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用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高效训练 人口与城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2240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5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专用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高效训练 人口与城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广东专用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高效训练 人口与城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广东专用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高效训练 人口与城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广东专用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高效训练 人口与城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广东专用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高效训练 人口与城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专用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高效训练 人口与城市.docx

《广东专用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高效训练 人口与城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专用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高效训练 人口与城市.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专用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高效训练 人口与城市.docx

广东专用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高效训练人口与城市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考点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Ⅰ

1.人口增长模式的决定因素是(  )

A.人口数量

B.人口年龄结构

C.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D.人口性别结构

2.(2013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目前影响我国人口生育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计划生育政策B.经济发展水平

C.受教育程度D.传统观念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人口的发展受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又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

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

据题意回答3~4题。

3.下列各大洲中,既人口众多,自然增长率又为负值的是(  )

A.亚洲B.非洲C.欧洲D.大洋洲

4.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文化生活消费水平

D.人口政策

国家统计局4月28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全国总人口为13.39亿人,年平均增长0.57%,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

阅读材料及运用相关知识,回答5~6题。

5.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由于(  )

A.人口基数大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死亡率低D.国外人口迁入

6.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我国(  )

A.养老保险制度十分完善

B.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D.人口再生产处于“现代型”阶段

7.下列四幅图中反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状况变化的是(  )

    

    

 

8.(2013年广东茂名期中)图513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13

A.②时不会出现用地紧张的局面

B.③时人口最少,劳动力短缺现象严重

C.④时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量稳定

D.⑤时人口总数达到最小值,之后增加

(2014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2013年11月。

我国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514为“我国2003-2012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据此完成9~10题。

图514

 

9.2003-2012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是(  )

A.出生率大幅上升

B.自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C.死亡率持续下降

D.人口总数不断减少

10.我国实施该项生育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A.人口迁移数量减少B.老年人口比例下降

C.人口进入高增长阶段D.环境人口容量增加

二、单项选择题Ⅱ

11.(2013年广东潮州期中)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①增长速度仍居高不下 ②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放慢

③每年人口增长数量仍很大 ④人口增长速度地区差异较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2.(2013年广东惠州模拟)俄罗斯拟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俄罗斯这样做是为了解决(  )

A.人口增长过快问题B.人口负增长问题

C.移民迁入过多问题D.就业率低问题

13.(2013年广东潮州期中)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力缺乏

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

D.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图515为不同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15题。

图515

 

14.图中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15.图中丁国将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重

B.少年儿童比重大、失业率高

C.人口总数少、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过剩

三、双项选择题

图516为某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状况图(a)、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坐标图(b),读图回答16~17题。

 

     a          b

图516

16.a图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四阶段中,人口总数最少和最多的分别是(  )

A.甲B.乙C.丙D.丁

17.b图①、②、③、④四点所示人口增长特点与左图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基本对应的是(  )

A.①—乙B.②—丙

C.③—丁D.④—甲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渐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改善,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但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真正实现,要通过生育率下降来完成。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8~19题。

18.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不同步,其主要原因有(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生育观念不同

C.气候条件D.地形条件

19.目前上海面临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

A.卫星城镇人口比重大

B.青壮年赡养照顾众多老人负担过重

C.人口年龄构成轻,生育高峰压力大

D.人口老龄化

考点2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一、单项选择题Ⅰ

                 

1.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张教授到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学术研讨活动

B.李老师暑假期间到桂林旅游

C.刘同学在广州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并定居

D.王先生今年5月到香港出差

2.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迁移在数量和频率上的特点分别是(  )

A.增加,减慢B.增加,加快

C.减慢,减慢D.减慢,加快

3.2010年11月,国家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

与以往历届人口普查相比,本次普查中统计工作难度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A.近年来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C.国际人口迁移量过大

D.国内自发的人口流动规模很大

4.(2013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目的是追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优的自然环境

C.更多的休闲时间D.更高的经济待遇

5.城市过度拥堵会促使部分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转移,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国内到国外B.国外到国内

C.城市到郊区D.农村到城市

6.一些发达国家的人们在迁出城市若干年后又迁回城市,是由于(  )

A.乡村用地日益紧张

B.乡村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C.城市环境日益改善

D.城市地价不断上涨

图522为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7~8题。

图522

 

7.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

A.2003年B.2005年C.2007年D.2008年

8.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市(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出现逆城市化

