥A2B2∥A3B3,以及A2B2=2B1A2,得出A3B3=4B1A2=

,A4B4=8B1A2=

,A5B5=16B1A2…进而得出答案.

解:

∵△A1B1A2是等边三角形,

∴A1B1=A2B1,

∵∠MON=30°,

∴OA1=A1B1=

∴A2B1=

∵△A2B2A3、△A3B3A4是等边三角形,

∴A1B1∥A2B2∥A3B3,B1A2∥B2A3,

∴A2B2=2B1A2,B3A3=2B2A3,

∴A3B3=4B1A2=

A4B4=8B1A2=

A5B5=16B1A2=

以此类推:

△A2015B2015A2016的边长为

故答案为:

考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2、试题分析:

首先连接AM,AN,由在△ABC中,AB=AC,∠A=120°,可求得∠B=∠C=30°,又由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M,交AB于点D,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交AC于点E,易得△AMN是等边三角形,继而求得答案.

解:

连接AM,AN,

∵在△ABC中,AB=AC,∠A=120°,

∴∠C=∠B=30°,

∵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M,交AB于点D,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交AC于点E,

∴AN=CN,AM=BM,

∴∠CAN=∠C=30°,∠BAM=∠B=30°,

∴∠ANC=∠AMN=60°,

∴△AMN是等边三角形,

∴AM=AN=MN,

∴BM=MN=CN,

∵BC=8cm,

∴MN=

cm.

故答案为:

cm.

考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3、试题分析:

根据图形标出长度,可以知道AC和BC的长度,从而构造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就可求出A和B的距离.

解:

∵AC=10﹣4=6(cm),BC=12﹣4=8(cm),

∴AB=

=

=10(cm).

故答案为:

10.

考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14、试题分析:

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x、y的值,再分4是腰长与底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

解:

根据题意得,x﹣4=0,y﹣8=0,

解得x=4,y=8,

①4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4、8,

∵4+4=8,

∴不能组成三角形,

②4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8、8,

能组成三角形,周长=4+8+8=20,

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20.

故答案为:

20.

考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

绝对值;非负数的性质:

算术平方根;三角形三边关系.

15、试题分析:

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的等边三角形进行解答即可.

解:

∵OA=OB,∠AOB=60°,

∴△AOB是等边三角形,

∴AB=OA=OB=18cm,

故答案为:

18

考点: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6、试题分析:

此题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如BC=BD或∠C=∠D或∠CAB=∠DAB等.

解:

BC=BD,

理由是:

在△ABC和△ABD中,

∴△ABC≌△ABD(SAS).

故答案为:

BC=BD.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7、试题分析:

将原命题的条件及结论进行交换即可得到其逆命题.

解:

∵原命题的条件是: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

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其逆命题应该为:

如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简化后即为: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考点:

命题与定理.

18、试题分析:

m减去8为m﹣8,不大于即≤,据此列不等式.

解:

由题意得,m﹣8≤2.

故答案为:

m﹣8≤2.

考点:

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不等式.

19、试题分析: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ACD=∠A+∠B,代入求出即可.

解:

∵∠ACD=∠A+∠B,∠ACD=120°,∠B=40°,

∴∠A=∠ACD﹣∠B=80°.

故答案为:

80.

考点: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20、试题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3,再根据邻补角定义求出∠4,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解答即可.

解:

∵∠1=40°,

∴∠3=90°﹣∠1=90°﹣40°=50°,

∴∠4=180°﹣50°=130°,

∵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

∴∠2=∠4=130°.

故答案为:

130°.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1、试题分析:

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是顶角的平分线,再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即可.

