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中医爱新觉罗恒伟再传《千金》方是我的使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2720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现中医爱新觉罗恒伟再传《千金》方是我的使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发现中医爱新觉罗恒伟再传《千金》方是我的使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发现中医爱新觉罗恒伟再传《千金》方是我的使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发现中医爱新觉罗恒伟再传《千金》方是我的使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发现中医爱新觉罗恒伟再传《千金》方是我的使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现中医爱新觉罗恒伟再传《千金》方是我的使命.docx

《发现中医爱新觉罗恒伟再传《千金》方是我的使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现中医爱新觉罗恒伟再传《千金》方是我的使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现中医爱新觉罗恒伟再传《千金》方是我的使命.docx

发现中医爱新觉罗恒伟再传《千金》方是我的使命

发现中医爱新觉罗恒伟:

再传《千金》方,是我的使命

发现中医

【高山仰止】追溯往圣先贤之足迹,感悟医国医民之仁心。

【见贤思齐】对话明医圣手之思辨,探寻走方串铃之幽微。

【杏林结义】聆听悬壶济世之心悟,寻访天涯海内之知音。

采访嘉宾

爱新觉罗·恒伟,1962年生人,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成人班。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张大昌先生再传弟子,中医学家衣之镖先生入室弟子。

多年来恒伟老师致力于《千金方》,《外台》,《圣济总录》等古中医学方剂的深入挖掘及大面积临床应用,在治疗妇科疑难病、内伤杂病、疑难怪病等方面疗效显著。

亲授弟子数十人,如今这些弟子都活跃在临床第一线,取得了很好成绩,深受患者的好评及爱戴!

为使己发掘出的《千金方》在临床上不再断层,从而再传世千年。

恒伟老师发下大愿:

誓把一批临床可靠的方剂变成商品。

如今弃医从商,创立了〈眉寿颜堂〉品牌机构,坚持不懈地为弘扬药王文化而奔走。

引言“40岁的人学医自救”,这是爱新觉罗·恒伟老师的学医机缘,遇上《千金方》,则是恒伟老师学术生涯的转折点。

《千金方》是古中医学的珠穆朗玛,对于恒伟老师来说,更是人生的珠穆朗玛,他现在正在全身心攀登,同时也在华丽转身——退出学术界,转而开发《千金方》传世之作!

因为他要借此完成人生之大愿:

为孙真人建一座药王庙或药王观!

今日中医家记者有幸对话恒伟老师,言谈间,恒伟老师不仅回顾了学术生涯,更回首了中医学术界乱象,真诚提出箴言,希望能为浮躁的学界带来一丝清凉,练好关公武艺的同时,静心打磨青龙偃月刀,一起领略古中医学浩瀚雄伟的美轮美奂!

--对话--转型

退出学术界,开发千金方传世之作

恒伟老师好!

非常高兴能够代表中医家和您进行对话。

听说您现在退出学术界转型做中医药企业了,您挖掘了《千金方》中很多惊世之作,在临床取得了成功。

如今创建了〈眉寿颜堂〉品牌,正在将《千金方》开发成系列产品,全身心地把它变为传世之作。

能说说您为什么转型做这样一份事业吗?

中医家记者

恒伟老师:

俗气地说,是因为钱。

经过这十七年来发掘《千金》方用于临床,我发现《千金方》不仅仅只有文献价值,但是要真正地把文献价值变成临床价值,这个过程是非常艰辛的。

那么我也老了,继续看病也力不从心。

为什么刚才提到,俗气点说是因为钱?

因为我需要一大笔资金,去完成一生最大的一个愿望——建一座药王庙,来弘扬孙真人大医精诚的精神,并且将《千金方》开发成系列产品后,能将具体的每个方剂用于临床,为民解除疾苦,造福苍生。

实际上,我之所以退出学术界,与去年新的中药法颁布有关。

过去常规申报一个药品需要八年才能批,中间需要七年的临床试验。

在新的中药法条款中明确指出古方今用不需要七年临床试验。

因为我们老祖宗都已经试验千年了,比任何区区几年的临床试验都更有说服力!

