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健康教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827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健康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儿科健康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儿科健康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儿科健康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儿科健康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健康教育.doc

《儿科健康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健康教育.doc(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健康教育.doc

第五篇儿科患者健康教育

第十二章新生儿疾病健康教育

第一节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大多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发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可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

一、病因

胆红素生成过多了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降低;胆汁排泄障碍。

二、临床表现

皮肤发黄、厌食、呕吐、体重不增,尿色深黄有时应差、拒奶等。

新生儿黄痕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即虑为病理性黄疸,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痘,血胆红素>60mg/L。

1、黄疸持续时间足月>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

2、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129mg/L早产儿>150mg/L,血清结合胆红素>20mg/L。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向患儿家属介绍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解释病情,让家长能认识到新生儿黄痘形成的原因。

告知家长经过蓝光照射等治疗,约大部份患儿不会留下后遗症,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家长能积极配合治疗。

2、光疗指导

(1)解释使用黄疸治疗的重要性,利用蓝色光谱进行体外照射治疗的目的、作用及蓝光箱的使用方法。

间接胆红素在蓝光的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然后从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而退黄,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2)在使用治疗箱时时患儿需裸体放在蓝光箱内,注意戴好眼罩及穿好尿裤防止滑脱。

家属要将墨镜戴好,防止损伤眼睛。

(3)光疗时需适当补充水分及钙剂。

(4)副作用:

可以出现发热、腹泻和皮疹,但多不严重,可继续光疗,光疗可使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此时应停止光疗,青铜症可自行消退。

3、喂养指导

(1)向家长宣教正确的喂奶姿势和含接姿势,指导正确的挤奶手法及如何保持泌乳。

鼓励产妇耐心喂哺新生儿。

(2)指导家长早喂养,多次少量喂奶,因为早喂奶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而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排泄,减少黄疸光疗机会。

另外还要增加喂奶次数,如果喂奶次数少,肠蠕动减慢,胎粪排除处延迟,胆红素会吸收增加。

(3)指导长家添加糖水,如出生24小时后测得黄疸指数>9mmo/L.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添加葡萄糖水以增加新生儿小便次数,利于小便中胆红素的排泄。

(4)对母乳性黄疸患儿病情,暂停母乳,改为人工喂养。

停乳期间要注意维持泌乳及排空乳房。

4、疾病指导

(1)指导家长识别新生儿生理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2)指导家长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部位,程度,判断黄疸进展情况,以便协助医护人员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黄疸观察方法:

① 在白天日光或白色日光下观察;

② 用手指压眉心、胸骨、鼻头、肚脐旁或双腿,一般正常皮肤会转黄,继而恢复原来肤色。

③ 指导家长行新生儿游泳及抚触。

④ 指导家长行新生儿游泳及抚触;

1)新生儿游泳促进胃肠道激素一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食欲增加。

而且游泳时活动消耗量较多,肠蠕动加强,排便多,有利于胎粪的迟早排出,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痘。

2)新生儿抚触促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多,增加婴儿的喂哺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促进胎粪排泄。

同时,腹部抚触本身对胃肠道也是一种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使日排便次数及排便量明显增加,减少胆红素的生吸收,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四、出院健康指导

1、指导家长观察皮肤黄染情况,防止复发。

2、按医嘱继续观察并口服退黄中药。

3、坚持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添加辅食要采取逐渐过渡的方式,注意合理喂养。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尿布、玩具、奶瓶的消毒工作,以防感染。

5、注意气候变化,按时添减衣服,避免过热和受寒。

6、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并定期复查。

第二节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hemolyticdiseaseofnewborn,HDN)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使胎儿在宫内发生大量红细胞破坏,出现一系列溶血性贫血、黄痘及其他多种临床表现的疾病。

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者占多数,RH血型不合者少。

一、病因

当胎儿由父方遗传所得的血型抗原与母亲不同时,进入母体后即会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溶血。

二、临床表现

本病症状轻重差异很大,一般ABO血型不合者症状较Rh血型不合者轻。

患儿常于生后24小时内或第二天出现黄痘,并迅速加重。

随黄痘加深可出现贫血、肝脾肿大,严重者发生胆红素脑病。

Rh不合大量溶血者,出生时已有严重贫血,可导致尽力衰竭、全身水肿,甚至死胎。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1)新生儿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产生恐惧而啼哭不止,护士握住新生儿的双手,用温柔的语言和新生儿说话,并轻轻抚摸其脸及胸部皮肤,使其产生安全感。

新生儿通过哭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要求,护士应马上查看。

(2)由于患儿家长对该病缺乏认识,应多与家属沟通,让家属初步了解病情、该病的发生发展、蓝光治疗原理及换血疗法的目的,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换血后2~4小时患儿情况良好者试喟糖水1次,若吸吮正常,无呕吐者,可进行正常喂养。

注意有无呕吐、腹胀、便血等表现,以防换血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3、疾病指导

(1)光疗护理见“新生儿黄痘”

(2)换血疗法:

换血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

换血操作较复杂,易发生感染、血容量改变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所以必须谨慎从事。

(3)指导家长保持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皮肤破损及感染。

(4)指导家长密切观察患儿黄痘程度,有无核黄痘的早期表现,如嗜睡、肌张力低下,吸吮反射减弱,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抢救。

黄痘的观察见“新生儿黄痘”。

(5)指导家长做好脐部伤口的观察,保持脐部伤口清洁、干燥,局部无菌纱布包扎,防止尿液污染,伤口拆线前不宜沐浴。

(6)出生后2个月内,重症溶血学发生严重贫血,应注意复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70g/L,可小量输血。

