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1961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分析.docx

《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分析.docx

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分析

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分析

——基于中美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比较

吴建华/郭静/孙静

2013-1-2410:

09:

00  来源:

《情报科学》(长春)2012年7期

  【英文标题】AnalysisonProblems,CorrespondingCausesandSolutionsofInformationLiteracyEducationinChina:

BasedontheComparisonofInformationLiteracyCurriculumStandardsinChinaandtheUnitedStates

  【作者简介】吴建华(1964-),女,湖北广水人,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郭静,孙静,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武汉430079)。

  【内容提要】通过与美国威斯康星州《信息与技术素质》课程标准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尽管把信息素质作为课程目标,但标准内容严重侧重于信息技术,对信息素质的解析既不完整又不充分。

结合我国国情,建议采取三大措施扭转这种局面:

加强合作,建立基于全面信息素质观的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普及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并开发全国性网络化信息素质教育与评价系统。

  Bycomparingthehighschoolcurriculumstandards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ChinawithWisconsin'sModelAcademicStandardsforInformationandTechnologyLiteracy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thestudyshowsthat,theChinesestandards,thoughwithpromptingtheimprovementofstudentsinformationliteracycompetencyasitsobjective,overemphasizesoninformationtechnologywhilelacksacomprehensiveandadequateanalysisoninformationliteracy.Thispaperfurtherrecommendsthreemeasurestochangethissituation:

strengtheningcooperationandestablishingcurriculumstandardsandevaluationcriteriabasedonacomprehensiveinformationliteracyconcept;implementingauniversalinformationliteracyeducationforuniversitystudents,especiallyfornormalschoolstudents;researchinganddevelopinganationalonlineinformationliteracyeducationandevaluationsystem.

  【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标准/评价标准/政策/信息技术素质Informationliteracyeducation/Curriculumstandards/Evaluationcriteria/Policy/Informationtechnologyliteracy

  1引言

  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呈一强一弱的局面。

  信息技术教育处于强势地位。

教育部2000年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上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等3个重要文件,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被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1-4]。

同时,大学课程中又设置了信息技术类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

这些课程既有课时、学分的要求和课程标准指导,又有计算机和网络实验条件作保证,还有计算机等级考试制度的推动。

总之,我国学历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是完备的。

  信息资源教育则处于弱势地位。

虽然教育部先后三次发文要求高校图书馆开设文献检索课,在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又明确要求图书馆“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以及其他多种手段,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但绝大部分学校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课,整体上开课率和选课率都不高(马费成,2009)[5]。

  我国目前与信息素质教育相关的官方文件有三个,即一个标准和两个指导性文件。

一个标准即《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以下简称“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6],由教育部2003年颁发;两个指导性文件即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7]和2003年颁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8]。

  笔者在研读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时颇感困惑,该标准虽然把提高学生信息素质能力作为课程目标,但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却严重偏重信息技术,很容易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事实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信息技术教师整体专业水平不高,教材“内容陈旧,与学生水平不匹配”,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偏低;教师过于崇尚技术,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董玉琦,2010;钱松岭,2010)[9-10]。

这反映出标准在指导信息素质教育方面是不成功的,同时表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信息素质欠缺,这一点也被有关调查证实(吴筱萌,2007)[11]。

为什么这个标准不能成功地实现规范和指导信息素质教育的预期目标?

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考虑到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现实格局,更是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从信息素质内涵角度出发考察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通过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信息与技术素质》课程标准对比,发现我国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而寻求应对之策。

美国联邦政府和教育部对课程管理只作宏观要求,课程标准一般由各州教育管理部门制定。

威斯康星州的《信息与技术素质》课程标准是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参考其他各州及本州部分学校课程标准制定出来的,现已成为示范性课程标准。

选择该课程标准与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进行比较,是因为该标准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性标准,能够反映美国基础教育阶段信息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特点,这两个标准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2信息素质课程标准比较

  2.1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地把提高学生信息素质作为课程目标。

标准由6个部分组成,其结构和主要内容见表1。

  信息技术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共6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标准规定修满4学分是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的最低要求,其中必修2学分,选修2学分。