这样的话,促使我有机缘把《千金方》真正变成一个商品能够传世。

只有变成商品,像八味地黄丸一样,《千金方》才能不再断层。

但是这个梦现在看来可能要破灭,为什么呢?

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这古方今用的方子,可能只允许在卫生部的专家在古方里找一百到两百个方剂的范围内,那么我所研究的《千金》方,尤其是没有公开的传世之作,显然不会在这两百个方剂里头,所以实际上我这个算是梦断了吧。

既然暂时不能做这个,那么我们就先做些低门槛的东西,比如小蓝冒保健品,比如美颜化妆中药产品,还是可以做的。

这样的话,我就创立了眉寿颜堂。

箴言

跳在局外,回看中医界乱象

您退出中医学术界,可以说是件憾事,但转而将《千金方》变为传世之作,也可以说其实是件幸事。

表面上中医界看起来很兴盛,但实际也存在很多乱象,所谓当局者迷,您现在已经跳出局外,应该看得更清楚,可以借这个机会,跟我们聊聊中医界的乱象吗?

也可以给学术界一个提醒。

中医家记者

恒伟老师:

今天以一个业余者的身份来反观中医学术界的乱象,我想我应该是知无不言。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当初在这个圈子里的时候,有些话你是不敢说的。

回顾十七年来的学术生涯,真可谓酸甜苦辣!

最近看见沈谦益先生的一系列文章,我就联想了中医学术界的很多乱象。

那么今天既然退出来了,我就应该非常坦率地把中医界的乱象说一说。

学术界评奖,不是好人好事奖

首先,目前我们所有学术界的评奖、奖励,我认为都是好人好事奖!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们学术界的奖项,一定要把这个医生对于中医的执着、热爱、对患者的爱心、真诚及对于后辈的提携,和真正的学术水准分开。

或者说,你在这个圈子里人脉其实比真正的学术水准更重要!

如果继续这种状况的话,那么实际上我们所有的奖项都是好人好事奖,根本不能代表其学术水准!

不记得哪位艺术评论家说过,什么叫大师?

就是说在这个时代有你和没你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你是无可替代的!

那么现在所谓的大师,扪心自问下:

这个时代有你和没你,在学术上到底有什么不同?

“小姐”的称谓在古代、在民国曾经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汇!

但是现在谁还敢随便提“小姐”这个称谓?

都不太敢了吧?

因为她已经被时代叫滥了,已经带有其他贬义的色彩了。

我希望“大师”这个称谓不要成为被讽刺的代名词。

历史的去看,先不谈仲师,也不谈孙真人,就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李东垣、叶天士。

我们去想,在中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他们的学术体系可有可无么?

那是一个时代的学术背书,这才叫真正的大师!

也就是说,学术水准和好人好事一定要分开。

因为你有个好的平台,人品非常好,对患者很好、很关心,这个足够使人尊重。

但不能拿这个去在学术上说事、评奖,一定要分开。

我们中华民族有个情结,崇尚人品,没错!

但是真的从纯学术的角度来讲,那么一定要看真正的学术水平的。

这是当今中医学术界评奖项的一种乱象。

我们讲“仁心仁术”,但是在学术上的奖项应该更多的是体现出这个学术水平,而不是这个好人好事。

中医家记者

恒伟老师:

中华文脉没有断

说到对我个人学术的影响,不能不提及两个人,一个是张大昌先生,一个是沈公谦益先生。

无论是我与沈公的私下请教,还是拜读沈公最近发表了一系列作品,我认为这与《玄隐遗秘》一样,证明了中华文脉就不曾断过,只不过是民间代代的口口秘传而己。

我建议大家去看一下《玄隐遗秘》,它的价值是无与伦比,在中医的历史上,如果这部作品要没有出现,那可能中华医学的文脉就真正的断了。

沈公是我的良师益友,我认为沈公这一系列的文章是当代中医学术的重要分水岭。

比如,沈公指出古中医有天地玄黄四部,仲圣《伤寒杂病论》属于古中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而且只是天部的外部。

还有就是关于古中医、传统中医、现代中医的断代问题,并提出了当代中医人都要思考的一个命题:

现在大家谈复兴中医,那么复兴的是哪一块中医?

