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毕业班统一检测 语文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2695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毕业班统一检测 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毕业班统一检测 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毕业班统一检测 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毕业班统一检测 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毕业班统一检测 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毕业班统一检测 语文试题word版.docx

《高三毕业班统一检测 语文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毕业班统一检测 语文试题word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毕业班统一检测 语文试题word版.docx

高三毕业班统一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

2019-2020年高三毕业班统一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l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辩证认识国学的价值和意义

纪宝成

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是要有自己的精神、理想和追求,而它们的载体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与学术。

国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影响广泛深远。

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它像纽带一样,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传统文化串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统一体。

就内涵而言,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像土壤一样,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使中华文化以特有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就文化的继承性而言,国学是建设新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资源。

优秀的思想文化是民族永恒的财富,它的精神会超越时空,绵延不绝。

就文明互补性而言,国学是中华文明和其他民族优秀文明开展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为中华文化在保持其主体性的同时,包容与汲取世界其他优秀文化提供了载体、创造了契机。

总之,国学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又升华于现代社会,是依存于经典之内的知识及其体系,更蕴含着为人处世、治国齐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一点国学。

正确认识和研究国学,不是一件小事,它是关系传承中华文明,实现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的重要一环。

国学内容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即使皓首穷经、焚膏继晷也无法曲尽其妙。

同时,国学本身毕竟是古代社会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精华与糟粕并存。

对此,我们决不能不辨青红皂白一味地高唱赞歌,也不能因为它存在弊端而一概抹杀。

对国学研究有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

只有正确地学习和掌握国学,才能真正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之服务于时代的需要。

应当对国学学理与文本进行正确解读,掌握正确的国学知识,辩证认识国学的价值和意义,科学理性地把握国学的学术体系及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否则谈国学创新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把握时代脉搏,主动面对新形势,以务实开放的态度发展中华文化,发挥国学在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综合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与时俱进地研究国学。

提倡经世致用、知古鉴今的学习态度,促进国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沟通,实现国学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型;重视国学的社会功能,追求国学研究中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使之真正满足社会的需要。

注重在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从事国学的学习与弘扬。

学习国学决不是张扬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致力于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在学习国学的同时,理所当然地也应该学习其他民族、其他国家有益的文化成果,注重中西比较,注重文化互补,从而使国学学习能够做到坚持主体性与展示包容性的有机统一。

(选自2011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1.以下对“国学的价值和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国学既在形式上贯穿、整合了各式各样的传统文化,也在内涵上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特有品质与风貌。

B.国学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理想和追求,是实现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的基石。

C.国学作为古代社会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其内容是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永恒财富,其超越时空,不断传承,成为建设新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资源。

D.在保持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同时,国学为中华文明和其他民族优秀文明开展对话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为汲取世界其他优秀文化创造了契机。

2.对国学有效地“服务于时代的需要”,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去粗取精的态度解读国学,掌握正确的国学知识,辩证、科学地认识和把握国学的价值、意义、学术体系及其文化精神,从而达到国学创新。

B.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主动面对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地进行国学研究,这样才能发挥国学在我国新时期各项建设中的作用。

C.实现国学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型的前提是以经世致用、知古鉴今的学习态度去促进国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沟通。

D.注重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国学的学习与弘扬,促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融入到世界文化中,使国学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国学所倡导的为人处世、治国齐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今天依旧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弘扬,因此,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学点国学。

B.研究国学,实现国学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型,重视其社会功能,将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有机统一,真正满足社会的需要。

C.做好中西比较和文化优势互补,能让学习国学在坚持主体性与展示包容性上统一起来。

D.对国学学理与文本进行正确解读,掌握正确的国学知识,辩证认识国学的价值和意义,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根本出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沆,字太初,沼州肥乡人。

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

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

雍熙三年,太宗谓宰相日:

“李沆、宋浞,皆嘉士也。

”即命中书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

沆位最下,特升于上。

四年,与翰林学士宋白同知贡举。

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

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

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日:

“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

”问其人,日:

“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

”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

沆对日:

“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

”真宗日:

“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败。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日:

“但道臣沆以为不可。

”其议遂寝。

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日:

“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

”对日:

“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

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

旦叹曰:

“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

”沆日:

“少有忧勤,足为警戒。

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

”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日:

“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

”旦未以为然。

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

沆曰:

“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

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①,大营宫观,菟②讲坠典③,靡有暇日。

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日:

“李文靖真圣人也。

”遂谓之“圣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

明日,驾往临问,赐白金五千两。

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

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右曰:

“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

”言终又泣下。

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

“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其为信倚如此。

(节选自《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有删节)

【注】①封岱祠汾:

封泰山、祭汾阴。

②菟:

(sǒu),同“搜”。

③坠典:

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知贡举知:

执掌

B.然久之白败败:

失败

C.沆待漏将朝漏:

计时工具,引申为时间

D.趣驾再往趣:

急忙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沆受真宗皇帝“信倚”的一组是(3分)

①沆位最下,特升于上②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③真宗北幸,命沆留守④其议遂寝

⑤李文靖真圣人也⑥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③④⑥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沆忠良纯厚,始终如一,为理政事,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

B.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预言之事后来大都出现,王旦惊叹其为圣人,称其为“圣相”。

C.李沆襟怀坦荡,公事公办,素来看不起那些常进密奏的奸佞之人。

D.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或者劳民伤财。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2)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春阴

朱弁①

关河②迢递③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④东风竞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①朱弁,南宋婺源(今江西婺源)人,朱熹叔祖,建炎元年自荐为通问副使赴金,为金所拘,不肯屈服,拘留十六年始得放归。

曾劝宋高宗恢复中原,得罪秦桧,官终奉议郎。

②关河,关山河川。

③迢递,高远貌。

④绝域,极远之地,多指国外。

8.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分)

9.“酒薄难将梦到家”一句,诗意曲折,历来受人称道。

请你就其曲折的诗意进行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黑云压城城欲摧,。

、,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3),幽咽泉流冰下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8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和为贵

张孟志

小小的弈寨以弈风之盛而闻名,男女老幼皆善棋道,并多出弈林高手。

有一年战乱,一位大胡子标爷率重兵包围了寨子,却只是围而不打。

这位标爷起事前也是位弈林高手,曾怀揣一张棋枰杀遍天下棋士,所向披靡。

惟独没能与这里的高手过招儿,棋愿未了。

几天过后,标爷差人贴出告示来。

告示上说,既然到了天下闻名的弈寨,万事俱须服从棋理,杀人也要杀出章法。

明日起,标爷要亲自与小寨对弈,胜者活命败者祭刀。

标爷棋艺精湛,名不虚传。

第一天来了三位高手,不到一个时辰,已有两位被拖出去砍了。

小寨浸淫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

第三位却是一翩翩少年。

标爷见他年轻,便鄙夷地说:

“还需再战吗?

刚才两盘棋你都看见了,老的尚且不行,况一少年乎?

弈寨闻名于棋坛,其实亦不过尔尔,欺世盗名罢了。

少年略略一笑,露出皓齿,说:

“未必。

标爷见少年不卑不亢,毫无惧色,心中很有些诧异。

不知怎的动了恻隐之心,说:

“孩子你还未长大,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今天你若主动认输,我可以给你留条生路。

哪知少年并不理会,手指棋盘道:

“你开棋吧。

标爷道:

“开棋你可就没有机会了。

少年道:

“投降容易战死却不容易,机会难得,为何错过?

标爷诧异:

“你小小年纪乳臭未干,难道就不怕死?

