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本科质量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1958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本科质量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本科质量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本科质量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本科质量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本科质量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本科质量报告.docx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本科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本科质量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本科质量报告.docx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本科质量报告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四年四月

2013年,学院始终强调“以本科教育为根本”,坚决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兰州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

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内涵提升,创新驱动,质量优先,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2013年,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院采取领导重视、制度保障、投入优先、服务先行、科研奠基、教授主讲、教学创新、舆论造势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在学院中形成了围绕本科教学高效运行的工作体系,取得了长足进步和良好成绩,达到了预期目标。

第一部分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我院开设哲学、社会学两个本科专业。

哲学专业自筹备建立已近四十年。

已建成硕士点一级学科,甘肃省重点学科。

专业设置较完备,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四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并开设相应的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现阶段实行的新教学体系努力向国内外一流大学看齐,着力培养高端哲学人才,注重学生德性、审美、人格、人性的全面均衡发展,使学生兼具理论研究、分析现实、参与实践的能力素养。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涵盖综合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等,适应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培养需求,计有:

中、西哲学经典导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导读、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等。

社会学专业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早开办的社会学专业教学科研机构,是甘肃省重点学科。

具有富于特色、国内一流的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和高水平的培养质量,700余名本科毕业生、近200名硕士毕业生活跃在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为母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在科学研究领域,同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和台湾、香港地区的高校建立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培养国际化、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扎实的专业和训练、优良的学风与良好的综合素质使社会学专业的本科生受到国内外众多一流大学的青睐,40%左右的毕业生有机会升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培养具备高尚品质、科学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意识,系统掌握社会学的科学理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够从事学术研究、社会调查和各种实际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设置情况

哲学社会学院现有2个本科专业,分别是哲学、社会学。

为更加合理地培养基础学科合格人才,充分体现了各类学科人才协调发展的思想,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设置结构(参见表1.1)

学科门类

专业名称

所占比例

哲学

哲学

140/31344.73%

法学

社会学

173/31355.27%

表1.1哲学社会学院本科专业一览

三、在校生本科生情况

截止2013年底,我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共计313人,其中哲学学科140人,社会学学科173人。

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共68人,免试读研11人,所占比例为16.2%;考研18人,所占比例为26.5%,学生读研比例为42.6%,其中哲学专业考研率达到53.6%,学院整体考研率与2012届相比,有较大提高。

2014届毕业生共有9人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1.84%。

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83.0%,较201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73.2%,提高了9.8个百分点。

四、生源质量

2013年,我院招收新生共计89名。

其中男生33名,女生56名;哲学专业42名,第一志愿录取率为12.5%,社会学专业47名,第一志愿录取率为26%。

生源质量与去年持平,较之往年有大幅提升。

尽管如此,考虑到第一志愿录取率还没有达到较高水平,部分新生对所学专业还存在一些顾虑,我院在前两年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基础上,制定了详实的2013级新生入学教育方案,旨在对新生从专业知识和校园适应两个方面进行科学引导,化解专业畏难情绪,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大学学习和生活观念。

截止2013年年底,进行了11项活动,收效良好。

此外,我院根据学校2013年招生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工作安排,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所负责的山西省生源情况,派出了4人招生宣传小组赴山西省进行招生宣传。

宣传工作采取“学校配合、重心转移、广泛动员、师生参与”的工作方式,采取责任人制度,根据我院招生宣传领导小组制定的工作计划,从2013年6月8日开始到6月16日之间,参加了太原市、运城市、大同市等五场大型高考宣传活动,在若干重点中学进行了对口宣传和交流。

招生宣传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为兰大争取到了优质生源,吸引了众多优秀考生报考兰大;宣传了兰州大学,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了解了生源情况,形成了优秀生源的来源地;加强了院校交流,建立了高校之间招生的合作;与若干高中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第二部分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学院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我院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专职教师41人,其他系列副编审1人,党政管理干部9人。

教师所属学科:

哲学24人,社会学17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3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0.24%。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9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0.73%;具有硕士学位教师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9.51%。