是古中医,是传统中医,还是现代中医?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好好思考。

《伤寒论》不是无所不能,后世仍有发展

我们今天讲中医学只能讲继承,不能谈发展。

因为我们连凤毛麟角都没继承到,怎么妄谈发展呢?

显然,《伤寒论》是一个奠基性的作品,但是那个时代,尤其是仲圣到孙真人这个漫长的三四百年间,一定是中医学群星灿烂,圣贤辈出的时代,也一定是古中医学大发展的时代,成熟的时代。

学术界共识《千金方》是古中医学的珠穆朗玛,那么怎么去理解这个过程的发展呢?

我觉得中医学术界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浮躁的,浮躁到什么程度呢?

就是说一部《伤寒论》无所不能,并且认为在《伤寒论》以后经方是没有发展的。

大家可以去看一看这个古今录验半夏汤,和叶天士先生极力推崇的这个许叔微大学士的正元散,这些一定是《伤寒》后的一个又一个高峰,而且境界是远超《伤寒论》的。

所以说,在那个时期,中医是发展的。

如果你的教学对学生灌输的仅仅是方证对应,仅仅是“有是症用是药”,那么我们未来的下一代会出现什么现象?

那就是浮躁,那就是求捷径。

当你偶中的时候,你就是张仲景,就是天下无病可治,当你不中的时候,一片茫然,找不到出路,觉得天下无方可用。

不是无方而是无知,这对我们传承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

我说的浮躁和无知是什么?

就是说我们今天中医学术界,有多少人真正的系统研究过《千金》、《外台》、《医心方》,以及宋代的《圣济总录》?

以后的我就不谈了,因为以后的学术水准就已经走下坡路了。

如果你不懂古中医学在方剂结构上的演变和它的脉络,比如说我们刚才谈到的这个古今录验半夏汤,实际上就是麻黄汤和小柴胡合方;而正元散这种结构美,那一定是发展了《伤寒论》的理论的,也可以说是《伤寒论》后的一个再高峰。

那么这些东西你不知道,你就属于浮躁,就属于无知,因为你没有真的潜下心来,在大部头的作品中发现这样的方剂结构,以及在临床上大胆地运用。

这些年来,我发掘了大量的《千金方》,公诸于社会,公诸于同道,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那我们这些真正致力于中医研究的芊芊学子们,有没有那个志向,在那些厚厚的大部头的古籍当中去潜心地钻研呢?

今天光是讲这个方证对应,光是讲“有是症用是药”,那是绝对错误的。

因为在形式逻辑里,你的大前提就是错的。

仲圣讲这些东西大前提一定是在伤寒的框架内,甚至具体在太阳的框架那里。

那么要是涉及到内部,或者涉及到少阴厥阴的话,在这种复杂状态下,仅仅“有是症用是药”,对吗?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一个方剂——深师大茱萸丸,它完全是厥阴和少阳同时并存的一个结构,如果你不知道这样一个结构,你是不是属于无知?

把《伤寒》无所不能者,不是学术上的无知,就是利益链条在做怪。

中医东渐之说,纯属无知

在中医界,百年前就有人提出中国的中医东渐之说,当代更有甚者。

实际这完全是一种无知,因为你真的没有系统的研究过古中医学的发展脉络。

你只知道有一部《伤寒论》,而《伤寒论》日本人学得好,但是日本人学的真是我们中医学的精华吗?

而是日本人寻求的一种捷径吧?

日本的小柴胡事件,也许只看到口苦咽干……似效非效而长期服之,很可能没看到深层的和厥阴虚寒的一面。

我个人认为,百十年以前所提出的这个中医东渐之说,完全是一种无知。

因为在民间像沈公这样的师门之传,是从来没有断过的。

今天业界的公知们也许不服?

