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2464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docx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docx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要点精编◣

考点1·中国文学

1.中国古代文学

(1)《阿房宫赋》

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2)《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必修1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讲述公

元前630年,秦、晋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2.中国现当代文学

(1)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著名的作家和理论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腐蚀》和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二马》《骆驼样子》《四世同堂》等,以及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等,短篇小说集《神·鬼·人》,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

(4)郁达夫,原名郁文.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5)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

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代表作有《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围城》《管锥编》等.

考点2·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考点3·中学语文教材

高中语文教材的结构方式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共五册,每册均按“阅读鉴赏”、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编排.考点4·文本分析

1.诗歌

(1)诗歌形象

①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②忧国忧民的形象

③归隐田园、钟情ft水的形象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

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要结合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

等.

2.文言文—虚词

【而】

(1)表顺接关系的连词

①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例如: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例如:

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例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④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例如: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ft》)

⑤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2)表转接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可是”“却”.例如: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3)作代词.同“尔”,译为“你的”.

例如: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勾践灭吴》)

3.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的方法:

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

考点5·汉语言基本知识

1.成语的来源

①神话寓言

例如:

精卫填海(《ft海经·北ft经》)、开天辟地(《太平御览》)

②历史故事

例如:

负荆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③诗文语句

例如:

老骥伏枥(《龟虽寿》)、物换星移(《滕王阁序》)

④口头俗语

例如:

白纸黑字、指手画脚

2.病句辨析

常见语病类型:

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考点6·中学语文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叫过程评价,是对语文学习的各个过程进行的

评价.目的在于及时了解语文学习的动态过程,反馈有关信息,作

为进一步改进教与学的根据.考点7·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设计课堂板书

(1)设计课堂板书的原则:

规范性原则;概括性原则;条理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2)课堂板书的类型:

提纲式;表格式;形象式;对称式;矩阵式;对比式

考点8·中学语文教学实施评价的原则

1.尊重学生的原则

2.面向全体性的原则

3.把握激励性的原则

4.重视客观性原则

5.重视启发性原则

6.评价应重视适时性原则

◢考题汇编◣

一、选择题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拟向学生推荐一部

“人力车夫”题材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适合的是().

A.钱钟书《围城》B.茅盾《子夜》

C.巴金《家》D.郁达夫《薄奠》

【答案】D.解析:

《薄奠》作者是郁达夫,描写的是一个洋车夫活着的时候,老想着自己买一辆车,但这心愿始终没有实现.他死后,家里甚至没有钱为他买一辆纸糊的洋车,小说中的“我”在车夫死后买了一辆纸糊的车去坟上祭奠.因此选D.A项《围城》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命运变迁,概括了20世纪三十年代末至40年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一代欧化知识分子的特征和命运.B项

《子夜》是以1930年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C项《家》描写的是在成

都高家公馆这样的封建大家庭中,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

玉珏,觉民与琴三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

2.教学孟浩然《过故人ft庄》,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常建《题破ft寺后禅院》B.李商隐《夜雨寄北》

C.白居易《观刈麦》D.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答案】A.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中的文体知识.B.

《夜雨寄北》是七言绝句;C.《观刈麦》是五言古诗;D.《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七言绝句.因此答案选择A选项.

3.《故乡》中有一道课后练习题:

“曾经是那样亲密无间的一对

小伙伴,现在却变得那样‘隔膜’,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你认为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体会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B.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重要意义

C.分析探讨人物发展变化的深层缘由

D.通过梳理情节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案】C.解析:

练习题中问“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旨在探讨主人公与闰土之间关系由融洽到隔膜的深层原因,只有C项与这一意旨相符.其他选项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故选C.

4.教师在讲解朗读时候,跟学生强调一些字的读音,比如“一”

“不”不同情况下读音不同,下列选项中“一”“不”读音均不相同的是().

A.统一

第一

B.一生

一样

C.不错

不认识

D.不好

不习惯

【答案】B.解析:

“一”在非去声前,读去声;在去声字前,读阳平.

5.在学习《<论语>十则》后,老师让学生根据本文中“温故知新”这个成语,来对自己的学习做个计划.下列成语中与“温故知新”的来源的不同的是().

A.世外桃源B.扑朔迷离

C.闻鸡起舞D.醉翁之意不在酒

【答案】C.解析:

“闻鸡起舞”来源于历史故事.其他来源于诗文.

6.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的一种标点符号.在《口技》中“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我们注意到了顿号所起的关键作用.判断一下在下面选项中使用正确的是().

A.我每天上班需要走路七、八分钟.B.总攻开始了,军号声呀、枪生呀、喊杀声呀、立刻混成一片,

震动着ft谷.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D.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

【答案】C.解析:

A概数的两个数字中间不能用顿号.B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助词时,并列成分之间

用逗号,不用顿号.C正确.D并列的引语、书名之间不用顿号.

