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知识要点01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2178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01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01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01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01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01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01及答案.docx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01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知识要点01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01及答案.docx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01及答案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01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世贸组织处理发达成员方与发展中成员方之间贸易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是(D)。

A、允许例外和保障措施原则

B、互惠原则

C、公平贸易原则

D、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原则

2.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单指(B)而言。

A、世界进口总额

B、世界出口总额

C、世界进出口总额

D、世界进口差额

3.按照征税的目的不同,关税可以分为(B)。

A、进口税和出口税

B、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C、从价税和从量税

D、普通关税和特惠关税

4.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生产要素也可以在成员之间自由流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是(D)。

A、优惠贸易安排

B、自由贸易区

C、关税同盟

D、共同市场

5.大卫•李嘉图的代表著作是(C)。

A、《国富论》

B、《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C、《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D、《国际贸易原理》

6.一国拥有的劳动要素充裕,故它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

这种说法来自(C)。

A、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B、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C、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D、维农的产品周期理论

7.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是(D)。

A、产业内贸易说

B、技术差距说

C、人力资本说

D、重叠需求论

8.不是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有(A)。

A、专业化效应

B、竞争效应

C、规模经济效应

D、学习效应

9.许可证制度是一种(C)。

A、关税壁垒措施

B、鼓励出口的措施

C、管制进出口的措施

D、鼓励进口的措施

10.WTO的一个旨在消除非关税壁垒的基本原则是(D)。

A、透明度原则

B、公平贸易原则

C、非歧视原则

D、禁止数量限制原则

11.关贸总协定主持的第8轮多边贸易谈判称作(A)。

A、乌拉圭回合

B、日内瓦回合

C、多哈回合

D、东京回合

12.规模经济指(B )。

A、产品的单位成本随总销量的增加而降低

B、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

C、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增

D、产品的单位成本不随产量变化

13.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应该集中资源发展(A)。

A、劳动密集型产业

B、资本密集型产业

C、技术密集型产业

D、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14.技术和效率的相对差异决定了不同国家相对成本的差异和贸易的可能性,这种观点来自(B)。

A、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B、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C、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D、规模经济理论

15.在历史上首次阐明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的学者是(C)。

A、重商主义者

B、重农主义者

C、亚当•斯密

D、大卫•李嘉图

二、是非题(每题2分,共40分)

1.当代世界贸易以发达国家为主。

(T)

2.自1989年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已经由经济论坛发展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F)

3.人均收入水平接近的国家,重叠需求的范围比较大。

(T)

4.要素禀赋理论能够解释产业内贸易。

(F)

5.按照绝对优势理论,任何国家都可以参加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利(F)

6.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该国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税收。

(F)

7.重叠需求理论是由弗农(Vernon)提出的。

(F)

8.生产函数(productionfunction)表示生产要素数量或者生产要素的组合和其所能够生产出来的产量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函数。

(F)

9.自由贸易这一思想首先是由美国的工业资产阶级提出来的。

(F)

10.对外贸易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T)

11.关税同盟要求成员方之间取消关税壁垒,并实行对外统一关税,但不涉及非关税壁垒。

(F)

12.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对外贸易的利益集中的表现在各国能够实现互通有无。

(F)

13.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T)

14.要素禀赋理论基本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F)

15.WTO规则规定,WTO的成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履行市场开放的承诺,禁止例外和特殊化。

(F )

16.国际上普遍认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比较成功,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墨西哥受益最大。

(T)

17.要素价格均等化意味着两国同一种要素的价格将会完全相同。

(F)

18.贸易创造效应是因区域经济一体化给成员国带来的好处,而贸易转移效应是因区域经济一体化对非成员国造成的损失。

(F)

19.贸易保护必然会损害相关产业的利益。

(T)

20.在契约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要素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所有生产者都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T)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析内部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的关系。

(1)内部规模经济的含义。

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往往会形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各厂商生产不同于其它厂商的差异产品,行业内厂商的数量及其所生产的差异产品种类与市场规模有关,市场规模大的国家能够容纳的厂商数量多,生产的差异化产品种类也多。

