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五能源工程系毕业设计模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2179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档五能源工程系毕业设计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文档五能源工程系毕业设计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文档五能源工程系毕业设计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文档五能源工程系毕业设计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文档五能源工程系毕业设计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档五能源工程系毕业设计模板.docx

《文档五能源工程系毕业设计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档五能源工程系毕业设计模板.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档五能源工程系毕业设计模板.docx

文档五能源工程系毕业设计模板

摘要

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既具有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又提高了控制的鲁棒性和实时性,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但由于传统神经网络控制器采用BP学习算法,存在着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等问题,影响了该模型的进一步应用。

基于此,本文对传统BP学习算法进行改进,并将此应用到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中,和数字锁相环控制组成复合控制,对感应加热电源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十分有效的。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提出了改进的分层递阶BP(HBP)和改进的双向权值调整两种学习算法。

HBP网络结构被划分为多个单独的BP网络,每个BP网络分别用单独的学习速率和误差来训练权值。

通过应用HBP算法在非线性系统辨识中进行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改进的双向权值调整学习算法是单隐层神经网络结构,将神经网络权值的调整分成两个阶段:

正向阶段调整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值,反向阶段调整输入层到隐含层的权值。

这样构建的网络结构简单,弥补了传统BP算法的不足。

(2)基于改进的HBP算法,提出了应用HBP算法训练RBF网络连接权的改进RBF神经网络,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了RBF网络的性能和训练速率。

(3)通过采用改进双向权值调整学习的BP学习算法完成对被控对象的辨识,改进RBF神经网络训练控制器参数,学习速率自调整的BP算法训练自适应滤波器,提出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

通过对该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4)将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和数字锁相环控制相结合,提出复合控制器,并对感应加热电源进行控制。

当逆变器开关频率与负载固有谐振频率误差值大于或等于偏差设定值时,采用单纯的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进行频率修正;当频率误差值小于偏差设定值时,采用数字锁相环控制,进行频率和相位同时高精度修正。

与传统锁相环控制感应加热电源进行对比,复合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快速性,改进了感应加热电源的性能。

关键词: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BP算法;RBF算法;锁相环

 

中文摘要部分格式要求:

(1)“摘要”是摘要部分的标题,不可省略。

标题“摘要”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再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

黑体,居中,字号:

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

(2)论文摘要应不少于300字。

(3)摘要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体:

宋体,字号:

小四,行距:

多倍行距1.25,间距:

段前、段后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4)摘要正文后,列出3-5个关键词。

“关键词:

”是关键词部分的引导,不可省略。

关键词请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5)关键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多倍行距1.25。

关键词词间用分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3-5个,黑体,小四,加粗。

中文摘要部分格式注意事项:

(1)论文摘要是论文的缩影,文字要简练、明确。

内容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突出论文的新见解部分。

单位制一律换算成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制,除特别情况外,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码。