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9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0.73%。

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6.83%;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3.9%。

教师学科、学历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

教学团队具有年轻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

30岁以下3人,占7.3%,30-40岁22人,占53.7%,40-50岁12人,占29.3%,50岁以上4人,占9.7%,具有多元化的学术背景,大多具有在国外高水平大学攻读学位或学术交流的经历,是一支生机勃发、尽职尽责、团结向上的教学和研究团队。

2013年,引进或选留专任教师8人,其中引进教授1人,引进副教授2人,选留优秀应届博士研究生来校任教5人。

学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

唐远雄,北京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刘庸,南开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魏淑娟,兰州大学攻读行政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杨锋刚,武汉大学攻读哲学专业博士学位。

为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院制定了针对性的青年教师成才计划。

学院特地成立了专家组,在新进青年教师上岗之初,就对其本科教学能力做一整体评估,并给每位新进教师配备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其指导,主要负责培养和帮助新进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工作,为本科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该计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二、本科生主讲课程及教授授课情况

2013年,主讲本科生课程的教师共35人。

其中,春季学期有9名教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由教授担任主讲教师的课程有13门;有9名副教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由副教授担任主讲教师的课程有18门;有5名讲师承担教学任务,由讲师担任主讲教师的课程有12门。

秋季学期有8名教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由教授担任主讲教师的课程有12门;有11名副教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由副教授担任主讲教师的课程有21门;有7名讲师承担教学任务,由讲师担任主讲教师的课程有12门。

3、教学经费的投入及使用

2013年,学校向我院下达本科教学经费7.34万元,我院本科教学运行支出7.34万元,学院生均235元,另学院自筹配套经费3万元,用于本科教学补充保障经费。

所有教学经费的支出,均用于本科生日常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和实践教学支出方面,做到了严格管理,专款专用。

教学经费的正常投入,促进了学院本科教学的进一步提升。

 

第三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教学建设

2013年,我院全体教职工在学院领导下,深入扎实地落实我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兰州大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前提、以基础学科专业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在充分认识和发挥我院优势教学资源基础上,以加强我院本科教学内涵建设和提升教学水平为目标,切实贯彻中央关于“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精神,进一步促进我院本科教学的发展,调动我院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整合学院师资力量。

拟面向全校招收社会学、哲学专业双学位和副修学生,双学位、副修教学计划及培养方案已基本完成,此项工作的准备工作正在稳步进行。

二、课程建设

1.哲学通识课顺利开设。

学院于2012年9月向学校申报了《哲学概论》、《科学·理性·信仰》、《经典文献中的马克思》等系列通识课。

该课程一门旨在帮助普通大学生了解哲学、走进哲学、直面哲学问题、激发自身哲学意识的系列化通识课程。

本系列课程打破了传统的哲学学科界限,将中西方哲学所关注的若干主要问题融会在问题化、专题化的课程之中,旨在帮助选修者不仅了解哲学的一般性论题,也了解哲学在个别论域内的观点和方法。

2013年春季学期,该系列课程已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学生选课积极,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开设该系列课程的预期效果。

2.《海德格尔思想研究》视频公开课获国家精品课立项。

2013年,由我院陈春文教授主讲的《海德格尔思想研究》视频公开课获得教育部立项支持,并已于11月正式在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网站上线。

本课程从1994年起即由陈春文教授在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开设讲授,将近20年来从未中断,深受学生欢迎。

历年主要面对的对象均是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目的之一即在于,在同学们即将面临毕业规划之际,用纯粹思的深度提炼其本真的自我认知,再一次酝酿哲学气质。

该课程由六讲组成,课程受众为哲学学科的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哲学学科之外具有哲学兴趣和抱负的高校学子。

本课程讲授积极做到了深入浅出,既能让受众感受到哲学的严谨、思想的自由,又能促发他们对现实问题有所思考,并保持有一份纯粹性较高的操守和坚持。

上线后,点击率很高,深受广大受众的欢迎和认可。

3.《哲学概论》被列入“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2013年度陈春文教授主讲“哲学概论”课程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荣誉称号。

