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实施方案模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8205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实施方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实施方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实施方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实施方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实施方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实施方案模板.docx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实施方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实施方案模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实施方案模板.docx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实施方案模板

2021年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实施方案

一、赛项要求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总体思路,引导学校和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引导学校师生更好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持续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引导各地各学校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持续提升学校在确保质量型扩招等新形势下常态化改进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促进育训结合、书证融通;引导各地各学校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着力点,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在信息技术应用、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水平,构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良好生态。

(二)课堂教学赛项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1.教学内容。

立足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关注有关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

实训教学内容应基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等。

2.教学设计。

依据学校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选取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合理应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教育教学,进行考核与评价,持续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

专业课程应基于工作任务进行模块化课程组织与重构,采用强化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3.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应注重实效性,突出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实现师生、生生的深度有效互动,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注重合理使用国家规划教材。

专业课程应积极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训教学应运用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信息技术手段以及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

4.教学应变。

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组织形式和资源提供等,总结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经验,推动创新、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更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态。

(三)混合式教学赛项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针对相对完整的一门课程(不少于30课时),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和移动教学终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解决教学问题,增加师生互动,在课程大数据的基础上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参赛教师应选取实际教学中某个班级作为教学对象,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资源应用、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四)微课教学赛项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设计制作微课的能力。

参赛教师自选一门课程的一个项目或任务的2个知识点(技能点),充分合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内容,分别录制2段微课视频,每段视频时长5-10分钟。

微课内容必须是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或热点。

二、比赛分组及专业要求

(一)比赛分组。

课堂教学比赛分中等职业教育组、高等职业教育组(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每个组各分设3个报名组别。

五年制高职前三年课程参加中等职业教育组比赛,五年制高职后二年课程以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课程参加高等职业教育组比赛。

具体如下:

1.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组:

参赛作品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2.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技能)方向课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3.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

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技能)方向课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6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

职业院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

4.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

参赛作品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5.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应为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或专业拓展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6.高职专业课程二组:

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程或专业拓展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6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

职业院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

中职组和高职组的混合式教学和微课教学赛项均不限课程和专业,但应充分考虑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覆盖面。

(二)专业要求

参赛作品推荐表中的专业大类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以及2016年增补专业为准。

参赛专业须是本校在教育部备案并实际开设的专业。

三、比赛办法

(一)课堂教学和混合式教学比赛采取初评和现场决赛的方式进行。

网络初评时,对参赛作品视频及相关材料进行评审,确定入围现场决赛的作品名单。

课堂教学赛项的现场决赛,教学团队介绍教学实施报告、针对抽选教案中的自选内容进行无学生教学展示、回答评委提问(有关要求详见附录)。

混合式教学赛项的现场决赛办法以比赛补充通知为准。

(二)微课教学赛项由专家根据参赛材料直接进行评审。

四、参赛材料报送要求

比赛的材料上报内容及文件大小请严格按照如下要求执行:

(一)课堂教学赛项提交实际使用的教案、3~4段课堂实录视频、教学实施报告,另附参赛作品所依据的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具体要求见附录。

(二)混合式教学赛项提交整门课程教案、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混合式教学典型案例实施报告、不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录制2段课堂实录视频,具体要求见附录。

(三)微课教学赛项需提交2段微课视频及相关微课在课程网站中的链接地址,设计文档和辅助资料(学生学习该微课视频所需的课件、作业、习题、文档等配套资料,形式不限)。

(四)所有赛项的文档以PDF格式提交,文档资料规范、完整、简朴、实用,不过度包装、装帧。

视频材料,要求采用MP4格式封装(视频编码格式:

H.264/AVC(MPEG-4Part10);音频编码格式:

AAC(MPEG4Part3))。

(五)参赛材料及其文件名、现场决赛及展示材料等,均不得出现地市、学校和参赛教师的任何信息。

故意透露相关信息的,取消其参赛资格。

五、有关要求

(一)参赛作品必须有60%以上内容为作者原创,作品内容引用的图文资料应注明来源,由未注明来源而引起的知识产权争议,由参赛者本人承担责任。

(二)已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二等奖以上的获奖作品不能参加本次比赛。

(三)组队要求。

教学团队成员所在学校均须开设参赛作品教学内容所属的专业(须在教育部备案)和课程,成员须实际承担有关教学或教研任务,以虚假内容(身份)参赛的,取消其参赛资格以及所在参赛院校团体奖评奖资格。