要想脱蒙,先系统的研究十年《千金》、《外台》、《圣济》后再出来负责任的讲话。

《伤寒论》是一个承前启后者,而成为一门显学,就一定会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发展与丰满起来。

《伤寒论》本身的桂枝加大黄汤也是一个高峰,我们通常理解大黄为阳明泻下之药,但是,殊不知大黄也是一味太阳之药。

因为大黄可以调小肠,小肠是什么?

手太阳嘛。

大黄还可以利水,那水是什么?

太阳寒水。

所以说,你就片面的认识到大黄仅仅是一个阳明泻下药的话,那么对于仲圣的这个桂枝加大黄汤这样完美的一个方剂,认识上就欠缺了,对吧?

那么,我们重新去理解这个桂枝加大黄汤,如果仅仅认为是表里双解,一定是低层次的理解,因为这个桂枝加大黄汤作为一个基奠性的东西,在三四百年后的《千金方》当中,以及以后一代又一代大师们,对它进行的演绎是无比的精彩。

比如说大温脾丸,比如说正元散,它们都是有大黄的。

?

中医人应该有自我否定的勇气

中医人应该有自我否定的勇气。

不是壮士怎敢断腕?

几年前,江苏某市评出来十几位中医名家。

非常有意思的是什么,竟然有百分之八九十冠以张氏中医、李氏中医、王氏中医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在吐槽,因为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打过恒氏牌,我是原汁原味的把孙真人的东西展现给大家面前,至于你悟到什么程度,那是个人的福报了。

这时有一个所谓的公知就说,中医到这种情况下了,我们自己不能说不好。

但是,如果中医都变成张氏、王氏,怎么去传承?

所以,我们中医应该有自我否定的勇气。

还有,在现代中医教学背景下,培养出来所谓的博士、博导,不要太拿你的学位当回事。

博士就一个学生,博导就一个老师,不是圣贤。

如果你有底气,你要想真正拿自己当回事的时候,要拿学术说话,不要拿公知说话。

孙真人以降,重五脏轻六腑

在学术谈学术,孙真人以降,其实学术界重五脏轻六腑。

包括现代妇科主流学派所认知的,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呢?

其实是五脏化赤的一个过程,也就是《内经》说的“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但是恰恰这几百年当中的学术中,没有人真正提出来,“中焦受气取汁”这个汁儿到底在哪取?

怎么才能取出这个汁儿?

它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是什么样呢?

妇科的学术界从来都不考虑这些问题。

大家都看后边化赤的过程是那么重要,但是没有这个汁儿,你怎么来化赤?

就是一味地补补补。

实际上,《千金方》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方剂,都是在佐证六腑比五脏要重要,因为六腑属天,五脏属地,六腑属阳,五脏属阴。

我们现在可以去设想一下,举个例子,一台很靓的奔驰,可以说是五脏俱全,但是恰恰你没有这个汽油,它就跑不了。

只有加了汽油后,车子才跑起来,才是五脏化赤的一个过程。

那么汽油在哪来?

我们无限地去想象,一条管道从油箱无限地延长,来到炼油厂,见到非常复杂的一个炼油设备,其实那是六腑!

那么管道再延长呢?

输送进去的是石油。

怎样在炼油厂把石油炼化,通过管道输送到油箱,让汽车跑起来?

五脏实际上是一个化赤的过程,但当今我们恰恰都不谈这个汁儿。

关于学术界的乱象,我基本上就说到这儿。

回顾

学术生涯的几个阶段

回顾您学医的机缘,其实是由病及医,按你的话来说,就是“40岁的人学医自救”,在自学中医的过程中,其实也分了几个阶段,可以总结一下吗?