非常明显,5个选修课模块都是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素质相关的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由“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4个主题组成。

  内容标准以模块为单元进行说明,每个模块被划分为若干主题,分别从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两个方面进行规范与指导。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各主题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见表2。

  以案例1:

南极洲探险为例,该任务涉及的标准是“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与“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4个主题均相关。

学习目标中与信息资源有关的有两个:

选择和利用适当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完成各种任务解决问题;研究和评价在实际问题中,信息资源的可靠性、相关性、综合性。

设计的小组分工主要工作有:

收集资料;整理资料;问题解决;演示制作;汇报演讲。

资料分类中除要求列出资料的主题外,对资料类别进行了事先划分:

文本、图像、音频、动画、视频、其他。

案例最后列出了参考网站。

  2.2与美国威斯康星州《信息与技术素质》课程标准的比较

  

(1)美国威斯康星州《信息与技术素质》课程标准介绍。

威斯康星州的《信息与技术素质》课程标准由内容标准、行为标准和熟练标准3部分组成,涵盖了从幼儿园前到高中阶段的整个过程,划分为到四年级、到八年级和到十二年级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包括媒体与技术、信息与查询、独立学习、学习共同体4个层面的内容标准和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标准及熟练标准[12-13]。

表3依据该标准整理出高中阶段的内容标准和行为标准。

限于篇幅,每一种内容标准只列出其中一种行为标准对应的熟练标准,以说明该标准的结构和特点。

  

(2)两个标准的比较。

两个标准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而设置,对信息素质的理解也基本一致,但在内容设置和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

表4概括了两个标准的差别。

  2.3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严重缺失

  从上述对标准的介绍和比较可以看出,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通过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但标准从课程内容设置到对标准的解析都是技术主导的,标准冠名为“《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内容重点是信息技术,倒是“名副其实”的。

只是旗帜鲜明地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信息素质为根本目的”,容易造成误导,让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误以为信息素质就是信息技术素质。

从课程设置目的出发,可以看出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严重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组成结构严重失衡,信息技术占绝对主导地位。

  这一点从标准的课程设置上就很容易看出,6个模块都是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其中只有“信息技术基础”这一必修模块涉及一些信息源、信息管理方面的内容。

标准把课程定位为“信息素质培养”,但标准并没有对“信息素质”这一概念进行解释。

在随后出版的教师读本中引用美国图书馆协会对信息素质的定义阐释了这一基本概念[14]。

  对标准的界定和对内容的解释过于狭隘,存在明显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工具导向。

  以“信息加工与表达”这一主题为例,四个内容标准无一例外都是利用技术工具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让人误以为对信息的处理就是这种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的变换处理。

实际上,运用思维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选择、综合、运用才是更重要的能力,技术和工具永远都只是手段。

  美国的标准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以“信息与查询”为例,7个行为标准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定义信息需求→形成信息查询策略→定位和获取信息资源→从资源中评价和选择信息→记录和组织信息→解释和使用信息解决或回答问题→适当格式交流研究和查询的结果→评价信息产品和过程,贯穿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涉及的熟练标准就多达41个,包括了这一主题学生应该掌握的主要知识、技能和方法,对主题的解析是全面的。

  部分内容过于抽象,不易把握,难以落实。

  以“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信息技术与社会”这一主题为例,设置了6条内容标准,但每一条都比较抽象、宽泛、不具体,活动建议也比较片面,容易让学习停留在表面。

类似的情况在标准中还有不少。

  美国标准按内容标准—行为标准—熟练标准的结构逐层展开对信息与技术素质进行界定和解释,概念逐步细化,到熟练标准层面,问题所指就非常具体。

以“学习共同体”这一内容标准为例,与之对应的有4条行为标准和24条熟练标准,每一条标准所指都明确而具体,可操作性强。

其中行为标准3“尊重知识产权”对应6条熟练标准,涉及版权、合理使用、软件属性、剽窃与诚信、版权许可、如何获取有版权的资料等方面的内容,指导非常具体。

  尽管人们对信息素质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但一般认为信息素质由六种要素组成:

图书馆素质、媒体素质、计算机素质、因特网素质、研究素质、批判性思考的技能[15]。

对照这六个组成要素可以发现,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存在严重的内容缺失。

该标准在内容设置方面,明显偏重于计算机素质、因特网素质、媒体素质,缺乏图书馆素质、研究素质、批判性思考的技能方面的内容。

  3问题发生的原因

  3.1认识的局限性

  标准在内容设置上的缺失,反映出标准制定者对信息素质的认识具有片面性。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起源于计算机教育,大部分教师和部分研究人员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依然停留在“计算机工具论”上[16]。

那些理解和认同信息素质这一基本概念的专家,对于如何把信息素质教育融合到课程标准和内容体系中,也感到困惑。

标准起草过程中广泛听取了课程专家、信息技术专家、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意见,最后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是一种大众信息文化教育和技术能力教育相融合的信息素质教育[17]。

董玉琦回顾了标准研制过程,表示标准编制过程中有困惑。

指出学校信息教育经历了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教育三个阶段,信息教育的课程目标是信息素质,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信息技术素质,是信息素质的一部分,计算机教育的目标是计算机素质,是信息技术素质的一部分。

信息教育则起源于更为久远的图书馆教育[18]。

祝智庭认为标准在开发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不宜出台。

他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正处于从“计算机教育”向“信息技术教育”转型期,缺乏必要的理论和经验支持,加之全球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制定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的标准存在困难[19]。

祝智庭认同美国图书馆界对信息素质的定义,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20]。

他进一步指出,信息素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的能力,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起点[21]。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学界把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看做是培养信息素质的基础,他们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把信息素质确立为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但是,由于对起源于图书馆教育的信息素质教育缺乏全面的把握,他们难以把理解、发现、评估、利用信息等方面的内容融汇到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

  3.2参与制定标准的人员组成结构不尽合理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由教育技术学界人士制定的,课题组的核心成员都是长期从事教育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专家,虽然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但依然在教育信息技术学界内部进行,从事信息素质教育与研究的另一支重要力量图书馆学界并未参与。

这就决定了标准制定者在认识角度、知识结构方面具有局限性。

  相比之下,美国的标准制定人员组成结构比较合理。

威斯康星州的《信息与技术素质》课程标准制定者来自大学、中小学、图书馆、教育管理、媒体与技术领域。

他们还把草案提交给公众讨论,使参与的人员范围更加广泛。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89年提交给总统委员会的《关于信息素质的总结报告》是由两个协会共同起草、共同提交的[22]。

不同背景的人员在一起合作,不仅可以在认识角度和方法、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相互补充,增进各方面对信息素质的了解,让大家对信息素质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而且还促进理念、技术、方法的进一步融合。

正因为如此,威斯康星州的《信息与技术素质》标准得以把信息素质、媒体素质、技术素质集成到一个统一的概念框架中。

  3.3图书馆基础设施不完备

  虽然我国建立了庞大的图书馆系统,但图书馆对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远不及美国。

总体上,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研究机构图书馆基础设施较完备,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基础设施不完备,影响力十分有限。

到2004年,我国只有52.87%的中小学建立了图书馆(室)[23]。

已经建立的图书馆,在藏书数量和质量、工作人员、现代化设施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而且,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中小学普遍不重视图书馆,很多图书馆(室)长期处于关闭状态。

  图书馆基础设施不完备导致我国公民普遍缺乏图书馆素质,在建立信息素质课程标准时,容易忽视图书馆的作用。

  在美国,图书馆是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图书馆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并全面介入到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学校图书馆媒体中心已成为集中了图书馆、视听室、计算中心、教具室等多个教辅单位的教学资源中心[24]。

  随着国力增强,我国正在加快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两个国家标准正式颁布执行。

同年3月,关于制定图书馆法的议案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的第二类项目[2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2003年修订了原国家教委发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各地正在依据规程要求加快中小学图书馆建设。