文中不允许出现插图。

重要的表格可以写入。

(2)摘要中的编号和标点用TimesNewRoman字体,摘要和结论中如需要出现序号的采用“

(1)、

(2)”的形式,字体为TimesNewRoman(英文中编号与此要求相同)。

目录

1绪论1

1.1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

1.3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

2正文格式说明2

2.1论文格式基本要求2

2.2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2

2.3论文正文格式3

2.4章节标题格式3

2.5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4

2.6正文中的编号4

3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5

3.1图的格式说明5

3.1.1图的格式示例5

3.1.2图的格式描述5

3.2表的格式说明6

3.2.1表的格式示例6

3.2.2表的格式描述7

3.3公式的格式说明8

3.3.1公式的格式示例8

3.3.2公式的格式描述8

3.4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8

3.4.1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示例8

3.4.2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9

3.4.3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9

3.4.4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示例10

3.5量和单位的使用10

3.5.1使用方法10

3.5.2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10

3.6规范表达注意事项12

3.6.1名词术语12

3.6.2数字12

3.6.3外文字母12

3.6.4量和单位13

3.6.5标点符号13

3.7流程图13

4打印说明14

4.1封页14

4.1.1封皮14

4.1.2目录14

4.2正文14

5第五章题目(黑体,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15

5.1第五章第一节题目(黑体,四号,1.5倍行距,段前0.5行)15

5.1.1第五章第一节一级题目(黑体,小四,1.5倍行距,段前0.5行)15

5.2第五章第二节题目15

5.2.1第五章第二节一级题目15

6第六章题目(黑体,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16

6.1第六章第一节题目(黑体,四号,1.5倍行距,段前0.5行)16

6.1.1第六章第一节一级题目(黑体,小四,1.5倍行距,段前0.5行)16

6.2第六章第二节题目16

结论17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1绪论

1.1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从绪论开始,是正文的起始页,页码从1开始编排。

绪论包含的内容:

说明毕业设计(论文)的主题和选题的范围;对本设计(论文)研究主要范围内已有文献的评述;说明本设计(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注意不要与摘要内容雷同。

建议与相关历史回顾、前人工作的文献评论、理论分析等相结合,重点阐述论文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等。

注意:

是否如实引用前人结果反映的是学术道德问题,应明确写出同行相近的和已取得的成果,避免抄袭之嫌。

书写格式说明:

标题“绪论”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

黑体,字号:

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

绪论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字体:

宋体,字号:

小四,行距:

多倍行距1.25,间距:

段前、段后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2正文格式说明

正文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要着重反映学生自己的设计、开发或研究工作,要突出新的见解,例如新思想、新观点、新规律、新研究方法、新结果等。

正文一般可包括:

理论分析;试验装置和测试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及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等。

正文要求论点正确,推理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精练,条理分明,文字图表清晰整齐,计算单位采用国务院颁布的《统一公制计量单位中文名称方案》中规定和名称。

各类单位、符号必须在论文中统一使用,外文字母必须注意大小写,正斜体。

简化字采用正式公布过的,不能自造和误写。

利用别人研究成果必须附加说明。

引用前人材料必须引证原著文字。

在论文的行文上,要注意语句通顺,达到科技论文所必须具备的“正确、准确、明确”的要求。

2.1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1)纸型:

A4纸,单面打印;

(2)页边距:

上3.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3)页眉:

2.5cm,页脚:

2cm,左侧装订;

(4)字体:

正文汉字全部为宋体、小四,正文英文为TimesNewRoman,小四;

(5)行距:

多倍行距:

1.25,段前、段后均为0,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2.2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

页码应由绪论首页开始,作为第1页。

将摘要、Abstract、目录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

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页脚底部居中位置,宋体,小五。

奇、偶数页页眉相同,宋体,五号,居中。

填写内容是“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模板中已经将字体和字号要求自动设置为缺省值,只需双击页面中页眉位置,按要求将填写内容替换即可。

2.3论文正文格式

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字体:

宋体,字号:

小四,行距:

多倍行距1.25,间距:

段前、段后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论文中文字之间不允许有空行,文字与图之间不允许有多行空白。

模板中已经自动设置为缺省值。

模板中的正文内容不具备自动调整格式的能力,如果要粘贴,请先粘贴在记事本编辑器中,再从记事本中拷贝,然后粘贴到正文中即可。

或者使用手动设置,将粘贴内容的格式设置成要求的格式。

2.4章节标题格式

(1)每章的章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

黑体,居左,字号:

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

每章另起一页。

章序号为阿拉伯数字。

在输入章标题之后,按回车键,即可直接输入每章正文。

(2)每节的节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2”,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

黑体,居左,字号:

四号,1.5倍行距,段后为0,段前0.5行。

(3)节中的一级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3”,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

黑体,居左,字号:

小四,1.5倍行距,段后为0,段前0.5行。

正文各级标题编号的示例如下所示。

 

2.5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

各章之间应重新分页,使用“分页符”进行分隔。

设置方法:

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分隔符(B)…”,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分隔符类型为“分页符”,确定即可另起一页。

2.6正文中的编号

正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

如图1.2,表2.3,附注4.5,式6.7等。

如“图1.2”就是指本论文第1章的第2个图。

文中参考文献采用阿拉伯数字根据全文统一编号,如文献[3],文献[3,4],文献[6-10]等,在正文中引用时用右上角标标出。

附录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另行编号,如图A1,表B2,附注B3,或文献[A3]。

3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

3.1图的格式说明

3.1.1图的格式示例

图在正文中的格式示例如图3.1所示。

图3.1样式

图3.1显示了论文模板中所定义的样式选择方法。

使用鼠标选择相应的样式,对应的文字格式就发生相应改变。

3.1.2图的格式描述

(1)图的绘制方法

①论文中的图不能直接粘贴自其它文献,必须自己画。

②简单文字图可用WORD直接绘制。

(2)图的位置

①图居中排列;

②图与上文应留一行空格;

③图中若有附注,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和右半圆括号按顺序编排,如注1),附注写在图的左下方,与图的左边对齐;图在正文中应有说明;

(3)图的版式

①“设置图片格式”的“版式”为“上下型”或“嵌入型”,不得“浮于文字之上”。

②图的大小尽量以一页的页面为限,不要超限,一旦超限要加续图。

(4)图名的写法

①图名居中并位于图下,编号应分章编号,如图3.1、图3.2,图编号与图名之间空一个字或全文一致;若有分图应加分图编号,如(a)、(b)、(c)等并加分图名,分图名(格式与图名相同)不能省略,分图之间不留空行;在正文中表示为图3.1(a)、图3.1(b),对图的引用必须表示在正文中。

②图名与下文留一空行,图名可以有引用。

③图及其名称要放在同一页中,不能跨接两页。

④图内文字清晰、美观。

⑤中文图名设置为宋体,英文图名设置为TimesNewRoman,五号,居中。

⑥论文的图中文字不能大于五号字体且全文要一致。

⑦图中的变量第一次出现应在文中有说明,图中变量要用斜体。

⑧一副图有多个分图并且需要跨页的情况,需要将图名在前后页都写出。

⑨论文中的程序截图不需要满足其中文字和数字不能大于标题的规定,但是必须清晰美观;各类图最好不要超过论文左右页边距宽度的2/3;图的下边缘与图名之间间距不得超过0.5cm,仿真图坐标轴一般应有单位。

3.2表的格式说明

3.2.1表的格式示例

论文中的表格要求尽可能用三线表(两边线型为1.5磅,中间0.5磅),不能用三线表的建议用图来表示,表在正文中的常用格式如表3.1至表3.3所示,请参考使用。

物流的概念和范围如表3.1表述。

表3.1物流的概念和范围

本质

过程

途径或方法

规划、实施、控制

目的或目标

适应顾客的需求(产品、功能、数量、质量、时间、价格)

表3.2和表3.3是公司销售情况……。

表3.2统计表

产品

产量

销量

产值

比重

手机

11000

10000

500

50%

电视机

5500

5000

220

22%

合计

17600

16000

1000

100%

表3.3分栏表

年度

产品

产量

销量

产值

2004

手机

11000

10000

500

计算机

1100

1000

280

2005

手机

16000

13000

550

计算机

2100

1500

320

3.2.2表的格式描述

(1)表的绘制方法

表要用WORD绘制,不要粘贴。

(2)表的位置

①表格居中排列。

②表格与下文应留一行空格。

③表中若有附注,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和右半圆括号按顺序编排,如注1),附注写在表的左下方,与表的左边对齐。

(3)表的版式

①表的大小尽量以一页的页面为限,不要超限,一旦超限要加续表;续表表头应重复书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X.X”。