中医家记者

恒伟老师:

首先,教材对于我的影响并不大,这是第一个。

我是真真正正地念了三年成人班,教材对我影响不大,那时候所寻找的书,都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宋以降的古代名家的书,用的方包括逍遥散、补中益气汤、归脾丸等等,也算经典名方,都是在这上头去学习。

然后看到脉弱的,搁了很多人参,搁了很多当归,搁了很多白芍,搁了很多黄芪,还是补不上去,这也是一个阶段。

我在学术上分了很多阶段,包括想走捷径。

又比如说学习刘炳凡老先生、江尔逊先生的经验方等等,想在名家的经验当中去寻求临床上的突破,这又是一个阶段。

然后对李可老先生学术,还有扶阳学说、圆运动理论,也做了很久的探索。

那么,个人认为真正让我进入学术境界的,一定是《千金方》,这个就来源于大昌先生推荐的两个方,实际上,是大昌先生成就了我!

我在这么一个学术迷茫时期,看到了大昌先生介绍的《千金方》的两个方子,一个是大温脾丸,另一个是深师大建中汤,我在临床上大胆地进行实践,然后通过两个方剂的研究,才全面地进入《千金方》的学术研究。

对《千金方》有了一个整体的研究,当然,这里面也包括《外台》《医心方》等,然后再往下继续进行探索,系统地研究了《圣济总录》。

那么总体上来说,对于古中医学的一个脉络,包括方剂的结构框架,还有它的不同组合,我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可以说,孙真人的《千金方》是当之无愧的古中医学的珠穆朗玛!

崇敬

一僧二道三真圣,百草千金万古师

刚才您回顾了学习的不同阶段,从一开始学校的教材,到宋以降的古代名家,然后到近现代的名家经验方,包括后面学习一些热门的学术理论,比如说扶阳学说、圆运动,最后面在研究了张大昌先生独具只眼的两个《千金方》后,进入了古中医之门,然后顺着古中医学的脉络,系统研习了包括《圣济总录》为代表集古中医大成的系列著作。

我们知道,在您的壹道中医馆里挂着这么一副对联——“一僧二道三真圣,百草千金万古师”,其实也可以说代表了您的学术追求。

可不可以请您跟我们解释一下这副对联?

中医家记者

恒伟老师:

这些都是我崇拜的古中医学的著作和人物嘛。

比如说“一僧”,僧深师;那么“二道”呢?

当然是先师葛洪和陶弘景了。

“三真圣”呢?

就是黄帝、歧伯、仲圣。

所谓一僧二道三真圣。

然后下联是百草千金万古师。

“百草”代表这个神农及《神农百草经》,“千金”代表孙真人及《千金方》,一个是本草,一个是方剂,而这些古籍包括上述提到的人物,其实代表的是古中医学的最高成就了,都是值得我们中医学子万古所法师的,所以叫“万古师”。

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境吧。

著述

未来将出版四本著作

未来,您除了开发《千金方》系列产品,还有什么打算吗?

中医家记者

恒伟老师:

将来我还计划出版四本著作。

第一本叫《大温脾丸的前世今生》,第二本叫《深师的智慧》,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一僧”僧深师。

由深师大建中汤引出在《千金方》和《外台》当中相似结构的一系列的方剂,总结我在临床上的运用经验和体会。

第三本书呢,叫《千金》归来话厥阴,这是我总结的有关厥阴的法式,按现在时髦的话,是从大数据来分析,分析了整个《千金》《外台》上关于这寒温统一的这个大数据。

妄谈寒温统一没用,你没有这个大数据,拿什么说话?

第四本叫《千玄笈》,主要是讲古中医学妇科系统法式的。

为什么叫《千玄笈》呢?

“千”代表《千金方》,“玄”代表《玄隐遗秘》,笈代表《云笈七韱》。

《千金方》是没有太多理论的,所有的理论都是在的临床运用《千金》之方当中倒推出的感悟。

当我偶遇《玄隐遗秘》的时候,其中的理论部份印证了《千金》之中的某些方,那种独特用药的结构之统一性及完整性。

而沈公古中医学之一体多元之论更从另外个角度,诠释了《千金》方结构之美。

另外当我在《内经》《难经》里都找不到一些东西的时候,那么我就尝试在《云笈七韱》里去找。

该书是道家在宋代以前所有著作的集成,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

比如说命门的概念,《内经》和《难经》的有关论述,对于临床是没有太大指导性的意义的,通过对《云笈七籖》里相关方面的发掘,我才真正地理解了命门到底是什么、命门的意义。

我认为中医妇科的基本法式和理论,都是在这三部作品当中,那么我把《千金方》的方剂和这两者结合起来,加上我这么多年在临床上的实践体会,成书命名为《千玄笈》。

这就是计划出版的四本著作。

年内应该会出两本。

后两本看机缘!