《哲学概论》教学队伍由4名骨干教师组成,即2名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了75%;骨干教师分别毕业或求学于德国弗赖堡大学、德国特里尔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哲学专业;从主讲、合讲教师到辅导教师,师资配备完善,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哲学概论》作为学院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能帮助学生有效梳理哲学史常识,在哲学与反哲学之间寻找思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力。

该课程多年来受到学院的重视和支持,陈春文教授在其中花费了大量心力,也取得了丰厚的回馈。

4.承担萃英学院人文班哲学课程的组织和教学工作。

在萃英学院建立之前,我院已经连续多年承担人文隆基班(萃英人文班前身)哲学方向的教学任务。

萃英学院成立以来,我院更是按照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要求,结合我校萃英学院的具体安排和学生实际,专门制定了针对性的、精英化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模式上,我院在萃英学院实施了Seminar的授课方式,要求学生课前阅读相应的文献,写出书面阅读报告,在课堂上进行口头报告;在学生阅读和报告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和讨论。

小班化的精英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学业和人生选择起到了决定性影响。

2013年,受到我院学术氛围和授课教师的鼓舞,2009级萃英人文班的5名同学在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接受了一个学期的高强度德语训练,为他们留学德国、从事德国哲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德语基础。

另外1名同学获得奖学金赴美国高校交流,并已初步确定在美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三、教学改革

我院历来重视本科生教学,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看作学院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学院上下的普遍共识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格高尚、理论深厚、实践能力强的各类人才,是学院最本质的职能和全部工作的重心所在。

2011年4月学院完成行政班子换届之后,随即启动了学院的教学改革工作,由学院主要领导亲自督导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011年11月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学院随即成立了以陈春文院长为组长的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了以主管教学的院长助理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对两个小组的职能分工做了界定,对工作进度做了长、短期的安排,对最近一段时间的具体工作做了部署。

经过近两年的讨论完善,哲学和社会学两个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终于顺利颁布,并在2013级新生中顺利实施。

四、课程开设情况

2013学年共完成我院8个班级52门课程的授课安排和25门外院课程的授课安排,安排和组织各类课程考试81门;组织各类校际、院际学术讲座23场、萃英大讲坛1场。

五、认真组织2013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工作及2014届毕业生论文开题工作

学院严把质量关,认真执行学校有关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与规定,从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到组织完成答辩,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规范与要求,圆满完成了2013届68名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工作,2013年12月,已顺利完成2014届76名同学的毕业论文开题工作。

六、实践教学

哲学社会学院历来重视本科生实践教学。

上世纪80年代,学院前身哲学系一直以甘肃省敦煌县作为实践教学基地。

即使在其后若干年人文学科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受到一定程度轻视的情况下,学院也从来没有放松实践教学,并先后通过与美国盖洛普调查机构、香港文化更新中心等机构的持续性合作,在甘肃省天水市、兰州市、张掖市等地建立起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方式之外,学院也逐步形成了“走近哲学”、“萃英哲谭”等创意性实践教学和协同实践教学方式。

“走近哲学”系列主题教育自2007年开展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五届,在校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已经成为兰州大学学生活动的一张名片,也成为我院学生学以致用、师生切磋互动的一个平台。

“走近哲学”系列主题教育主要的内容有:

“哲家讲坛”、“学术沙龙”、“博士论坛”、“哲学知识对抗赛”、“影评会”、“哲谜我心”、“哲学知识展”、“哲学主题征文”、“《走近哲学》文集”等活动形式。

通过这些活动,同学在自由活泼的形式中深化了自己对哲学的理解,起到了对课堂知识进行潜移默化的功效。

“萃英哲谭”哲学创意工作坊成立于2010年,旨在为哲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实验性的平台。

工作坊取名“萃英哲谭”,旨在突出工作坊对兰大自萃英门建校以来形成的百年学术传统的自觉继承,强调本工作坊凝练学术精萃、笼聚学术英才的志向,同时突出本工作坊的哲学性质和自由交流的工作方式。

