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2176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福建省南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gé)   寥廓(kuò)峥(zhēng)嵘 猝(cuì)然    

 B.忤(wǔ)逆   山阿(ē)    颓圮(qí)  青荇(xìng)

 C.长篙(hāo)漫溯(sù)   斑斓(lán)     淬(cuì)炼    

 D.彘(zhì)肩  桀骜(áo)   喋(dié)血     浸渍(z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辽阔沧茫   挥斥方遒   冷漠凄清   回环往复

 B.怒发冲冠   人为刀俎   陨身不恤   偏袒扼腕

 C.凄婉迷茫   挥斥方遒   风华正茂   痛入骨髓

 D.悲歌慷慨   不胜杯勺   长歌当哭   广有羽翼

3、下面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管理 ②治理 ③昨天

 ④推测 ⑤汉语 

⑥应该 ⑦清楚 ⑧宽阔 ⑨减少 ⑩懒惰

A、①②⑤/③⑥⑦⑧/④⑨/⑩  B、③⑤/①②④⑥⑨/⑦⑧⑩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⑨⑩   D、①②⑤⑥⑨/③⑦⑧/④⑩

4、选出对下边句子成分分析正确的一项。

(  )

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

 

A、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情景”,谓语中心语是“出现”,宾语是“在眼前”。

B、这个句子的主

语中心语是“延安机场”,谓语中心语是“出现”,补语是“在眼前”。

C、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情景”,谓语中心语是“出现”,补语是“在眼前”。

 

D、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十几年来”,谓语是“延安机场送行的情景常常出现在眼前”。

 

5.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B.秦王还柱而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而伤长者之意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约为婚姻

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人不敢于忤视      为之奈何

7.下列加点的词都有活用现象的一组是(  )

①秦军氾南 ②且贰于楚也 ③既东封郑 ④越国以鄙远 ⑤阙秦以利晋

⑥国危矣 ⑦君亦无所害 ⑧以乱易整

A.①③⑤⑦      B.①③④⑤

C.②④⑥⑧      D.②③⑤⑥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进兵北略地 ②函封之 ③箕踞以骂曰 ④樊於期乃前曰 ⑤其人居远未来 ⑥使使以闻大王 ⑦太子迟之⑧发尽上指冠 ⑨群臣怪之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⑧/④/⑤/⑥/⑦⑨

C.①②③⑧⑨/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⑥⑦⑨/⑤⑧

9.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⑦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③/②⑥/④/⑤⑦B.①②/③⑥/④⑤/⑦

C.①④/②③/⑥/⑤⑦D.①③/⑥⑦/④/②⑤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行而无信 ②图穷而匕首见 ③丹不忍以己之私 ④以乱易整,不武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⑥不如因善遇之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11、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购之金千斤。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D.毋从俱死也。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是中国古代封建君王的嫡长子或预备继位的儿子。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

B.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竖子”是对人的贱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C.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D.“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例如文中的“乃朝服,设九宾”。

2、诗歌鉴赏(1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6分)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诗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看”字总领以下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

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典型景物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恰”字统领以下七句,形象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14、“鱼翔浅底”中的“翔”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3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12分)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艳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艳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15.诗的第一节在全篇中有什么作

用?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试作简要分析。

(6分)

 

16.有人说这首诗的内容具有“哀而不伤”的特点,为什么?

(6分)

 

三、文言文阅读(44分)

(一)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片段完成17--19题(11分)

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

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                            越国:

国名

B.且贰于楚也                                      贰:

从属二主

C.唯君图之                                         图:

考虑,谋划

D.失其所与,                                      与:

亲附

18.全部属于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理由的一项是(  )

①晋国贪得无厌,时时图谋扩张领土

②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依赖,秦不应与之共事

③晋楚两国有相互勾结以排挤秦国之势

④秦晋灭郑,有利于晋,不利于秦

⑤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

⑥秦郑交好,有利于秦,不利于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⑥

19、翻译(7分)

①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4分)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3分)

 

(二)阅读《荆轲刺秦王》片段完成20-22题(14分)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丹请先遣秦武阳!

”荆轲怒,叱太子曰:

“今日往而不

反者,竖子也!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和:

唱和,同声相应。

B.持千金之资币物币:

礼品。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诚:

确实。

D.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比:

比较。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疑其有改悔吾其还也

B.皆白衣冠以送之以其无礼于晋

C.嘉为先言于秦王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仆所以留者所以游目骋怀

22、翻译(10分)

(1)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遂发。

 

(2)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三)课外文段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3—26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

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

重耳遂奔狄,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

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重耳爱齐女,毋去心。

赵衰、咎犯①乃

於桑下谋行。

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

其主乃杀侍

者,劝重耳趣行。

重耳曰:

“人生安乐,孰知其他!

必死于此,不能去。

”齐女曰:

¡°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

¡±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行远而觉,重耳大怒,引戈欲杀咎犯。

咎犯曰:

“杀臣成子,偃之愿也。

”重耳曰:

“事不成,我食舅氏之肉。

”咎犯曰:

“事不成

,犯肉腥臊,何足食!

”乃止,遂行。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子圉②妻与往。

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

“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

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遂受。

缪公大欢,与重耳饮。

赵衰歌黍苗诗。

缪公曰:

“知子欲急反国矣。

”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

“孤臣之仰君,如百穀之望时雨。

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

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

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

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

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文公元年春,秦送重耳至河。

咎犯曰:

“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

臣犹知之,况于君乎?