C.产业转移和升级

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2013年广东深圳模拟)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52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图523

9.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10.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B.安徽C.湖南D.河南

二、单项选择题Ⅱ

11.(2013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每逢我国传统佳节,许多旅外华人喜欢聚集在一起。

这主要受(  )

A.国家政策的影响B.民族文化的影响

C.交通条件的影响D.地形气候的影响

12.(2013年广东茂名期中)我国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期间,广东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原因是(  )

A.政区变更,香港和澳门的纳入

B.政策优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提高

C.经济发展,人口死亡率下降

D.人口迁入,人口机械增长加快

13.(2013年广东汕头期中)根据图524所示信息判断,影响刘小妹和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图524

A.经济因素和自然条件

B.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和矿产开发

D.交通条件和水源条件

图525是我国某铁路枢纽2010年各月旅客流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4~15题。

图525

14.旅客流量最大月的人口流动主要发生在(  )

A.山区与平原之间

B.乡村与城市之间

C.内地与边疆之间

D.南方与北方之间

15.诱发该月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历史文化B.政治经济

C.生态环境D.自然灾害

三、双项选择题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图526),据此回答16~17题。

图526

 

16.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非洲迁往中东

D.从欧洲迁往非洲

17.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北京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

18.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D.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考点3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单项选择题Ⅰ

1.有关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人口合理容量小

C.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人口合理容量大

D.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目前的人口数

2.决定一定区域内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状况B.民族构成

C.人口密度D.城市化水平

3.(2013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描述错误的是(  )

A.环境承载力反映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环境承载力在区域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是恒定不变的

C.环境承载力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逐渐提高

D.一定条件下环境承载力随着空间的扩大而增大

4.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A.人口密度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D.人口素质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据此回答5~6题。

5.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6.为提高我国土地的环境承载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B.开发新能源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变耕地为工业用地

7.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科技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的是(  )

读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完成8~9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16亿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10亿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8亿~9亿

富裕型消费水平

7亿之内

8.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

A.约16亿B.10亿之内

C.8亿~9亿D.7亿之内

9.表中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10.实现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最关键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劳动者素质

C.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D.加大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单项选择题Ⅱ

11.有关“木桶效应”,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的桶板

B.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

C.如果桶板代替资源,则长的板决定了人口的容量

D.地球上人口的容量决定于人类自身

2011年4月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间1.07%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0.5个百分点。

从年龄构成看,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

结合人口增长趋势图(图532),回答12~13题。

图532

 

12.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

A.我国合理人口容量大约是16亿人

B.我国人口承载量极限值约100亿人

C.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D.到2040年前后,我国将达到人口合理容量

13.到21世纪中叶以后,我国有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生育观念变化的必然结果

B.重大自然灾害影响导致死亡率上升

C.老年人口比重大,导致死亡率上升

D.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14~15题。

气候区

合理人口容量/亿

合理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1)

热带雨林气候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

9.30

100

地中海气候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7.35

30

14.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

15.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三、双项选择题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图533),回答16~17题。

图533

16.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B.P′为环境承载力

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D.P为环境承载力

17.图中反映了(  )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C.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D.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18.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发达国家应(  )

A.超出本国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B.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权利

C.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D.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

考点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一、单项选择题Ⅰ

1.(2014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关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城市规划影响,城市空间形态与所处地理环境关系不大

B.山区受地形限制,不同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差别不大

C.山区用地比较集中,城市空间形态往往形成同心圆状

D.沿河谷发展的城市,城市空间形态往往呈条带状

2.城市内部商业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气候类型

B.科技发展水平

C.居民受教育程度

D.市场和交通状况

3.(2014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下列关于城市商业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商业区只分布在城市中心,呈块状分布

B.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区

C.商业区是城市内所有商业集中分布的地区

D.在交通干线上都会形成中心商务区

4.(2013年广东深圳模拟)读图54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542

A.该市城市地域结构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

B.市区的工厂外迁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

C.住宅区内只有住宅用地

D.市中心商业用地付租能力最低

图543为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图543

5.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其中c区域通常是(  )

A.中心商务区

B.批发与轻工业区

C.低级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

6.图中所示城市空间结构(  )

A.是同心圆模式

B.受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明显

C.往往形成于城市发展早期

D.该空间结构的形成不考虑环境要素

7.(2013年广东汕头期中)下面是某城市功能分区的四种方案,最合理的是(  )