证明:

∵AM=2MB,AN=2NC,AB=AC,

∴AM=AN,

∵AB=AC,AD平分∠BAC,

∴∠MAD=∠NAD,

在△AMD与△AND中,

∴△AMD≌△AND(SAS),

∴DM=DN.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2、试题分析:

(1)根据全等三角形应满足的条件探求边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公式,先求得点P运动的时间,再求得点Q的运动速度;

(2)分两种情况;①当∠BPD=90°时,由∠B=60°,得到∠BDP=30°,求得2BP=BD=10,求出x=2.5;②当∠BDP=90°时,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BPD=30°,求出x=10;即可得到当P出发2.5秒或10秒后,△BPD为直角三角形;

(3)分点P在边BC上或点P在边BC的延长线上,△CPQ为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

解:

(1)∵AB=AC,

∴∠B=∠C,

∵AB=20cm,D是AB的中点,

∴BD=10cm,

∵点Q的速度与点P的速度不同,

∴BP≠CQ,

要使△BPD和△CQP全等,

则BP=CP=8cm  CQ=BD=10cm,

∴x=

秒,

∴a=

=

cm/s;

(2)①当∠BPD=90°时,

∵∠B=60°,∴∠BDP=30°,

∴2BP=BD=10,

∴BP=5,

即2x=5,

∴x=2.5;

②当∠BDP=90°时,

∵∠B=60°,

∴∠BPD=30°,

∴BP=2BD=20,

即2x=20,

∴x=10;

∴当P出发2.5秒或10秒后,△BPD为直角三角形;

(3)点P在边BC上,△CPQ为等腰三角形,

①当PQ=CQ,∵∠C=70°,

∴∠CPQ=∠C=70°,

②当PQ=PC,∵∠C=70°,

∴∠PQC=∠C=70°,

∴∠CPQ=180°﹣2×70°=40°,

③当PC=CQ,∵∠C=70°,

∴∠CPQ=∠CQP=

=55°,

点P在边BC的延长线上,△CPQ为等腰三角形,

∵∠ACB=70°,∴∠ACP=110°,

∵PC=CQ,

∴∠CPQ=∠CQP=

=35°,

综上所述:

当△CPQ为等腰三角形时,∠CPQ的度数为35°,40°,55°,70°.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23、试题分析:

(1)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B=5,然后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E=AC=3,CD=DE,然后在△BDE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DE的长,从而得到CD的长;

(2)由题意可知∠CAB=60°,由翻折的性质可知∠CAD=30°,利用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可求得CD和AB的长,从而得到DE的长,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ABD的面积.

解:

(1)在Rt△ACB中,勾股定理得AB=

=5.

设CD=x则DB=4﹣x.

∵由翻折可得DE=CD=x,AE=AC=3,

∴BE=5﹣3=2.

在Rt△DEB中,由勾股定理得DB2=DE2+EB2,即(4﹣x)2=22+x2.

解得:

x=1.5

∴CD=1.5.

(2)∵∠ACB=90°,∠B=30°

∴AB=2AC=6,∠CAB=60°.

由翻折的性质可知∠CAD=

∠CAB=30°.

,即

解得:

CD=

∴DE=CD=

∴S△ABD=

AB•DE=

=3

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24、试题分析:

(1)利用网格结构,过点A的竖直线与过点B的水平线相交于点C,连接即可,或过点A的水平线与过点B的竖直线相交于点C,连接即可;

(2)根据网格结构,作出BD=AB或AB=AD,连接即可得解.

解:

(1)如图1,①、②,画一个即可;

(2)如图2,①、②,画一个即可.

考点:

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

25、试题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和角的和差得到∠BAC=∠DAE,推出△ABC≌△ADE(SAS)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证明:

∵∠1=∠2(已知),

∴∠1+∠BAE=∠2+∠BAE,

∴∠1+∠DAC=∠2+∠DAC,

即∠BAC=∠DAE,

在△ABC和△ADE中,

∴△ABC≌△ADE(SAS)

∴∠C=∠E(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故答案为:

已知,∠BAE,∠DAC,∠DAE,∠BAC=∠DAE,△ABC≌△ADE(SAS).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