少年只是微微一笑,答非所问道:

“我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年轻人手指棋盘:

“下了棋再说。

第一盘,少年与标爷大战两个时辰,对杀激烈,精彩纷呈。

虽下成和棋,却使标爷震惊不小。

第二盘,年轻人妙招频出,步步紧逼。

标爷以守为攻,亦是招架有术,显示出非凡的功力。

最终战成炮士难胜单炮的和局。

“第、第三盘,再和棋算你赢。

”标爷一边飞快地码棋,一边恶狠狠地自语道:

“我杀了半辈子棋,还从来没有人与我杀满三盘。

他妈的你小子能逼和我两盘!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珠子几乎要掉了出来,血红血红。

第三盘摆上。

这一盘只下到半个时辰,少年就忽然不动了。

标爷瞪眼催道:

“你为何不走棋?

”少年笑道:

“又和了。

”标爷细看棋势,诧异道:

“和?

我攻势初成,和从何来?

”少年说:

“十步以后准和无疑。

标爷不服,就催他行棋。

整整十步之后,果然战成和棋。

标爷叹服不已!

夫弈者,看五步即为高手。

而眼前的少年居然能看出两个五步!

“你赢了。

我的棋力远不如你!

”标爷由衷赞佩道:

“可是我想问你,你的棋力如此高深,胜我当如囊中取物一般,为何三盘皆和,却不赢我?

“我不赢棋,我赢你的心。

”少年仍正襟危坐,侃侃而谈,“输赢本乃弈家之常,赢一盘棋容易,却未必能使对方心服。

所谓心服口服才是服,能赢其心者,虽和犹赢也。

是故下弈赢棋,上弈赢心。

这三盘虽然都是和棋,是因为我都让着儿于你,信吗?

标爷面赤,楞了片刻由衷叹道:

“我信!

可是,可是我功力肤浅,还请明示一二。

于是少年逐一复盘,演示如飞。

一一指出每盘让在哪步。

标爷目瞪口呆,面色蜡黄,气得胸前黑毛觳觫不止。

正待发作,又听少年说道:

“弈的境界有三。

最下一等是杀。

这种人能力低下,只以屠戮为快,棋风狰狞,根本不识弈道为何物也。

第二种境界是将。

将,一赢胜百子,一输丢全盘,以置对方死地为快。

岂不知这种快乐也只是很肤浅的快乐。

乐到极处便生悲,有赢必有输,有胜就有败。

这一等,还是不足取。

所以为棋之道的最高境界便是求和。

和棋,须得宽严相济,攻守得当。

把玩局势于股掌之间,此为弈道之上品。

古人有言,和为贵也。

一席话,标爷折服不已:

“你赢了我的棋,更赢了我的心,敬佩之至!

弈前你说有个条件,请尽快讲来,只要在下能够办到,定当万死不辞!

“我的条件已在棋中,”少年说道,“标爷乃}生情中人,何须多言乎?

标爷若有所思,忽然眼前一亮,恍然大悟道:

“高!

实在是高!

寓深意于棋中,令人叹为观止!

你小小年纪,棋到这般境界,真羞煞我也!

第二天,标爷拔营起寨,向寨子深鞠躬,离去。

(选自《2002年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漓江出版社)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标爷对弈寨围而不打,主要是因为和这里的高手对弈的棋愿未了,小说这样写是想表现他所谓杀人服从棋理的荒唐做法。

B.在和少年下第三盘棋时,标爷恶狠狠地自语,眼睛血红,表现出他想用面上的凶恶来遮掩内心的惧怕和自认难以战胜对手的心理。

C.少年到最后也没有明说他所提的条件是什么,而含蓄委婉地说标爷是性情中人,无须多言。

这样写,目的是为了和前文形成很好的照应。

D.标爷与少年连弈三盘,不分胜负,以“和”告终,都是因为少年有心相让。

标爷第二天拔营起寨,他已经知道自己不是那个少年的对手。

E.小说讲述了标爷和少年弈棋的传奇故事,弈棋过程写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棋道亦人道,“和为贵”是小说所要张扬的精神。

(2)小说中少年棋手形象鲜活,请对这个人物形象作简要分析。

(6分)

(3)标爷与少年对弈前后及整个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心理变化?