(4)表名的写法

①表名应当在表的上方并且居中。

编号应分章编号,如表3.1、表3.2。

②表名与上文留一空行,表编号与表名之间空一个汉字或。

③表内汉字全文统一,设置为宋体,五号;表中的英文、数字也统一设置为TimesNewRoman,变量字体与正文或公式中一致。

④中文表名设置为宋体,英文表名设置为TimesNewRoman,五号,且居中;表名可以有引用,对表的引用必须表示在正文中。

3.3公式的格式说明

3.3.1公式的格式示例

设电流边带值

,式2.18等效为:

(3.1)

其中,若变流器采用单极性调制,

;若采用双极性调制,则

3.3.2公式的格式描述

(1)公式要居中。

(2)公式序号应按章编号,公式编号在行末列出,如(3.1)、(3.2),所有编号要靠右对齐;文中不引用的公式不必编号但需要居中;对公式的说明内容为公式的换行居中表示,不编号。

(3)公式位置:

公式之间及上下文间设置半行间距或者6磅,作者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以保证格式协调和美观。

(4)公式说明不缩进;公式的字体大小不能大于正文字体。

(5)编号的公式应在正文中有引用,引用型式为“式3.1”。

(6)公式和图中的变量第一次出现应在文中有说明,公式中的函数用正体。

(7)公式及正文中的一般变量(或一般函数)用斜体,矢量用粗斜体;常用函数、数字运算符、化学元素符号及分子式、单位符号、人名地名的外文字母等用正体。

公式及正文中的变量下标用做描述说明的用正体,变量用斜体。

(8)变量在文中和公式中的大小要一致。

3.4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3.4.1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示例

关于主题法的起源众说不一。

国内有人认为“主题法检索体系的形式和发展开始于1856年英国克雷斯塔多罗(Crestadoro)的《图书馆编制目录技术》一书”,“国外最早采用主题法来组织目录索引的是杜威十进分类法的相关主题索引……”[1]。

也有人认出为“美国的贝加逊·富兰克林出借图书馆第一个使用了主题法”[2-4]。

3.4.2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引用的文献在正文中用方括号和阿拉伯数字按顺序标注在引用处。

标题中不能出现引用。

3.4.3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1)参考文献按照在正文中引用的顺序进行编码。

(2)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文作者名应缩写),作者间用“,”间隔。

作者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al”。

(3)标题“参考文献”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再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

黑体,居中,字号:

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

(4)参考文献正文汉字设置为字体:

宋体,居左,字号:

五号,多倍行距1.25行,段后、段前均为0。

参考文献正文英文设置为字体:

TimesNewRoman,居左,字号:

五号,多倍行距1.25行,段后、段前均为0。

参考文献第二行起悬挂缩进2字符。

(5)按照引用的文献类型不同使用不同的表示方法。

①专著(注意应标明出版地及所参阅内容在原文献中的位置),表示方法为:

[序号]作者.书名(版本)[M].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②期刊,表示方法为: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页码.

③会议论文,表示方法为:

[序号]作者.题名[A].见(In):

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④电子文献,表示方法为:

[序号]作者.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出版地:

出版者,发表或更新日期:

起止页码.

⑤学位论文,表示方法为: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年份:

起止页码.

⑥专利文献,表示方法为:

[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授权或公布)日期.

⑦技术标准、规范,表示方法为:

[序号]技术标准(责任者,编者),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注】期刊中确实没有卷的可以不写,除上述7种文献类型外的其它类型不得列入参考文献。

没法列入参考文献的参考资料可以在致谢中体现。

3.4.4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示例

参考文献书写示例请见“参考文献”部分。

3.5规范表达注意事项

3.5.1名词术语

应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应按有关的标准或规定使用工程技术名词术语;应使用公认共知的尚无标准或规定的名词术语。

作者自拟的名词术语,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须加注说明。

表示同一概念或概念组合的名词术语,全文中要前后一致。

外国人名可使用原文,不必译出。

一般的机关、团体、学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的名称,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必须写全称。

3.5.2数字

数字的使用必须符合新的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3.5.3外文字母

文中出现的易混淆的字母、符号以及上下标等,必须打印清楚或缮写工整。

要严格区分外文字母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和黑白体等,必要时用铅笔注明,尤其注意上下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