(2分)

产业内贸易是一国在同一产业内既出口又进口的现象,是一种新型的贸易形式。

(2分)

(2)在封闭条件下,每个国家的市场规模都较小,在行业内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每个国家能够生存下来的厂商数量有限,生产有限的几种差异化产品。

(2分)

(3)在开放条件下,每个国家都可以向其它国家出口或进口差异化产品,市场规模扩大。

一方面,两个国家原有的厂商扩大生产规模,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取得更大的规模经济效果;另一方面会导致更多的厂商进入这个行业,生产并出口更多的差异化产品。

(2分)

(4)建立在内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的国际贸易发生在同一个行业内,是产业内贸易。

(2分)

2.试述关税同盟的动态经济效果

(1)关税同盟的含义和存在问题。

关税同盟是指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

存在的问题:

①鼓励成员国增加更加隐蔽的非关税壁垒;

②成员国的国内限制措施仍然构成了相互之间自由贸易的障碍。

(2分)

组成关税同盟,除贸易创造、贸易转移等静态效果外,建立关税同盟还会产生一系列重要的动态经济效果。

①贸易创造(tradecreation):

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

②贸易转移(tradediversion):

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

(4分)

(3)关税同盟的动态经济效果。

①加强市场竞争。

②规模经济。

③促进投资。

④促进技术进步。

(4分)

3.试述倾销与反倾销。

答:

一般来说,倾销是指出口国以比国内更低的价格或者低于平均成本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销售,是国际贸易中的价格歧视。

(2分)

倾销可分为持续性倾销、间歇性倾销。

间歇性倾销又分为掠夺性倾销和偶发性倾销。

倾销经常被企业用来作为争夺国外市场的手段,这时倾销变成了一种不公平不正常的竞争。

(一)持续性倾销(persistentdumping)

形成持续性倾销的三个条件:

(1)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2)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所面临需求弹性不同;

(3)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隔离的。

(二)掠夺性倾销(predatorydumping):

是指为了排除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又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

掠夺性倾销通常被视为一种“不公平贸易”行为。

(4分)

关贸总协定以及目前的世界贸易组织在努力降低各国关税壁垒的同时,却允许各国对倾销征收关税,以消除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

至于如何确定某一进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WTO反倾销协议》有明确规定,主要看这一产品是否以低于它的正常价值在国外市场销售。

倾销成立是进口国实行反倾销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

进口国是否应该对倾销采取反击措施,还主要看倾销是否真正伤害了本国企业。

根据WTO规定,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倾销成立;国内产业受损;倾销与损害有因果关系。

当进口国认为外国企业有倾销行为时,可以发起调查,目的在于核实是否存在倾销、产业损害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如果(满足反倾销条件)调查结果表明倾销存在、产业受损且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并确定了倾销幅度,进口国就可以实施反倾销措施。

一般是征收反倾销税,以抵消出口国不合理的价格优势。

征收额不可大于倾销幅度。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处理同其他不同成员方关系的基本准则是(B)。

A、国民待遇原则

B、最惠国待遇原则

C、公平贸易原则

D、透明度原则

2.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是(C)。

A、两者没有连系

B、两者为平行关系

C、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D、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基础

3.许可证制度是一种(C)。

A、关税壁垒措施

B、鼓励出口的措施

C、管制进出口的措施

D、鼓励进口的措施

4.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最松散的一种形式是(A)。

A、优惠贸易安排

B、自由贸易区

C、关税同盟

D、共同市场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国际贸易可以改善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

B、国际贸易会影响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

C、国际贸易有利于一国的所有国民

D、国际贸易对一部分人有利,对一部分人不利。

6.下列哪一种学说不是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C)。

A、自然资源说

B、人力资本说

C、技术差距说

D、需求逆转

7.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是(D)。

A、产业内贸易说

B、技术差距说

C、人力资本说

D、重叠需求论

8.一个小企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平均成本的变化趋势一般是(C)。

A、上升

B、下降

C、先下降后上升

D、不变

9.一国拥有的劳动要素充裕,故它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

这种说法来自C)。

A、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B、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C、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D、维农的产品周期理论