请简要分析。

(6分)

(4)这篇小说以“和为贵”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痴气”钱钟书

要认识作者,还是得认识他本人,最好从小时候起。

钟书一出世就由他伯父抱去抚养,因为伯父没有儿子。

钟书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因此取名“钟书”。

众兄弟间,他比较稚钝,孜孜读书的时候,对什么都计较,放下书本,又全没正经,好像有大量多余的兴致没处寄放,专爱胡说乱道。

钱家人爱说他有“痴气”。

钟书四岁起识字,并已开始囫囵吞枣地阅读家中收藏的《西游记》、《水浒传》以及书摊上租来的《说唐》、《济公传》、《七侠五义》这类小说,看完后便手舞足蹈向两个弟弟演说他刚看的小说。

后来我们在牛津时,他和我讲哪条好汉使哪种兵器,重多少斤,历历如数家珍。

钟书十一岁,伯父去世。

伯母抽大烟,家败得很快。

钟书读书时没钱买书,练习簿买不起,他就用伯父生前亲手用毛边纸、纸捻子为他钉成的本子,老师看了直皱眉。

同学都有许多笔尖,他只有一个,断了就没法写了,他急中生智,把毛竹筷削尖了头蘸着墨水写,当然写得一塌糊涂,老师简直不愿意收他的练习簿。

他有些混沌表现,至今依然如故。

例如他总记不得自己生年月日。

小时候他不会分辨左右,好在那时候穿布鞋,不分左右脚。

他穿内衣或套脖的毛衣,往往前后颠倒,衣服套在脖子上只顾前后掉转,结果还是前后颠倒了。

钟书小时最喜欢玩“石屋里的和尚”,我听他讲得津津有味,以为是什么有趣的游戏,后来才知道,所谓“玩”,原来只是一人盘腿坐在账子里,放下账门,披着一条被单,一个人盘腿坐着自言自语。

钟书十四岁考上苏州桃坞中学。

那年他父亲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寒假没回家。

没有了严父管束,他借了大批的《小说世界》、《红玫瑰》、《紫罗兰》等刊物恣意阅读。

父亲回家命他做一篇文章,他的文章不文不白,用字庸俗,他父亲气得把他痛打一顿。

这顿打激起了他发奋读书的正气。

钟书从此用功读书,作文大有进步。

那时商务印书馆出钱穆的一本书,上有钟书父亲的序文。

据钟书告诉我,那是他代写的,一字没有改动。

钟书在他父亲的教导下“发愤用功”,二十岁那年考上清华大学。

其实他读书还是出于喜好,只似馋嘴佬贪吃美食:

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成杂进。

极俗的书他也能看得哈哈大笑。

戏曲里的插科打诨,他不仅且看且笑,还一再搬演,笑得打跌。

精微深奥的哲学、美学、文艺理论等大部著作,他像小儿吃零食那样吃了又吃,厚厚的书一本本渐次吃完。

诗歌更是他喜好的读物。

重得拿不动的大字典、辞典、百科全书等,他不仅挨着字母逐条细读,见了新版本,还不嫌其烦地把新条目增补在旧书上。

钟书的“痴气”书本里灌注不下,还洋溢出来。

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帖,可是一个人写字中,困上来,便睡着了。

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蘸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

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

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

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

钱家人常说钟书“痴人有痴福”。

他作为书痴,倒真是有点痴福。

供他阅读的书,好比富人“命中的禄食”那样丰足,会从各方面源源供应,他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求。

这又是家人所谓“痴气”的另一表现。

钟书写完了《围城》,“痴气”仍然旺盛,但是没有体现为第二部小说。

《围城》重印后,我问他想不想再写小说。

他说:

“兴致也许还有,才气已与年俱减。

要想写作而没有可能,那只会有遗恨;有条件写作而写出来的不成东西,那就只有后悔了。

遗恨里还有哄骗自己的余地,后悔是你所学的西班牙语里所谓‘面对真理的时刻’,使不得一点儿自我哄骗、开脱或宽容的,味道不好受。

我宁恨毋悔。

”这几句话也许可作《围城》《重印前记》的笺注吧。

(摘编自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钱钟书周岁时“抓周”抓了一本书,由此得名。

他的确极爱看书,且不择精粗,像戏曲那样极俗的书,他不仅且看且笑,还一再搬演,笑得打跌。

B.钱钟书伯父去世后,生活十分拮据。

可他仍能乐观对待这一切,买不起练习簿,就把毛边纸、纸捻子订成本子来写;钢笔尖撅断了头,就把毛竹筷削尖了当笔尖来用。

C.父亲的一顿痛打激起钱钟书奋发读书的正气,他从此奋发读书,作文也有了很大进步。

他为钱穆的一本书所写的序文,十分成功。

D.“痴人有痴福”。

钱钟书的“福”在于只要有书可读便别无营求,而供他阅读的书好比富人“命中的禄食”那样丰足。

E.在这篇文章中,钱钟书夫人杨绛以时间为序,对钱钟书的生平进行了回忆。

叙述中满怀深情,勾勒出一个充满“痴气”的钱钟书形象。

(2)钱钟书的“痴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分析。

(6分)

(3)《围城》重印后,钱钟书为什么不想再写小说?

请简要分析。

(6分)

(4)钱钟书“读书还是出于喜好,只似馋嘴佬贪吃美食:

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这样的读书方式你赞成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学术上有不同见解,应当允许百家争鸣,不能唯我独尊,更不能党同伐异。

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术才会更加繁荣兴盛。

B.先生看着两人的背影,只是满脸讳莫如深地点了点头,又继续埋首于文件之中去了。

C.进入竹海,楠竹密布,铺天盖地,极目远眺,茫茫竹海,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的心里就会有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D.如何在地震中逃生,老师在课堂上已经作了具体而微的讲解,而今天的演练,更让我们有了切身的体验。

14.下列各旬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苹果公司正在设计一种电视,你可以向它喊叫或打手势——它都可以听懂你的意思。

这一项目将为苹果与韩国电器巨头三星公司之间的战斗开辟新战场。

B.北京市政府去年推出了一项融垃圾分类和废品回收为一体的计划,城市废品回收者大军迅速增加。

C.在中国9600万六岁以下适龄儿童中,有一半不上幼儿园,这些孩子因此错过了教育专家认为的儿童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

D.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星云湖,由于遭受“外来物种”侵袭,目前湖内的土著鱼种大头鱼已经灭绝。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小品文是中国人精神的产品,闲暇生活的乐趣是其永恒的主题。

小品文的题材包括品茗的艺术,图章的刻制及其工艺和石质的欣赏,盆花的栽培,还有如何照料兰花,泛舟湖上,攀登名山,拜谒古代美人的坟墓,月下赋诗,以及在高山上欣赏暴风雨——其风格,;其诚挚谦逊,;其形散神聚,;

①犹如陈年老酒②总是那么悠闲、亲切而文雅③犹如与密友在炉边交谈④其笔锋犀利而笔调柔和⑤犹如隐士的衣着

A.②④⑤①③B.②③⑤④①

C.⑤③①④②D.④⑤①③②

16.把下面的词语组合为一副意义明确、对仗工整的楹联。

(5分)

崇敬情怀清幽极与山若水同人品

17.以“慈善”为话题,再写两句话,与前句构成排比句,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前句相同。

(6分)

慈善是一种美德,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它是融化冰雪的阳光,是消除阴霾的春风;

,,,;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两个大学生和一个年轻农妇到一家旅游文化公司应聘。

招聘者问:

“你们都有什么专长?

”两个大学生都回答说:

“我是大学生!

农妇说:

“我没有文凭。

”说完拿起一把剪刀,一张纸,马上就剪出一幅精美的剪纸艺术作品。

公司拒绝了两位大学生,招聘了年轻农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