有民间传说,龙王送给孙真人32个禁方,孙真人把这32个方子散在《千金翼方》中,而不明说。

有缘人得之、那么我相信,如果这个事要是真,确实有海上仙方的话,那么我所要写的巜千玄笈》里,一定有这个龙宫禁方。

您说的这四本著作每一本都值得期待。

前面的两本,我们在您现在公开的一些论述中,多少可以了解一点,但是后面的两本,现在真的是知之甚少,满怀期待,就是关于您对厥阴法式的一个挖掘,和您对妇科法式,包括对命门、冲脉等基本概念的阐释。

中医家记者

恒伟老师:

这些书把理论、方药都讲清楚了。

我们过去不是曾经说关公厉害嘛,关公一身的武艺,但是如果他要没有那个青龙偃月刀呢,他就成为不了关公。

那么我们中医界的青龙偃月刀是什么?

只有《千金》方才是青龙偃月刀。

你个人的修炼、修为再高,如果对整个古中医学的脉络都没有掌握,对它的结构法式都没有掌握,那你就没有这个青龙偃月刀,你也成为不了关公。

所以任何企图把伤寒变成无所不能的人,都属于无知,因为你没有见过更别说用过《千金方》,你用过《伤寒》后,发展丰富了的古中医学法式吗?

在《千金方》这样一个大部头的作品当中,你要把任意一个方子里面的整个结构,通过十年八年真正地弄透,那是非常难的,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传承

最大的成就在弟子身上

您做了很多事情,比如研究和运用《千金方》独树一帜的发现,包括正在将《千金方》变为传世之品,同时也培养了很多弟子……但是您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这一生最大的成就,一定是在我的弟子身上”,为什么会说这么说呢?

您做了这么多事情,为什么最大的成就会在弟子身上?

中医家记者

恒伟老师:

那些历代的祖师爷,后代的弟子很少有超越。

可我是业余打酱油的,哈哈哈。

而我的弟子们都很年轻,他们真的是在临床中身体力行印证《千金方》的魅力,而不只会吐槽。

您谦虚了,可以跟我们聊聊您弟子的一些情况吗?

中医家记者

恒伟老师:

比如曹然,在中医学术界,很多人知道了是吧,我们不看名头,不看他博士的教育背景,只看他的学术水平如何。

曹然他从小家庭有这种背景,六岁就开始跟着家里老人学习针灸,家庭渊源很深厚,上大学之后,也是几届学子中的佼佼者。

我们师徒俩又因中医而结缘,随我徜徉于《千金方》的视界。

工作中也勤劳,几年里都没请过病假,每周四个出诊日,现年门诊量近两万人次。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青年报》均做过报道,他己成为中医界的年轻翘楚,而且关键是人品很好,这个是我非常欣慰的。

比如周建虹,他行医的经历是非常艰难的,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回乡几年,经过努力考上研究生,然后出来打拼,中间一度放弃了中医这个本行,去做其它事情,学了《千金方》两年之后,现在天天限号,《南方周报》去采访他,也收到了刘英锋老师的邀请,去江西中药大学去弘扬《千金方》。

另外还有一些弟子,他们自身是博士、教授等,临证感悟非常深,我们是亦师亦友,在这里也就不提了。

从我个人来讲,做为一个平常人,这种师徒之间的关系,我觉得亲情更重要。

您说“最高的成就在弟子身上”,我是这么理解的,这些弟子有机缘跟你学习,然后深入研究了《千金方》,最后面也在临床上取得了突破,这就是一种传承,不一定说他们在学术上就真的超越了您,即使后面有些还离开了师门,但是您把这种研究《千金方》的精神延续下去了,这就已经超越了您个人。

中医家记者期待

千金方系列产品今年面世

您现在创立“眉寿颜堂”,正在将《千金方》开发为系列产品作为传世之作,从“眉寿颜堂”这个名字来看,主要是两个方向,延寿和美颜。

现在产品开发的进展情况怎样?