“萃英哲谭”哲学创意工作坊主要活动包括:

“萃英哲谭”哲学沙龙、《兰州大学报》“萃英哲谭”哲学专栏、“萃英哲谭”读书会。

2013年,我院总结过去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制定了《哲学社会学院实践教学五年规划》,并向学校申请8个本科实践教学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获学校批准建设。

同时,学院拟定和上报实践教学五年规划,力图逐步分层次分重点地完善本科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提高学院本科教学质量。

此外,学院于2013年向学校教务处申报“全国哲学青年优秀思想成果征集大赛”项目,获批兰州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专项经费支持计划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专业大赛支持与奖励项目。

在课外教学环节,组织我院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2年度立项的3项项目已顺利结题,本年度又有3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计划得以立项。

积极组织学院教师参加学校本科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工作。

 

第四部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学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院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

学院一切工作的中心,就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学院党总支系统、行政系统、后勤系统的工作,都要致力于为促进中心工作提供思想、理论、物质、服务、文化、作风等方面的有力保障;学院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配置,都要有利于满足中心工作发展的需要;学院组织、制度、机制的运转,都要以建立良好的中心工作秩序为目的。

学院全体党政领导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确定党政领导查课听课制度。

2013年度每个学期开学初开展为期两周的教学检查和听课,学院领导班子随时深入教学第一线,倾听同学们对课程的感受、意见和建议;观摩年轻教师的教学并给出具体建议。

二、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

为全面落实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精神和学院办学理念思路,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施,我院根据自身情况,成立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主要是:

组织机构方面:

成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教学改革工作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实施教学改革工作。

章程方面:

制定《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本科教学改革方案》,对方案中的各项内容进行了反复论证,就其操作性进行了多轮深入调研。

制度建设方面:

完善、修订了部分原有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如《哲学社会学院本科论文答辩程序》、《哲学社会学院考场纪律》;

制定了若干新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如《哲学社会学院本科论文开题答辩工作管理制度》、《哲学社会学院交流生管理制度》、《哲学社会学院本科生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哲学社会学院监考管理制度》、《哲学社会学院党政领导听课制度》、《哲学社会学院青年教师提升计划》、《哲学社会学院班主任工作指南》等。

 

第五部分学生成长与发展

一、学生学习效果

为了解教学效果和同学们的学习状态,针对哲学社会学院的三个年级专门进行了有关学习状况调查问卷,本次问卷分为五个部分,其中基本情况、学习的认知及态度、学习计划、学习环境共30道题为单选题或多选题,对学院学习工作的意见或建议这1道题为开放题。

全方位的考察同学们的学习状况。

本次问卷调查范围为哲学社会学院三个年级。

其中根据专业继续分层抽样。

具体抽样见下面表格:

年级

班级

发放份数

回收份数

有效(录入)份数

2011级

社班

18

18

17

哲班

17

15

14

2012级

社班

20

20

19

哲班

15

15

12

2013级

社班

25

25

24

哲班

25

24

23

总计

120

117

109

表1.2学生满意度调查取样表

样本中有86.1%的同学认为学习对他们来说是很快乐的事,整体学习积极性较高,但仍然有将近10%的同学认为学习是无聊的、痛苦的事,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对学习活动和学科内容感兴趣,实现个人愿望”、“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更好的生活”、“为家庭,为父母,实现家庭愿望”这三个选项的选择比例都超过了半数分别是64.22%、60.55%和51.38%,说明同学们多事为了这三个目的进行学习,为国家崛起、感觉毫无动力和其他动力学则人数较少,不具有代表性。

有20.09%的同学对专业十分满意,64.86%的同学满意,感觉一般的同学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21.28%。

我院专业满意程度总体来说比较乐观,同学们在对学科的慢慢了解中逐渐提高了对自己专业的满意程度。

有26.6%的同学学习主动性高甚至非常高,66.1%的同学学习主动性一般,也有7.4%的同学主动性不高甚至非常不高,学习主动性方面有待提高。

有53.9%的同学对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比较了解,另外1.8%的同学非常了解,除去这55.8%的同学,其他同学表示了解一般、不了解或是没有考虑过。