鼓励国家级和省级的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教学成果奖主持人以及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教师报名参赛。

1.课堂教学比赛:

按照2~4人为团队进行报名,除公共基础课程组外,每个教学团队可吸收1名学校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各代表队可在本区域范围内跨校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参赛,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不得混合组队参赛。

2.混合式教学比赛:

以2~3人为团队(同一院校在职教师)进行报名。

3.微课教学:

以2~3人为团队(同一院校在职教师)进行报名。

(四)参赛教师可选用比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支持平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

(五)各参赛院校应认真做好审核工作,核对参赛作品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每位参赛教师限选1个比赛项目上报1件参赛作品(不论排名)。

未按照要求参赛的,取消其参赛资格以及所在参赛学校团体奖评奖资格。

附录

参赛作品材料有关要求

一、课堂教学赛项

(一)参赛作品文档

所有文档材料均要求规范、简明、完整、朴实,以PDF格式提交,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

1.参赛教案

教学团队根据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选取该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规定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

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任务目标、学情分析、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设计合理、重点突出、规范完整、详略得当,能够有效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应当侧重体现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处理、教学活动及安排。

原则上每份教案的教学内容不超过2学时,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可以不超过4学时。

每件参赛作品的全部教案按序逐一标明序号,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

2.教学实施报告

教学团队在完成教学设计和实施之后,撰写1份教学实施报告。

报告应梳理总结参赛作品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习效果、反思改进等方面情况,突出重点和特色,突出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的创新举措和成效,可用图表加以佐证。

中文字符在5000字以内,插入的图表应有针对性、有效性,一般不超过12张。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团队提交学校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有关要求修订完善。

参赛内容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只需提交实际开设该课程的其中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跨校组建的教学团队,只需提交团队中某一成员所在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课程标准

教学团队提交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应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中的相关标准要求,科学、规范制定,说明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目标与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实施与保障、授课进程与安排等。

多个授课班级只需提交其中一份附有某一班级授课计划表的课程标准;跨校组建的教学团队,只需提交团队中某一成员所在学校的课程标准。

(二)参赛作品视频

教学团队成员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含实训、实习),录制3—4段课堂实录视频,原则上每位团队成员不少于1段,应在实际教学(含顶岗实习)场所拍摄,参与教学的应是授课班级的全体学生(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实际等情况设计实施分班教学的需有专门说明)。

课堂实录视频每段时长8—15分钟,总时长控制在35—40分钟;每段视频可自行选择教学场景,应分别完整、清晰地呈现参赛作品中内容相对独立完整、课程属性特质鲜明、反映团队成员教学风格的教学活动实况。

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高职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的视频中须包含不少于2段反映团队成员关键技术技能教学操作与示范的教学实况。

疫情防控期间不具备现场授课条件的,课堂实录视频应真实反映师生开展线上教学的实际情况。

课堂实录视频须采用单机方式全程连续录制(不得使用摇臂、无人机、虚拟演播系统、临时拼接大型LED显示屏等脱离课堂教学实际、片面追求拍摄效果、费用昂贵的录制手段),不允许另行剪辑及配音,不加片头片尾、字幕注解,不得泄露地区、学校名称。

采用MP4格式封装,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200M。

每段视频文件以“教案序号+教学活动名称”分别命名。

视频录制软件不限,采用H.264/AVC(MPEG-4Part10)编码格式压缩;动态码流的码率不低于1024Kbps,不超过1280Kbps;分辨率设定为720×576(标清4:

3拍摄)或1280×720(高清16:

9拍摄);采用逐行扫描(帧率25帧/秒)。

音频采用AAC(MPEG4Part3)格式压缩;采样率48KHz;码流128Kbps(恒定)。

(三)决赛程序

1.赛前准备

(1)入围决赛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