8.(2013年广东潮州期中)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外缘的主要原因是(  )

A.那里地价比较便宜

B.那里环境条件比较优越

C.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

D.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作区

读图544,完成第9~10题。

图544

9.A、B、C分别代表(  )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10.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

A.交通干线经过B.人口稠密

C.距离市中心近D.地形平坦

二、单项选择题Ⅱ

读城市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示意图(图545)。

据此回答11~13题。

图545

11.在大多数大城市中P区域形成的主要功能区是(  )

A.工业区B.住宅区

C.中心商务区D.高科技区

12.该功能区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交通便利B.地租较高

C.人口密集D.科技发达

13.影响城市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租高低B.建筑水平

C.环境质量D.发展历史

(2013年广东潮州期中)读某大城市功能分区分布简图(图546),回答14~15题。

图546

14.关于城市的功能分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C.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15.若在该城建立一幢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楼房,应布局在(  )

A.aB.bC.cD.d

三、双项选择题

图547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据此回答16~17题。

图547

16.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

A.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B.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C.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D.城市规模扩大

17.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

A.蔬菜种植基地B.高新技术开发区

C.大学城D.美术馆

18.关于商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呈片状分布,在城市用地中占小部分

B.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街角路口处

C.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

D.商业区的市场一般较小

考点5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Ⅰ

                 

1.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城市人口规模B.城市经济规模

C.城市用地规模D.城市地域位置

2.下列各组单位中一般县城没有的是(  )

①百货公司 ②工厂、汽车站 ③大型专业商店、商品批发中心 ④专业医院、大专院校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3.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三类:

①省会、②地级市、③县和县级市,其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①

C.①<②<③D.③<①<②

4.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等级越高的城市,城市(  )

A.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B.数量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C.数量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D.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5.执信中学附近既有“风味村”这样的饮食店,也有“花园酒店”这样的宾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饮食店服务范围大、数目少

B.宾馆服务范围大、数目多

C.饮食店服务范围小、数目多

D.宾馆服务范围小、数目少

6.有关德国南部城市体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城市的数目最多

B.大城市之间的距离相距较近

C.小城市的数目最多

D.小城市之间的距离相距较远

图551是某地区同一类型四家百货公司的需求门槛和销售范围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图551

7.依据盈利多少,四公司盈利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A>B>C>DB.B>C>A>D

C.D>B>C>AD.C>A>D>B

8.本地区能容纳这种类型的百货公司合理数量是(  )

A.4家B.3家

C.2家D.1家

9.下列城市的服务范围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北京→天津→石家庄→邯郸

B.上海→杭州→苏州→南京

C.阳朔→桂林→北海→南宁

D.顺德→佛山→深圳→广州

10.(2013年广东潮州期中)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是(  )

A.重叠交错,层层嵌套B.界限分明,彼此相离

C.界限分明,偶有交错D.重叠交错,同级嵌套

二、单项选择题Ⅱ

图552是中心地市场区域图,读图完成第11题。

图552

 

11.关于中心地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C<BB.A<B<C

C.A>B>CD.A<C<B

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

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

如图553所示(初一、十一、廿一均为逢一,其余类推)。

据此回答12~13题。

图553

12.该地区(  )

A.集镇等级分为两级

B.集市的周期为3天

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

D.②地的服务功能比①地齐全

13.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

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

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

D.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图554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地区海港及其腹地关系的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其人口的规模。

据此回答14~15题。

图554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1和P2有各自的服务范围,彼此并不重叠

B.P1和P2的服务范围以各自为中心,均衡地向四周扩展

C.P1的服务人口大于P2

D.所有运输干线都是因为城市之间发展需求而兴建

15.图示高速公路的主要影响是(  )

A.P1港腹地范围扩大,窗口作用加强

B.P2港腹地范围缩小,经济衰退

C.M1、M2城镇经济区位明显改善

D.M2城镇将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三、双项选择题

图555中R1、R2、R3三个圆分别表示三个不同等级的城市,且R1<R2<R3,据图完成16~18题。

16.三个城市服务职能符合规律的是(  )

图555

A.R1——小学,R2——中学,R3——大学

B.R1——小学,R2——大学,R3——中学

C.R1——书摊,R2——书店,R3——书城

D.R1——书店,R2——书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