7.在“文明旅游”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请学生运用幽默语言提示人们爱护草地,下列学生表达合乎要求的是().

A.小草有生命,足下请留情B.小草长得好,路过绕一绕

C.小草绿油油,爱情记心头D.眼前芳香草,千万莫醉倒

【答案】D.解析:

文中考查点是“幽默语言”,其他三项是直白语言.

8.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

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D.讲究语言精确并恰当

【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中的文体知识.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不是说明文的特点.因此答案选择C选项.

9.《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

具有日常口语

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

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下列对“学会倾听”理解正确的是().

A.恰当运用语音、语体和态势语

B.能够对提出的话语及时作出应答

C.能够感知不同个体发出的声音

D.耐心专注,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解,具体考查对口语交际目标中“学会倾听”的理解.新课标初中阶段的口语交际目标第2条明确指出:

“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D选项正确.而A选项“恰当运用语音、语体和态势语”和B选项“能够对提出的话题及时作出应答”是对“表达”的理解.C选项“能够感知不同个体发出的声音”是人的生理属性,不属于新课标提出的学生“学会倾听”的目标.故选择D选项.

10.教学《荷塘月色》,教师展示“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等多种状态的荷花图片,请学生浏览以感受课文中描写荷花的文字.对该做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教师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B.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了语言的深层内涵

C.教师通过比较提升了学生语言感悟力

D.教师有较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意识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

插图是助读系统的一种,有利于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荷塘月色》中的荷花图有利于帮助学生结合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利于提升了学生语言感悟力.

1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文中年龄的称谓的诗句,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垂髫:

婴儿一两岁

B.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

少年十七八

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豆蔻:

女子十五岁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

男子二十岁

【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A垂髫:

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B束发:

少年15岁左右;C豆蔻:

少女十三四岁.因此答案选择D选项.

12.阅读《背影》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

从描写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父亲买橘子的文字中,大家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展开分析思考.

生1:

很感人.师:

有想法,可不可以再深入一些?

生2:

细节描写在传递人物内心情感上有突出的作用.

生3:

老师,朱自清的爸爸“穿过铁道”,这是违反交通规则,多危险呐!

师:

这位同学看到了与大家迥异的地方,表明他阅读非常仔细.我们学习《背影》,就是要通过文字来体验如何表达情感,至于父亲行为是否得当,对于我们意义不大.但是请大家关注,“多危险呐”不正强调了父亲不顾安危去为儿子买橘子,这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父亲的舐犊情深吗?

全体学生:

(鼓掌)是啊!

对上面教学片段分析正确的是().

A.教师没有简单地否定学生提出的异议,体现出对学生的充分尊重.

B.教师依据散文的文体特征所做的处理有助于学生把握文体特点.

C.教师对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内容的方式没有给予恰当的肯定.

D.教师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异议,做了必要的引导与分析.

【答案】A.解析: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给予否定,体现教学评价的多元性.B选项题干没有从文体方面进行说明,本文是回忆性散文.更多从文本内容进行分析,B排除.C教师对于学生的回

答给予引导,围绕中心而言,C排除.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小组合作.

故选A.

二、简答题

以下是《皇帝的新装》的教学实录的片段.该教学片段中教师提问是否合理?

是否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请分析.

师:

这篇童话令人啼笑皆非.全文围绕一个“骗”字展开故事情节:

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老百姓传骗,小孩揭骗,骗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其实这出骗剧都是由两个骗子一手导演的.读完全文后,我们不禁对骗子深恶痛绝,恨不能置之于死地.那么你如何评判文中这两个骗子?

请同学们大胆地说出你的见解、观点.

(学生静思片刻,纷纷举手)

师:

(欣慰地)同学们的见解深刻透彻有说服力,从中也看出大家很喜欢这篇文章.那么学了本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呢?

从作品构思、做人道理等方面,请各抒己见.(学生纷纷举手)

师:

(总结过渡)听到同学们有这么多收获,老师感到非常欣慰,也希望这位同学的童话作家梦成为现实.本篇童话结尾,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话,可他还是硬着头皮参加完了游行大典.想象一下,皇帝回到宫里会采取什么行动.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给故事来一个续编.(学生立即构思、动笔,教室里一片“沙沙”的写字声)(时间有限,只要求学生说出故事梗概)

【答案】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皇帝的新装》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老童话,怎样使旧教材焕发出新的活力,是教学本课的难点所在.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己去探究、发现.第一个问题为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意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以及美好的情感,同时也为其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

了展示的平台,使学生从读、想、说中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整节课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巧妙地通过三个可操作的、开放性的问题,层层深入地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有话能说,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学生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