(1)斜体

斜体外文字母用于表示量的符号,主要用于下列场合:

①变量符号、变动附标及函数。

②用字母表示的数及代表点、线、面、体和图形的字母。

③特征数符号,如Re(雷诺数)、Fo(傅里叶数)、Al(阿尔芬数)等。

④在特定场合中视为常数的参数。

⑤矢量、矩阵用黑体斜体。

(2)正体

正体外文字母用于表示名称及与其有关的代号,主要用于下列场合:

①有定义的已知函数(例如sin,exp,ln等)。

②其值不变的数学常数(例如e=2.7182818…)及已定义的算子。

③法定计量单位、词头和量纲符号。

④数学符号。

⑤化学元素符号。

⑥机具、仪器、设备和产品等的型号、代号及材料牌号。

⑦硬度符号。

⑧不表示量的外文缩写字。

⑨表示序号的拉丁字母。

⑩量符号中为区别其它量而加的具有特定含义的非量符号下角标。

3.5.4量和单位

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一律采用新的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

3.5.5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使用必须符合新的国家标准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

3.6流程图

流程图要规范,基本参考格式如图3.2所示

图3.2样式

4打印说明

4.1封页

4.1.1封皮

学校统一发放,见文档九。

4.1.2摘要

单面打印。

4.1.3目录

单面打印。

4.2正文

正文从绪论开始到致谢结束,双面打印。

5第五章题目(黑体,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

5.1第五章第一节题目(黑体,四号,1.5倍行距,段前0.5行)

5.1.1第五章第一节一级题目(黑体,小四,1.5倍行距,段前0.5行)

5.2第五章第二节题目

5.2.1第五章第二节一级题目

6第六章题目(黑体,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

6.1第六章第一节题目(黑体,四号,1.5倍行距,段前0.5行)

6.1.1第六章第一节一级题目(黑体,小四,1.5倍行距,段前0.5行)

6.2第六章第二节题目

结论

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形的基础理论,包括分形的基本概念、特征以及分形特性的判别方法。

然后分析了电力系统负荷变化的特点,证明电力系统负荷变化具有随机性;通过分析电力系统负荷曲线特性,证明其变化具有周期性规律;利用分形维数和Kolmogorov熵分析电力系统负荷特性,验证其具有分形特性。

最后根据分形理论建立了基于分形理论的电力系统负荷短期预测模型,进行实例预测,并与非线性理论中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实例预测比较,结果证明将分形理论用于电力系统负荷短期预测是可行的,并且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较高,同时具有很好的普适性。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对C-C方法计算电力系统短期负荷的时间延迟时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修正。

选取

的第一个局部最小点作为最佳时间延迟,并且不采用平均分块策略。

实验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方法对时间延迟的判断更加准确。

(2)分析了电力系统负荷的日变化规律、周变化规律和年变化规律,得出电力系统负荷变化既有随机性,又有一定的周期性结论。

通过运用分形理论,计算电力系统短期负荷的分维数,验证了电力系统短期负荷在具有分形性,即电力系统负荷时间序列具有自相似性和标度不变性。

通过计算电力系统短期负荷的Kolmogorov熵,表明电力系统负荷是介于规则运动和随机运动之间的,是有序与无序、确定性与随机性相统一的非线性系统,同时也表明该电力系统短期负荷具有可预测性。

(3)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电力系统负荷短期预报模型。

以南方某地区2009年9月电力系统短期负荷数据为依据进行实例预测,并与非线性理论中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分形理论的电力系统负荷短期预测是可行的,并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本文所用的是单分形理论,可以进一步考虑多分形理论在电力系统负荷短时预报中的应用,建立基于多分形理论的负荷预报模型。

(2)研究基于分形神经网理论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模型,使得预测结果更准确。

结论书写格式要求:

(1)标题“结论”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再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

黑体,居中,字号:

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