轻度贫血可口服铁剂治疗。

第三节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neonatalseleredema)系指新生儿时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下脂防变硬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由受寒引起者称新生儿寒冷损伤。

一、病因

1、早产儿和保温不足。

2、某些疾病严重感染、缺氧、心力衰竭和休克等。

3、多器官功能衰竭。

二、临床表现

一般发生在出生后一周内,以寒冷季节或(和)早产和多见,夏季发病大多由严重感染、重度窒息引起。

其为要表现为:

1、低体温新生儿低体温指体温小于37C。

2、硬肿常成对称分布,发生顺序依次为:

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向家长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消除家长的疑虑和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对有吞咽吮能力者,给予母乳,指导其喂养姿势,给患儿抚触。

不能吸吮者将母乳挤出,用滴管或小勾喂养。

对无吞咽能力者,使用鼻饲养,协助母亲将乳汁挤在小杯内,用菌注射器缓慢注入胃内。

出箱后对喂奶易发生青紫的患儿,可于喂奶前后吸氧数分钟,注意观察患儿胃内宿奶及觅食情况,喂奶后患儿右侧卧位,避免呕吐。

重症伴有尿少、无尿或明显心肾功能损伤者,应严格限制液体入量和速度,控制在2ml/(kg.h)。

3、用药指导

(1)对心肾功能较差者可给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等心血管活性药物。

(2)抗生素的应用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尤为重要,对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尽可能少用。

寒冷损伤综合征虽可能发生呼吸道感染,但不宜用广谱抗生素预防。

(3)中药:

以温阳袪寒、活血化瘀为主,可静脉滴注丹参、红花、附子注射液,或用川芎、红花注射液,或复方桃红注射液,缓慢静脉滴注,每日2次。

4、疾病指导

(1)复温是治疗的首要措施。

① 轻症患儿在温水浴后用预暖的棉被包裹,轩24~26C的暖室中,外加热水袋,水温从40渐增到60C,体温可较快上升至下常。

② 中度和重度患儿可先安放在远红外线开放型保暖床上,将湿度调节到高于小儿体温1.5~2C处,约每30分钟能使体温升高1C,随患儿体温的上升继续提高暖床的湿度,当体温达34C时可移至封闭式保暖箱中,保持箱温在35C左右。

为减少辐射失热,在稍离小儿身体的周围罩一透明塑料布。

将头面部露出塑料布外,头上戴上小帽保暖。

③ 复温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温水浴、温盐水灌肠各种方法。

④ 如正在用静脉补充液体或高营养液时,可在瓶的周围用热毛巾包裹,使进入体内的液体有一定湿度。

⑤ 供给的氧也要预热。

(2)指导家长积极复温,消除硬肿,可采用母亲怀抱、热水袋、电热毯等保暖复温,要注意湿度,防止烫伤。

(3)告知在复温过程中,随时观察患儿体温、尿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4)指导家长做好皮肤护理,对硬肿的皮肤用右手拇指由内向外、由轻到重做环形按摩,2次/日以促进血液循环。

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水擦洗臀部后涂以鱼肝油保护,同时观察皮肤有无花纹、黄染、出血点、皮疹、脐周无红肿、脐窝有无血性或脓性分泌物;颈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有无糜烂、破溃等,并涂滑右粉保持干燥。

(5)指导家属预防感染,经常更换患儿体位,防止体位性水肿和坠积肺炎。

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每日沐浴一次,加强口口腔、皮肤、脐部护理。

每日口腔护理2次,脐带未脱落者可用0.5%碘伏和75%乙醇消毒局部皮肤,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给柔软床垫,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患儿所用滴管、毛巾、尿布专人专用,定期消毒。

四、出院健康指导

1、向家长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疾病知识,指导家长加强护理,注意保暖及合理喂养,保持适宜的环境温湿度。

积极预防,降低发病率或使硬肿控制在较小范围,提高治愈率。

2、鼓励母乳喂养,保证足够的热量,注意奶瓶奶具的消毒。

3、指导家长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勤换尿裤,定时开窗通风,预防感染。

第十三章儿童疾病健康教育

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健康教育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respiratoryinfec-tion.AUREI)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该病主查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婴幼儿时期由于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

(一)病因

1、各种病毒及细菌均可引起,病毒多见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等。

2、常见诱发因素

(1)防御功能降低如营养不良、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等,易致反复感染使病程迁延;环境因素如居室拥挤、寒冷潮湿、通风不良、空气污染、儿童被动吸烟者。

(2)护理不当致儿童受寒

(二)临床表现

1、一般类型上感

① 呼吸道局部表现:

主要为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干咳等。

② 全身表现:

常突然起病,高热,可伴呕吐、腹泻、烦燥、哭闹。

甚至出现热性惊厥(febriileseizures,FS)。

年长儿常表现为畏寒、头痛、食欲差、乏力、关节疼痛等;部分患儿可出现阵发性腹痛。

2、特殊类型上感

① 疱疹性咽炎,起病急,表现高热、咽痛、流延、厌食等。

② 咽-结合膜热,多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

(三)住院健康宣教

1、饮食指导

(1)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高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的清淡饮食,不食多餐,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多喂温开水,保证摄入足够水分,以加快毒排泄和调节体温。

咽痛者不宜进食过热、辛辣的食物。

(2)婴儿期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含有丰富的IgA,能有效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及时添加辅食,指导家长添加辅食的方法。

2、疾病指导

(1)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每日通风1~2次。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