10.俄林解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依据的是(C)。

A、商品绝对成本差异

B、规模经济效益递增

C、要素禀赋相对差异

D、产品差别

1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B、产品品质的国际差异

C、要素禀赋的国际差异

D、需求的国际差异

12.任何国家都可以参与国际贸易并获益的观点出自(D)。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绝对优势理论

D、比较优势理论

13.成员方之间消除贸易壁垒,实行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方对非成员方的贸易壁垒不发生变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称为(B)。

A、优惠贸易安排

B、自由贸易区

C、关税同盟

D、共同市场

14.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贸易有非成员方向成员方的转移以及因此造成的经济福利损失效应,称为(D)。

A、贸易收缩

B、贸易减少

C、贸易创造

D、贸易转移

15.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中最高级的形式是(B)

A、完全经济一体化

B、经济联盟

C、共同市场

D、关税同盟

二、是非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并且两种商品的劣势程度是相同的,则不会发生贸易。

(T)

2.重叠需求理论可以解释产业间贸易。

(F)

3.WTO反倾销和反补贴规则是其公平贸易原则的重要体现。

(T)

4.中国大量出口家用电脑的现象与要素禀赋理论并不矛盾。

(T)()

5.WTO规定,WTO成员的关税在按规定削减后不得再提高。

(T)

6.人均收入水平接近的国家,重叠需求的范围比较大。

(T)

7.重叠需求理论是由弗农(Vernon)提出的。

(F)

8.贸易保护往往因外国政府的报复而失败。

(T)

9.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贸易特点是创新国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逐渐成为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F)

10.当代世界贸易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的。

(F)

11.国际上普遍认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比较成功,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墨西哥受益最大。

(T)

12.普遍优惠制的实施使发展中国家享受到关税优惠。

( T)

13.WTO的第三、四、五届部长级会议依次为西雅图会议、多哈会议和坎昆会议。

(T)

14.如果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大,那么两国的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T)

15.WTO规则规定,WTO的成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履行市场开放的承诺,禁止例外和特殊化。

(F )

16.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没有竞争优势,参与国际贸易也是有利的。

(T)

17.根据赫—俄模式,一国对外贸易的流向应是:

出口的是密集地使用了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是密集地使用了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T)

18.贸易保护必然会损害相关产业的利益。

(T)

19.关贸总协定的管理范围包括整个货物贸易,但不包括服务贸易。

(F)

20.贸易创造效应是因区域经济一体化给成员国带来的好处,而贸易转移效应是因区域经济一体化对非成员国造成的损失。

(F)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析内部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的关系。

 

(1)内部规模经济的含义。

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往往会形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各厂商生产不同于其它厂商的差异产品,行业内厂商的数量及其所生产的差异产品种类与市场规模有关,市场规模大的国家能够容纳的厂商数量多,生产的差异化产品种类也多。

(2分)

产业内贸易是一国在同一产业内既出口又进口的现象,是一种新型的贸易形式。

(2分)

(2)在封闭条件下,每个国家的市场规模都较小,在行业内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每个国家能够生存下来的厂商数量有限,生产有限的几种差异化产品。

(2分)

(3)在开放条件下,每个国家都可以向其它国家出口或进口差异化产品,市场规模扩大。

一方面,两个国家原有的厂商扩大生产规模,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取得更大的规模经济效果;另一方面会导致更多的厂商进入这个行业,生产并出口更多的差异化产品。

(2分)

(4)建立在内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的国际贸易发生在同一个行业内,是产业内贸易。

(2分)

2.简述非关税壁垒有哪些形式。

(1)配额(即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对进口金额加以限制。

与征收关税相比,进口配额更有助于限制一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2)出口补贴

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3)倾销(dumping)