不到一般的同学在学科前景方面掌握比较多,更多的同学只是具有一般的了解水平,这方面有必要提高自己的认识。

36.88%的学生只是偶尔有逃课的现象,53.03%的学生从不逃课,经常逃课的学生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所以哲学社会学院的学生绝大多数能够保证自己有良好的出勤率,逃课现象存在但不太严重。

对学习规划的分析显示,有效百分比最多的是每天自主学习一小时到三小时为56.9%,另外有18.3%的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下的自主学习时间、19.3%的学生每天自主学习三小时以上,只有5.5%的学生从不自主学习,哲学社会学院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整体不错。

61.5%的学生会进行有选择的预习,只有10.1%的同学没有预习习惯;在预习方面上,我院有很大一部学生能够管理好自己的预习工作,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需要改进自己的预习习惯。

2.742%的学生有课后当天复习的习惯,11.01%的学生通常在课后一两天内复习,17.43%的学生的复习工作通常在课后一周之内进行,34.86%的同学复习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时间空闲,有时间就复习没时间就算了,而33.94%的这一大部分同学通常到考试前才突击复习。

对比预习情况,哲学社会学院学生的复习情况不是很好,复习习惯有待改进。

只有16.5%的学生认为自己合理利用了时间,另外83.5%的学生认为没有合理利用时间。

这说明大家利用时间的习惯、方式还需要进行调整,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29.4%的学生分配在专业课上的时间比较多,47.7%的学生表示自己非配在阅览专业外书籍上的时间更多一些,另外18.3%的学生在两者的分配上比较平均。

哲学社会学院的学生课外涉猎较多,有助于拓宽视野,同时也没有放松专业课的学习,具有扎实的专业课基础,课内课外两不误。

对学习环境满意程度的调查显示,对校园学习环境满意程度达到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占71.4%,与去年调查中的10%的比例相比较大幅度提升。

23.0%的学生表示满意度一般,仍然有5.6%的学生表示比较不满意或是不满意,所以校园学习环境有所改善使很多学生的满意度提升,但是仍然有赶紧的余地和需要。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表示自己班级学习氛围浓厚和比较浓厚的同学比例过半,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23.94%)表示气氛一般,其他少数学生表示班级学习气氛不够浓厚。

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班级学习气氛比较浓厚。

39.174%的学生满意自己的授课教师,50.46%的学生比较满意,13.03%的学生满意程度一般,少数学生不满意授课教师。

总体上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授课教师都比较满意。

有统计数据可得,50.5%的学生认为学术讲座有时开展一些就好,有21.1%更加积极认为应该时常开展,而24.8%的学生认为学院只需要偶尔开展学术讲座,3.7%的同学不希望学院开展学术讲座。

大部分学生对于开展学术讲座还是比较积极,只是学院控制好开展频率会使更多的学生感兴趣。

30.3%的学生经常去图书馆,45.0%的同学有时会去图书馆,偶尔去图书馆的学生占22.0%,而从不去图书馆的学生只有2.8%。

从整体角度来看,更多的同学愿意利用图书馆这个资源。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学生们认为对学习影响最大的是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各自肯定比例分别为88.1%、68.8%,其他因素的比例分别是:

家庭因素34.9%,经济因素22.9%,学校学习环境45.9%,智力因素18.3%,其他因素11.9%。

通过上面的调查数据及其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学生的学习状态总体上处于积极向上的向度,这也表明学院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值得肯定的。

当然调查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这都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情况

学院对来我院进行招聘的部分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从“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或寄语”来看,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给予了充分肯定。

他们认为我院本科毕业生普遍素质高、基础知识扎实、勤奋踏实、认真刻苦、思维灵活、富有激情和创造力。

但也提出了部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还需要再提高、一些学生的专业视野仍需进一步拓宽等建议。

根据我院设计的《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综合满意度为99.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