请从此去矣。

”重耳曰:

“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

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

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晋文公。

文公修政,施惠百姓。

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

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

围郑,欲得叔瞻。

叔瞻闻之,自杀。

郑持叔瞻告晋。

晋曰:

“必得郑君而甘心焉。

”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

“亡郑厚晋,於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

”秦伯说,罢兵。

晋亦罢兵。

九年冬,晋文公卒,子襄公欢立。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有删改)

23.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戈欲杀咎犯引:

拿起

B.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阴:

暗中

C.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拒:

抵抗

D.赏从亡者及功臣亡:

死亡

24、下列对原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

B.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

C.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

D.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耳在齐国时苟且偷安,贪图享乐。

他因喜欢齐女而不愿离开齐国,但齐女与赵衰等人商量后,设计让他离开了齐国。

B.重耳在流亡中历经苦难,逐渐成为了一名政治家。

为了得到秦缪公的支持,重耳委曲求全,主动联姻,结成了秦晋之好。

C.

咎犯在重耳流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他担心重耳回国后会报复自己,便请求离开,但重耳对河盟誓,打消了其担心。

D.重耳在流亡中受到了郑国的无理相待,后来他联合秦国攻打郑国,但是郑国派人说服了秦穆公,最终两国都从郑国撤兵。

26.翻译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0分)

(1)“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

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2)亡郑厚晋,於晋得

矣,而秦未为利。

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4分)

1、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

,,,。

2、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

4、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这两句是:

,。

 

5、写雨巷特点的诗句:

,。

6、行走在雨巷中,诗人希望逢着一个怎样的姑娘?

请用《雨巷》的原文回答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3分)D (A.猝(cu)然 B.颓圮(qí) C.长篙(hāo))

2.(3分)C (A.辽阔沧茫 B.陨身不恤 D.不胜杯勺)

3、B、此题考查词语的词性,考查等级为A.③⑤为名词。

①②④⑥⑨为动词。

⑦⑧⑩为形容词。

4、C、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为定语,情景为主语,出现为谓语,时时修饰出现。

在眼前为补语。

5.D(解析A.“说”通“悦”,“知”通“智”;B.“还”通“环”“蚤”通“早”;C.“反”通“返”,“倍”通“背”。

6.D解析:

(A.夫人,古义:

那人;长者,古义:

敦厚

的人;今义:

年龄较大的人。

B.以为,古义:

把……作为,今义:

认为;婚姻,古义:

儿女亲家,今义:

结婚的事情或男女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C.非常,古义:

指意外的变故;今义:

副词;穷困,古义:

走投无路的境地;今义:

贫穷。

7.B[解析]①名词用作动词,②数词用作动词,③名词的意动用法,④形容词用作名词,⑤动词的使动用法。

⑥⑦⑧无活用现象。

8.B[解析]①北,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北;②函,名词做状语,用匣子;③箕,名词做状语,像簸箕一样;④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⑤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⑥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⑦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⑧上,名词做状语,向上;⑨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9.A 

10.A [解析]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承接;③连词,表原因;④介词,用。

⑤介词,依靠;⑥介词,趁着

11.D(D宾语前置句,其余是判断句)

12、C

3、诗歌鉴赏(1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6分)

13、A、试题分析:

A项,“洋溢着作者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在前三句中没有体现,诗人独立在寒秋中是对革命形势的沉思。

可以从“谁主沉浮”的疑问中体会。

14、“翔”准确细腻地表现了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生活的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12分)

15、【解析】应抓住“娇艳”“珍宝”等关键词语考虑,由此可见梦的可贵。

表现手法回答出虚(“梦”)实(“花”)结合即可。

【答案】诗的开头一节交代了“梦”的奇妙与娇艳,揭示了人们向往“梦”的原因,并总结了“梦”的特点,即“无价”“珍宝”,让读者体会到“梦”的可贵性、重要性,有统领全篇的作用。

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以实写虚的手法,将虚幻的“梦”写成了实实在在的“花”,构思新颖奇特。

16.【解析】回答本题既要答出“哀”在何处(旅途充满忧愁、寂寞、伤感),也要回答清楚“不伤”的原因(寻梦者有追求和向往,有一种愉悦的享受)。

【答案】寻梦者的旅途是充满忧愁苦闷的,他有着太多的寂寞,也有着太多的伤感;但是寻梦者的追求和向往,在“会开出花来的”这种执着中,越来越明晰和有力,并有一种愉悦的享受,因此说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具有“哀而不伤”的特点。

三、文言文阅读(44分)

(一)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片段完成17--19题(11分)

17、A

18、C解析:

选C。

采用排除法做题。

文段内容没有涉及楚国,也没有说郑国朝秦暮楚,所以应排除③⑤。

19、

(1)况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2)(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二)阅读《荆轲刺秦王》片段完成20-22题(14分)

20、D

21、C

22、

(1)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

(2)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三)课外文段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3—26题。

23.D

试题分析:

D项“赏从亡者及功臣”的“亡”,根据后文“大者封邑,小者尊爵”,可知“死亡”错误,应该译为“逃亡”。

句意为:

赏赐随从逃亡的人员和各位有功之臣。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D“赏从亡者及功臣”的“亡”,根据后文“大者封邑,小者尊爵”,可知“死亡”错误,应该译为“逃亡”。

句意为:

赏赐随从逃亡的人员和各位有功之臣。

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24.D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

代词“子”“之”,连词“而”“且”,根据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您是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

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

况且,现在你不去追求,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

”。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抓虚词看位置:

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

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

、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

“曰”后冒(:

),“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或句(。

)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如本题应该代词“子”“之”,连词“而”“且”,根据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25.B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根据原文第三节内容“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子圉②妻与往。

”可知,B项“主动联姻”错。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

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如本题根据原文第

三节内容“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子圉②妻与往。

”可知,B项“主动联姻”错。

11.翻译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

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2)亡郑厚晋,於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

【答案】

(1)他的祖国都将被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