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

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4)自愿出口限制

是指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者压力下,自愿地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者出口金额。

(5)汇价低估

是指低估本币价值,有意识地使本国货币对外币贬值。

汇价低估,提高了进口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类似于对进口产品征收了相应的关税,起着限制进口的作用。

在一国的进口需求弹性较大而国外的出口供给弹性较小的情况下,汇价低估对一国外汇收支的平衡是有利的,也有利于保护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但是,汇价低估对进口的限制是隐蔽和无选择性的。

它在限制了本国需要限制的产品如高档消费品等最终产品进口的同时,也限制本国急需的技术设备和原材料的进口,妨碍本国经济的发展。

汇价低估还会形成对民族工业的过度保护,使本国产品成本的降低和质量的提高失去国际竞争的刺激。

(6)进口押金制(AdvancedDeposit)

又称进口存款制。

在这种制度下,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必须预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率和规定的时间,在指定的银行无息存入一笔现金,才能进口。

这样就增加了进口商的资金负担,影响了资金的流转,从而起到了限制进口的作用。

(7)外汇管制(ForeignExchangeControl)

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的汇价的一种制度。

(8)国家垄断国家垄断(StateMonopoly)

也称国营贸易,是指在对外贸易中,某些商品的进出口由国家直接经营,或者把这些商品的垄断权给予某些组织。

经营这些受国家专控或垄断商品的企业,称为国营贸易企业。

国营贸易企业一般为政府所有,但也有政府委托私人企业代办

(9)专断的海关估价制

海关为了征收关税,确定进口商品价格的制度为海关估价制(CustomsValuation)。

有些国家根据某些特殊规定,提高某些进口货的海关估价来增加进口货的关税负担,阻碍商品的进口,就成为专断的海关估价。

用专断的海关估价来限制商品的进口,以美国最为突出。

(10)最低限价(MinimumPrice)

最低限价是指进口国对某一商品规定最低价格,进口价格如低于这一价格就征收附加税。

例如,规定钢材每吨最低限价为320美元,进口时每吨为300美元,则进口国要征收美元的附加税,以抵消出口国的补贴或倾销。

这一最低限价往往是根据某一商品生产国在生产水平最高的情况下生产出的价格而定出的。

(11)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TBT)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对进口商品建立各种严格、繁杂、苛刻而且多变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认证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实施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入、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

(12)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工权利、保护环境等。

这已不是空洞的口号,劳工标准和环保标准,是很多跨国公司选择供货商时要考虑的重要条件。

3.如何解释“里昂替夫迷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TheLeontiefParadox)的涵义

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

里昂惕夫的解释:

有效劳动(effectivelabor)

由于劳动素质各国不同,在同样的资本配合下,美国的劳动生产力约为他国(比如意大利)的3倍,因此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3倍。

从有效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有效)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

(2分)

里昂惕夫之谜的其他解释

(一)人力资本

一般劳动可区分为非熟练劳动(unskilledlabor)和熟练劳动(skilledlabor)两类;熟练劳动是指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这种技能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培训等手段积累起来。

由于这种后天的努力类似于物质资本的投资行为,所以我们称后一类劳动为人力资本。

美国经济学凯恩(PeteB.Kenen)后来发现,美国的出口以物质资本加人力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

(二)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与资本在生产中往往是互补的,因此,一些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如能源,往往也是资本密集型的。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看,美国的某些自然资源是相对稀缺的(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如石油。

这样,美国的太宗进口商品很多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

从自然资源角度看,实际上美国进口的是其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资本。

(三)要素密度逆转(factorintensityreversal)

在某些要素价格下,是资本密集型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变成劳动密集型,变为资本密集型。

因为里昂惕夫是根据美国的技术条件来测算进口商品在他国生产时的要素密度,但在要素密度逆转存在的情况下,这可能会造成误会。

(四)需求逆转(demandreversal)

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虽然美国的资本比较充裕,但如果美国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中,资本密集型商品(以制成品为主)占据绝大部分比重,那么美国则有可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