什么时候可以推出市场面世?

中医家记者

恒伟老师:

今年应该就可以陆续上市了。

我们眉寿颜堂第一款产品就是陶弘景在《千金方》里面的美颜方,包括面膜,还有脚膜用于治疗黑灰指甲及糖尿病足,我们先推出这个。

然后推出系列中药洁阴洗剂,包括脐剂。

因为有的女孩子痛经,肚子凉,还有瘀血,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她们打死都不愿意吃药。

那么我们就通过现代科技,把这个传统的中药变成膏剂,通过脐给药来渗透,这样也不影响疗效。

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能受惠于一千多年来流传下来的《千金方》这个方剂,基本上就是这样。

好,今年就准备上市了,我们也非常期待!

希望可以让《千金方》像八味地黄丸一样深入人心。

中医家惭愧

一生福报来自千金方,谈何三立?

古人经常讲三立——立言、立功、立德,我觉得您现在做的一些事也就是这三点。

立言,您未来会准备出版四本书;然后立功,将《千金方》变成一个传世之作,把它变成一个产品,让大众所熟知,方便运用;最后立德,就是您人生的大愿,将来把《千金方》变成系列产品以后,如果说能够有一定的盈利,您会用这些钱完成您的人生大愿,建一座药王庙,我觉得这个就是立德。

所以,其实您现在做的事,我觉得就是三立。

中医家记者

恒伟老师:

立言不敢当,因为我只是把孙真人的学术原汁原味地介绍给大家,所以立言是绝对不敢当的。

第二个是什么,立功?

这也不敢当。

把《千金方》变成商品而传世,这是我最大的梦想,但这也要看社会和政府的机缘,是吧?

所以说,能不能立这个功很难说,因为只有把《千金方》真正地传世才有功劳。

最后,至于说立德,更是愧不敢当,因为我一生的福报都来自于孙真人的《千金方》,建药王庙或者药王观也是我终极的一个人生愿望,佛教的叫庙,观是道家的,但总而言之,这是弘扬孙真人药王文化一个大愿吧。

说起药王文化,前年我在55岁生日的时候,去铜川药王山药王庙拜谒了孙真人,当地政府花了1.8个亿建了一个孙思邈纪念馆,但是从进门到出来,整个过程中,解说员都只是说孙真人如何如何长寿,学术上的东西没有介绍,所以我认为这1.8亿是白花了。

因为孙真人真正的学术水准和大医精诚的精神才是精华。

而历代的所谓《千金方》学者,都是文献学者,可以这么讲,包括张璐先生,也是文献学者。

怎么样把《千金方》的文献价值的东西变成临床价值,这是我这一生所要努力去做的。

那么现在也小有成效,将来我会通过我的弟子们,把《千金方》发掘得更加细致。

初心

无分学术内外,永葆赤子之心

我们整个访谈,从您退出学术界,站在局外回顾中医界整个乱象,到聊到您正在开发的《千金方》系列产品传世之作,不管是在学术界,或者说现在说的学术界外,其实您永远怀着的都是对《千金方》、对古中医的一颗赤子之心,我相信对每一位中医人来说,必须要有这样一颗赤子之心,才可以把这个中医事业真正地传承好。

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和您有这样一场对话,我相信也会给更多的真正喜欢古中医的人,带来更多的激励。

感谢恒伟老师!

中医家记者

恒伟老师:

也感谢中医家。

感恩孙真人,感恩历代古圣先师!

漫漫中医之路,从以前的形影相吊,到现在的惺惺相惜。

加入中医家,你不再是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