这意味着图书馆将信息素质教育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有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显然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4对策建议

  4.1开展合作,建立基于全面信息素质观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

  首先要加强合作,吸收图书馆界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参与标准制定过程,在现有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整合图书馆素质方面的内容,建立新的信息与技术素质课程标准框架体系。

为正本清源,把标准名称改为信息与技术素质课程标准,比较适合目前我国的现实。

  再者,标准中要补充、丰富研究方法和批判性思维技能方面的内容。

我国课程体系中,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都缺乏系统的研究方法、逻辑学方面的训练。

在这方面,教育信息技术界、图书馆界都有局限性,需要吸收相关方面的专家参与标准制定,补充相关内容,特别是要把方法与技能的训练融合到信息处理、检索、分析、利用方面的内容中去。

  最后,解决好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衔接问题。

标准的形式在三个阶段的要有内在一致性,但课程内容不能重复,以免造成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

  4.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要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水平,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信息素质水平。

为此,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建立中小学图书馆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培养体系。

由此提高学校图书馆馆员的地位和整体水平,并通过他们推动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普及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以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为依据并结合我国国情建设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培养一批能够胜任信息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

同时,通过提高各学科教师信息素质,促进学校对信息素质教育的全面重视。

  (3)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和学校图书馆馆员的在职培训。

举办针对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选修课程和培训班,建立培训网站和自我测试网站,为学习者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和自我学习,逐步提高信息素质水平。

  (4)实施教学改革,培育合作学习文化。

通过开展各种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活动,发挥图书馆作为学习社区的功能,鼓励馆员广泛参与到教学和学习过程中。

  4.3加强网络化信息素质教育评价研究与开发

  评价具有引导作用,目前我国的信息素质评价仅限于研究层面,并没有利用评价这一手段促进信息素质教育。

虽然学界对评价标准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标准,出台了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但并没有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覆盖基础教育全程及高等教育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与评价标准体系,也没有建立起基于标准的全国性网上评价系统。

为此,需要加强网络化信息素质教育评价研究与开发,以正确的标准为指导,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标准体系,最终目标是建立类似于计算机等级考试这样全国性的权威测试,从而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

  5结语

  信息素质教育是全民教育。

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也尤为重要。

信息素质课程标准承载着规范、指导信息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制定科学的、全面体现信息素质内涵的基础教育阶段信息素质课程标准,对于开展全面、正确的信息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国公民信息素质,具有关键作用。

我国图书馆界虽然在高等教育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与评价研究方面成果颇丰,但对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问题研究甚少。

我们不仅要加强对这方面问题的研究,而且要积极参与到基础教育阶段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信息素质研究和教育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同时,还要加强对中小学馆员的培养,培养一支能够胜任信息素质教育的图书馆馆员队伍,让他们能够在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节选)[J].管理信息系统,2000,(12):

3-8.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0,(6):

4-5.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1,

(1):

4.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J].管理信息系统,2001,

(2):

3-5.

  [5]马费成,丁韧,李卓卓.案例研究:

武汉地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9,

(1):

24-29.

  [6]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86-406.

  [7]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EB/OL].http:

//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3/200202/221.html,2012-05-18.

  [8]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EB/OL].http:

//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16/201006/88596.html,2012-05-18.

  [9]董玉琦,包正委.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研究——基于变革空间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0,(7):

1-4.

  [10]钱松岭,董晓云.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基于教师访谈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8):

6-9.

  [11]吴筱萌,温岩,汪琼.北京市中小学学科教师信息素养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12):

24-29.

  [12]詹青龙,祝智庭.美国威斯康星州《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标准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6,

(1):

85-89.

  [13]FortierJ.D.EA.Wisconsin'sModelAcademicStandardsforInformationandTechnologyLiteracy[C].USA:

WisconsinDepartmentofPublicInstruction,1998.

  [14]胡济良,李尚仁.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

  [15]王波.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

(2):

89-90,88.

  [16]栾允.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下信息素养的研究[D].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2005.

  [17]李艺,朱彩兰,董玉琦.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